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跟帖
從國民經濟計劃公報看”四三”方案的後續建設(12)
送交者: lesson 2008月08月03日08:39:2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四三”方案中的三個塑料廠、烷基苯廠 (11)lesson 於 2008-08-03 08:37:12
從國民經濟計劃公報看”四三”方案的後續建設


  現在再來看各年《國民經濟計劃公報》。

  1978年:由於戰線長,施工項目過多,財力物力使用分散,1978年基建投資效果沒有達到計劃要求。國家投資追加較多,但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只完成計劃的70%,建成投產的單項工程只完成計劃的82%。在39種主要產品新增生產能力中,化纖、乙烯等26種沒有完成計劃。
  這可是他們自己供認的。既然沒有完成計劃,那就要拖延到明年,重新制訂明年的計劃。大中型項目被拖延到明年的居然高達30%。換句話說,本來應該有100個廠投產,現在只投產了70個,有30個被拖延了。可是到了明年還是沒有完成計劃。

  1979年:基本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戰線仍然過長,影響投資效果的進一步提高。1979年雖然停建、緩建了一批大中型項目,但年底在建的大中型項目仍有1187個。1979年大中型建設項目的投產率只有9.7%。列入國家計劃的34種主要產品新增生產能力中,有合成氨、輪胎、化纖等十七種沒有完成計劃。

  化纖又沒有完成計劃。

  1980年:停建、緩建了一批項目,年底在建的大中型項目有904個,比上年減少283個;但是,由於新開工的建設項目(即鄧匪的大規劃),有的規模較大,因此總的建設規模沒有壓縮下來。全年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82個,比上年減少46個;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的單項工程216個,比上年減少124個。大中型項目的建成投產率,由上年的9.7%下降到8.3%。在列入國家計劃的34種主要產品新增能力中有16種沒有完成計劃。投資效果不夠好。

  這兒是個無頭案子,沒有說什麼生產能力沒有完成計劃。包不包括化纖。大中型項目的建成投產率,9.7%已經夠低的了,依此計算工期平均在十年以上,居然還會繼續上升到十二年。新開工的建設項目不是別的正是鄧小平匪幫1978年勞民傷財的大規劃。由於它的擠壓,使得投產的項目比沒有完成計劃嚴重拖延的1979年數量又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據紅旗雜誌1981年第八期《怎樣認識壓縮基建投資規模》供認:

    80年是建國以來基建投資最多一年,也是投資效果較差的一年。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屬於計劃內的只完成計劃的46.9%,建成投產的單項工程,屬於計劃內的只完成計劃的35.6%。同上年比較,投產的大中型項目減少68個,單項工程減少157個。大中型項目投產率從“一五”43%,下降到6%,平均建設周期長達16年之多。投資完成創歷史最高紀錄,投產的項目占投資比例卻是歷史最低紀錄,80年半拉子工程高達數百億元。
  
  問題之嚴重簡直驚人!完成計劃不到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
  1981年:列入國家計劃的27種主要產品新增生產能力中,除硫酸、塑料和原木採運3種外,其餘24種都完成和超額完成了計劃。全年基本建設新增加的生產能力有:化學纖維6.7萬噸,一九八一年建成投產的大中型項目,有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四川長壽維尼綸廠、南京烷基苯廠。
  這可是他們當時說的,四川長壽維尼綸廠是在1981年投產的,而不是現在說的1979年。而且我們已經知道,1981年都是一旦試生產,便急急忙忙宣布正式投產。而且1981年陳雲抓經濟,建設計劃大大縮小,所以所謂的超額完成不能算數。塑料居然還是沒有完成計劃。大概就是吉林化工被拖到1983年底吧。

  1982年: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過大,戰線過長,存在着計劃外項目擠計劃內項目的現象。……國家計劃建成投產的80個大中型項目中,有33個沒有建成;計劃建成投產的80個單項工程中,有24個沒有建成。基本建設投資效果下降。一九八二年新增固定資產413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由上年的86.6%下降到74.4%;全年竣工房屋面積1435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率由上年的52%下降到50.5%。

  建成投產大中型項目116個,建成投產大中型單項工程145個。新增生產能力有化纖2.9萬噸。

  建設效果仍然不好。又有大批的企業被拖了工期。不知道新增化纖生產能力2.9萬噸,有沒有包括這四大化纖廠。

  1983年:基本建設投資效果的狀況還沒有明顯改善。1983年,國家計劃建成投產的78個大中型項目中有23個沒有建成,計劃建成投產的97個單項工程中有23個沒有建成,三十種主要新增生產能力中,有十種沒有完成國家計劃。大中型項目投產率由上年的14.2%下降為11.2%。建成投產項目[ color=#ff0000]超概算的現象相當普遍,工程造價繼續升高。建成投產大中型項目91個,建成投產大中型單項工程152個。新增生產能力有化纖5.1萬噸,乙烯11.5萬噸。
  這兒說的乙烯11.5萬噸,正好是吉林化學工業公司的年產量,可見正是它投產。一般來說可以確定大化纖廠直到在這年總算是建成了,鄧小平開始搞重點建設了。

  從這些資料可以見到鄧小平匪幫篡權上台以來長期地拖延了我國的建設。可是就是這樣的人,對於1976年批鄧說他們拖延了遼陽的工期居然還憤憤不平。那時他們不過是牛刀小試,一旦篡權上台就是對我國基本建設的大規模的、全面的破壞了。


鄧匪復辟延長了工期也大大超出了預算投資


  現在再來看各廠建設投資情況。見下表一:

項目名稱    動工時間  投產時間   預算投資 累計投資  超  支
                     (億元) (億元)(億元)  %
天津石油化纖廠 1974年 9月 1981年 8月   10.37 13.58  3.21  30.95
遼陽石油化纖總廠1974年 8月 1982年 1月(?)24.15 29.04  4.89  20.25
上海金山石化總廠1974年 1月 1978年 5月   20.79 20.91  0.12   0.58
北京石化總廠  1973年 8月 1976年10月   23.70 26.14  2.44  10.30
吉林化工    1976年12月 1983年12月    2.09  6.88  4.79  229.19
北京化工二廠  1974年10月 1977年 7月    1.39  1.25 -0.14 -10.07
南京烷基苯廠  1976年10月 1981年12月    2.21  2.69  0.48  21.71

  可以看到,凡是鄧小平匪幫復辟時已經建成的廠,所花資金都不多。上海金山石化總廠僅略有超支,北京化工二廠還節省了較多的資金,北京石化總廠超支較大,也不過10.30%。可是被鄧小平匪幫拖拖拉拉到了八十年代才建成投產的,都大大超出了預算,少則二成,多則三成,超支最大的吉林化工竟達二倍多,辦一個廠的錢,按預算竟然應該可以辦成三個多廠。而這個吉林化工正是被鄧小平匪幫拖的時間最長,一直到1983年底才投產,這已經不是八十年代初,而是已被拖到八十年代中期了。天津、遼陽、長壽三個廠超支的金額足以再辦一個天津了,也就是說他們不但拖延了工期還丟了一個天津。據長壽廠自己認為一直到1983年7月才正式投產,總投資10.04億元,超支還要多。北京的兩個化工廠都只有三年多就建成了,北京化工二廠還只有33個月,上海金山按照1977年7月試生產算也不過三年零七個月,按照1978年5月正式投產算,四年零四個月。被鄧小平匪幫拖延了時間的廠,少則五、六年,一般七年,多則八年抗戰。還是剛全面試生產就算正式投產了。而在鄧小平匪幫篡權時已經建成的少則不到三年,多則四年。

  即使金山的超支,根本原因也是鄧小平匪幫的搗亂。前面已經說過,在1976年以前金山投資總計為19.037億元,達95%。1977年為1.04億元,合計達20.077億元,比預算還少7100多萬元。此時已經全面試生產,1977年11月,9套引進裝置還全部交接驗收了。但是1978年又投資了0.79億元。1979年又有投資。我們已經知道,1978年已經正式投產,達到了設計能力,還要投什麼資呢?不敢說那時投資都是不必要的,如比較小的自己設計製造設備的腈綸廠是在該年10月投產的。但是鄧小平匪幫搞它的1978年大規劃,急急忙忙要在金山上第二期工程,結果不得不列為預備項目,造成了極大的浪費,這當是金山超出預算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他們插手,或許金山建設資金還可以略有節餘。

  1983年7月3日《人民日報》文章《一些重點建設超過概算》不能不供認,超過概算現象十分突出,70個大中項目中,已有40個超過概算84億元,占這46個項目的概算212億元的40%。這樣看來“四三”方案還不算超得太多。毫無疑問,那是因為它們是毛澤東時代的續建工程的原因,反過來證明了鄧匪復辟前建設的效益是非常好的,出現超支完全應該由鄧小平匪幫的復辟來負責。

  可是最最無恥的是他們篡改歷史,悍然把四大化纖廠的建設明目張胆地記在自己篡權復辟以後。如人民日報1983年7月2日《“六五”期間開工建設投資五億元以上的93個重大建設項目名單》其中竟然包括了遼陽石油化纖廠,天津石油化纖廠、四川長壽維尼龍廠和吉林化學工業公司。——他們才在八十年代開工建設???!!!在其他引進項目上也是這樣。如人民日報1988年3月25日《在大會開幕的歷史時刻》說:“最讓老百姓不滿的是物價的上漲和部分票證的恢復……我們無疑正在相當多的領域裡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艱難。……自九年前開始的開放政策是一個歷史的轉變,但它開初仍難免有着舊思想的痕跡,即只考慮到‘洋為中用’。唐山陡河電站的日本汽輪發電機,湖南洞庭氮肥廠的荷蘭裝置。上海的桑塔納轎車技術,……這一切引進是為了滿足國內的生產和需求,以至最終實現‘國產化’”——陡河和洞庭都屬“四三”方案,居然也是1979年才引進的了。真是不知人間尚有羞恥事,正像毛主席說的,赫魯曉夫那樣的野心家把一切功勞歸於自己,把一切過錯歸於別人!!!但這兒也供認了他們搞什麼對外開放,原來不是為了“洋為中用”,不是要在最後國產化,而純然當“紅色買辦”,以前不好說,此時認為時候到了和盤托出了。


人民衣着的改善不但不是復辟的功勞,還被鄧小平匪幫大大延緩了


  鄧小平匪幫大肆吹噓是他們改善了人民的衣着,他們說是他們使得我國廢除了布票。但不是別人,正是他們大大延緩了人民衣着的改善。如果不是他們篡權上台,如果不是他們拖延了本來已到了收尾階段的企業,使其不能及時投產,人民的衣着改善本應快得多。

  1976年由於”四三”方案建設很順利,曾經估計,我國的化纖生產從十萬噸到五十萬噸,只要十年就可以實現了,而西方國家一般要經過二、三十年。——這一估計還考慮了唐山大地震的影響。我國1970年的化纖產量正是10.09萬噸,再過十年就是1980年。

  ——這一估計是留有充分餘地的。別的不說,四大化纖廠原來就是要在1980年前全部竣工投產的。1975年我國化纖產量是15.48萬噸,而這四大化纖廠按照設計能力化纖原料合計就是10.8+13.1+4.5+8.1=36.5萬噸。有資料表明這四廠總計化纖生產能力應該是39萬噸,加上1975年的產量就是將近53萬噸。何況還有一批自己設計製造設備的化纖廠已經投產,或者即將投產了。如據《1979年國民經濟計劃草案的報告》說,該年計劃建設的主要項目除了天津石油化纖廠、四川長壽維尼綸廠以外,還有甘肅、廣西、雲南維尼綸廠等。光明日報1981年2月22日《去年我國二百多個建設項目建成投產》說,1980年有甘肅蘭州維尼龍廠和丹東化纖廠投產。我國已經知道九大化纖廠中的湖南維尼綸廠也是1977年5月基本建成投產的。既然1965年我國化纖產量5.01萬噸,說明在那時我國至少應該有了五萬多噸生產能力。加上1966年到1976年建成的的14萬噸,就是近二十萬噸。再加上自己設計製造設備的大大小小化纖廠,就更多了。另外還可以對現有企業挖潛、革新、改造。

  因此1980年達到五十萬噸是有十分把握的,完全可以提前完成。至於達到的化纖生產能力還要大得多。估個六十萬噸不能算冒失。

  但實際上我國1980年化纖產量僅45.03萬噸,離五十萬噸還有將近五萬噸之差。這時四大化纖廠只有金山才真正投產了的。另三個充其量有所試生產,產量還不大。因此在這45.03萬噸中,它們所占的份額很小。把這三個加上生產能力就應該是七十萬噸。預計1980年生產50萬噸化纖確實大大留有餘地了,實際應該大大超過或者提前達到的。

  1981年才超過五十萬,達到52.73萬噸。比原來估計的1980年達到50萬噸整整少了一年。可是那一年四大化纖廠還沒有完全投產,充其量另三個剛剛投產呢!換句話說這年生產的化纖仍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於我們沒有考慮到的自己設計製造設備的大小化纖廠投產,或者對現有企業挖潛、革新、改造生產的。如果1980年應該達到54萬噸的話,那麼這在1983年才達到。鄧小平匪幫整整拖了三年時間。1984年我國化纖產量73萬噸,全是四大化纖廠和其他毛澤東時代建設的化纖廠生產能力逐步發揮的結果,由於鄧小平匪幫造成的能源等問題還遠沒有發揮出來。1978年大規劃新上的項目,一個也沒有建成。如果能夠按毛主席既定方針建設,沒有鄧小平匪幫搗亂,早就應該達到這個產量了。

  1984年我國化纖產量73萬噸沒有鄧小平匪幫一絲功勞,他在1978年大規劃中拉下的稀屎,才剛剛重新開始揩屁股,即引進的石油化工設備才剛剛開始重新建設,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救活”。——就是1978年“大規劃”引進的項目投產了,上海金山的第二期工程以及儀徵建成了,也不等於鄧小平匪幫有什麼功勞了,他們對我國經濟建設造成的嚴重破壞和干擾是永久的,無法彌補的。這在下面還會花相當篇幅討論。

  ——可是他們竟然還要說我國人民的衣着改善都是他們復辟的功勞,把出了大力的毛澤東時代和文化大革命帶來生產力大發展的十年罵得狗血淋頭。這十年是我國經濟的拉上坡時期,正是最最辛苦的建設時期,談論我國的經濟把時間斷在1976年,對於毛澤東時代、對於文化大革命是非常不公正的。這十年如光看生產增長速度已經非常迅速,實際成果卻遠不止此,生產能力的建設更加迅速,我們不能僅僅看到那一段時間的生產增長,還要看到已經建成剛剛投產、或者將要建成快要投產以及已經建到一半的工程都還有一大批呢!”四三”方案中的二十六項,才投產了一個乙烯和四個化肥廠。四個化纖廠一個也沒有投產,金山也只是部分試生產,建設已經完成了95%,產值卻只有2800萬,後者說已經買了馬,備了鞍,還缺一根馬韁繩。第二年就又投產了三個化肥廠、一個乙烯廠,金山也全面試生產了。至於地方性的中小工業以後每年就有數以萬計投產。而且這些工程還構成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一體系還有待於填平補齊、配套成龍呢!這一工作一旦做完又將構成新的生產力。

  人民日報1981年7月17日的文章《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投產》說,從1966年到1976年我國的化纖生產能力增加14萬噸,這個數字已經很不小了,但是和已經試生產的上海金山和正在建設快竣工的長壽、遼陽和天津來比,又是一個小數字了,這四項合計三十多萬噸。如果考慮到自行設計自己製造設備的大小化纖廠,加上革新、挖潛、改造,我國通過文化大革命推動下的第二次大躍進的大建設,能夠達到的化纖生產能力還要大得多。1984年我國化纖達到73萬噸,全部是毛澤東時代留下的已經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企業生產的,那時確實沒有一個鄧小平匪幫新上的項目投產。就是1986年突破一百萬噸也基本上是毛澤東時代留下的,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推動下的第二次大躍進建設的。如果不是鄧小平匪幫的破壞搗亂,我國的經濟建設應該把時間斷在1980年,在那以後還有不少後勁。本來毛主席的四個現代化的規劃也是這麼定的。但由於鄧匪破壞不但被拖延了,不少生產力還被摧毀了。特別是農業機械工業。本來完全可以初步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結果至今農民還在用手工勞動。

  1964年和1965年是大躍進的收效時期,那一時期日子比較好過是人人都承認的,但是在第二次大躍進的收效時期日子本應該更好過得多,不但表現在國家的財政上以及生產和建設上,而且尤其表現在人民的生活上,有一大批直接關繫到人民生活的化肥廠、化纖廠、洗衣粉廠、耐用消費品廠投產呢!農村還有大量的水利和土地改良等,還有一大批農業的和非農業的科技成就呢!而第一次大躍進卻沒有這一些。那一次的成績主要是能夠自己生產成套設備,用陳雲的話說就是一個自我服務的重工業體系。與人民生活有關的不是不重視,也不是增長不快,而是由於我們的基礎太差,絕對值太小、太小了。可是在第二次大躍進的收效時期卻在借了大量外債下還發生財政大赤字,即將投產的企業大批地被拖延了工期。

  鄧小平匪幫最最幸運的就是遇到了一次大躍進以後的收效時期。一切成果毫不出力就到手了。但是他連一個已經成熟的桃子也不會採摘。第二次大躍進的收效期應該收到的效果遲遲沒有收到。所以說我們決無意思說鄧小平匪幫是下山摘桃派,他們是下山砍樹派。毛主席和文化大革命載下的樹他們使勁地“砍”,有的很快就被他們“砍得地平線上不留痕跡”了,更多的廠現在也被他們“砍”掉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轉一篇為那些崇拜強權的人:以色列與真
2006: 以色列與真主黨衝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