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國演義》,風波迭起,精彩不斷。作者把劉備的“哭”寫得淋漓盡致,而把孔明的笑,更是寫得出神入化,把這一對君臣忠厚、機智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人們的腦海里。
《三國演義》裡面描寫諸葛亮的笑有很多。《草船借箭》是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就識破了這是周瑜的借刀殺人之計,卻淡定地表示“只需三天”。後來,乘着大霧,諸葛亮又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諸葛亮帶着草船來到曹軍軍營前,魯肅大驚:“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孔明的這一笑,說明他對於天氣變化瞭如指掌,陰晴雨雪都在他意料之中。是對自己自信的笑。這一笑,笑出了他的大度,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運籌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機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同時還是高深莫測的笑。這一笑,是對着魯肅的,所以,顯現出親和之色,另外就是笑魯肅愚魯無謀。也表現了對曹操的了解,如果出兵了就笑其無才無謀,還表現其對此次計謀成功後的瞭然與喜悅。
而“空城計”這一出,更是千古絕唱。面對強敵壓境,諸葛亮鎮定自如,審時度勢之後,他當機立斷,決定利用司馬懿多疑的個性特點,弄一次險。
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孔明的這一次的笑,其實是故做輕鬆、故做姿態、膽戰心驚的笑。這樣的笑,是帶有極大地冒險和僥倖心理的笑,當然,也是穩定軍心的笑。司馬昭是從琴聲里聽出了弦外之音的,但司馬懿疑心太重,所以,“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司馬懿退軍後,諸葛亮“撫掌而笑”。他這第二次的笑,雖然是僥倖成功,但卻是如釋重負的笑,也是刻骨銘心的笑。
當眾軍將疑惑不解時,孔明解釋說:“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言訖,拍手大笑。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馬懿的中計、對司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勝利的笑。試想在這樣的情勢下,蜀軍危若懸卵,自己的計策成功了,化險為夷,能不開懷大笑嗎?
魯迅先生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孔明把笑的藝術,確實是發揮得淋漓盡致、登峰造極的了。
轉自凱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