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像李牧、岳飛這樣的大英雄儘管是被自己的領導給處死了,但起碼人民群眾還是支持他們的。有一個大英雄比他們慘多了,死了之後被當眾凌遲,割下來的肉被滿城的百姓搶着吃了,而他做的事恰恰是要保護這滿城的百姓。這個大英雄就是明朝的袁崇煥。
明朝末年,後金對關內虎視眈眈,大明朝昏庸腐敗幾乎無將可用。清朝的前身後金就跟南宋時期的金國一樣,武力強盛,特別是他們的領袖努爾哈赤,出去打仗從來沒敗過。當時防守後金的重點在遼東,本來守將守得挺好,後金根本沒有機會。這時候明朝著名的大太監魏忠賢派了一員大將去鎮守遼東,這個人當然也是個太監,叫高第。這個不知名的宦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撤退,把以前遼東修建的所有城池全部清空,老百姓全被趕回山海關——這地方太危險,萬一努爾哈赤打過來怎麼辦?我先跑得了。這麼一來,明朝可以說全無戰略縱深考慮。努爾哈赤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於是率領20萬大軍直奔山海關。一路勢如破竹,當然也沒人防守。他走到寧遠這個地方的時候被嚇了一跳——這個小城竟然有人戍守。
守城的是誰呢?就是袁崇煥。努爾哈赤都氣樂了——大將都跑了,你個文官在這兒湊什麼熱鬧?努爾哈赤就給袁崇煥寫了個字條,意思是你投降,我給你官兒做。袁崇煥也給努爾哈赤回了個字條,說投降不可能,我不怕你,你說你有20萬大軍,我知道也就13萬人,但是你別傷心,我不嫌少。努爾哈赤這邊就開始進攻了。袁崇煥當時手裡就1萬人,他明知守不住,可還是下令:有一人逃跑,格殺勿論!
袁崇煥之所以決定守在這兒,是因為這裡有10門紅夷大炮,這是當時明朝從葡萄牙進口的。他命令炮手使勁轟,把炮彈都打光。袁崇煥用大炮轟其實是想在捐軀之前把後金軍給打疼了。沒想到他運氣不錯,也不知道是哪個炮手開出的一炮,恰好打在了努爾哈赤的營帳里。努爾哈赤被火炮所傷,後金軍進行了一天報復性的攻擊之後,撤退了。
後來崇禎皇帝登基,廢了魏忠賢。袁崇煥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努爾哈赤的繼任者就是皇太極,這也是個天才。袁崇煥把遼東守得水泄不通,皇太極就繞道兒,從蒙古攻打北京。袁崇煥當時奉命擒王,他觀察了蒙古騎兵的形勢之後做出了一個在軍事上非常明智在政治上卻非常弱智的決定——進北京城防守。為什麼說在軍事上明智呢?後金軍都是騎兵,而明軍都是步兵,在平地上打肯定是打不過。但是要守城的話,後金軍怎麼都打不進來。
為什麼說在政治上弱智呢?你是手握重兵的大將,你帶大軍進城,後面跟着的是後金的部隊,你是要守城還是要造反啊?這個其實袁崇煥也想到了,他特意跟皇帝說,我們不進內城,就在外城守着。其實這時候袁崇煥不是不知道北京城進不得,可是為了保住北京城,他只能如此。這時候皇太極用了個陰招兒。他抓到了兩個太監,關在一個柴房裡,然後讓自己的士兵故意在柴房門外小聲說話,意思就是袁督師跟我們聯繫好了,他先進城,然後我們跟着。說完之後故意放走其中的一個太監,這個太監回到北京之後立刻把這事兒告訴了崇禎。
崇禎本來心裡就嘀咕着呢,這“準確消息”果然就來了,袁崇煥真的是要造反啊!於是他羅列了袁崇煥通敵的多條罪狀,最後把袁崇煥押上刑場凌遲處死了。袁崇煥的罪狀是對外公布的,當時京城裡的百姓人人自危,就怕後金軍打進來。一聽說抓到罪魁禍首了,就是袁崇煥,京城老百姓全出動了,有錢的人都出高價從劊子手那兒買袁崇煥的肉。袁崇煥在行刑過程中沒有絲毫懼色,直到氣絕身亡。
所謂英雄,都有幾個共同點:一是本身有能耐,能幹大事;二是勇往直前,有的時候有點一根筋;三是不計後果,只要認為自己做的事對得起良心和自己的原則,就不管自己最後的結局。所以中華五千年歷史,能夠成為英雄的人屈指可數。因為做英雄就等於你要放棄名譽、地位、金錢,甚至是生命,並且死後很可能還有很多人罵你。袁崇煥就是死後150多年才被平反。看來,這英雄實在不是那麼好當的。(網文,作者:梁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