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中共中央的東南大區派出機構[原創]
送交者: chang le 2015年08月13日21:08:3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看到一個貼子說到中共華南特委和華東特委,這都是不存在的。特委是特別委員會的簡稱,大多隸屬於省委,管轄幾個縣委,相當於地委。少數相當於省委,如廣西特委。

中共中央的東南大區領導機構,一般是中央局或中央分局(中央派出機構),少數叫省委,如兩廣省委。

1927年8月7日,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在漢囗設立中央長江局。羅亦農任書記。10月15日,任旭代理書記。11月9日至11日,中央臨時政治局在上海召開擴大會議,取消了長江局。

1927年8月10日中央常委會議決定設立中共中央南方局。8月11日中央發出通知:“茲臨時政治局決派(周)恩來、(張)太雷、彭湃、陳權、(惲)代英、黃平、(張)國燾為中央之南方局,以國燾為書記。”。10月23日,中央發出指示信,“決定取消南方局”。

1930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恢復南方局。8月12日,中央南方局在香港成立,書記羅登賢。後盧永熾接任書記。10月,又由羅登賢任書記。1931年,中共中央南方局與廣東省委合併,改稱為兩廣省委。 蔡和森任書記。

1930年 8月1日,中共中央長江局重建。項英任書記。1930年冬,關向應任書記。

1931年1月15日,在中央蘇區寧都小布成立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在上海未到任),項英代理書記/1931年5月毛澤東代理書記/1931年8月3日毛澤東任書記/1931年11月5日項英代理書記/1931年12月底周恩來/1932年7月21日任弼時代理書記。委員:周恩來、項英、毛澤東、朱德、任弼時、余飛、曾山及湘贛邊特委1名(待定)、共青團中央1人(待定)。1931年11月5日增加王稼祥、顧作霖、鄧發。組織部部長任弼時(中央局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顧作霖。

1931年9月,中央局遷至瑞金葉坪。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由上海遷入中央蘇區,對外有時沿用蘇區中央局名義。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在瑞金召開,中共蘇區中央局正式結束。

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中共中央於1931年3月10日通過《關於鄂豫皖蘇維埃區域成立中央分局決議案》,決定派遣和指定人員組成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派遣張國濤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1931年5月12日,鄂豫皖邊區黨組織在光山縣新集召開代表大會產生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分局委員共11人,其中中央指定8人,即張國燾、陳昌浩、沈澤民、曾中生、王平章、蔡申熙、舒傳賢、鄺繼勛;補選3人,即周純全、郭述申、高敬亭。分局候補委員15人,張國燾任書記。1932年9月9日,分局機關隨紅四方面軍西征豫鄂陝邊。1933年2月成立中共川陝省委後,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結束。管轄:鄂豫皖省委、皖西北特委、豫南特委。 

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中共中央派遣夏曦赴湘鄂西革命根據地。1931年3月,在監利橋市鎮安橋村成立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任書記,賀龍、關向應、徐錫根、段德昌、宋盤銘等任分局委員。1932年11月,湘鄂西中央分局隨紅軍遠征川鄂邊。1934年10月,湘鄂川黔根據地創建,湘鄂西中央分局結束。管轄:湘鄂西省委、湘鄂贛省委、鄂豫邊省委。

1933年1月初,中央臨時政治局遷往江西瑞金,同時成立中共上海中央執行局,李竹聲任書記。1934年6月盛忠亮任代理書記。1934年9月改為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黃文杰任代理書記。1935年7月該機構結束。

1934年10月長征前夕由項英、陳毅、陳潭秋、賀昌、瞿秋白等組成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後又增加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等7人。書記項英,組織部長陳潭秋,宣傳部長瞿秋白,領導中央蘇區各省委及湘贛省委、湘鄂贛省委和閩浙贛省委。 1935年3月,中共蘇區中央分局移至廣東南雄。1937年冬,中共蘇區中央分局結束,設立中共中央東南分局。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又恢復南方局。博古任書記。1937年12月23日,南方局在漢口原日租界中街89號四層樓的大石洋行內改為長江局,對外稱中共代表團。王明任書記,周恩來任副書記,委員有項英、博古、葉劍英、董必武和林伯渠。長江局內部,設參謀處,葉劍英兼參謀長;秘書處,李克農兼秘書長;民運部,董必武兼部長;組織部,博古兼部長;宣傳部,王明、凱豐(1938年3月任)先後兼部長;黨報委員會,王明兼主席;項英兼東南分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新四軍軍分會書記;國際宣傳委員會,周恩來負責。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中共中央長江局、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新華日報》、《群眾》周刊等中共機關組織也隨之遷往重慶。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成立。1938年10月,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決定長江局又改為南方局。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正式成立,周恩來擔任書記,副書記董必武。駐地為機房街70號。1939年5月,機房街70號毀於日機轟炸,駐地遷往紅岩嘴13號。1939年6月至1940年5月,周恩來回延安並去蘇聯治療臂傷期間,博古任代理書記。1943年6月至1944年11月,周恩來回延安參加整風和七大籌備期間,董必武任代理書記,主持工作。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是抗日戰爭初期負責華東地區的黨的領導機構,隸屬於中共中央長江局(1938年10月後改稱南方局)。負責長江以南的東南地區。分局書記項英。管轄:新四軍軍政委員會、江西省委、福建省委(不含閩西南)、浙江省委、皖南特委。

1938年11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東南分局改為中共中央東南局,項英為書記。曾山為副書記兼組織部長。1940年下半年增補饒漱石為副書記。陳毅、袁國平、張雲逸、鄧子恢、黃道等為委員,宣傳部長黃道(新四軍駐南昌辦事處主任),副部長薛尚實;統戰部長塗振農;青年部長陳王顯,副部長楊彬;婦女部長李堅貞,副部長章蘊、鄧六金;秘書長溫仰春。東南局機關設在皖南涇縣丁家山。管轄範圍包括江西、浙江兩省及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廣東部分地區黨的工作。1940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東南局合併於中原局。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東南局工作停止。1941年4月東南局與中原局合併成立華中局。

1938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成立中原局,對外稱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竹溝留守處”,位於河南確山縣竹溝鎮。負責長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黨的工作。書記胡服(劉少奇),委員有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楓、鄭位三、鄧子恢、徐海東、陳少敏、彭康等。1939年11月,中原局離開了竹溝遷到皖東指揮新四軍第四、第五支隊,1940年遷到江蘇鹽城。1941年5月20日,中原局與東南局合併,組成中共中央華中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1938年11月決定,1938年12月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改為山東分局,隸屬於中共中央北方局領導。書記郭洪濤,副書記黎玉,組織部長李林,宣傳部長李竹如,青委書記鍾效培。委員另有羅榮桓、郭子化、徐向前。1939年4月27日至9月期間,山東分局擴大為蘇魯皖分局,以郭洪濤、朱瑞、徐向前、羅榮桓、陳光、黎玉、張經武、彭雪楓為委員,郭洪濤為書記。1939年10月郭洪濤去延安參加中共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並參加西北歷史問題座談,朱瑞接任分局書記。1943年8月,羅榮桓接任分局書記。1945年9月19日與中共中央華中局合併為中共中央華東局。山東分局舊址位於山東省沂水縣夏蔚鎮王莊村。山東分局委員陸續增補張經武、陳光等。

1941年5月20日,根據中共中央決定,中共中央東南局與中共中央中原局合併為中共中央華中局。華中局書記劉少奇,華中局副書記兼宣傳部長饒漱石, 組織部長曾山,委員還有新四軍代軍長陳毅。駐地江蘇鹽城。管轄:新四軍軍政委員會、豫皖蘇邊區、皖東北區、淮海區、鹽阜區、蘇中區、津浦路東皖東區、津浦路西皖東區、、江南區、鄂豫邊區。抗戰勝利後改為華中分局。

1945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決定設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局,書記徐向前,副書記鄭位三。因徐向前患病未到之前由鄭位三代理。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決定將鄂豫皖中央局改建為中原局,鄭位三任書記,李先念、王首道、王震為常委。1946年6月中原突圍後撤銷。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抽調十萬部隊、兩萬地方幹部搶占東北。為此,新四軍在長江以南的全部部隊、根據地的大部分地方幹部撤到江北;黃克誠率新四軍第三師與鹽阜區的地方幹部4萬多人赴東北;葉飛縱隊、陶勇縱隊取道山東原計劃赴東北,但行至膠濟線因戰事而留在了山東編入八路軍山東軍區。華中局與山東分局合併為華東局,華中新四軍方面的饒漱石任書記,山東八路軍方面的黎玉任副書記。1945年12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成立,駐山東臨沂。1949年遷上海。1954年12月撤銷。1960年11月恢復設立中共中央華東局。1966年,中共中央華東局結束。

1945年12月至1954年12月,書記:饒漱石、鄧小平(第一,1949.3-1949)、饒漱石(第一,1949-1952.8)、陳毅(第二)、譚震林(第三,1949-1952.8)、張鼎丞(第四,1949-1952.8)。副書記:陳毅、黎玉、康生。組織部長:曾山/譚震林(兼)、宣傳部長:舒同。

1945年10月24日華中分局在淮陰市成立,領導隴海路以南的蘇北、蘇中、淮北、淮南根據地以及國統區的地下黨組織。蘇北、蘇中、淮北、淮南重新劃分為8個地委、專署、軍分區。華中分局書記鄧子恢,副書記譚震林,常委還有張鼎丞,粟裕、劉曉、曾山。委員陳丕顯,管文蔚,張愛萍,劉瑞龍,望東,方毅,李一氓等15人。組織部長曾山,宣傳部長李一氓,副部長馮定,民運部長劉瑞龍,情報部長楊帆,城工部長張登。華中軍區司令員粟裕,政委鄧子恢,副司令員張鼎丞。194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同意粟裕提議,以張鼎丞為新四軍華中軍區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下轄4個縱隊。1947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華中分局和蘇皖邊區政府正式撤銷,成立了華東局華中工委、華中行政辦事處和華中指揮部,統一領導蘇皖敵後鬥爭。

1945年12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改為中共中央重慶局,重慶局負責人同時也是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成員。董必武任書記,王若飛任副書記。

1946年5月,中共代表團隨國民政府回遷至南京。中共中央重慶局由重慶遷往南京改稱為中共中央南京局,公開對外名義為中共代表團南京辦事處。周恩來負總責。1947年3月,中共駐京、滬、渝公開機關撤回延安,南京局的工作結束。

1947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調整國民黨統治區黨的工作,設立中共中央上海分局,書記劉曉。上海分局轄有上海市委,原南京市委,上海市外縣黨的組織,原湖南省工委,武漢市黨組織及抗日戰爭勝利後從西南復員到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北平、天津等地的黨組織和黨員(統稱為南系黨組織),1947年5月結束。

1947年5月6日,中共中央上海分局升格為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劉曉,副書記劉長勝。上海局下轄:宣傳部(部長沙文漢)、統戰部(部長沙文漢)、策反工作委員會(書記張執一)、上海市委、南京市委、外縣工作委員會(轄杭州、蘇州、無錫等地區的黨組織及這些地區的武裝鬥爭、軍事組織,副書記周克)。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局結束。 

1947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5月,香港分局正式成立。方方任書記,尹林平任副書記 。香港分局負責領導廣東、廣西全省和福建、江西、湖南、雲南、貴州部分地區的中共組織 ,下設三套平行的組織機構:一是香港工委(書記章漢夫,副書記連貫),是半公開機構,領 導宣傳、 文化、統戰、財經、華僑等工作;二是香港城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城工委”,書記梁廣), 領導華南城市的秘密鬥爭;三是各地區黨委,領導各地區的武裝鬥爭。在香港分局領導下,到1949年8月,先後建立了中共瓊崖 區 委員會(書記馮白駒)、粵贛湘邊區委員會(書記尹林平)、閩粵贛邊區委員會(書記魏金水)、 滇桂黔邊區委員會(書記林李明)、粵桂邊區委員會(書記梁廣)、粵中臨時委員會(書記馮燊) 、粵桂湘邊工作委員會(亦稱“西江工委”,書記梁嘉)。上述黨(工)委分別領導各地區武裝部隊和游擊根據地的中共組織。當時,廣東省境內共建立了24個地委和近百個縣委。

1947年6月, 劉鄧領導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進軍大別山後,重設中原局,鄧小平任書記,鄭位三、李先念、李雪峰任副書記。1948年5月鄧小平、陳毅、鄧子恢分別任第一、二、三書記,劉伯承、李先念、宋任窮、粟裕、李雪峰、陳庚、張際春、謝富治、劉子久等為委員。1949年5月華中局成立,中原局撤銷。

1949年2月,華東局向中央建議設立山東分局。2月底,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山東分局。3月1日,華東局發出《關於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正式成立的通知》。中央於3月21日批准山東分局組成人員名單。書記:康生,副書記:傅秋濤(第一,代理) 、向明(第二,代理),委員:康生、張雲逸、傅秋濤、向明、郭子化、許世友、彭康、李林、袁也烈。後陸續增補:張曄、賴可可、高克亭、任質斌、王卓如、彭嘉慶、李士英、王路賓、晁哲甫、王近山、張輯五、夏征農。組織部 向明(兼),宣傳部 彭康,社會部 李士英,婦委會 李堅貞,農委會 賀致平,青委會 劉導生,秘書長 劉貫一。195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改稱中共山東省委。

1949年4月,香港分局改稱中共中央華南分局,仍由方方、尹林平任正、副書記 。5月,華南分局機關遷駐潮梅解放區。

1949年5月12日,以中共中央中原局為基礎成立華中局。林彪為第一書記,羅榮桓為第二書記(未到職),鄧子恢為第三書記。1949年12月改稱中共中央中南局。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新的華南分局,隸屬於中共中央華中局,原由香港分局改稱的華南分局併入。9月,在江西省贛州市正式成立以葉劍英為第一書記、張雲逸為第二 書記、方方為第三書記的新華南分局,領導廣東、廣西和港澳地區中共組織。1949年10月21 日,華南分局領導機關移駐廣州市。1955年7月1日,華南分局改稱為中共廣東省委。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彭德懷罕為人知曾給歌女贖身
2014: 民主黨人呂耿松被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逮
2013: 駐阿美軍11年多花掉1萬億美金 軍車當廢
2013: 貼身秘書破曉關於江青的四大傳言
2012: BBC:中國稱將嚴打醫護非法器官移植
2012: 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比我們的首領列寧還更
2011: 山哥:兩個和尚與一個偉大王朝(下)
2011: 一個中國人與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的創立
2010: 毛澤東對基辛格說:“你們要中國女人嗎
2010: 工會和政客建立的養老金制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