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及作者
〔李中夏〕
在毛泽东口述,史诺笔录的《毛泽东自传》中,毛氏对其长沙时代的学生生活曾有下面的一段回忆:“于是第二年夏天我们步行湖南全省,走遍五县,和我一起的有一个名叫萧瑜的学生。我们走遍了五县,不费一文钱。农民们供给我们饮,供给我们睡觉的地方。”
这里毛氏所说的那个和他在一起的名叫萧瑜的学生,即是本书的着者萧瑜博士。
萧博士字子升,号书同,湖南湘乡人,与毛泽东是邻县邻区的同乡。他有个弟弟,名叫萧三,字子璋,是毛泽东小学时代的同学。在去长沙进中学之前,毛泽东曾先在湘乡境的东山学堂读过两年小学。毛氏在其“自传”的“童年时代”一章中回忆东山学堂时期的生活说,那里的学生,大多是地主们的子弟,穿着很华贵的衣服…… 我的穿着比别人寒酸,我只有一身较为体面的衣裳。许多阔学生都看我不起,因为我平常穿的衣裳总是破烂不堪。可是我也有阔学生做朋友,而有两个同伴特别知己。其中有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这里毛氏所说的那个当时“住在苏联”的“作家”,即是萧子璋。
萧瑜博士生于一八九三年,与毛泽东同岁。二人系长沙第一师范不同班次的同学,总角之。巳故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在其“日记”中记叙说,他在长沙所教授过的最优秀的三个男学生是萧、蔡和森和毛泽东。而事实上这三人当时也是相互间切磋最多的好友。
毛泽东之成为马克斯主义者多半受了蔡和森的影响;这几乎是所有研究中共党史者一致的看法。但毛、蔡之结识则缘于萧瑜。
毛泽东最早从事政治活动的资本是“新民学会”,而萧博士则是该学会两个最早期、最重要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之一;另外的一个最早创建人是毛泽东。
一九一八年游学北平之举是毛泽东生命发展的一大转捩点;但假定没有萧瑜的策动和授助,当时毛氏是不会或不可能北上游学的。
民国初年,长沙学生时代的萧瑜、蔡和森及毛泽东等三人,被称为“湘江三友”;後来蔡、毛二人转变为马克思之徒,而萧氏则成为一自由主义者。三人本来是生命、感情上的好友,而政治见解和政治立场竟活生生地把他们拆开。若从情意和友谊的观点来看,这实是“湘江三友”的悲剧。
萧氏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他在法国学成归国後,在二十年代曾为国民党在北方从事地下工作,并曾先後在北平担任农矿部次长、北平大学教务长、华北大学校长和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三十年代初,他又离国往法,在其後的二十年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法瑞二国从事汉学教育方面的工作。
五十年代初,他自瑞士移居南美铤拉圭,继续其汉学教育工作,现巳辞世。此书名《毛泽东前传》,由台北“李白出版社”在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初版。
李白出版社地址:台北市吴兴街三九四巷二之二号四楼 电话:七○八一八一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