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國民黨抗戰名將、“從林之狐”---孫立人(編輯)(4)
送交者: 芨芨草 2015年09月13日19:16:1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國民黨抗戰名將、“從林之狐”---孫立人(編輯)(4)

 

迂迴戰術和掃蕩戰法,叢林之狐享譽全球軍界

撤往蘭姆伽的孫立人新38師,與新22師及隨後空運至此的補充兵源一起,被改編為中國駐印軍,並在蘭姆伽展開練兵,準備反攻緬甸再次打通滇緬公路。

蘭姆伽練兵,也是孫立人軍事生涯中的第三次練兵。

這次練兵,在美軍所作計劃外,孫立人又自主增強了一些訓練安排。

緬甸的熱帶叢林,一到雨季,到處激流縱橫,孫立人認為士兵們光會游泳是不行的,還必須接受武裝渡河訓練,同時要加強體能訓練和夜間作戰訓練。

因正面防守緬甸的日軍第18師團有叢林戰之王之稱。經過長時間休戰,日軍已修築很堅固的堡壘,拉鋸戰、持久戰將是不可避免之事,故孫立人對體能和夜戰訓練十分重視。

19425月,滇緬公路被日軍搶占,中國唯一的輸血管被切斷。被日軍占領的緬甸如同一個大楔子,從南面插在英屬印度和中國間。美國開闢了一條飛越喜馬拉雅的駝峰航線,冒着風險向中國西部空投物資。但最根本的辦法,是開闢一條突破日軍封鎖的道路。

反攻緬甸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駐印部隊合併為新一軍,下轄新38師和新22師,鄭洞國任軍長,孫立人被升為副軍長。

19433月,經過半年多時間的高強度訓練,38師前往緬北地區開山辟路,消滅盤踞其間的日軍,掩護美國築路。這是一項可怕的任務:重返野人山。在泥濘的叢林山地行軍,即便馱山炮的騾馬也無法行走,重型炮械都需要士兵扛抬。

駐紮此地的日軍是赫赫有名的第18師團。它曾參與過南京大屠殺,一直以來攻無不克,號稱叢林戰之王。而孫立人的新38師則是剛剛組建,初出茅廬。

1029日,經過8個多月惡戰,新38師打出野人山,第112團還迅疾占領了胡康河谷的北大門新平洋。這意味着中國抗日戰爭戰略反攻的第一槍已經打響,並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對日本地面反攻的序幕。

於邦,北通新背洋,南向胡康河谷,是雙方必爭之地。孫立人率領112團在前線爭奪數月之久,於1944年除夕的前夜,完全占領了於邦。112團的炮兵連連長丁滌勛至今記憶猶新,當攻下於邦,渡過大龍河以後,沿途的樹枝掛滿了日軍潰逃途中留下的小紙條,上面字跡歪斜:中國官兵們,請不要再追了,孟關再見!

38師繼續向孟關和密支那方向追剿。孟關是胡康地區的心臟,地形複雜,山連水,水連山。孫立人深入前線督戰的同時,蓄起鬍鬚,立下誓言,不攻下孟關,不剃鬍子。在孫立人的指揮下,新38師作戰英勇,神出鬼沒,常打勝仗,逼得日軍節節敗退、聞風喪膽。

密支那攻堅戰是最苦、最長的一仗。戰士們在過膝的泥水中奮戰,日軍拼死抵抗,局勢僵持不下。自1943518日史迪威派美國空軍大規模空降偷襲密支那,一直到81日深夜,由104個中國人組成的敢死隊與正面部隊同時發動進攻,連續激戰81天之久,日軍終於全線崩潰。

梁家佑在回憶錄中寫道,在密支那,日軍被圍困,彈盡糧絕,水上少將看着丸山大佐把傷員和隨軍女人用木筏全部帶走後,日本兵自殺成群,結果一個俘虜也沒留下。

日軍在仰光電台強作鎮定:支那軍思鄉心切,其氣甚銳!

此時新一軍士氣大振,所有將士的口號是:打到東京去!

新一軍的攻擊速度與強大的戰鬥力,終令日軍難以抵抗,原本勢均力敵的會戰演變成了中國軍人對日軍的大掃蕩。八莫、南坎戰役結束後,日軍驚魂未定,大叫:這不是戰鬥,是屠殺!

根據報道,第二次入緬戰爭,新一軍殲滅日軍48000人,陣亡18000人,取得了緬北戰場的全面勝利。

高黎貢山腳下的老人說,打完仗幾天,山坡上流的都是血旺子,那些年村民都管山泉叫紅河。滇西一帶的村民挖地蓋房時,還能掘到中國遠征軍穿着草鞋的屍骨。

緬北滇西作戰要圖。

緬北滇西作戰要圖

緬北反攻分四個時段:胡康河谷之戰、孟拱之戰、八莫南坎之戰及收復臘戍等。

四個時段中,孫立人的新38師均是主力部隊之一,而這期間,他的叢林迂迴戰思想也被運用得淋漓盡致,並取得了卓越戰果。

孫立人為何要用迂迴戰術?這與緬甸的地理特點和日軍的防守部署密切相關。

當時,敵我雙方的總態勢是利守不利攻。北半球的山嶺往往是北峻南緩,日軍此時已經占領兩年,又判斷中國軍隊會從緬北過來,而一年多時間裡中美聯軍開築雷多公路也證實了此點。日軍工事不僅修得相當堅固,而且全是針對北方。

孫立人卻於此不利中發現了有利和戰機。他認為,這種環境使得日軍一開始就失去了主動,把自己置於被動挨打的境地。敵人的據險扼守,層層設防,看起來十分嚇人,但實際上分散了兵力,給中美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使敵人兵力的總體優勢,變成了局部劣勢。隨着敵軍一股股被消滅,最後總體也就失去了優勢。

於是,孫立人受孫子兵法所謂以迂為直的啟發,決定對日軍採取迂迴戰術,以達到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的戰略目的。

胡康河谷之戰是孫立人在反攻階段的首次迂迴。新22師正面猛攻,孫立人則率領新38師迂迴到瓦魯班,斬斷其退路。194438日,日軍第18師團司令田中新一隻得帶着殘兵逃走。

315日,孟拱河谷戰役打響,此戰中的西通之戰堪稱孫立人迂迴戰術的經典戰例。

孟拱河谷是孟拱河兩岸谷地的總稱,全長約230里,被南高江劈成東西兩岸,分布着馬拉關、加邁、西通等重要市鎮。

從瓦魯班逃出的田中新一,在加邁站住了腳,開始收攏部隊,利用地形層層設防,阻擊中國軍隊。

如果就這樣按部就班層層打下去,不僅可能打成膠着戰消耗戰甚至是傷亡戰,而且可能延誤戰機給日軍以喘息之機。

能不能還實行迂迴戰法,以打破日軍的鐵壁防守?

依據孫立人自己的回憶,519日,我部攻擊一個山頭,從打死的敵軍官身上,搜得一封信,經判別後確定其真實,並判明兩點:第一是當面之敵,因為傷亡重大,兵力已全部用於第一線;第二是部隊疲憊,士氣消沉。基於這一判斷,我認為可用一團奇兵,去襲擊敵軍後方西通。

20日上午,孫立人回到前線指揮部,將奇襲任務交給112團。

因是奇兵偷襲,行動必須絕對秘密,所走的路儘是懸崖絕壁人跡罕至之處,重兵器自然不能攜帶,也不能燃火燒飯,每人只能隨身攜帶四日份的乾糧。

行動的第二天,天就下起了大雨。雖然部隊的行動更加困難,但112團仍然提前一天趕到了西通。

在空投彈藥與山炮的支援下,攻占了西通的112團隨即向公路兩端展開,至27日占領公路沿線達4公里,並摧毀了日軍在當地的所有通訊聯絡運輸補給指揮機構。西通是日軍在孟拱河的物資總屯積區,到29日,112團即繳獲日軍155毫米榴彈炮四門,滿載械彈的大卡車75輛,騾馬500多匹,糧彈倉庫35座,汽車修理廠一所,彈藥糧秣不計其數。

西通偷襲的成功,不僅使孟拱河穀日軍的糧彈大部為中國軍隊所有,加邁至孟拱的交通線更是被新38師完全切斷,加邁及其以北地區的日軍,統統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日軍從加邁至馬拉關60多里的堅固陣地,也開始從根本上動搖。

如果把日軍從馬拉關到孟拱的陣地比作一字長蛇陣,加邁是蛇頭,孟拱是蛇尾,西通則是它的七寸,112團恰好掐住了它。這條大蛇開始被斷成兩截,剩下的僅是徒然掙扎。

當時有人評價,西通的孤軍奮戰,對於中國駐印軍全軍以及全戰役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某種程度上看這一說法並不為過。

西通之戰後,不僅孫立人對迂迴戰術屢試不爽,其他部隊及更大作戰單位也常借鑑這一打法,以及孫立人後來新創造出的掃蕩戰法

1945128日,中國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在中緬邊境的芒友壩子勝利會師,中緬印公路和油管實現徹底貫通。330日,新一軍第50師攻占了曼德勒東北的喬梅,勝利結束緬北反攻的所有作戰任務。

19424月入緬到194543日止,中國遠征軍整整三載浴血奮戰,以兩倍於敵人的傷亡代價,終獲慘勝

我們師是在緬甸唯一沒有打敗仗的部隊!說起這段往事,新38師老兵們的情緒高亢依然。

芒友會師,衛立煌(左)與孫立人兩位抗日名將緊緊握手。

芒友會師,衛立煌(左)與孫立人兩位抗日名將緊緊握手

此前的19432月,蔣介石在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增設新編第一軍的編制,將新38師和新22師從第66軍和第5軍中劃出,撥歸新一軍建制,以鄭洞國兼任軍長,孫立人為副軍長兼任新38師師長,廖耀湘仍為新22師師長。

史迪威(中)、孫立人、廖耀湘(右)在緬北前線商討軍情。

史迪威(中)、孫立人、廖耀湘(右)在緬北前線商討軍情

及至19453月,中國駐印軍已經增加到5個師,除了原新一軍的兩個師,第14師、第50師和新編第30師也來到了緬北戰場。為理順建制,統籌戰力,打下密支那後,根據中國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以新22師和新38師為核心,將這5個師編為兩個軍:新編第一軍和新編第六軍。新一軍軍長為孫立人,轄新38師和新30師;新六軍軍長由廖耀湘升任,轄新22師、第14師和第50師。

至此,深深鐫刻着孫立人印跡的國軍新一軍番號正式打響,孫立人也走上了其職業軍事生涯的巔峰。比照沙漠之狐德軍元帥隆美爾,孫立人也開始以叢林之狐的名號享譽全球軍界。

綜觀前後兩期攻勢作戰,新一軍先後擊潰日軍第二、第十八(曾補充15次)、第四十九、第五十三、第五十六等五個師團和三十四獨立旅團,及其他特種兵部隊(共17萬多人),占日軍緬甸方面一半的兵力。殲敵33082人,其中包括兩個聯隊長;傷75499人,俘虜大尉以下官兵323人;繳獲步槍7938支,輕重機關槍643挺,大炮186門,汽車552輛,火車頭及車廂453節,坦克車67輛,飛機5架,占領倉庫108所,獲得金屬器材兩萬餘噸,占領公路646英里,鐵路161英里,解放被日軍占領區域5萬平方英里(近13萬平方公里)以上。

對於中國遠征軍特別是緬北反攻的重大歷史意義,201491日發行的《人民日報》曾如此評價:這是中國支持周邊國家抗日,努力承擔大國責任的體現。中國軍隊的海外作戰是盟軍反法西斯作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而獨特的一頁。從1943年末開始,以中國駐印軍為主體,盟軍發起緬北反攻作戰。這一作戰也是盟軍在亞洲大陸的最早反攻。它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交通線,也從戰略上給印緬戰區和太平洋地區的盟軍以巨大支持。中國遠征軍的海外作戰,大大緩解了太平洋戰場反攻的壓力,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望,有力地支援了對日作戰和東南亞人民的抗日鬥爭。

這一評價,其中也包含着對孫立人率領新一軍反攻緬北取得勝利的肯定。

具體到孫立人身上,可以說他打響了中國抗日戰爭戰略反攻的第一槍,特別是緬北反攻首戰所取得的勝利,鞏固了中國當時剛剛爭取來的大國地位。他還是殲滅日軍和收復失地最多的正面戰場將領,一個個以少勝多、以較小代價殲滅更多日軍的經典戰例,特別是與正面戰場許多慘勝的戰例相比,尤其令人欽佩。

那段光輝的歷史,成為辛酸的歷史。新一軍的傳說替代了歷史,在民間越傳越奇。故事裡,奉行人本主義的孫立人成為活埋1200名日軍戰俘的鐵血將軍,吾軍欲發揚,精誠團結無欺妄的新一軍軍歌演繹為另一版本,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採石一載復金陵,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髮,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

這首被誤傳為新一軍軍歌的《知識青年從軍歌》應該是在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後才開始傳開來的。雖然軍歌的詞曲作者都不詳,但不影響它在網絡上以極快的速度傳播開來,可謂一夜間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其實它被誤傳為《新一軍軍歌》剛出來時就有人考證過,認為這不是真的《新一軍軍歌》,而應該是《知識青年從軍歌》。而《知識青年從軍歌》的背景,又來自於1944年國民黨中央發動的知識青年從軍運動。關於這場運動,人們現在最熟悉的是抗日戰爭期間的一句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十萬知識青年,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放下書包走上戰場,這其中,有多少離父別母的憂傷,有多少血肉橫飛的慘烈,有多少長眠異國的悲痛,我們都已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當他們在走上戰場的那一刻,他們沒有回頭。)


近年來,紙媒網媒無不紛傳孫立人的一段“壯舉”,稱其在二次緬甸戰役期間活埋了1200余名日軍俘虜,傳言還有板有眼地說“孫將軍不假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後都這樣辦!’”

如果真如有的傳言中所說“活埋1200名日軍的事件是二次大戰中比較大的殺俘事件,此事被美國報紙披露震驚了世界,美國方面大為惱火,認為這將使日軍此後更加頑強的抵抗”的話,那麼以孫立人在國際上的聲名,國外的報刊媒體定會連篇累牘的報道,但是現在能查到的國外資料中並未有這一信息。

不僅現有史料沒查到相關說法,所有持這種說法的文章(包括人民網、鳳凰衛視及新華網的)都未給出任何可靠出處。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是有人杜撰出來的。

孫立人在自己的口述資料裡邊也根本未提及此事,一些當年隨孫立人遠征的新38師老兵也明確否認孫下令殺過戰俘。葉兆言曾寫文章記載一位抗戰老兵的說法:

"廣州一位新38師老兵托人打電話給我……這位老者是孫立人部下,當年在師部諜報隊服役,是活着的見證人。出於對老長官的熱愛,他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日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麼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這位叫梁振奮的老兵特別提到了孫立人的留美經歷,說孫將軍在美國學習軍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殺戰俘的不人道行為。"(《葉兆言:孫立人將軍的傳說》)

從現有的資料所載抗戰時國軍所有戰績來看,每次大的戰役,中國軍隊能俘虜的日軍數量少則幾個,多則數百,基本沒有上千的。據此可以得出結論,一次俘虜1200名日本官兵,可能性不大。從現今所有記載中國遠征軍戰績的史料看,基本都說在整個赴緬作戰過程中,遠征軍俘虜的日軍總數只有幾百,不足一千,如孫克剛在《緬甸蕩寇志》中說:“前後兩期攻勢作戰,和我軍對壘的日軍有第二、十八、四十九、五十三和五十六五個師團,及第三十四獨立旅和其它特種兵部隊,我軍擊斃日軍共33082人,其中包括3個聯隊長和其他高級軍官,傷其75499員名,俘虜田代一大尉以下官兵323人,敵人幾乎全軍覆沒,我軍和敵軍傷亡的比列,是16。”

依據孫克剛的說法,孫立人所率部隊從新38師於19424月入緬起,至新1軍成立,到194543日止,整整3年在緬甸作戰所俘虜的日軍總數不過是323人。那麼在整個第二次緬甸戰役中中國軍隊俘虜日軍的全部數量是多少呢?據劉詠濤在《中國駐印軍、遠征軍反攻緬北滇西勝利的原因》一文中介紹:“194310月至1945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對日本侵略軍進行了緬北、滇西反攻作戰,歷時17個月……共斃傷日軍4.8萬餘人,俘600餘人。”

也就是說,根據現有資料記載,在整個第二次緬甸作戰中國遠征軍勝利的情況下,俘敵也僅600餘人,根本不可能出現孫立人所率部隊在一次戰役中俘虜1200名日本官兵的情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美日越菲加漢奸狗糧氣暈:中國在南海“
2014: 鄧榕一句話使習家無地自容
2013: 習總慰問暴雨中的王軍濤
2013: 實事在三年後才猛扇西霉耳光
2012: 《華爾街日報》美國大使遇襲事件挑戰美
2012: 六四在廣場上的真是學生嗎?
2011: 從蔣介石三大敗戰看一諜能抵百萬兵-zt
2011: 朝鮮戰爭該不該打?
2010: 落基山人: 如果國民黨政府繼續統治中國
2010: 高伐林: 專訪舒雲(下):林彪被人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