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抗戰,一場缺少反省的勝利
送交者: 華莉斯 2015年09月04日18:03:3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抗戰,一場缺少反省的勝利

2015-09-04 黃臥雲 CEOworld

紀念抗戰勝利形成了某些固定模式,隆重的儀式、媒體的集中宣傳,以及充斥銀屏的抗日劇,這些都是基本盤,為的是渲染和烘托偉大勝利,展現大國威儀,激發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如果把眼光再放寬一點就會發現,當大陸慶祝勝利之時,台灣的國民黨也同樣在慶祝勝利,這才繪出了紀念抗戰和慶祝勝利的全景圖——它是兩黨的慶祝。


近日在朋友圈中流傳着台灣前行政院長、國民黨元老郝柏村的一篇文章,要求還原歷史真相,而他提出的歷史真相又與另外一個問題是重疊在一起的,即國民黨和它的領袖領導抗戰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這完全不是一個新話題,它是國共兩黨幾十年來從來沒有停止的互爭領導權的歷史紛爭。

但郝柏村的心目中歷史真相未必就是歷史真相,我們只要把抗日戰爭放到一個更大的歷史背景下就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清政府沒有在1911年垮台,中國是否會贏得勝利。1937—1945年的中日之戰是1894年開始的甲午戰爭的繼續,它只是半個世紀的中日衝突的一次總決戰。在這半個世紀裡發生的辛亥革命雖然變更了政府,但國家實力以及中日實力對比並沒有發生逆轉或者有利於中方的變化。甲午戰爭時日本剛剛跨入了世界強國之列,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專制的國家,1937年,日本已經是世界一流強國,中國仍然是一個落後的、專制的國家。1936年,日本鋼的年生產量為640萬噸,中國不足1000噸,日本可以生產飛機、戰鬥機、轟炸機、坦克、航空母艦等各類現代先進武器,技術一流,產品性能優良,中國僅能生產少量的小型的步兵武器裝備。甲午之年中國好歹還有一個統一的政府,而1937年抗戰爆發前,中國已經經過長期的內戰,軍事割據又進一步損害了國家對外抵抗的能力。1937年與甲午年的抗戰形勢在一個方面發生了有利於中國的巨大轉變,從中國單獨對抗日本變為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道對抗日本。國際局勢方面,無論是清政府還是後來的中華民國政府,都不具有改變大局的能力,德、日軸心國的形成和美、英、蘇、中反法西斯同盟不會因為中國政府的變更而有所不同。因此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說,即使不發生辛亥革命,1945年中國人民的對日勝利是沒有問題的。

抗戰的歷史真相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歷史的真實記錄,首先它當然是指實際的抗戰經過,戰爭規模,投入力量,殺傷敵方人數,重大會戰等等,這些都是戰爭記錄的關鍵要素。但是,現代戰爭都是總體戰,戰爭實際上是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的全部資源和經濟實力的較量。因此,戰爭真相的記錄還包括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人口規模、民族精神、文化教育、軍事體制、國家動員的有效性等。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指揮者魯登道夫就說過,今天的所謂戰場就其實際意義而言,已經擴展到了作戰國的全部領域。從一場具體的戰爭來看,戰爭的領導和指揮對勝利的作用是直接的,似乎是決定性的,但對於整個戰爭的勝負而言,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不是戰爭的領導和指揮,而是國家的整體力量。二次大戰期間,無論誰當美國總統,無論蘇聯的最高領導人是誰,盟國的勝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抗戰的歷史真相不只是存在於戰爭中,更存在於中國社會的整體之中;不只是存在於1937—1945年的歷史中,更存在於1894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中;不只是存在於勝利中,更存在於失敗和挫折中。缺少或淡化國軍史詩般的抗戰場面,無疑是不真實的抗戰史,是對歷史的歪曲。把國共兩黨的抗戰都記錄在冊也並非就是一部真實和全面的抗戰史。它的勝利不是一黨的勝利,它的失敗也不是一黨的失敗。戰爭是國家的和民族的整體戰,抗戰的歷史也是整體史。那場抗戰勝利是一次恥辱多於榮耀的勝利,是由接連不斷的潰敗組成的勝利。即使是最終獲勝,依然不能抵消它之前失敗的恥辱。它的失敗不比法國對德國的失敗,它的勝利又不比俄國的勝利。法國的失敗是勢所必然,而俄國的完勝足以使它一雪前恥。德國自從統一後,法國憑藉人口優勢稱雄歐洲大陸的歷史就結束了,並永久性地失去了反敗為勝的機會,1940年的法國在德國戰車面前是難以抗拒的。俄國依靠自己歐洲的第一人口大國和遼闊的國土面積為其創造的戰略縱深,像1812年擊敗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一樣,二戰時重創德國並擊敗了希特勒。

中國與法國同為二戰同盟國中地位有些尷尬的戰勝國,中國沒有單獨擊敗侵略者的能力。法國維希政府在1940年投降或是不投降,對戰爭結局都沒有實質性影響,對一個大國以及民族雄心來說它都是巨大的打擊。法國從此放棄了對德國復仇的念頭,而這個念頭在普法戰爭失敗後曾強烈地支配着法國的對外政策。法國把自己在二戰的勝利與盟國的勝利視為一體,法國把自己紀念二戰勝利與盟國紀念二戰的勝利結合在一起,並且把德國納入紀念勝利的時間之中,戰勝國與戰敗國的對立早已不再存在。主要同盟國在二戰勝利日已不是紀念勝利,而是紀念和平。於此同時,中國紀念抗戰勝利的活動是單獨進行的,沒有盟國的共同參與,更沒有當年的戰敗國日本的參與,是當年的盟國忘記了中國戰場的抗戰,還是中國缺少應有的自信忘記了盟國,關門紀念這不僅僅是紀念形式和儀式的問題,這也是紀念內涵的表達,慶祝勝利的意味明顯,並把勝利歸之於自我的努力和偉大。在二戰時期的主要交戰國中,法德成了歐洲聯合的發動機,美日早已成為盟國,只有中日兩個亞洲大國至今沒有放棄對抗思維。

對抗戰缺少國家層面的反省,對在一場長達半個世紀的中日衝突中處於劣勢的一方來說真是匪夷所思。抗日神劇的大量出現不僅僅是一個電視現象,而是一種精神現象,是通過影視作品審查體現出來的政治導向。神劇之神還不是表現在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這些被觀眾廣為嘲諷的細節上,而是表現在作品的基調、故事編排和人物塑造上,不堪一擊的日軍和戰無不勝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定程度上還包括了國軍,是抗戰變成了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兒戲。它們只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宣揚偉大的勝利。

沒有反省就沒有真相,也就沒有歷史的深度。歷史真相包含了對歷史的反省,因為反省使人們能夠更加清楚地看到事物的全貌,過去被忽視的事實由於反省而被發現和被重視,每一次反省,都是對歷史的重新審視,都是對歷史教訓的再認識。一個善於反省自我的民族,沒有落後的理由。中日兩國近代以來的差距,歸根到底是善於反省和不善於反省的差別。日本在參加八國聯軍1900年進攻北京的戰爭中發現其軍馬與歐美軍馬相比,在體高、身重、奔跑時速方面君均處於明顯劣勢,於是便開始以法律形式改良國內馬匹。在緊隨其後的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馬的體質仍然不足以與俄國戰馬相比,這刺激日本從1906年開始實施更大力度的馬政18年計劃,將國內總馬數的70%用西洋馬種進行品種改良,在此基礎上,1924年又實施第二期改良計劃,即對馬匹實行混血改良,成功培育出體格健壯、耐力持久的東洋大馬,到1932年,日本軍馬的平均體能達到了歐美軍馬的水平。

日本改良戰馬只是其積極行動、厲行改革的一個事例,它的積極進取的改革精神體現在各個方面。而清帝國在甲午戰爭失敗的恥辱並沒有讓它反省,更沒有促進它起而改革,相反,它以鎮壓戊戌變法來表明自己的頑固不化。它是不願意承認,還是根本就沒有認識到政治體制的腐敗是致使自己失敗的原因,這已經不重要了。它堅持自己的制度非常優越,中學為體絕不能變。具有諷刺意味,也更具有悲劇意味的是,要等到1905年在中國進行的、以日本勝利告終的日俄戰爭結束,中國政府才認識到憲政勝過專制,並計劃立憲改革。

在面對西方力量進入的大變局中,中國政府始終像某種體態龐大的史前動物,對周圍環境反應遲鈍。與日本政府對比,它的遲鈍、暗昧、愚頑就暴露得更加充分。1853年,美國准將佩里率領戰艦出現在江戶灣入口,要求與美國締結友好通商條約,由此日本鎖閉的國門被打開了,由此導致了明治維新,日本因此迅速走上了現代化的快車道,而佩里這位美國侵略者也被日本人當作英雄,為他樹立了紀念雕塑。在中國,兩次鴉片戰爭都沒有使清廷從唯我獨尊的盲目自大中醒悟過來。當日本政府全面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教育、軍事時,中國政府在搞洋務運動;當日本政府力爭培植民間工業發展、一批代表現代工業水平的私營企業脫穎而出時,中國政府在努力把現代工業控制在自己手裡,官辦企業腐敗叢生,產品價高質次,深陷虧損泥潭;當日本軍隊在兵役制度、指揮體系、情報通訊系統、後勤醫療保障等方面基本按照西方模式完成現代化改造時,清國軍隊還是一支舊式的、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中發展起來的勇軍,實行古老的傭兵制,兵勇服役是為了獲得軍餉和糊口,政府為強軍最熱衷做的事情是買槍,買炮,買艦船。

對抗戰的反省與其說是反省勝利,還不如說是反省失敗和挫折。一個在人口、國土面積和資源方面占絕對優勢的國家,在對抗中幾乎居於絕對劣勢,即使最後獲勝也不值得自豪和大吹大擂。對政治的反省是首要的和根本的。只有政治制度的失敗才能解釋荒唐的、殘酷的、然而又是必然的戰爭失敗。在比較中,我們不只是看到一邊是老成持重、自命不凡、固步自封、自我利益至上、暗於世界大勢的中國官僚,一邊是奮發有為、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心態開放、善於學習、洞悉世界發展趨勢的日本政客,更看到了不同政治制度造成的不同社會,專制下的萬馬齊喑、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與自由社會的創造活力、國與民一體和社會全面進步所形成的強烈反差。

清廷對日戰爭敗績暴露出來的腐敗無能激活了反清力量,也是促使它垮台的第一個重大環節。明治維新的日本成為革命者嚮往和模仿的榜樣,可是,在1911年推翻帝制後中國並沒有出現明治維新式的、由革命者領導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局面,而是陷入了中國古老的改朝換代的傳統劇情中。專制和建立專制就是中國王朝史的全部。在清政府垮台、國家權力出現空擋期間各種勢力乘機登上爭奪權力的舞台,擁兵自重。中國內部的動亂和分裂使日本的野心進一步膨脹,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日本順利占領東北。它獲取了吞併中國的富足基地。國土淪喪沒有促成國內武裝派別的聯合和止息內戰,相反正是內戰最激烈的年頭,直到日本人在北京郊區挑起軍事行動,攻入中國心臟地區,所有國內武裝派別都面臨難以自保的危機,他們才匆匆建立起抗日統一戰線。在中國歷史上這不是唯一的一幕,使人想起清兵壓境的情況下明王朝和李自成的生死之戰,而明王朝最不可救藥的是,在清兵占領北京後,其生存危機越深,內部的權力鬥爭越甚,覆巢之下的愚蠢爭奪至死方休。

一個國家在經歷千般苦難之後終於取得了抗戰勝利,一時陶醉在勝利中是理所當然的,但長期陶醉在日益遙遠的勝利中卻是不真實的,它早就應該反省這次勝利。一個人從懵懂少年進入成年的標誌,是他學會了反省自己的言行,學會反省是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進步的起點。國家也是如此。從國家的角度反省抗戰,而不是像郝柏村那樣囿於黨派角度的反省,才可能獲得一部真實的抗戰史。至於作為執政60多年的中國共產黨,其政府合法地代表這個國家,更應該站在國家立場上看對中日戰爭。一部真實的抗戰史對中國意義重大,歷經50年的國家苦難不是為了換回日本人不間斷的道歉,而是要換來對苦難教訓的真實了解。苦難的唯一價值,就在於能夠從中更加清楚地認識自我。


(來源:作者新浪博客,作者生長於湖南,就業於成都,媒體從業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國家興亡,肉食者謀之;天下興亡,匹夫
2014: 許為民:歷史轉折中有鄧小平,亦有“無
2013: 曾經讀過金敬邁的《歐陽海之歌》,當時
2013: 21條:日本與孫中山聯手逼迫袁世凱就範
2012: 國人砸車固然不妥,但保釣怎麼就害國了
2012: BBC:官媒編輯批評胡溫10年問題多於成就
2011: 瞧不上蘇俄的三個中國人:吳佩孚 陳獨
2011: 李敖2005年北大演講:共產黨——賣淫婊
2010: 有多少中國人不知道的抗日戰爭史實
2010: 試圖修改"抗日戰爭史" 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