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研究紅薯的環保先鋒: 郭尙洙
送交者: 比較政策 2015年02月16日09:41:1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貝一明 Emanuel Pastreich, 亞洲研究所 所長, 慶熙大學 副教授

在韓國研究中心的三樓,有一個生命工程學研究院的研究室讓人印象深刻,它的牆壁上貼滿了中國書法字畫,室內養了各種植物盆栽,桌上擺着水果供客人吃,總是給來訪的客人提供中國上好的綠茶。這裡光線充足,大方地歡迎任何想來這裡參觀的人。從窗外望去可以俯瞰到研究所里所有的樹木。

桌上鋪着有關世界沙漠化地區的信息地圖,並用中文標明了中國的沙漠地區。這些地圖旁邊是一個表格,說明哪些食物可以同時有益於人類和環境。列表里的第一個是紅薯。

這個房間是郭尚珠的實驗室,他應該是大田的全大德研究員中最富有激情的一個了。他可以和任何對他的研究感興趣的人談論有關亞洲環境的話題,以及如何努力幫助中國人在儘可能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獲得最有營養的食物。他是一個很具有啟發能力的領導,在阻止東亞地區的沙漠化進程和發展可持續農業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這些年來,在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他帶領着他的追隨者和同事們組成了一個忠心的團隊。他們同心協力,研究如何在極其乾旱的地區種植番薯,給那些受沙漠化影響的地區的農民們帶來了希望。

郭博士有着看似瘦削的身軀,頂着濃密的頭髮,帶着一副細框眼鏡,他的舉止讓我想到朝鮮時代的士大夫而不是一個現代的科學家。他十分謙遜,從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事實上,他對於談論自己並不感興趣,而寧可多聊聊他的想法和關心的事。

第一次見到他時,他的行為動作看起來可能有些笨拙,但一旦談到有關食品安全、阻止沙漠化進程或者任何有關他摯愛的中國的話題時,他便侃侃而談表現得很激動,儘可能地讓你了解他的觀點和想法。他每天花1012個小時在他的研究和寫作上,郭博士關注他的事業超過任何一切,這讓他區別與大多數人,他說話總是帶着一股激情,讓你不自覺地被拉入,想幫他去做一些事。當我結束了在阻止中國東北部沙漠化進程的工作,我和郭博士的友誼也由此建立起來。對於郭博士來說,全人類面臨的危機並不是導彈或坦克,而是人們不計後果地濫用資源。他認為我們人類必須承擔貪婪的後果。他也很關心農業,認為植物是地球上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的郵件地址在韓語裡意思是植物之愛,這個短語總結出了他的一生:對植物富有熱情是生活的基礎。

郭博士在生活方面要求十分簡單。他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里做研究,有時工作到深更半夜也很高興。他不需要任何華麗昂貴的東西,避免昂貴的食物和不必要的開支。儘管郭博士工作十分認真,但並不是出於強迫的。如果有機會,他總是能抽出時間去參觀一些寺廟、在森林中散步或在茶餘飯後討論一些我們這個年齡的關鍵問題。他總是以一種悠閒的方式聊天,讓你覺得他是全世界最空閒的人。

我第一次見到郭博士是在他實驗室附近的一個溫室。他剛結束了關於他摯愛的番薯的一系列實驗。他立刻問我:你喜歡番薯嗎?”“我並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我略帶吃驚地答道。番薯是最有營養的食物。如果我們吃它就可以保護環境,因為它不像別的植物,它能給土地回報很多。他解釋道。我明白,我回到道,但心裡仍有些困惑,為什麼吃番薯如此重要?郭教授回答說,其實最重要的是那些在沙漠邊緣地區工作的農民是否吃番薯、是否關心土壤,但是他們會看我們怎麼做,我們這些發達國家的人們會為他們要做的做好準備,所以我們必須從我們的行動開始做起。他又詳細解釋道,所有的改變都得從我們做起,而食物是最好的起點。

我從九年前開始成為素食者,我解釋道,難道這不夠嗎?畢竟如果我們不吃肉,我們將用到的遠不及水和其它資源。”“太棒了!他說,但這只是開頭,你需要關注你吃的是哪些東西。首先我們要和中國的農民以及廣大人民一起努力。你看那些中國北方的農民決定着我們的未來,我們要一直和他們一起努力。

您真正認識那些農民嗎?我問道。

我並不認識他們,但我見過他們,而且在實驗室我時常想到他們。我希望能培養出一種新的品種可以在乾旱地區存活,這意味着農民們可以食用解決溫飽問題,把這些番薯作為經濟作物。沒有這些經濟作物,他們將去砍伐樹木和灌木叢來掙錢和取暖。結果將是一場災難:更多的地區會變成沙漠和黃土地。只有這些農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我們所希望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那我們要怎樣去改變讓世界更好呢?我又問道。

首先,我們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想法,郭教授說,此外,我們要幫助中國的農民,這比任何一個大城市的首席執行官能做的事都要重要。在這間實驗室我可以做任何我需要做的。我不需要任何高級的設備去幫我實現這個目標。現在有許多人們喊着各種口號,但他們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實現不了任何結果。我的這個工作在乾旱地區種植番薯雖然簡單,但卻是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了,我不需要任何標題來表彰。

為什麼從所有問題中選擇農業呢?我問道。

“世界上有一種危機會帶來各方面的問題,那就是食物危機。我們who are the “we”?怎樣來養活中國人?這一直是多年來的問題。我們不能把中國當作別的國家,它是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世界上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住在中國,我們必須當作兄弟姐妹般齊心協力。

為什麼非得共同努力呢?

只有一個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和中國人一起努力,去改變中國人的高需求。但是中國的這種過度消費的習慣其實是來自於韓國?美國的消費型導向,中國人看到於是把這當作榜樣來學習。他回答道。

郭博士花了很多時間在亞洲和全世界旅遊,他來中國大約就有六次,他組織了從事番薯研究的人員的人脈網絡,經常和他們一起工作,研發可以在乾旱地區幾乎不需要水就能生長的番薯新品種。

一些科學家很大程度還是為自己的名聲、論文和專利考慮,但是郭博士對擁有這些並不感興趣,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他人——尤其是那些他從未見過的農民。許多科學家做科研是因為會撥給資金帶來收入,郭博士則相反,他做科研是為了得到結果,給那些受沙漠化影響的中國貧苦地區農民們帶來生活上的實質改變。

一直以來,郭博士都把中國看作自己的家,在中國他能和任何地方一樣感覺自在。當被問到為什麼一個韓國人對中國如此有興趣,他回答到:我不是韓國人,我是東亞人。

文化和科技對於郭博士來說同樣重要,他時常說更簡單、更實在的生活是沒有浪費的,如果我們想未來擁有這種生活,我們必須從現在做起。他一直尋求與我們日常生活相關的解決方法以及我們的消費觀。人們吃東西僅僅是因為他們覺得放東西在嘴裡的感覺更好郭博士解釋道,經常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這卻是一種浪費食物的現象。飯店裡積累的所有沒有吃的食物,所有沒有賣出去的糕點都得扔掉,這個行為從環境的角度、從哪些沒有享受到的人角度來說是錯的,

2008年我開始舉辦大田環境論壇,郭博士是早期的參與者,並且對我們的所有活動都有着濃厚熱情。在我們一次會議上,他甚至給所有人做了一頓番薯宴。此外,他為我們安排了和中國及日本的學者一起工作,他認為在保護環境上我們應有一個遍及全亞洲的更廣泛的合作。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帶我的孩子去參觀郭博士的實驗室。我們發現他正像往常一樣在專注於寫他的論文。但當他看到我的兒子和女兒,他立即停下來工作,開始和他們聊學校生活,聊他們的理想和希望。在我意識到前,郭博士正向我的孩子們詢問如何阻止沙漠化的意見。

我們讓我的孩子去地下室打乒乓球玩,郭博士的兩個中國研究生也加入進去。看起來郭博士和他的中國同事們,無論是學生還是教授,都相處很好,像一個家庭一樣在一起工作。我的孩子們對那次活動印象深刻,包括郭博士在聚會上送給他們的剛發芽的小植物。

郭博士是傳統文化、農業的熱衷者,嚮往農民般的簡單生活。對他來說,他的科研是創造可持續發展社會的一部分,這與極具破壞性和短命的現代生活方式是相反的。郭博士極其關注中國,但同時,他也關注印度、中東和朝鮮。他希望有一天他的科技能被引進到這些地方,給當地的人民們帶來希望。

我跟幾個學生一次去拜訪郭博士的研究室. 那一天,恰逢韓國天氣多變的盛夏,天降大雨。我們在約定地點等候多時,不見其人,後來身旁的門衛告訴我等錯了地方,才發現郭博士早已打着一把傘在雨中等了我們許久,心中一陣感動。

穿過各種形形色色用於實驗的瓶瓶罐罐和大宗設備,他將我們引入他的辦公室。這裡陳設簡單而整潔,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與資料,電腦旁一盆圓頭圓腦的植物可愛地簇立在水中,似曾相識又道不出究竟在哪裡見過。 

待我們坐定,才發現夏天悶熱的辦公室里只有一台老式電風扇一直倔強地工作着,似乎早已理解貝一明教授能與郭博士成為摯友的原因了。 

談起與中國的不解之緣,郭博士翻出一本標有若幹家族分支的家譜,開始滔滔不絕地道來。郭博士的始祖郭鏡曾經是中國古代宋朝文淵閣翰林學士。作為中國德學兼備的翰林學士的第30世後代,郭博士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根底與學術淵源。他本着郭家忠孝事業,清白家聲的家訓,一直對中國懷有異常濃厚的興趣與情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在目前從事研究的東北亞區域中,與中、日、韓三國共同的環境與能源課題原來還有着很深的歷史淵源呢。 

我們從郭博士深遠的家族歷史,自然而然便聊到東北亞主要三國中、日、韓之間特殊的歷史淵源以及共同享有的利益與承擔的風險。 

在目前亞洲地區迅猛崛起令人振奮的同時,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郭教授更是當仁不讓。談話中,郭博士反覆強調了能源、環境與食品之間密切的關係。他說,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承受了巨大的人口壓力。據專家推測,亞洲人口將從2003年的36.9億猛增至2050年的51.2億,隨之對於能源、食品的消耗必將大幅增加。而眼前,郭博士痛心地搖了搖頭,中國過度的開採、植被破壞以及土壤、水源的不合理使用等人為因素和全球環境變化等自然因素造成了中國嚴重的土地沙漠化現象。近些年,中國的沙漠一直在持續的向東推移,隨之而來的沙塵暴頻頻爆發,經過北京、天津,一路東移,直到韓國。數據顯示,沙塵暴每年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是540億元人民幣,而韓國每年因沙塵暴產生的損失也達60億美元,受災人口達到2000萬。這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啊,正像我們前任駐華大使權丙鉉說的那樣,沙塵暴的影響跨越國界,所以對抗沙塵暴、沙漠化不只是中國政府、中國社會的問題,也是韓國政府、韓國社會的問題,需要兩國共同面對。我們是在同一條環境的大船上啊!” 

郭博士指出,相對於日本40%和韓國26%的糧食自給量,中國有着將近90%以下的糧食自給量。而膨脹的人口、緊張的能源以及沙漠化的土地極大地影響着各國的糧食供給,尤其是中國。而要解決土地、能源與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光靠宣傳倡導、植樹種草等途經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生物高科技的技術支持來快速提高經濟作物的產量。我們的目光隨着郭博士轉向那盆奇特的植物,恍然大悟,這不是甘薯嗎?但長相又似乎略有不同。

見我們一臉茫然,郭博士耐心地給我們上起了生物課。他解釋起如何通過生物技術對植物的抗氧化機制進行調控,以此來提高植物對抗惡劣生存環境的能力,從而大大地提高經濟作物的產量。說起為何選擇甘薯這一未來最優質最健康的經濟作物時,撇去大量關於甘薯的抗氧化啟動子的克隆、表達載體的構建和甘薯的轉基因研究等專業生物知識,郭博士開心地說起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徐州甘薯研究所在研究轉基因甘薯方面取得的合作成果。最後,郭博士一再表明,中韓之間的技術合作會一直延續下去,他們一定會為創製和培育出一批耐脅迫和高澱粉含量的甘薯新品種而不懈努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公交車之奇遇》
2014: 揭秘張學良晚年仍然念念不忘的美食:錯
2013: 西安事變的“英雄”都變漢奸?
2013: 張召忠做驚人預言:西方國家絕對不敢入
2012: 蔣介石私德很差,但他有兩條貢獻還是偉
2012: 八屆人大開會前出大事驚動國際 肇事人
2011: 馬悲鳴: 希臘羅馬神話不真,憑什麼猶太
2011: 華裔小人物促成加拿大修改法律
2010: 西方十字軍東征的殘暴
2010: 雅各是耶和華的長子,耶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