徐志摩的爱情人生-【人间四月天】片断赏析 | |||||||||||||||||||||||
送交者: 欢乐诵 2010年09月17日14:24:24 于 [影视娱乐] 发送悄悄话 | |||||||||||||||||||||||
按:此文非历史人物研究,而是电视剧介绍。因此,想读学术文章的朋友,不要浪费您宝贵的时间。如果想看点儿风花雪月的事,则请进。
目录简述这部电视剧记录了诗人徐志摩从与张幼仪结婚开始,到飞机失事意外死亡的短短十几年的人生光阴 。虽重点着墨于徐与三位女姓的爱情纠葛,但贯穿全剧的主题是徐志摩执着求真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灵魂的渴 望。 在我看过的电视剧中,【人间四月天】是拍得比较好的一部,事实上我还不记得同类电视剧中有那部比 【人 间四月天】更出色一些。 首先王蕙玲的剧本写得不错,王蕙玲还参予过《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这些电影的编剧。一个好的剧作家份量几乎和导演一样吃重,只是他们的光芒隐藏在幕后,一般不为观众所注意。 导演曾念平,是李少红的先生,两人曾多次合作。曾导精于摄影,也导演过【大明宫词】、【橘子红 了】 等影视作品,看过的人对这些电视剧中的色彩还会有印象吧。 本剧演员阵容强大,黄磊,刘若英,周迅,伊能静几乎是所饰演角色最合适的人选,更难 得的是他们 都全情投入到角色中,凡看过此剧应是有目共睹的。同时,配角也都表现出色,没有让人感到难受的角 色,尤其喜欢朗雄老师的梁启超,还有梁思成。其他象胡适,林长民(林徽音父)也都是 很有表演经验的演员。 至于剧中人物诠释得是否成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黄磊的徐志摩没有演出灵气来, 但 好坏是相对的,如果说黄磊演得不好,是以什么作对比呢?历史人物不象小说中的角色可以对着小说印证,基本上就是凭借想像。同样还有周迅的林徽音,如果还不满意的话,在当时国内的女 演员里,也想不出谁有能力将林徽音的知性表现出来。 林徽音与扮演者周迅 至少对我来说,黄磊,周迅的表演是可以认同的。有点儿遗憾的是本剧中黄磊与 周迅之间的默契不 是太强。刘若英通常不会把事情搞砸,伊能静演的陆小曼由于是本色表演,故表现不逊于演技派 的刘若英和周迅。 这部戏中有很多精彩的场景,充满诗意的对白,箴言警句比比皆是,我节选了一些自认为比较重 要 的剧照和剧情,看完这些后,对本剧的脉络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些材料按徐与三女的关系来组织,而不是根据剧集中出现的时间次序,因为在电视剧中徐与三女的生活从始至终都有交点。 回目录 徐志摩与张幼仪本剧一开始徐刚考上北大,并拜了梁启超为师。徐的父母为了完成传宗接代,令徐 与商人之女张幼仪结亲。徐并不认识张幼仪,于是到张家相亲。导演在这场戏中特意安排了一个花瓶被无意中打破 ,暗示了这段婚姻将以破碎终结。徐虽然百般不情愿,还是扭不过父母,娶了幼仪。相亲时,张幼仪暗中偷看了徐志摩,很中意并“爱”上了徐 镜中的新娘,是真实的吗 徐与张婚后很快有了一个儿子,徐即将出国留学,对没有爱情的婚姻早已感到厌倦的他,已下了离婚的决心,请听徐志摩临行之前对妻子说的一番话: 这段精彩的 独白基本上就是徐志摩人生的座右铭,也是这部电视剧的思想主线:
整部剧中徐志摩就是去实践这个理念,尽管在本剧中他的战场只是爱情这块阵 地。 徐丢下一句话:“我要奋力一搏,我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留学去了英伦, 在剑桥他遇到林徽音,坠入了爱河,家书渐少。 公婆让幼仪赴欧洲伴读照顾徐志摩的生活起居,幼仪刚下船 合影时,夫妇二人难以同步 徐志摩钟情放学后不愿回家,被幼仪发现 幼仪告诉志摩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志摩知道后让幼仪把孩子拿掉,因为“这不是爱的结晶,只是婚配的种子”,并且要与幼仪离婚。 徐志摩提出离婚后,幼仪倍受打击 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听到了徐与林,张二女的纠葛,写信给徐志摩要求他放弃离婚的想法,不要过于执着于情爱。而徐则回信坚持追求自由的理念。这是本剧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断。
这是一段值得反复观赏的桥段,师生二人思想上的隔空交锋,针锋相对一气呵成,镜头结束时, 梁公落款后将毛笔啪得置于笔架之上,从意蕴上契合信尾处那“不可无畏,不可无惧”的气势,确是掷地有声。 抛开导演的处理手法不谈,光是信中这些精彩对白就是绝好的素材。寥寥数语,新旧两种观念的冲突被阐释地精精楚楚,明明白白。从人生哲理的角度而言,梁公的言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是足以让后辈感 激 涕零的警示之言,然而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徐志摩强调“立人”的进步性亦不容忽略-徐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以西式方式正式合法解除婚约的人。 徐的理想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闸门,放年轻人到光明的天地去”,同样作为摧毁黑暗的使者,徐更具体地先从自身入手,通过求得自身的解放作为他人的标尺,这确实也是合乎逻辑的 。但遗憾的是,徐追求的社会进步是以牺牲别人,而不是牺牲自己换来的,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徐志摩离家出走,张幼仪无奈离开英国,去德国投奔兄长 离婚的过程过于凄苦,略去不表。幼仪在德国产下一孩子后因求学和生活负担过重,孩子没照顾好而半路夭折了。 下面这个片断是多年后,徐志摩到德国探望幼仪(此时林徽音已嫁梁思成),两人相拥痛哭,去教堂取回了孩子的骨灰。在家中,两人离别多年后的第一次深谈。 此时的张幼仪经过离婚,留学,丧子的磨砺,已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女姓,但对徐仍不能忘情,刘 若英在这场戏中将这种“变与不变”的复杂性诠释得极为精确。4:30时,镜头切换到室外,气 氛转悲,徐若有所 思,大概是思绪回到了北京。幼仪黯然神伤,起身来到窗边,背对着志摩,用力清除几上的残烛。 当志摩提议幼仪回国办学的时候,幼仪呆了一会儿:“你大概没想过,回去这条路对我有多 难,我的勇敢并不象你一样,是天生的”。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被迫离了婚,又失掉孩子,恐无颜回 家面对双亲。以后人生即使如何成功,这个损失也无法弥补。 看了这段戏我就想到《天下无贼》结尾时,刘若英听到丈夫的死讯后,挺着大肚子继续卷起饼往 嘴 里塞的情景。刘若英这个演员虽然也不是每场戏都准确无误,可一旦入戏后感染力就会完全释放出来。 张幼仪回国后,与徐志摩都住在上海,生为一个成功的女子企业家,开办了第一家女子商业银 行 。离婚确实如徐所说的,彻底改变了张幼仪的一生-使她不再依附于某个男人,“活出了自己的光彩”,但这个光彩 是不是幼仪想要的,恐怕只有幼仪的在天之灵才能回答了。 徐志摩与林徽音林徽音在父亲林长民的陪同下在剑桥留学,与徐志摩相识后为其才气所吸引,当发现徐妻也到了英国且已怀有身孕,遂挥慧剑斩断情丝,毅然回国。 徐与林月夜下泛舟康河,坠入情网 徐为了娶林,与幼仪离婚后终止了学业,回国寻林。但回来后听到的消息却给了他当头 一棒:徽 音已和思成定婚了。徐找到林长民,追问徽音决出这个决定的理由,以下是林长民的回答: “我无法回答你,这是徽徽自己的感情。徽徽有才气,有灵性,有这样一个女儿,并不是 一种容易享的福份。 因为不管什么时候,你都得放低天伦的辈份,先求做到友谊和了解,这便是知已和父亲两难的 地方。我没有干涉徽 徽的决定,她也没有告诉我她的理由,事情就是这样。” 这是怎样的父亲啊! 林长民林徽音父女 志摩应梁思成之邀去清华演讲,见到了在那里读书的徽音。徽音明确拒绝了志摩的求爱 :“你这样的行为是得不到公论的”,“我不要永远生活在自责里”,徐:“你难道以为这样就会使所有的伤害统统 消失,然后只守着那不死不活的道德”,林:“是道德,那不是一把枷锁,而是人心中的一把尺,那是人自尊的根本,是对自己生 命负责的态度,这是我在乎的”。 林徽音与徐志摩对话于某山顶 这之后志摩几次试图令徽音回心转意,但徽音心意已决。 徽音准备同梁思成一同去加国留学。而徐也要陪同诗人泰戈尔出行。他们进行了临行前的最后 一 次对话,此后徽音和志摩的人生之路就各奔东西了。 林徽音对自己的认识是:“我喜欢能飞的人,但自己却飞不高;喜欢看别人冒险,自己却不敢冒半点儿险”。徐志摩说了一些比较酸的话,最后落款于求真这一点。 时过经年,梁思成与林徽音学成归国,此时徐志摩已与陆小曼成婚,生活被搞到狼狈不堪,不得不出国一游以谴心事。以下这个视频是志摩回到剑桥,重游康河时,吟诵了他的名篇《再别康桥》。在吟诗的部分出 现之前,我保留了梁,林夫妇回国后与父亲梁启超的一席谈话,不仅因为这个情景为紧接着后面的一个视频(东北 探友)交待了剧情上的前因后果,也是因为这个段子拍得特别好:徽音的典雅,淑贤,有礼,夫 妇间的恩爱和默契,梁公对志摩的遗憾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再别康桥 如上面那段戏的交代,思成与徽音来到东北大学教书,“从挖地基开始”,创办建筑系,工作吃重,生活条件极为艰 苦。徐志摩听说徽音染上了肺病,专程从北京赶到东北探望两们老友,并坚持将生病的徽音带回北京养病。这段戏拍得很有生活气息,对话也很风趣,体现了几个人之间真挚的情谊。其实这部电视剧中很多地方都表现过徐志摩风 趣的谈吐,展示了徐志摩性格里除了情种之外的另一面,但我这里篇幅所限,只能捡重点介 绍。 梁思成与林徽音后来 回到清华教书,徐志摩则一直陪陆小曼住上海,直到逝世。 回目录 徐志摩与陆小曼如果认为到林徽音为止精华已尽,陆小曼只是个花瓶式的陪衬人物就错了,其实这一部分是我想重点介绍的,而且可能还更具现实意义。 徽音出国后,徐在北京教书。一次与胡适,王赓(陆小曼的丈夫)在舞厅中聚会,正巧撞上了瞒着 丈夫偷偷溜出来跳舞的陆小曼(陆与丈夫志趣不投)。陆小曼解释溜出来原因,被徐志摩听出言不由衷。两 人在舞池 中交谈,徐志摩一言集中了陆小曼的软肋,从此开启了两人艰辛的人生旅途。 陆小曼情不自禁扮作女学生来到徐志摩的课堂旁听 王赓起初坚决不同意离婚,双方僵持了很久,后在胡适和幼仪二哥等其他友人的多方努 力下,历 经无数磨难的陆小曼终于和王赓离了婚,准备与徐志摩举行了婚礼。徐父因为志摩与张幼仪离婚的事大为光火,为挽回家族的面子,要求儿子必须请梁启超作主婚人,胡适为证婚人,否则不会出席婚 礼。 胡适带了志摩到梁公家求助,被梁公劈头一顿痛骂。婚礼当天,梁公将写好的贺稿置于 一旁,反将新郎新娘的不义当场痛斥一番。如果历史上果有此事的话,那梁公这个主婚人当的堪称是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了。(我忽然发现,在这部俊男美女扛鼎的爱情剧中,最让我激赏的角色居然是郎雄这个老戏骨,很好笑) 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我总算松了口气-诗人不容易啊,拿自己的life当诗来写。 结婚以前是在天上飞,从现在开始总算着地了,但也意味新的艰苦生活的开端。 陆小曼因生活不规律染上了胃病,发病时疼痛得难以忍受,情绪暴躁。徐志摩对此束手无策,后来请到了会推拿功夫的翁瑞午,翁瑞午在小曼疼痛时可以推拿术解一时之急,但无法根治。翁同时也多 才,喜欢字画唱戏,与陆小曼熟络了并很投缘,以致外面风传两人背着志摩不干不净。为缓解病痛,翁给陆小曼吸鸦片烟,自己也和她一起吸。徐发现后大怒,不让曼与翁来往,但后来拗不过小曼痛楚难当,只得妥协。以下这段戏(困境)是这部电视剧中最令我感动的一段: 婢女拉起窗帘,室内一片昏暗,接着是小曼几张抽鸦片烟的特写,低沉的几声琴音后,悲 切的配 乐响起。镜头切换到徐志摩劳碌奔波教学的情景,配音是他吟诵那首很有名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 向吹》。徐志摩满身疲惫地回到家中,却见昏暗的烛光下,小曼和翁瑞午伏在茶几上一起睡着了。 徐走近塌前,轻轻抚摸了小曼的头,然后将妻子从茶几上扶下来,放在塌上躺好,自己也躺在旁边,搂住小曼,三个人竟就这样一直睡到次日天光大亮。 我想任何人看了这段戏都不会无动于衷吧。徐母见到这个场景后的反应是正常人的反应(后来气得搬了出去),但徐的作为是真正超越了世俗的爱,这样的爱情是值钱的!你可能会问有什么爱情是不值钱的吗? 我想起了另一个电视剧《来来往往》,男主人公濮存昕和妻子吕丽萍婚后不和,后来有了情人许睛 ,濮存昕和许睛开始可谓心有灵犀,但住在一起后问题来了:许能给濮提供的晚餐只有西餐三明治,而濮只爱吃米饭炒菜,但许嫌麻烦坚决拒绝作中餐,于是时间一长日子没法过了,只好散伙。所谓的 Soul Mate,却值不过 米饭炒菜,嘿嘿。 如果说以上这种困境是仅仅有关身体健康上的,还不具有普遍性。那么另一种困境也足以“谋杀 ”掉一段婚姻:钱财和生活方式。陆小曼性喜奢华,花钱大手大脚,徐志摩家里常常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 有时还需 要张幼仪接济。以下这场戏反应的是这个情景: 上面这个视频分为三个片断,1.徐志摩与陆小曼谈钱财, 2.徐志摩找到幼仪谢她的 接济,3. 志摩与胡适在茶馆里谈婚姻中的麻烦,解释了为什么对小曼与翁瑞午在一起吸鸦片的容忍,表示出对妻 子的信任, 显示了徐的大度。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跨过了三个重要的情节,编排得十分紧凑。 徐志摩与陆小曼谈钱这个情节很有意思,完全可以用于目下的电视剧里。徐对小曼说的 “做个物质上的贫民,精神上的贵族,吃穿简单,精神富饶”,倒象是对现在的人讲的话。 胡适作为徐志摩的挚友,在本剧中戏份不少。当初尽心尽力帮志摩把小曼搞到手,现在看着志摩 如此沉沦,心中着急,时常开导志摩。下面这个片段讲胡适离开上海赴北大就职,志摩为他送行,言及小曼不愿离开 上海,胡适给志摩出了个“馊”主意,要志摩用离婚逼小曼迫使她就范。徐的回答令人佩服: “小曼走到今天这步全 是因为我,那我就得为这恶因恶果负责”,这是有担待的人!所以说徐的爱情是值钱的!行路难啊,但是多难的路都要往下走。 在这个视频的中段,胡适与志摩的交谈进行不下去时,胡适夫人的适时出现化解了紧张的气氛, 对志摩问寒问暖,还为下面另一个层面的交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安排得巧妙。胡适趁机点出“你需要一个妻 子”,提醒徐生活不是空中楼阁,徐回答我见到月圆的美,就可以容忍乌云蔽月。象这样充满哲理的对话在本剧中很多很多。 剧中对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姻生活的描绘,就是一个如何在困境中坚守感情的过程,这个困境有病 痛的折磨,有用钱上的分歧,有生活情调和爱好方面的不合拍(比如陆喜欢玩,常常打麻将跳舞到深夜), 还有陆小 曼与公婆间的矛盾,更少不了世人对名人的流言与诽谤...。这些矛盾中任何一个处理不当都会走庸俗化的路子, 难得的是编导的处理是适当地点到为止,没有过多地去渲染那些很丑陋的细节,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主人公在历经这些困难时的心路历程上,维持了一部人文剧整体的美学特色。 徐志摩搭乘飞机从上海赶往北京出席林徽音的演讲,准备在开场时朗诵自己的诗作。不 幸飞机失 事,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陆小曼把玩着徐志摩临走时忘带的手表,徐的时间即将停止,自己的却还将继续 徐在飞机起飞之前给小曼写最后一封信 徽音等不到志摩,只好自己上台朗读志摩的诗 小曼听到徐的死讯,痛苦和自责可以想像,一切为时晚矣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深居简出,铅华尽洗。最后一个片断,表现小曼与学生商量出版徐志摩文集后,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一包糖炒栗子。回想起和徐初次约会时在雪夜中吃糖炒栗子情景,百感交集。3分多钟以后的情节是林徽音病危,临死前见了幼仪一面,道一声:“对不起,那一晚在康桥...”。 镜头淡出回到康桥,全剧结 束。 通常一部爱情戏,立意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这部剧有些不同的是以一个诗人的人生故事为背景 ,“还原”出一个执着求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历史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年代具有进步意义,进步总要付出代价,那么诗人的悲剧人生也就有必然性了。电视剧到底应该是讲故事为主还是塑造人物为主,我个人认为是塑造人物为主,讲故事为次。所以起码从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角度来讲,本剧是比较成功的。 纵观本剧,徐志摩从对张幼仪的“无情无义”,到对陆小曼的“有情有义”,展现了诗人对信念的执着。所欲图探讨的情与义,感性与理性,道德与情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即使放到今天仍然具有思考价值。 最后声明一点,这篇介绍文章完全是就“视”论事,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间的关系与史实是否相符的问题,我无意也没有兴趣考证。 在线上看的优点是方便,缺点是比较卡,因为是国内网站。为了观看效果好,可以安装优酷客户端软件iku,并建立一个帐户,登录进去后,搜索出想要的剧集下载到本地观看。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酒井法子召开记者会 流泪发誓不再沾染 | |
2009: | 美国电影《燃烧的平原》(The Burning | |
2008: | 大学生范岵昶youtube视频(是到了勇敢地 | |
2008: | 由三鹿毒奶粉案想起了商鞅变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