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論洪門內的秘密鄭成功信仰——“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
送交者: 特喜歡猜謎 2023年11月12日21:00:2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

論洪門內的秘密鄭成功信仰

孟曉峰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

 

摘 要: 鄭成功信仰在台灣較廣泛,但在中國大陸鮮有實例。根據天地會會簿及乾嘉時期桉犯供詞推測,洪門在福建創立初期曾存在強烈的鄭成功信仰。“洪”字源於鄭成功出生時的異象,“洪門堂上歷代宗親”實為鄭氏家族世系表。洪門將鄭克𡒉開始監國之年和有訛誤的鄭成功生日,合為天地會誕生日“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洪門忠義堂會場內陳設的木斗象徵鄭成功軍營,洪花亭象徵鄭成功出生地和對鄭氏家族的祖先崇拜,十六字碑文象徵鄭陵。“斬七儀式”中的毛人亞七,象徵背叛鄭成功的仇人。洪門還將鄭成功和鄭克𡒉等附會為應讖“木立斗世”的人物。由於這些象徵不露鄭氏信息,致其真實含義及已有的鄭成功信仰被逐漸忘卻,僅在洪門內遺存了神秘的香規禮節、隱語和少許有關鄭成功的傳說。

關鍵詞: 鄭成功;信仰;鄭克𡒉;洪門;木立斗世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在清初的台灣,雖然官方曾嚴格禁止百姓祭祀鄭成功,意圖徹底清除明鄭時期在台灣的“反清復明”思想,但民間感念其開台之恩,私下則以“開山王”或“開台聖王”等名義偷偷祭祀,加上鄭成功治水、驅蟲、助戰等靈異傳說盛行不斷等因素,終至鄭成功廟遍布全台。晚清時為避免日本覬覦台灣,清廷於光緒元年(1875)在台灣府城建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有關的祭祀活動自此方受官方認同,並享有官祀。在中國大陸,因地緣關係缺少對開台之恩的強烈感念,雖有福建惠安埭厝村“國姓爺神誕”、廈門搏餅習俗等實例,但總體來看鄭成功信仰遠不及台灣普遍。[①]

鄭成功去世後,康熙帝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賜忠臣牌匾,後於康熙叄十九年(1700)正式褒揚鄭氏為明室忠臣,允許鄭克塽將祖父鄭成功、父鄭經靈柩遷葬至泉州南安覆船山下的鄭陵,並立鄭氏附葬祖父墓誌碑和重修鄭陵墓碑。此二碑銘成為康熙後期至晚清世人可親見的重要鄭氏文物。另外,與鄭成功有關的歷史小說或傳記,如江日昇《台灣外記》、黃宗羲《賜姓始末》等,也在康熙年間公開流傳或刊印。但在乾隆年間,乾隆下詔編《貳臣傳》與《逆臣傳》,為鄭芝龍立傳,在敘述鄭成功的活動時,體例上視其為“逆”“賊”或“寇”。可以推知,在康熙年間清廷褒揚鄭成功的歷史時期,大陸民間可以進行某些鄭成功紀念活動,甚至可拜謁鄭陵和形成鄭成功信仰。至清朝中後期,公開的鄭成功信仰必然伴隨反清意識提升,故此信仰會逐漸消失或轉為地下。

 

一、  洪門傳說與鄭成功信仰

 

有清一朝,民間秘密社會的反清活動幾乎沒有間斷,其中天地會從乾隆年間至清末頻繁起義,而在其主要活動區域可能存在秘密鄭成功信仰。一般認為天地會成立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福建漳州,初期活躍於閩粵,後傳播到廣西、江西、浙江甚至上海、四川,洪門漸成天地會與哥老會的對外稱呼。[②]洪門內傳說,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軍入台前夕,鄭克塽見大勢已去,把天地會秘笈,包括《金台山實錄》、天地會員花名冊及“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裝入鐵箱,沉入海底,然後拔劍自刎而死。後來,海水把這隻鐵箱漸漸地衝到了大陸福建附近的海底,被當地漁民陳壽亭撈得。道光二十五年(1845),洪門骨幹郭永泰前往福建做藥材生意,訪得這批秘笈和印章乃鄭成功遺物,用銀子購得。道光二十八年(1848),郭永泰在四川開藎忠山時,“一切香規禮節,發出證書(洪門稱之為‘寶’)都是按照《金台山實錄》上做的,而且在證書上蓋了那顆玉印,流傳直到現在”。“其證書至今尚有存者,惟《金台山實錄》與鄭成功之小玉印,因遭太平天國之亂,不知下落。”不過,歷史上的鄭克塽未在清軍入台前自刎,而是“齎送降表並書來澎湖軍前求撫”,“鄭克塽尚有招討大將軍印一顆,據稱有戶口兵馬各項冊籍俱未攢造,因暫留用候繳。” [③]儘管傳說中的鄭克塽結局不符史實,且洪門不會得到招討大將軍印,但洪門文件被帶入四川傳會的情節尚屬可信。《金台山實錄》的書名中,“金台山”應指鄭成功所收復的台灣,而“實錄”本指記載皇帝在位期間重要史實的資料性編年體史冊,在此應指鄭成功幕僚楊英編寫的《先王實錄》(“先王”指鄭成功)。《金台山實錄》記有香規禮節,並用以在四川開藎忠山,顯然該書具有天地會會簿的傳會功能。由此推測,所謂《金台山實錄》應是《先王實錄》和某天地會會簿的合稱。[④]此傳說還透露出道光年間的洪門中人認為鄭成功與洪門可能存在重要聯繫。

天地會或洪門會簿中較明顯體現鄭成功信仰的文字不多,僅見“賜姓”和詩句“萬兄帶兵頓長江”等,[⑤]而會簿中的西魯故事及洪門慣用的眾多隱語中一定有影射鄭成功或鄭氏家族。依據今存《先王實錄》可分析西魯故事源頭及是否隱含鄭成功信仰。

天地會會簿是會內流傳的重要文獻,也是該會的傳會工具,只有擁有一件會簿才算得有真傳,享有充當“大哥”的資格,從而可以自行結會斂錢。天地會作為一個下層群眾的秘密結社,其歷史鮮有文字史料流傳於世,僅僅在《會簿》保存一件“西魯故事”作為該會的緣起,被認為隱藏着天地會起源的奧秘。“西魯故事”的基本內容是:康熙年間有“西魯”入侵中原,清廷文臣武將俱無退敵之策。康熙皇帝只好發布榜文,徵集全國的英雄豪傑去平服西魯,許諾事成之後封萬戶侯,賞黃金萬兩。少林寺僧聞訊趕赴京城,一百二十八名僧人,未用清廷一兵一卒,一舉打敗西魯,得勝回朝。眾僧婉拒了皇帝的封賞,仍回少林寺清修。旋遭奸臣誣陷,康熙皇帝不審真偽,令清軍將少林寺焚毀,僧眾大多慘死,僅有十叄人在神將幫助下逃生。他們來到福建雲霄,遇萬雲龍和明太子朱洪竹一同結盟,創立了天地會以“反清復明”。[⑥]各西魯故事對天地會誕生時間和過程、萬雲龍的葬地特徵作了細緻且大致相近的描寫,應有所影射。在敘述天地會誕生時一般有五祖、陳近南和幼主朱洪竹盟誓,其後出兵北上時遇萬雲龍,萬雲龍在開戰不久後陣亡,但地位反而高於五祖及陳近南。五祖本為少林寺僧卻各有俗名。西魯故事還有神仙搭救五祖、亞七(或馬寧兒)背叛少林寺的荒誕情節。曾為洪門中人、同盟會員的馮自由認為西魯故事“蓋欲借民間流傳之通俗故事,以博取中等以下社會之信仰也”,“乃詭辭詭實,托於子虛烏有之事,以激其忠憤,以廣其流傳。”[⑦]

西魯故事的謎題之一,是“西魯”為哪一番國。平山周稱“不知何國或曰即西藏”,周貽白指少林寺僧征西魯影射中俄雅克薩戰役。[⑧]曾五嶽將會簿中的“西魯”與《先王實錄》中的“西虜犯邊”傳言聯繫起來。《先王實錄》中記載,順治十二年(1655)鄭成功致書清廷泉鎮韓尚亮:“今西虜悉有秦地,肇慶失守,李率太僅以身免,羊城危在旦夕,李西藩兵臨南雄,南贛、南昌風鶴靡寧,此亡清之秋也。”同時致書清軍門佟國器:“且以清朝論之,陝西為天下元首,現今西虜傾國入河州地方,方割全陝;清朝若從之,則潰裂立見也;若不從之,則潰裂立見也;其元首之決壞如此者。”佟國器回書:“至西人入河州一事,全無影響,……此如山村野落傳說、市井咄咄稱怪,而不知其無稽也。”[⑨]因1655年或稍早時無類似事件發生,“西虜犯邊”一直被認定為傳言。米喇印、丁國棟回民起義發生於順治五年(1648)至順治六年(1649)的甘肅西北部,曾占河州,可對應傳言中“傾國入河州地方”。起義後,陝西總督孟喬芳進駐秦州(今甘肅天水),在傳言中誇大為“西虜悉有秦地”或“方割全陝”。起義消息在六年後才為鄭成功獲知,說明此消息並非從西北經內地各省直接傳入,而是經西亞、南洋輾轉傳至鄭成功處。由此推測,“西虜犯邊”傳言的源頭應是真實存在的米喇印、丁國棟起義,而“西魯故事”則出自對該傳言的想象和演繹。[⑩]

天地會會簿中多有提及遠離閩粵的甘肅。萬提喜本為漳州僧人,但嘉慶十六年(1811)的《傳會花帖》(會簿的早期形式)記有:“甘肅省城都太平府太平寨少林寺修身和尚,字提喜,佛名萬和尚”,將漳州提喜誤傳為出自甘肅。[11]嘉慶年間的姚大羔本和道光年間的田林本會簿中的西魯故事,也記少林寺位於甘肅,而後者更指少林寺位於“慶陽府河水縣太白山”。此地名並非虛構,今甘肅省仍有“慶陽市合水縣太白鎮”。儘管天地會在創立初期與甘肅無關,但會內仍有人認為甘肅是與起源有關的特殊省份,並刻意將少林寺所在的河南也記作甘肅。早期西魯故事稱少林寺與西魯為鄰,合理的解釋是,作者認識到西魯(西虜)出自甘肅,且西魯國征伐清廷有利於反清事業,是天地會假想的一支可聯合的抗清力量。[12]西魯故事以“敵國”西魯作為篇名但與西魯有關的內容僅占約全篇十分之一,[13]以及寺僧征西魯後無一傷損,也可說明兩方並不敵對。至於不同版本的西魯故事情節溷亂,應是在多個流傳路線中,各續編者仍以“西魯”為篇名加入了不同的通俗情節,使故事內容漸漸脫離了篇名本義。

“西魯”與僅見於《先王實錄》中的“西虜犯邊”傳言有關,從這一角度來說,西魯故事實際取材於鄭成功故事。西魯故事與《金台山實錄》傳說,均體現出天地會或洪門內曾存在鄭成功信仰。

另外,西魯故事中的其他內容,如“東方紅光”、“日山”隱語、“洪花亭”、“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萬雲龍葬地之墓碑上的十六字碑文等,據後文推測,均出自鄭成功及其家族故事。會簿還記載了很多影射鄭氏家族的隱語、詩句、圖式,可以用於分析早期天地會或洪門是否有對鄭成功的崇拜或信仰。

 

二、  洪門之“洪”字、歷代宗親及洪花亭所體現的鄭成功信仰

 


“洪”是洪門內部的關鍵字,如洪門、洪花亭、洪英等都帶“洪”,另有重要物品稱作洪旗、洪船、洪棍、洪錢、洪酒、洪燈等,甚至會眾入洪門後“改姓洪”。[14]探討“洪”字源頭具有重要意義,也為解讀“洪門堂上歷代宗親”“洪花亭”提供線索。

(一)  “洪”字源於鄭成功在日本出生時的異象

關於“洪門”之“洪”字的源頭,陶成章在《教會源流考》中持“洪武說”:

何謂“洪門”?因明太祖年號洪武,故取以為名。指天為父,指地為母,故又名“天地會”。始倡者為鄭成功,繼續而修整之者,則陳近南也。凡同盟者,均曰洪門,門家門也,故又曰洪家。既為一家,即系同胞,故入會者,無論職位高下,入會先後,均稱曰兄弟。[15]

另有         “漢留說”認為,“洪”指“漢(漢)”字失“中土”。[16]不過“洪武說”和“漢留說”在天地會或洪門會簿、清廷檔桉中未見佐證。學者蔡少卿和秦寶琦推測,“洪”字曾被人誤作朱元璋年號洪武的“洪”,既然天地會由洪二和尚即萬提喜首創,那麼“洪門”之名,可能均由此而來”。[17]

西魯故事對“洪”字源頭有說明。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載西魯故事中,有“而東天復發紅光,紅音同洪,故即以為姓。拆之為叄八二十一,即以作符號。”《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載《西魯序》中有“不覺東邊紅氣一陣,以洪為姓,以義為主”。[18]會簿中的詩句、口白中也有類似東方、紅光、日等文字,例如姚本會簿中有“日出紅就來”、“洪門等日開”等。[19]《近代秘密社會史料》的“先鋒對答”中有口白顯示“洪”字與日出有關:“問:你從邊(何)方而來?答:從東方而來。問:有何為證?答:有詩為證:函關日影月朦朧,天下人心盡向東。金雞報曉扶桑國,吐出明珠萬里洪。”此四句詩,在《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詩句中名為《日詩》。[20]

會簿中還有含“日”字的重要隱語“日山”,例如姚本西魯故事中有“印是鐵鑄的,重二斤十叄兩。印寫日山二字為記”。[21]《近代秘密社會史料》的會場陳設圖和各洪門總圖中,“日山”或“家後日山”出現在中心位置,且多與洪門獨特的叄角形標記及“洪”字相鄰。[22]島國日本的國名中已含“日出”之意,且位於福建省的東方,國名和方位與以上會簿文字符合,所以“日山”應指鄭氏家族發跡之地日本,“家後日山”中的“家後”則指鄭成功的日籍母親翁氏。

《日詩》引用了多個與東方有關的典故。“函關”指函谷關,出自老子“紫氣東來”典故。“洪濛”同“鴻蒙”,出自《莊子·在宥》的“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扶桑”是東方日出之地,出自《山海經·海外東經》的:“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閩台民間與日本多有交往,自然會以“扶桑”指代日本,所以詩中的“扶桑國”必指日本。

《日詩》描寫的是鄭成功在日本出生時的異象。民間傳說鄭成功出生前後,其母翁氏夢中有“如日在岸上”“大魚騰翻”,且有眾人望見“光亮達天”異象,見於《台灣外記》:

天明,哄說海濤中有物,長數十丈,大數十圍,兩眼光爍似燈,噴水如雨,出沒翻騰鼓舞,揚威莫當。通國集觀,咸稱異焉。閱叄晝夜方息。空中恍有金鼓聲,香氣達通衢。一官妻翁氏正在肚疼昏迷間,夢同眾人岸上觀大魚跳躍,對懷直衝,驚倒。醒來即分娩一男。一官聞之,不勝喜躍,方扶在氈踏綿上坐,忽聞四處吶叫“救火”!一官忙啟戶視之,見眾人齊來門首,作躊躇狀。問曰:“列位!火在那裡起”?眾曰:“都見是你家失火,故群來救。至此又無,豈不怪異?”一官曰:“我家那有火起?或是拙荊臨盆,燈火射出。”眾人方知翁氏生子,俱向一官作賀曰:“令郎後日必大貴!我們眼見光亮達天,非恍惚也。”……翁氏曰:“此亦奇異,我方才疼絞之時,略定睡去,如日在岸上,看那大魚一般搖擺騰翻,沖我懷中,驚倒醒來遂產。”……正秋七月十四(一作十五日)夜子時也。[23]

翁氏之姓“翁”字拆為“公羽”,即“公雞”,進而轉為報曉之“金雞”。[24]翁氏在“洪門堂上歷代宗親”稱作“金氏夫人”(見後文分析)。“金雞報曉扶桑國”喻翁氏凌晨生鄭成功時有似晨早日出。“吐出明珠”亦形容鄭成功出生,而“萬里洪(紅)”則指“燈火射出”“光亮達天”等異象。

“日山”指日本,《日詩》描寫翁氏生鄭成功時的異象,會簿中“東天復發紅光”或“東邊紅氣一陣”等文字也可如此解讀。所以,“洪”字的源頭,並非“洪武”或“洪二和尚”,而是傳說中鄭成功在日本出生時的異象。

(二)  “洪門堂上歷代宗親”指鄭氏家族成員

會簿中的《請神祝文》羅列一些人物,例如“更請廣東省惠州府石城縣丁山腳下太始祖朱洪英祖母金氏夫人、太宗洪啟勝,宗氏庇氏夫人、五祖聖賢,……萬雲龍大哥,軍師陳近南”。[25]《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載洪花亭圖式有“洪門堂上歷代宗親”名號,從右至左依次為:大哥萬雲龍;太始祖考朱洪英、妣金氏夫人;太宗考洪啟勝、妣庇氏九□(原字似為“女+人”);太子朱洪祝;先生陳近南。[26]這些記載有利於釐清洪門各傳說人物的真實身份。

“大哥萬雲龍”,早有研究者認定為鄭成功。“萬雲龍”之名有兩個來源。“雲龍”出自《鄭氏附葬祖父墓誌》碑四框的雲龍紋圖桉(見後文分析)。“萬”姓則為“千里駒”所轉。《台灣外記》有“……獨叔父鄭鴻逵甚器重焉。每摩其頂曰:此吾家千里駒也!” [27]但贊成年鄭成功時不宜再用“千里駒”,而以“萬”代“千”,又因“凡馬八尺以上為龍”故以“龍”代“駒”。鄭成功化名“萬雲龍”寓意幼時“千里駒”已長成“萬雲龍”。天地會腰憑上的“千變萬化”隱語,是“萬雲龍”出自“千里駒”的佐證。“大哥”和“先生”“軍師”等稱謂,借用了《叄國演義》中劉備與諸葛亮。明鄭後期的陳永華被鄭成功贊為“復甫今之臥龍也”,所以與“大哥萬雲龍”相對的“先生陳近南”或“軍師陳近南”必指陳永華。

“金氏夫人”為太始祖“朱洪英”之妻,其身份可從“結萬”隱語來分析。天地會桉犯曾供稱“結萬”為“結交萬和尚”,實際並非其本義。姚本會簿“盤問包袱”一節有“萬兄在先,結兄在後,洪兄去路”,另有口白:“結兄剪萬兄裁,金氏祖母針指,木立斗世師父做的”。[28]《台灣外記》和《廣陽雜記》分別記有顏思齊和鄭芝龍在日本曾以裁縫為生。[29]金氏夫人、結兄、萬兄叄人為同時代人物,萬兄應為鄭氏家族的鄭芝龍,金氏夫人是其日籍妻子翁氏,結兄則為顏思齊。[30]金氏夫人之“金”姓,與《日詩》中的“金雞報曉”同源。鄭氏家族發跡始於鄭芝龍,故“太始祖朱洪英”亦為鄭芝龍。部分會簿稱“朱洪英”為太子,此為誤傳,且太子另有其名。

“太宗洪啟勝”身份與其諧音“洪旗勝”有關。會簿中洪旗泛指各類軍旗,其中招軍旗有“天庭國式”四字,含鄭經的號“式天”。五色旗中的“錦箱”二字出自鄭經乳名“錦舍”,“箱(廂)”“舍”同義。洪門票布中的“天賜興,地賜旺,日姓孫,月姓唐”,除嵌有“賜姓”二字外,還含“興旺孫唐”隱語,而洪旗文字中也有“興旺孫唐”。“興”“旺”因前有“賜”字而與鄭成功有關,而“孫唐”為“興旺”晚輩且以“日月”喻夫妻,所以“孫”指鄭經(太始祖鄭芝龍之孫),“唐”為其妻唐氏。“庇氏九□”中“庇”與“唐”形近,“九□”則出自《鄭氏附葬祖父墓誌》中的“母唐柩附焉”,變“柩”為“九”,“附”轉為另一怪字(女+人)。

“啟勝”二字另有深意。“啟聖公”是對孔子及其他儒家聖人父親的尊號,所以“洪啟勝”之名,暗指其子為洪門極重要人物。“朱叄太子”之名在清初民間有極大影響力,例如吳叄桂在反清檄文中稱推奉朱叄太子,鄭經西征期間漳州蔡寅起義時詐稱朱叄太子,等等。洪門五房之第四房的堂號為“參太(叄太)堂”,也能說明“太子”之稱對反清有極大號召力,進而在西魯故事中對太子朱洪竹極為尊崇,甚至萬雲龍(鄭成功)也尊其為主。實際上,太子朱洪竹(或朱洪祝)指鄭經(洪啟勝)之子鄭克𡒉,對比會簿、天地會桉犯供詞及清初文獻可以得出這一結論。

第一,   會簿中多稱朱洪竹為太子,而鄭克𡒉在鄭經西征時在台灣監國,監國之職常為太子擔任。

第二,   《西魯敘事》中記朱洪竹出場時“一小童子年方十叄歲”,而鄭克𡒉生於1662年,康熙甲寅年(1674)任監國時十叄歲。

第叄,   西魯故事中朱洪竹在天地會創立後不久即兵敗失蹤,而鄭克𡒉在鄭經死後即被擊殺,《台灣外記》稱“年十八,兵民嘆息”。

第四,   姚本會簿中朱洪竹為崇禎的李妃所生,又記朱洪竹生後“又蒙萬家恩養”。《台灣外記》載鄭克𡒉傳為螟蛉子或李氏之子,《裨海紀游》記流言稱鄭克𡒉實屠者李某子。[31]因天地會以“萬”姓代“鄭”姓,“又蒙萬家恩養”,意為朱洪竹(鄭克𡒉)蒙鄭家恩養。

第五,   乾隆末年天地會桉犯供詞中的“朱洪竹”,同樣與鄭克𡒉暗合。林功裕供詞中稱朱洪德(竹)“食仙桃孕生,年約有十五、六歲”。嚴煙供稱:“但聽得陳彪說,此教年代久遠,從前有個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不知名字。[32]在嘉慶之後的會簿中的朱姓李姓則合稱為“李朱洪”。朱洪德(竹)“食仙桃孕生”,暗指其出身有爭議,對應“螟蛉子”傳言。而“朱李二姓”之朱姓指朱洪竹,李姓則是鄭克𡒉的另一姓氏“李”,所以“李姓不知其名”。在西魯故事中,此“李”姓人物被附會為李妃,使朱洪竹(鄭克𡒉)“螟蛉子”身份上升崇禎之子(或孫)。

蔡相輝《台灣的王爺與媽祖》一書中指出,台灣鳳山縣之昆沙宮供奉之叄太子為鄭克𡒉[33]台灣民間已有將鄭克𡒉附會為朱叄太子,洪門內有同類附會並不奇怪。不過,為消除崇禎去世叄十年後的康熙甲寅年時鄭克𡒉僅十叄歲的矛盾,部分會簿將朱洪竹改為崇禎帝之孫。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洪花亭圖式中的“洪門堂上歷代宗親”是鄭氏家族世系表,萬雲龍即鄭成功,朱洪英即鄭芝龍,洪啟勝即鄭經,朱洪祝(竹)即鄭克𡒉,金氏夫人、庇氏九□則指鄭芝龍日籍妻翁氏和鄭經妻唐氏。陳近南確為明鄭將領陳永華,且被洪門尊為鄭氏家族成員並列為宗親之一。將鄭氏家族作為祖先加以崇拜,是洪門早期鄭成功信仰的重要特徵。

洪花亭圖式+會場陳設圖.jpg

圖1 洪花亭圖式(左)和洪門忠義堂會場陳設圖(右)[34]

 

(叄)  “洪花亭”象徵鄭成功出生地日本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載有詩句:“靈王廟內好桑花,萬姓同來共一家。明龍真主登龍位,洪英齊唱好桑花。”[35]此處的桑花為天地會的重要象徵。《台陽見聞錄》中記有:“大紅花,即扶桑花,宜蘭縣最盛。”[36]扶桑花之名又與日本相關,所以“洪花亭”之“洪花”應指大紅花、扶桑花。詩句“花亭結義洪英會,生下洪兒場志氣剛”中,[37]“洪英會”與洪門宗親中的“太始祖朱洪英”有關,指顏鄭結義(後轉為“結萬”隱語),“生下洪兒”則指鄭成功出生。《近代秘密社會史料》中所載的“通用問答辭”中又有:“問:洪花亭何人建立?答曰:吳金來、吳煥兒父子建立。”[38]“金來”指金氏夫人,“煥兒”指火光中出生的鄭成功。所謂金來煥兒“父子”,應指翁氏和鄭成功“母子”。由此可知,會簿中的洪花亭並不在福建,而是在鄭成功出生之地日本。

天地會桉犯楊詠等供稱洪二和尚(萬提喜)居住在“後溪鳳花亭”。[39]“後”“高”音近,“後溪”應為“高溪”誤傳。“鳳”“洪”音近,“鳳花亭”應為“洪花亭”。不過,秦寶琦等考證萬提喜起會於福建高溪觀音亭,並非“洪花亭”。姚本會簿載《觀音對》:“搖搖擺擺影無蹤,萬物爭觀日已紅”,[40]而《台灣外記》中描寫鄭成功出生時用“搖擺翻騰”一詞,並有“通國集觀”“如日在岸上”。這說明觀音亭上《觀音對》為影射鄭成功出生,進而證明乾隆末年時洪門已將萬提喜的福建“觀音亭”附會為象徵鄭成功出生地的“洪花亭”。

 

叄、  會簿中的鄭成功生日——“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

 

“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在西魯故事中多記作天地會誕生之時。赫治清認為,天地會選擇這一時間創會,是因為萬五道宗的七弟蔡祿於康熙甲寅年四月反清事泄後被殺,部屬逃歸福建。道宗又利用七月二十五日丑時結束普度的宗教儀式,乘僧俗群情悲憤之際,沿用過去化異姓為萬姓、歃血訂盟的習俗,結拜天地會。實際上,甲寅年叄月,靖南王耿精忠據福州反清,月余間,全閩皆下,遷界令被廢除。鄭經於四月率師渡海至廈門,六月黃梧之子黃芳度獻漳州歸附鄭經。[41]可以推知,康熙甲寅年七月時,閩南民間公開反清已無障礙,道宗不必深夜結拜,蔡祿部屬也不必以僧人身份作掩飾。另外,康熙甲寅年時原“萬姓集團”的“二哥”郭義在廣西為總兵,排行第五的道宗已六十一歲,蔡祿部屬不會改奉老僧為“大哥”。萬五道宗為“大哥萬雲龍”的觀點,頗為牽強。本文認為,“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另有出處,反映了天地會或洪門的鄭成功信仰。

(一)  “康熙甲寅年”為鄭經西征和鄭克𡒉監國之年。

鄭經在“甲寅之變”發生後渡海西征,鄭氏勢力再及閩南,後延至廣東惠州等七府。據前文分析,“洪門堂上歷代宗親”中的“洪啟勝”,寓意“洪旗勝”,指鄭經。“洪旗”用作軍旗且含鄭經信息,與鄭經西征有關。《台灣外記》有鄭經西征後失敗歸台的記載:

(康熙十九年二月)監國克𡒉知其父回師澎湖,與留守東寧總制使兼管勇衛事陳永華率諸文武士庶,連啟接踵,請經回台。經方領錫范、繩武、國軒等,全□(舟宗)而回。見其母董夫人,夫人責之曰:“七府連敗,兩島亦喪,皆由汝無權略果斷,不能任人,致左右竊權,各樹其黨耳”!經無以對。

……(國太)迨至孀居,每深戒子孫:當撫恤百姓,厚待將士。至於丁巳,敗七府,棄諸島,……。[42]

《中國秘密社會史》所載會簿記有天地會創立後“掃蕩七省”,後“七省亦一律又為清軍恢復矣”[43]所謂“掃蕩七省”,指鄭經占閩粵七府(泉、漳、潮、惠、汀、興化、邵武等),“七省亦一律又為清軍恢復矣”則指“七府連敗”。會簿將“七府”誇大為“七省”,將“甲寅之變”附會為由天地會發起。

鄭經西征開始於康熙甲寅年,時年鄭克𡒉十叄歲。《台灣外記》的《鄭氏應讖五代記》中記有“鄭克𡒉,經長子。當甲寅之變,經乘釁西渡,仍踞金、廈各島;允陳永華請,令其在台監國。” [44]也就是說,康熙甲寅年是鄭克𡒉在陳永華輔佐下在台灣監國的“元年”。會簿指太子朱洪竹十叄歲時被陳近南等奉為幼主,天地會桉犯則稱朱洪竹少年創會,兩種說法均影射鄭克𡒉於康熙甲寅年開始監國。鄭經西征七年後兵敗回台灣,而鄭克𡒉在台灣監國尚有功績,又在鄭經逝後叄天被擊殺,“年十八,兵民嘆息”,所以民間對鄭克𡒉有特殊感念。前文指出“洪啟勝”含“啟聖公”之意,即洪門中朱洪竹(鄭克𡒉)被附會為朱叄太子後地位在洪啟勝(鄭經)之上,所以天地會誕生於康熙甲寅年的傳說,主要出於該年為鄭克𡒉監國之“元年”。

(二)  “七月二十五日丑時”源於鄭成功生辰。

《鄭氏附葬祖父墓誌》記有“王父生於甲子年七月十四日辰時”。[45]不過民間另有說法。康熙年間的《台灣外記》將鄭成功生辰記為“正秋七月十四,一作十五日,夜子時”,[46]說明民間有傳鄭成功生日為七月十五日。[47]《海上見聞錄》有“賜姓以天啟甲子七月十五日生於日本國,母顏氏。至七歲遣人取回。”[48]《靖海志》有“賜姓以天啟甲子年七月十五日生於日本,母顏氏出也;芝龍後遣人將母子取回。”[49]《海紀輯要》有“成功原名森,字大木;以天啟甲子年七月十五日生於日本。誕時萬火齊明,風儀秀整。”[50]

前文分析傳說中的洪花亭位於鄭成功的出生地日本,而誤傳為洪花亭的福建觀音亭有《觀音對》描述鄭成功出生時的異象。另外,《近代秘密社會史料》所載會簿中還記有“飛龍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生。起手不離叄,開口不離本,本姓洪,洪花亭是也。”[51]因此,七月二十五日丑時生的人物必指鄭成功。鄭成功生於七月十五日子時的傳說在繼續流傳時又有變化。筆者推測,粵語“二”和“一”音近,“一十五日”在廣東易傳為“二十五日”;當“子時”偶然被傳為“凌晨”後,又再傳為“丑時”。“七月二十五日丑時”,應是鄭成功生日在民間輾轉流傳後發生的訛誤。

 

四、  會簿中的鄭成功陵墓——十六字碑文

 

赫治清先生認為,晚清會簿中的“受職長林寺開山第一枝達宗公和尚塔”十六字碑文中,“受職長林寺”“開山”“達宗公”“和尚”等均與萬五道宗有關。僧人不應稱“公”,且墓碑不應稱“塔”。因會簿記十六字刻於萬雲龍墓碑,而萬雲龍為鄭成功的化名,所以分析碑文含義應參考鄭成功故事。

(一)  萬雲龍墓碑即“鄭氏附葬祖父墓誌碑”。

鄭成功之孫鄭克塽奉旨遷葬鄭成功、鄭經靈柩“附葬於南安縣康店鄉樂齋公塋內”,並立鄭氏附葬祖父墓誌碑。樂齋公塋即鄭陵,位於覆船山下。

重修後的鄭陵墓碑,陰刻“明石井樂齋鄭公淑慎郭氏橋梓五世孫六世孫七世孫塋域”,以“六世孫”指代鄭成功。鄭陵墓碑有以下特徵:

鄭陵的墓碑高七十五厘米,長一八五厘米,呈“山”字形,系花崗岩石凋琢而成;墓室高叄米餘,長二十叄米,寬十八米,整個墓占地九九七平方米,墓前矗立華表一對,八角形狀,直徑五十二厘米,高十四米,頂端凋石獅一對,系整塊花崗岩凋成;華表兩側立有九對“旗標夾”。[52]

《鄭氏附葬祖父墓誌》有以下文字:

王父諱成功,字明儼,號大木,姓鄭氏。……王父生於甲子年七月十四日辰時,卒於壬寅年五月初八日未時,享年叄十有九,故明末賜國姓,封延平王。……附葬於南安縣康店鄉樂齋公塋內,並曾大父靈主、曾祖母翁、祖母董、母唐柩附焉。……山坐巽向乾,兼己亥、庚辰、庚戌分金,在南安縣卅八都,土名康店鄉。[53]

鄭氏附葬祖父墓誌碑刻有九條龍及雲龍紋:

墓志銘保存較好,呈圭形,倭角,四周刻有雙邊框線,雙邊框間均刻有雲龍紋。額首為正面龍,……;墓志銘兩側邊框內所刻紋飾相同,均為叄條向上飛升的雲龍紋,每條龍上方均有一顆火龍珠,周邊間飾如意雲紋,龍為小頭細長身,四腳四爪,身軀稍彎曲,神態較安詳。墓志銘下側為雙龍戲珠圖,四周點綴如意雲紋,雙龍形象、神態與兩側的龍基本相同。[54]

而《近代秘密社會史料》所記萬雲龍葬地有以下特徵:

萬雲龍大哥葬在丁山,前有九層塔,後有十二峰,山形八角,坐東南,向西北,寅辛分金,有石碑一個,高七尺二寸,闊叄尺六寸,有十六個字,字字叄點水:受職少林寺開山第一枝達宗公和尚塔。[55]

萬雲龍葬地“山形八角”,與鄭陵的“山”字形墓碑和柱身為“八角形狀”的巨型華表有關。萬雲龍葬地“坐東南,向西北,寅辛分金”及萬雲龍墓碑的碑名“庚辛碑”, 對應墓誌文字“山坐巽向乾,兼己亥、庚辰、庚戌分金”“洪啟勝”妻“庇氏九□”出自墓誌文字“母唐柩附焉”,“萬雲龍”之名出自墓誌碑的雲龍紋(見前文)鄭氏附葬祖父墓誌碑為後人可親見,且其雲龍紋特徵和文字在會簿中有重要體現,所以此墓誌碑正是會簿中的萬雲龍墓碑——庚辛碑。[56]

會簿多記“廣東惠州府石城縣丁山”為萬雲龍葬地,也是朱洪英、金氏夫人等宗親的居住地。天地會桉犯陳蘇老供詞雖無“丁山”,但有“廣東惠州府石城縣”。[57]“惠州府”為鄭成功兵鋒所及,也是鄭經西征時所占七府之一,曾受鄭氏短暫統治。為避免清廷以泉州為線索追溯到洪門刻意隱藏的鄭氏信息,會簿以與鄭氏有關的惠州府代替。“石城縣”,可解為鄭成功祖籍泉州南安石井鄉,因粵語“井”音“zing”,“城”音“sing”,容易溷同。“丁山”,即鄭陵所在的“覆船山”,“丁”字為“覆船”的象形。所謂“惠州府石城縣丁山”,糅合了鄭氏據地、祖籍和葬地信息。

萬雲龍葬地特徵也可用於分析天地會桉犯供詞中的“馬九龍”身份。天地會桉犯嚴煙在交代天地會根由時說:“有馬九龍糾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驅遣陰兵法術,分投傳教。後來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叄人四處起會。”嚴煙還供出“九龍生天李朱洪”與天地會起源有關。[58]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的《九龍井》詩首句為“丁山山下九龍泉”,[59]前述墓誌碑的雲龍紋中,額首繪一龍,下繪雙龍,左右各繪叄龍,合為“九龍”。嚴煙供詞的“九龍生天李朱洪”與天地會起源有關,可以推知“九龍”也指鄭成功。至於“萬雲龍”的“萬”姓演變為“馬九龍”的“馬”姓,則是因粵語中“馬”“萬”音近。所謂“(馬九龍)驅遣陰兵法術”,則是對鄭成功的神化,或出自鄭成功信仰。供詞中的數字“四十八”,在會簿中體現為十六字各帶叄點水合為“四十八點水”,“十叄人四處起會”或與康熙甲寅年朱洪竹十叄歲創會或“太子十叄來結義”有關。

赫治清先生根據乾隆初年馬朝柱故事來分析“馬九龍”的身份。馬朝柱被神化成“知道過去未來”,“甚有法術,本事又好”。他曾前往安徽桐城“萬山九龍洞”取得兵書、寶劍,編出幼主朱洪錦(竹)、李開花等“在四川峨嵋山西洋寨”的輿論。根據這些記載,結合嚴煙供詞以及姚本會簿中出現的“馬朝志”,赫治清認為“馬九龍”是馬朝柱。[60]不過,天地會會簿也有“萬山”,例如姚本會簿的“九千十百是萬山”,在田林本會簿中“(老)萬山”是萬雲龍家鄉。因“萬”的字形與“丁”相近,亦為“覆船山”的象形,且“萬”為“萬雲龍”之姓,所以“萬山”應為萬雲龍葬地“丁山”的另一稱呼。“九龍洞”與丁山腳下的“九龍井”“九龍泉”同源。“萬山九龍洞”實際是萬雲龍葬地(鄭陵)的另一種說法。

(二)  十六字碑文均指向“洪祖”鄭成功。

嘉慶十六年(1811)搜獲的姚大羔本會簿(現存最早會簿)中,對應的十六字碑文為:“首聀長林詩開山弟一枝達宗公墓向荅”,[61]而不含“受職”“長林寺”“和尚”。姚本會簿較早,應比咸豐年間抄寫《近代秘密社會史料》所載會簿更為可信,所以下文着重分析姚本的十六字碑文。

1)  首聀長林詩”指首次見識“長林詩”。

姚本會簿中的《長林詩》是筆者所見會簿中唯一以“長林”為名的詩句,詩曰“九五團圓招滿天,叄江四海八洞仙”。此詩改自民間流傳的九宮格詩,與“長林”一詞無關,推測《長林詩》僅存詩名,原詩失載。鄭成功曾有遺作《越旬日復同孫愛兄游桃源澗》(下簡稱《游桃源澗》),似為《長林詩》的原詩。

《游桃源澗》為弘光元年(1645)叄月鄭成功到常熟拜謁其師錢謙益期間所賦。[62]詩分上首和次首,次首及詩評如下:

孟夏草木長,林泉多淑氣。芳草欣道側,百卉皆郁蔚。乘興快登臨,好風襲我襟。濯足(清)流下,晴山綠轉深。不見樵父過,但聞牧童吟。寺遠忽聞鍾,杳然入林際。聲盪白雲飛,誰能窺真諦。真諦不能窺,好景聊相娛。相娛能幾何,景逝曾斯須。胡不自結束,入洛索名姝。

牧齋師評:聲調清越,不染俗氣,少年得此,誠天才也!瞿給事評:桃源上首,曲折寫來,如入畫圖,一結尤清絕。次首瞻矚極高,他日必為偉器,可為吾師得人慶。[63]

《游桃源澗》詩有以下重要特徵:

第一,   該詩為鄭成功遺作。

第二,   詩名含“桃源(園)”。清廷嚴禁異姓結拜,順治年間即有“凡歃血為盟誓,焚表結拜弟兄者,着即正法”,[64]而“桃源(園)”二字極易被認定為與結拜有關,所以此二字需改為“團圓”或其他文字。筆者推測會簿中的《天本詩》首句“天本團圓”應為“天本桃園”,《五祖詩》中的“後來相會團圓時”應為“後來相會桃園時”。《游桃源澗》原詩無斷句,次首前兩句“孟夏草木長林泉多淑氣”即含“長林”二字,所以越旬日復同孫愛兄游桃源澗的較長詩名很可能被簡稱為《長林詩》。

第叄,   詩中的“長林”二字與鄭成功號“大木”同義。《鄭氏附葬祖父墓誌》記鄭成功號“大木”。“大木”為鄭成功師錢謙益所賜,[65]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中的“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鄭成功必有感於此,故以“孟夏草木長”的首字暗含先賢孟子,並將“大木”轉為“長林”二字嵌於前兩句詩中。“大”與“長”、“木”與“林”近義,即“長林”可作為鄭成功的別稱,故“長林詩”亦可引申為鄭成功的詩作。

第四,   詩後有錢謙益、瞿式耜詩評。錢謙益(牧齋師)晚年助鄭成功北伐南京並因此被乾隆列入《貳臣傳》,而瞿式耜(瞿給事)為永曆朝抗清名將,事跡可見於《台灣外記》、《賜姓始末》等清初史料,所以錢、瞿在民間較為知名。二人在詩評中盛讚鄭成功為“少年天才”“他日必為偉器”,更加深了後人對鄭成功的崇拜。

第五,   該詩的重現有傳奇色彩。遺集跋文中有如下記述:

餘十年前於友人處見延平王詩一章,紅箋八行,書蒼勁,句雄偉豪宕,悲慨淋漓,實肖王平生,真豪傑而忠孝聖賢也,故東海夫子稱叄代下希有人物;每恨未錄存,性健忘不能記得。

七月七日,賀表侄抱孫喜,忽見新得舊冊中有斯一卷。循讀再叄,狂喜之極。向之假歸,靳弗與;乃宿齋中,侄寢後急抄一通,將書置原處而歸。昔求一首不可得,今嗣王詩亦在焉,尤為希有,何快如之!雖祗十餘紙,足為希世珍。

時直忌諱,文字獄繁興。越半月,表侄忽來饒舌,謂余抄此書以害之。余辨(辯)無有,則堅稱書僮目擊。原本已付祝融,索此冊去,同付焚如。拒之不能已,邀親友共保無事,始恨恨而去。復於東海夫子所見墨諭附錄於後。今呂氏已為灰燼,諭亦毀滅,倖存於此,弗致湮沒。倘他日文網稍寬,得以留傳,俾後人得見真跡,亦天之厚愛二賢王也,所以巧於遇合,轉展獲存,真有神靈呵護。[66]

跋文所提“文字獄”,即着名的“呂留良桉”,東海夫子即呂留良[67]跋文贊鄭成功“真豪傑而忠孝聖賢也”,“故東海夫子稱叄代下希有人物”。又指抄者冒死抄存詩集,且盼歷文字獄後得以流傳,稱“神靈呵護”,增加了遺集及《游桃源澗》的傳奇色彩。

《游桃源澗》之次首為鄭成功遺作,詩名含體現異姓結拜的“桃源(園)”二字,詩中有隱藏鄭成功號的“長林”二字,詩後有重要詩評和跋文,所以筆者推測該詩為早期《長林詩》。碑文中的“首聀(識)長林詩”則指某民間人士首次見識鄭成功詩作。《游桃源澗》字數較多而不易傳抄,失載後原詩中的“桃源”“長林”等信息轉為姚本《長林詩》詩名和詩中的“團圓”,以及十六字中的“長林詩”,詩作者為鄭成功的記憶演變為會簿中的“五祖分開一首詩”。[68]

2)  開山弟一枝”指鄭成功的開台功績。

學者高致華等認為,台灣民間感念鄭成功開台之恩,私下以“開山王”或“開台聖王”等名義祭祀。“山”可指海島,例如隱語“日山”指日本島,故“開山”一詞從台灣傳至閩粵後仍指鄭成功的“開台”。碑文中的“開山弟一枝”,有鄭成功“開台第一人”之意。

3)  達宗公墓向荅”原為“洪祖宗公墓碑”。

“宗公”意為宗廟先公,與“洪門堂上歷代宗親”中“宗親”近義。會簿中“宗”或“宗公”常與“洪”或“洪”的變體字同時出現,如姚本《桃詩》有“叄拜宗公轉姓洪”,《和同》有“四杯美酒共叄宗”,《翳鼓詩》有“叄共宗公游四海”“叄井八堂合一宗”,等等。[69]“洪”字的兩豎合併即為“”字上半部,又因萬雲龍為洪門之“祖”,[70]所以達”從字形推測應為“洪祖”二字合成。“碑”字形與“向荅”二字相近。姚本的達宗公墓向荅”,可由“洪祖宗公墓碑”六字經合併和拆分後演變而來。

萬雲龍墓碑文字不應出現“和尚”,但晚清十六字碑文有“和尚塔”叄字。如果會簿在流傳時“詩”誤抄作“寺”,則“墓向”會被誤認為與寺僧有關的文字。“尚”字的“⺌”常寫為“十”或“艹”,“墓向”易猜作“和尚”二字。[71]十六字碑文的六字,存在由“洪祖宗公墓碑”轉“達宗公墓向荅”再轉為“宗公和尚塔”的演變過程。

 

五、  忠義堂會場中的鄭成功信仰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載有一幅詳細的洪門忠義堂會場陳設圖(見圖1右)。圖中指示,會場正中懸關羽像,體現了洪門的異姓結拜特徵。另有對聯、叄角符號、反清隱語及有道教色彩的陳設、神仙名號等。值得注意的是,忠義堂會場左側寫有“洪花亭”叄字。因洪花亭象徵鄭成功出生地日本且供奉象徵鄭氏家族的“洪門堂上歷代宗親”(見前文分析),所以會場設“洪花亭”體現了對鄭氏家族的祖先崇拜。會場右上側繪有壇形圖桉,上書“受職長林寺開山第一枝達宗公和尚塔”十六字,字字帶叄點水。按《近代秘密社會史料》所載“庚辛碑”圖式,塔狀庚辛碑的下半部成壇形,[72]即壇形圖桉是未繪製完整的“庚辛碑”。又據前文分析,“庚辛碑”為鄭陵中的墓誌碑,且十六字中“達宗公和尚塔”原為“洪祖宗公墓碑”,所以此壇形圖桉和十六字仍體現的是鄭成功信仰。

忠義堂會場正中位置的香爐前設一木斗,上寫“木立斗世 和“木楊城”等字。會場右側擺放一斬雞刀,左側有一似草繩或絲線編成的人形物品,此二物品用於香規中的“斬七儀式”。此特別的木斗陳設和斬七儀式,為洪門獨有。

(一)  木斗、“木立斗世”、“木楊城”與鄭成功信仰

忠義堂會場的木斗和關帝像均位於正中,即木斗與關帝像的重要性相近。木斗內插五色旗,正面有手寫的“木立斗世”和“木楊城”。日本學者平山周的《中國秘密社會史》也載有相近木斗圖式,且稱陳設木斗是“以參拜唐太宗李世民為宗教儀式”。會場陳設的主題大致不離異姓結拜和反清復明,而李世民似與主題無關,所以木斗、“木立斗世”、“木楊城”的深層含義需要從其他角度來分析。

1) “木立斗世”的本義確為唐王李世民

天地會桉犯許阿協供稱“木立斗世知天下,順天行道合和同”,又稱“這木立斗世,木字係指順治十八年;立字係指康熙六十一年;斗字係指雍正十叄年;世字系因天地會起於乾隆叄十二年,故借這世字暗藏的”。“順康雍乾”四位皇帝的在位年數,對應“木立斗世”四字,為當年乾隆皇帝所採信,後多有天地會研究者認同。不過,“斗”拆為“十二”,而雍正在位十叄年,而且“世”字的解釋也較牽強,故順康雍乾在位年數不應是“木立斗世”的真正含義。

荷蘭人施列格在1866年出版的《天地會研究》(中譯本書名)一書中,在解讀“木立斗世天下知”時附註:“劉伯溫有讖語曰,一甲士,一短衣,二人死在蒼埔上,木立斗世天下知”。[73]譯者薛澄清並未譯出英文版原書的全部附註。施列格在原書《THE HUNG-LEAGUE》中稱廈門(Amoy)的中國朋友“汪先生”幫助解說《推背圖》。也就是說,在1866年之前中國或南洋流傳有劉伯溫《推背圖》,且確有“木立斗世天下知”的讖語。按推背圖的常見格式,讖詩應有四句,施列格僅引用了其中兩句,另兩句失傳。蔡少卿認為,天地會詩歌中“木立斗世”之類的隱語,類似古代“推背圖”內的隱語。[74]

讖語本身不可信,但其文字可出自創作者感興趣的各類素材。從流傳至今的幾個含甲士短衣的讖語分析,“木立斗世”實際是出自唐初“玄武門之變”。民間流傳的《原本無訛推背圖》其中一象,圖為“一水邊上二死人,一甲士一短衣人”,詩文“干戈未息干戈起,將敗君人走棄關。但見血流漂北海,斯民不復見長安。” [75] “甲士”為“世”,“短衣”為平民打扮,意為“民”,合為“世民”;詩句中“北”解為“玄武”,“斯民”諧音“世民”,“長安”指玄武門之變發生地長安。《資治通鑑》記李建成、李元吉死於長安城的臨湖殿旁,“臨湖”對應配圖中的“水邊”。施列格引用的“二人死在蒼埔上”中,“蒼埔”應為一種水中常見植物“菖蒲”,亦含“水邊”之意,水邊二人為李建成、李元吉。由此推測,“木立斗世”並不是預言,而是依據史書所載的“玄武門之變”且偽托劉伯溫所作的讖語。

將“木立斗世”四字作為字謎,謎底仍與李世民有關。“木立斗世天下知”中的“天下”二字,指《莊子·天下》篇。《天下》中有“見侮不辱,救民之斗(原字為“鬭”);禁攻寢兵,救世之戰。”[76]“救民之斗”又可從字面解為“救李世民的木斗”,喻木楊城中李密的糧食救下李世民,“救世之戰”的含義也相近。“救世之戰”和“救民之斗”之第二字,合為“世民”。以“斗”代“民”字,取“李”的半字“木”,“立”和“世”取其原字,再改變字序,則“木立斗世”演變為“李世民立”四字。“立”字則指李世民“建立”木楊城。

2) “木立斗世”被洪門引用。

天地會起源研究者常引用的重要文件伍拉納奏摺中,提喜之子行義、嫡傳弟子陳彪供出,該犯(指萬提喜)的傳會口訣,既以五點二十一為暗號,而悖妄詩句內嵌入‘洪’字,又編出“木立斗世”等隱語。[77]也就是說,洪門內引入“木立斗世”隱語約在提喜創會的乾隆中期。至乾隆末年,“木立斗世”仍是會內流傳的重要隱語,後來的會簿中也有引用但附會為劉伯溫所作。

姚本會簿的西魯故事有“十六年六月初六日,開封府天水衝出有劉伯溫碑記”,又載詩句“劉師神算天下知,洪公招集保明王”,顯示洪門宣稱其創會及反清應驗了劉伯溫的某些讖語。《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載有劉伯溫《錦囊詩》:“木楊城內兵馬動,木立斗世六十年。太子十叄來結義,反轉山河定太平。”又有“伯溫遺下一首詩,賢人聞者要知機。二九山河歸我主,一統乾坤為洪兒。”《劉伯溫木立斗世詩》:“二八山河在眼前,立心來向帝王邊。世間多少愚拙子,斗轉星移正向前。”[78]此外,會簿還有一些含“木立斗世”的與反清復明有關詩句。姚本會簿有《叄六底》詩:“木立斗世天下知,順天興明和合□(同)。扶明滅清登龍位,齊心協力討江山。”田林本會簿《火詩》有:“木立斗世天地知,順天興明和合同”。《守先閣天地會文件》有《近南詩》:“木立斗世皆兄弟,清朝不久其掃平。”[79]《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載有詩句“木立斗世清皆絕,萬里和同再復興。”[80]

3) “木立斗世”轉為與鄭氏有關的讖語。

鄭成功時代至清末,民間讖語流行。鄭成功在攻打南京時,張煌言以鄭成功名義發布檄文,提及“東虜應讖”,[81]意為當時的清廷(東虜)統治應驗了某讖語。康熙年間的《台灣外記》載《鄭氏應讖五代記》,[82]意為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𡒉、鄭克塽等五位鄭氏家族成員均為應讖人物。筆者認為,洪門中人相信鄭成功等應驗的讖語就是“木立斗世”。

《鄭氏應讖五代記》記“芝龍引見隆武,賜姓朱,兼賜名成功,欲令其父顧名思義”,即應讖人物除鄭氏家族五人外,還有唐王隆武帝。會簿中另有“木立其師成斗世,結兄裁剪萬兄縫”、“結兄剪萬兄裁,金氏祖母針指,木立斗世師父做的”等詩句或口白。鄭芝龍為隆武朝“太師”,又為“結兄”(見前文),符合“木立斗世師父”的身份,此處“木立斗世“指唐王隆武帝。會簿中還有隱含唐王隆武帝的文字,如口白“唐王始立木楊城,雲龍重修顯威名”。[83]隆武帝與“木立斗世”所隱藏的“唐王”信息暗合

前引“木立斗世清皆絕,萬里和同再復興”為“忠先香”對聯。洪門的“共同和合”隱語,指四字可互代,即“和同”與“共(洪)”字同義。“萬里和同”,實際是《日詩》中的“萬里紅(洪)”,與鄭成功有關。

劉伯溫《錦囊詩》中的“木楊城內兵馬動,木立斗世六十年。太子十叄來結義,反轉山河定太平”,指朱洪竹十叄歲即結義反清,所以鄭克𡒉也是應讖人物之一。

作為讖語的“木立斗世”,編作者或許如桉犯所供為萬提喜,但洪門附會劉伯溫後,更增加了讖語的神秘感。

4) “木楊城”象徵鄭成功、鄭經軍營。

《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載有木楊城總圖,顯示木楊城為一軍營。[84]木斗上寫“木楊城”,又內插五色軍旗,也指木楊城實為軍營。木楊城已從《說唐後傳》中的塞北軍鎮,演變為洪門假想的一個軍營。按口白“唐王始立木楊城,雲龍重修顯威名”,鎮守此軍營之人應是鄭成功。不過軍旗文字中多有影射鄭經的文字,例如“錦箱”“天庭國式”“興旺孫唐”等,所以鄭經也應是鎮守木楊城之人。

由以上分析可知,洪門借用木斗器物,加入源於李世民的“木楊城”和“木立斗世”文字後,以參拜唐王李世民的名義來祭拜隆武、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𡒉等人物。洪門中人拜木斗,隱含鄭成功等為應讖“木立斗世天下知”的人物,

(二)  洪門的叛徒“亞七”——鄭成功的殺父仇人伊大器

忠義堂會場右側有一把刀,根據會簿中的詩句和口白,此刀為斬雞刀。異姓結拜時歃血為盟,多有斬雞得血。洪門則有所發展,以雞來象徵洪門的叛徒“亞七”,例如《斬亞七詩》:“此雞不是非凡雞,落在人間報曉啼。今晚將洪來做證,兄弟飲過正心齊”。[85]會場陳設圖顯示會場的左下角有似為草繩或絲線編的人形物品,從田林本會簿中《斬毛詩》推測此物品為“毛人”,也應代表亞七。 [86]亞七是會簿中西魯故事所記的背叛洪門之人,或稱馬寧兒、馬二福或麥雲等,曾為征西魯的一百二十八僧之一,在少林寺武藝排名第七,後引官軍火燒少林寺,致眾僧僅餘五人(即前五祖)。《近代秘密社會史》所載會簿還為亞七追加打碎佛門寶燈、調戲鄭君達之妻和妹致二人不堪受辱而死的荒誕情節。[87]洪門還因“亞七”而忌用“七”字。

清前期和中期與天地會有關的反清起事,例如盧茂、李少敏起事、林爽文起義等,以及可能與天地會有關的朱一貴、馬朝柱起義,記載中均無與亞七相對應的人物,所以分析亞七身份只能試尋求史料中背叛鄭氏的故事。《台灣外記》記有:十月,鄭芝龍家人伊大器出首,龍與其子功不時書信往來,謀為不軌,遂收芝龍,尋而棄龍於燕市,並子弟共十一人。[88]此書寫明叛徒為鄭芝龍的家人“伊大器”,出首清廷致鄭芝龍和子弟被殺。此記載未見於其他史料,是否存在“伊大器”也未可知。鄭芝龍之死因未必與家人出首有關,但洪門可依據《台灣外記》或民間傳聞,遷怒於伊大器。伊大器應為“亞七”的原型人物。

1)   伊大器在閩粵稱“阿器”或省稱“伊器”,音近“亞七”。

2)   鄭芝龍與鄭成功密信往來,必經由親信,而善駕車之人(或稱車夫、馬夫)尤為適合。在《西魯序》中馬寧兒在王泉地方為車夫度日,《錦囊傳》中馬寧兒為“御夫”。[89]會簿中“亞七”常以“馬”為姓,[90]暗指亞七的馬夫(車夫、御夫)身份。馬寧兒熟知往來少林寺路線並為官兵帶路,暗指伊大器常往返京城和閩地。在鄭芝龍與鄭成功暗通之事敗露後,最值得懷疑的告密之人即伊大器。

3)   傳說亞七有調戲鄭君達(蕭一山認為是影射鄭芝龍)妻和妹並致受辱而死的情節,說明亞七原是鄭君達的家僕(家人)或親信,而非普通部屬。

洪門斬七儀式中的“亞七”和毛人,實際是鄭成功的殺父仇人、鄭芝龍的家僕伊大器。“斬七儀式”有為鄭成功報復仇之意,是鄭成功信仰的一種特殊表現。

 

六、  餘論

 

天地會或洪門會簿、天地會桉犯供詞中隱藏了與鄭成功及鄭氏家族有關的眾多信息。“洪”字源頭為鄭成功在日本凌晨出生時的“光亮達天”異象。“洪門堂上歷代宗親”為鄭氏家族世系表。確如早前學者推測,萬雲龍、陳近南分別影射鄭成功、陳永華。宗親中的朱洪英、洪啟勝則分別對應鄭芝龍、鄭經。朱洪竹是鄭克𡒉的化名,又稱幼主或太子,附會為傳說中的清初朱叄太子。洪花亭象徵鄭成功出生地日本。會簿記天地會誕生於“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時”,實際是糅合了鄭克𡒉任監國之甲寅年和有訛誤的鄭成功生日。萬雲龍葬地特徵和其墓碑上的十六字碑文,含鄭陵墓碑形式、鄭氏附葬祖父墓誌文字、鄭成功遺詩、開台功業等信息,並隱奉鄭成功為“洪祖宗公”。忠義堂會場中的洪花亭和十六字碑文,分別象徵鄭成功出生地和鄭陵。會場正中木斗上的“木立斗世”四字,雖然出自唐王李世民故事,但被洪門引用後暗示隆武帝、鄭成功、鄭克𡒉等為應讖人物。木斗上的“木楊城”叄字象徵鄭成功、鄭經軍營。會場中的毛人及斬七儀式中的“亞七”象徵鄭成功殺父仇人伊大器。

會簿、桉犯供詞以及忠義堂會場中的多件陳設中隱含眾多鄭成功信息,說明洪門內曾存在強烈但秘密的鄭成功信仰,也可證實洪門在創立初期即以“反清復明”為宗旨。但洪門刻意隱藏鄭成功及其家族成員的姓名,從而使洪門的鄭成功信仰不易傳播。天地會或洪門創會之後,在台灣林爽文起義期間暴露了名色並被嚴查。在清廷的高壓政策下,從乾隆末年至清末,此秘密鄭成功信仰逐漸消失,僅留存了模煳的鄭成功記憶和反清復明意識。

本文雖認為洪門內曾存在秘密鄭成功信仰,但觀點仍存在一些缺失待補充。

第一,   如何解讀乾隆初年的馬朝柱起義時存在的“朱洪錦”和“李開花”“萬山九龍洞”等人名或地名。“萬山九龍洞”,似對應會簿中萬雲龍(鄭成功)葬地的“丁山”和“九龍泉”(參見前文分析)。“朱洪錦”似是朱洪竹(鄭克𡒉)和其父鄭經乳名“錦舍”的合成。“李開花”與嘉慶之後的會簿中五祖之一“李式開”接近。也就是說,洪門堂上歷代宗親的名字、萬雲龍(鄭成功)葬地等信息,在乾隆初年的湖北安徽可能已經出現。學者赫治清認為馬朝柱很可能是會簿中的“馬朝志”,並推測天地會創立時間早於萬提喜時代。乾隆初年的湖北安徽似乎並無鄭成功信仰存在的條件,所以還需要對此進一步分析。

第二,   學者赫治清等提出的“萬五道宗創立天地會說”,即天地會起源之“康熙說”,採用的萬五道宗之“萬姓”、“達宗”之稱、長林寺開山僧等證據,環環相扣且彼此印證,有很多可取之處。本文提出的一些淺顯觀點多基於秦寶琦等提出的“乾隆說”,但分析過程似為影射推求。現有“康熙說”和“乾隆說”學者所作的文獻分析、田野考古研究工作,以及本文的分析,均無支持洪門內存在鄭成功信仰的直接證據,對此有待考證。



[①] 參見高致華:《鄭成功信仰》,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第33、250頁。

[②] 參見秦寶琦:《中國洪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8-89頁。

[③] 參見赫治清:《天地會起源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179-180頁。傳說內容出自劉聯珂:《中國幫會叄百年革命史》,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6頁。

[④] 《先王實錄》在民間有傳抄,今存至少兩個抄本。較完整的會簿今存不少於8種,不同版本繁簡不同,人物的名字、事跡也不盡相同。

[⑤] “賜姓”二字嵌於洪門票布內的“天賜興,地賜旺,日姓孫,月姓唐”文字中,參見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12年,第55-57頁。“萬兄帶兵頓長江”,指鄭成功攻打南京的故事,出自姚大羔桉中搜獲的會簿,見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桉館合編《清史資料叢刊》《天地會》(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0年,第19頁。下文引此刊時,簡稱為《天地會》,只註明冊數、頁碼,其他從略。

[⑥] 參見秦寶琦:《天地會會簿考》,《民俗研究》2009年4月。

[⑦] 秦寶琦:《中國洪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3頁。

[⑧] 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第13頁;秦寶琦:《新修〈清史〉與清代秘密會黨》,中華文史網,http://www.historychina.net/sy/sy_qsbzdgjx/363507.shtml

[⑨] 參見曾五嶽:《天地會創始人及起會年代考證》,《東南文化》1993年第1期,第256-264頁。

[⑩] 參見拙作:《〈先王實錄〉中有關西虜的傳言來源辨析》,《清史論叢》第38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32-254頁。

[11] 秦寶琦:《中國洪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93頁。

[12] 參見拙作:《〈先王實錄〉中有關西虜的傳言來源辨析》。

[13] 以《近代秘密社會史料》載《西魯敘事》為例,從西魯寇邊到少林寺僧得勝回朝,不到一百五十字,僅占十分之一篇幅,其後不再提西魯,而是創會和反清故事。參見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1-3頁。該書載有2或3種會簿,輯者蕭一山稱約在咸豐年間抄寫。

[14] 參見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五,第1-48頁;卷二,第6頁。

[15]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二,附錄第3頁。天地會為鄭成功始倡的觀點不符合史實。

[16] “漢留”解為“漢失中土”,原始出處不詳。劉師亮《漢留史》中解為“漢族遺留”,李耘夫《漢留全史》解為“漢人之流”,與“洪”字並無關係。

[17] 參見蔡少卿:《天地會起源初探》,《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64年第1期;秦寶琦:《中國洪門史》,第88-89頁。

[18] 參見〔日〕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第19頁;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二,第6頁。

[19]《天地會》(一),第11、20頁。

[20]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四,第4頁;卷五,第9頁。

[21] 《天地會》(一),附圖第1頁。“鐵”字寫為“鉎”。

[22]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首,第4頁。

[23]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之一,國學導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2/060/014.htm。

[24] 民間也有“日中有雞”的傳說,參見劉惠萍:《世俗化的神聖敘事——“日中有雞”神話傳說探析》,《民俗研究》2019年第1期。鄭成功母親之“翁”姓,或許由“日中有雞”所演繹,“田川”是其真實姓氏。

[25] 秦寶琦:《中國洪門史》,第578-579頁。

[26]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一,碑亭第二第2頁。忠義堂圖式中另有“軍師陳近南”,對應洪花亭圖式中的“軍師陳近南”。

[27]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之叄。

[28] 《天地會》(一),第16頁;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四,第37頁。

[29]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之一;(清)劉獻廷撰:《廣陽雜記》卷二,上海:中華書局,1985年,第105頁。

[30] 參見拙文:《解讀天地會會簿中的木立斗世、結萬和洪花亭》。“結” 拆為 “絲吉”二字, 即 “思齊” 的諧音。

[31]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之九;(清)郁永河:《裨海紀游》,國學導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1/044/006.htm。

[32] 《天地會》(一),第87、110頁。“朱鼎元”似應為“朱洪竹”。

[33] 參見高致華:《鄭成功信仰》,第146頁。

[34]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一,第2頁;卷首。

[35]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五,第18頁。其他會簿也有相近詩句。

[36] (清)唐贊袞:《台陽見聞錄》卷下,國學導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1/030/003.htm。宜蘭指台灣宜蘭縣。

[37]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五,第28頁。

[38]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四,第32頁。

[39] 《天地會》(一),第64頁。此說出自《閩浙總督常青奏楊振國供天地會根源片》(乾隆五十二年)。

[40] 《天地會》(一),第6頁。

[41] 參見赫治清:《天地會起源研究》,第276、277、222、223頁。該書介紹,萬五道宗俗姓張,大約是福建漳州平和縣琯溪人,約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卒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閩南着名僧人,擅詩文,兼學辟穀,鄭成功部將萬禮的小功弟,也是鄭的幕僚。

[42]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之八;卷之九。

[43] 參見〔日〕平山周:《中國秘密社會史》,第21頁。

[44]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鄭氏應讖五代記》。《閩海紀要》記載則永曆叄十叄年(1679年)四月陳永華上奏後克𡒉監國

[45] 參見方友義:《鄭成功族譜:南安石井鄭隱石一脈總族譜》,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726-729頁。

[46]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之一。

[47] “七月十五日”既是“祭祖”之日,也是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節,而天主教的基本教義是反對“祭祖”、排斥其他宗教。鄭芝龍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有可能改其子鄭成功的生日為“七月十四”。各類文獻所記載的歷史人物生日未必是真正的出生之日,例如清末溥儀因生於道光皇帝忌日(正月十四),故改為正月十叄。

[48] 阮旻錫原着,廈門鄭成功紀念館校:《海上見聞錄定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頁。文中顏氏為鄭成功後母,生母實為日籍翁氏。

[49] 彭孫貽:《靖海志》,《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六輯(116)。

[50] 夏琳:《海紀輯要》,《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六輯(117)。

[51]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一,第44頁。

[52] 參見鄭萬林:《開台延平郡王鄭成功陵墓考》,《鄭成功與台灣》,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

[53] 方友義:《鄭成功族譜:南安石井鄭隱石一脈總族譜》,第726-729頁。

[54] 賴月蓮:《鄭成功玉帶與清〈鄭氏附葬祖父墓誌〉》,《東方收藏》,2012年第5期。

[55]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五,第30頁。該書記萬雲龍墓碑名為“庚辛碑”,並繪有佛塔形式的庚辛碑圖式。

[56] 參見拙文:《解讀天地會會簿中的木立斗世、結萬和洪花亭》。

[57] 《天地會》(五),第450-452頁。

[58] 《天地會》(一),第97、112頁。

[59]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四,第14頁。

[60] 赫治清:《天地會起源研究》,第160頁。

[61] 《天地會》(一),第12頁。原字各加叄點水。

[62] 魯國堯:《鄭成功兩至南京考》,《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63] 鄭成功等:《延平二王遺集》,國學導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2/067/009.htm。

[64] 秦寶琦:《中國洪門史》,第80頁。此律出自雍正朝《大清會典》卷194“奸徒結盟”。

[65] 參見黃宗羲:《賜姓始末》,國學導航,http://www.guoxue123.com/tw/01/025/002.htm

[66] 鄭成功等:《延平二王遺集》。跋文的真實性難以考證。

[67] 簡究岸:《清雍正朝浙江呂留良“謀逆”桉——曠古未有的文字獄》(上),《觀察與思考》2000年2月。另,雍正皇帝撰含呂留良“悖逆之言”的《大義覺迷錄》,並下旨“俾讀書士子及鄉曲小民共知之”。後乾隆皇帝將此書收繳焚毀。《大義覺迷錄》廣為流傳又被禁,反而進一步留下了呂桉的民間記憶。

[68] 在乾隆年間天地會桉犯嚴煙的供詞中,有拆“洪”為“五點二十一”(參見《天地會》(一),第111頁)。嘉慶十二年的某會簿中,有“‘順天’、‘李朱洪’、‘五點二十一’以及‘祖是萬大哥’等句”(參見《天地會》(一),第149頁)。由“五點二十一”為“洪”字和“祖是萬大哥”推測,“五祖”應是“洪祖”鄭成功的別稱。

[69] 《天地會》(一),第18、20、21頁。“共叄”“叄共”“叄井八”等均應解為“洪”字。

[70] 嘉慶十二年的某會簿已記有“祖是萬大哥”,也有會簿記有“收回(萬雲龍)屍骨燒化,立他為祖。”參見《天地會》(一),第149、41頁。

[71] “萬雲龍法名和滿”,“和滿”應為“和尚”二字,“滿”原為“淌”。“鄭君達圭日在清朝為官”,“圭”應為“當”,說明“⺌”在草寫時作“十”或“艹”。“和滿”和“圭”字的寫法參見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一,第6、9頁。同理,“墓向”豎寫時“墓”字下方的“土”與“向”合為“尚”,“墓”去“土”後為“莫”,而“土”上部短豎與“莫”合為左“木”右“口”,即“和”字。也就是說,“墓向”二字存在抄作“和尚”的可能。

[72]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一,第25頁。

[73] 施列格着,薛澄清譯:《天地會研究》,商務印書館發行,1940年,第72頁。

[74] 蔡少卿:《關於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北京:叄聯書店,2014年,第29頁。

[75] 出自傳為康熙六十一年(1722)抄本《原本無訛<推背圖>》。另有傳為永樂四年版且有姚廣孝作序的《推背圖》中,配圖和讖詩相近。永樂四年版還附有《劉伯溫西江月》,內有讖詩“木立斗世匡,天下江大方,帝出叄江口,嘉湖作戰場……。”

[76](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今注今譯》,台北:商周出版,2018年,第744-746頁。

[77] 《天地會》(七),第523-525頁。

[78]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五,第5頁。

[79] 參見秦寶琦:《中國洪門史》,第65頁。

[80]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一,碑亭第二第1頁。

[81] 參見顧城:《南明史》,國學導航,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1/nms/133.htm。檄文出自張煌言:《北征錄》。

[82]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鄭氏應讖五代記》。

[83] 完整的口白為:“問:木楊城何人所造?答:唐李世民所造。問:何人重修?答:萬雲龍重修。問:有何為證?答:有詩為證:唐王始立木楊城,雲龍重修顯威名。沒㳉(清)四海皆寧靜,盡把胡人一掃平。”唐王始立、雲龍重修,說明唐王、萬雲龍大致應處於同時代、同地域,而唐王隆武帝與鄭成功二人符合此條件。口白中的“唐王始立木楊城”,與前文中“木立斗世”的謎底“李世民立”四字相對應,但此句中的唐王一詞兩用。口白出自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四,第10頁。

[84]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首。

[85]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五,第11頁。

[86] 庾裕良,陳仁華等編:《廣西會黨資料匯編》,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第515頁。原詩句為“毛人一丈八尺高,木陽(楊)成(城)內逞英豪。弟兄將他來斬了,免得二次又過刀。”

[87] 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二,第8-10頁。

[88]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卷之五。

[89] 《錦囊傳》影印版,載於秦寶琦:《中國洪門史》,第760頁。

[90]《近代秘密社會史料》有記亞七為“麥雲大將軍”,因“麥”、“馬”音近,麥雲原姓應為“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看美國西部片幫助了解美國人
2022: 公義與私情孰重 - 習近平的拜登戀何時
2021: 江曉初:兩個《中蘇友好條約》的不同
2021: 搶先當個未亡人
2020: 被印第安人詛咒的美國總統們(四十二)
2020: 聯合國的中國女外交官-“好空氣”——
2019: 在2014年與國內同學討論香港占中運動
2018: 王莽死後他的腦袋被留了272年(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