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舊日軍檔案中的平型關大捷
送交者: ByStander 2015年10月12日12:51:3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舊日軍檔案中的平型關大捷

作者:姜克實

    日本岡山大學日本近代史專業華人教授姜克實,查閱日方資料,潛心研究,力圖還
原這場大捷的本來面目。平型關大捷只是平型關戰 役中的一次戰鬥,日方稱為“小寨
村附近的戰鬥”,國軍才是整個戰役的主角,大捷只是戰役中的插曲,無助於改變整個
戰局。

    關於抗日戰爭歷來爭議頗多,尤其是國共雙方戰績,眾說紛紜。作為中共抗日第一
戰鬥平型關大捷,同樣爭議很多,奸敵數量,日軍參戰部隊到底是精銳還是後勤輜重人
員等等。日本岡山大學日本近代史專業華人教授姜克實,查閱日方資料,潛心研究,在
愛思想網發表了長文《舊日軍檔案中的“平型關大捷”》一文,力圖還原這場大捷的本
來面目。平型關大捷只是平型關戰役中的一次戰鬥,日方稱為“小寨村附近的戰鬥”,
國軍才是整個戰役的主角,大捷只是戰役中的插曲,無助於改變整個戰局。

1.平型關戰役的主角是誰

    “平型關大捷”被稱之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歷史上最光輝的戰績之一。現
在作為中小學的教學題材或愛國主義宣傳的典範被廣泛傳播,更出現於文藝作品,小說
,電視,電影劇本中,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普通歷史常識。與此相反,在作戰對手
國的日本,幾乎沒有人能知道這樣一個名詞。從小接受“和平教育”的日本青年,對於
過去的侵略戰爭,不管是勝是敗,幾乎沒有人去關心。因為它絕不是一個愉快的記憶。
可是若從史料面看,日本卻是一個豐富的寶庫。中國方面對平型關大捷的研究眾論紛紛
難於定論的理由,一是因為研究的依據很多是靠見聞等口述資料,含有相當多的水分,
錯誤,證據不確鑿。二是還有政治面的影響,因為需要教育宣傳中的英雄形象,所以不
乏人為的塑造,美化,幾經輾轉,越來越失真。從此目的上講,等身大的歷史像並不重
要。所以事實往往要遭到掩蓋,歪曲。而眾多的受教育者們,往往也願意接受這種塑造
出來的英雄,傳奇式的形象。“平型關大捷”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後發性的,塑造出來
的政治形象。

    幸好的是,平型關並不是一家的形象。日軍的檔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中也可以
發現它的記錄。並且沒有口述加工,政治宣傳的水分,可以說是一個經過加工,塑造前
的原始形象。日軍檔案的貴重在一,多為事件當時的記錄,如戰鬥詳報,命令,統計,
電報,報告書等,其價值遠遠要超過帶有主觀性,時間差的回顧談。貴重在二,是軍內
的機密資料,給自己看,為自己留下的記錄。用於總結經驗和作為下一步作戰的參考,
所以基本沒有什麼宣傳的水分。對再現,復原戰鬥過程,用兵部署,死傷,損失情況等
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本論即以此種第一手資料為中心,以八路軍小寨村伏擊戰為焦點,
意圖重新復原一下日軍檔案中的“平型關大捷”實相,以資為國內同行們參考。

    關於平型關戰役,日軍記錄的正式表記為《內長城線附近的會戰》、各戰鬥名稱更
細分為《小寨村附近的戰鬥、關溝村附近的戰鬥、平型關口附近的戰鬥、團城口附近的
戰鬥、一九三〇高地附近的戰鬥、鵠子溝(正字:鷂子澗)附近的戰鬥》等。期間為1937
年9月22日至30日、主要記錄的是與閻錫山的國民黨晉綏軍(日方資料稱山西軍)(第六集
團軍)的作戰過程。而關於共產黨八路軍115師的小寨村伏擊戰,因其不屬於正面戰場,
又沒有過大規模,正式的戰鬥(即與主力作戰部隊的戰鬥),所以幾乎沒有公式的記錄。
應該說是屬於戰鬥詳報以外的話題。在上述戰鬥名區分中,我們亦可看到《小寨村附近
的戰鬥》一題,但內容記錄的並不是9月25日和八路軍的戰鬥,而是是9月26日至28日、
在小寨村東、西方高地展開的,日軍第42聯隊增援部隊的主力與國軍某部?間的攻防。

    國民黨第六集團軍擔當的是“平型關戰役”的正面戰場。雖沒取得最終“勝利”,
但也堅守抵抗達一周之久。在此期間,我們可以從日軍的戰鬥詳報等記錄中看到其重創
日軍的累累戰果。如9月23~24日、平型關口南側的爭奪“三角山高地”的激戰中,重
創第21聯隊第3大隊(大隊長平岩釚彥少佐)的記錄﹔被包圍在平型關口的三浦部隊彈盡
糧絕的“苦境”(9月25-28日);從渾源指向團城口的粟飯原部隊(第21聯隊主力),途中
在羊投崖村受阻後“轉進”;在棚子溝陣地前自動“脫離”戰場(26日)的記錄;折田大隊
(42聯隊第二大隊)的尖兵小隊在團城口隘路衝鋒中“全滅”的記錄、及1930高地上兩軍
浴血爭奪的記錄等。不否定,山西軍肯定比日軍付出的犧牲要更慘重,更大,但直到最
後一刻也沒有潰退,而是在30日凌晨,埋下地雷從容地利用夜雨悄悄地撤離了戰場。

    一方面、在大陸,“平型關大捷”的定義只限定為共產黨指導下的八路軍115師在
小寨村附近對日本軍輜重部隊進行的伏擊作戰,期間也只限定為9月25日午前7時至午後
3時(經最近研究,作戰持續到25日深夜,或次日晨說應是正確的)。此次伏擊戰殲滅了
從蔡家峪奔向平型關口的第21聯隊的一個小型行李(輜重)部隊、並重創了從平型關口駛
向靈丘的日軍的兩個自動車中隊。切斷了日軍的後方補給線。

    從戰役全局看,八路軍的小寨村伏擊戰,即使是取得了全面勝利,也不過是“平型
關戰役”的一個插曲。而在中國大陸、關於戰役的整個布局,國軍的地位作用,犧牲和
戰果,普通人很少知道。板垣第五師團在平型關戰役中的死傷者統計為1075人,其九成
以上出在一周間與晉綏軍作戰的正面戰場上。以在小寨村附近遭到伏擊的第21聯隊的死
傷統計為例,其在小寨村附近與八路軍作戰的死亡記錄是80名,負傷18名,而此前後一
周間在平型關口,大梁,團城口,澗頭村等正面戰場與國軍作戰的死傷數達589(死亡
128)名。

   2.山西作戰開始於偶發性的報復行為
    關於平型關作戰,首先必須掌握的是這樣一個事實,即日軍進攻山西並不是什麼被
國內研究者描述為“蓄謀已久”,“以機械化師團大舉進犯”那樣的當初預定的計劃作
戰。而是第五師團擅自行動的偶然結果。參加平型關戰役的日軍部隊主要是第五師團(
板垣征四郎中將)下屬第21旅團(三浦敏事少將)為中心的部隊、兵力最終增加到約10000
人前後,占師團所有兵力的一半。

    此時大本營參謀本部和北支方面軍的作戰計劃是準備發動10月上旬的河北《正定附
近會戰》。交付第五師團的任務是“集結於新楽以南以期擴大會戰成果”。師團長板垣
按方面軍命令,一面將主力的一部分(第九旅團)由蔚縣調往河北保定方向,一面私下想
趁全部隊調離之前,利用位置於渾源,靈丘等地的部隊“就近”進擊一下山西,“宣揚
一下皇軍之威武”。其積極策應者即是具有同樣意圖的關東軍察哈爾兵團(部隊長東條
英機)。在此時,第五師團並沒有什麼進擊山西後的戰略構想,不過是想懲罰一下桀驁
不馴的晉綏軍,來昭雪一年前《綏遠事件》敗北之辱。板垣征四郎曾是策劃綏遠事件時
的關東軍參謀長,而協助板垣山西作戰的東條英機,則是其後任。《綏遠事件》的陰謀
受挫於傅作義的晉綏軍,所以板垣一直在尋找報復的機會。

    為此目的,坂垣臨時就近拼湊了歩兵約三個大隊、野炮兵一個大隊及山炮兵一個大
隊約5000人馬組成“三浦部隊”,命令三浦敏事少將率領其部先占領平型關口,再進軍
大營鎮”。若戰事進展順利的話,大營鎮(團城口西南15公里處)就應是此次作戰的終點。

    而此時在內長城平型關天險一線(平型關口至團城口約4公里)嚴陣以待的卻是國民
黨第六集團軍(楊愛源總司令)的8萬餘人馬。對這種草率的冒險計劃(山西作戰),北支
方面軍參謀部當初十分不滿,對板垣師團長進行說服牽制,希望其部隊顧全大局“不要
深陷於此行動”。但在坂垣製造出山西作戰的既成事實後,方面軍參謀部不得已於9月
23日、以目標為“攻略太原”的附加條件追認了其行動,並指出“此次山西作戰不適合
僅由5D(師團)單獨行動,會出現作戰兵力不足、後勤推進力薄弱之缺陷。……必須與關
東軍(東條的察哈爾派遣兵團)協力作戰並增強後勤運輸能力”。就這樣,本來是擔任後
方補給任務的第六兵站自動車隊的第2中隊(隊長矢島俊彥中尉),在24日被臨時配屬到
前線,加上已經在前線為三浦部隊服務的第87中隊,臨時湊足100輛卡車,使所謂“板
垣機械化師團”曇花一現地出現在平型關戰場。

   3.九月25日的伏擊,八路軍並未截住日軍主力
    弄清日軍的行軍路線及通過“本道”(喬溝底的車輛道路)至平型關口的時間是一個
很重要的問題。平型關戰役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9月23-25日,是以三浦部隊
5000人為中心的內長城線攻擊作戰,第二階段從9月26-30日.是為打開運輸補給線封鎖
的救援作戰和三浦部隊得到5000部隊增員後(28日)的反擊作戰。

    第一階段的部隊調動始於9月22日午後,結束於9月24日傍晚。按《濱田聯隊史》中
豐田軍醫手記,步兵第21聯隊第三大隊本部和尖兵隊於9月22日16:00時乘卡車從靈丘
縣出發,深夜抵達平型關口。第11聯隊第三中隊的《陣中日記》也記載,23日拂曉3時
、其所屬大隊從靈丘出發,趕向大営鎮。於“午前7時30分”在關口投入戰鬥。此外,
第一大隊炮隊的第二分隊,也於22日17時30分從靈丘出發,在東河南鎮露營後,23日6
時,與大隊大行李、機關槍小隊、弾薬小隊等同路,冒着來自小寨村東方高地的敵弾襲
擊,於16:30到達平型關口東北團城口。

    即,三浦部隊的行動命令下達於9月22日午後,各部隊先後出發,先遣隊步兵乘車
,後續隊,行李(輜重),炮隊則步行,在兵站自動車第87,第2兩中隊的協助下,先後
通過了蔡家峪至小寨村,關溝村間的溝底道路(日軍檔案稱“本道”),於24日傍晚集結
到平型關口附近關溝村基地。25日清晨,三浦部隊長在關口下令展開總攻,就說明部隊
主力已集結完畢。最後的一部分糧秣彈藥,是24日傍晚,在第2自動車中隊的協助運輸
下到達關溝村的。

    所以說八路軍9月25日的伏擊截住了日軍師團的主力,或增援部隊主力的說法,都
不是一個事實。林彪使用6000兵力布的“口袋陣”,基本上可以說是撲了個空。而9月
26日以後在日軍增援部隊主力2500人真的到達後小寨村附近,展開作戰陣勢時,115師
卻早已退出了戰場,把正面作戰的硬仗又留給國軍部隊。

    4.小寨村設伏並不是林彪的獨謀
    藉助小寨村西的喬溝天險伏擊日軍並不是115師林彪師長的發明。三浦部隊向平型
關口開進的9月22日以後,每天在此地都有戰事的記錄,22日首次阻擊日軍部隊的是國
軍獨立八旅的一部。只不過此時阻擊部隊的戰鬥力多不堪一擊,未能起到實際效果。但
在日軍主力已通過後的9月24日,這種利用天險的阻擊,騷擾對後續的行李隊,炮兵等
小型部隊已構成實際威脅。據步兵第11聯隊第一大隊炮隊的陣中日誌記錄,“本道”運
輸線在24日以後,由於受“敵軍頑強”封鎖,小部隊難以行進,其指揮班和第一分隊只
得將炮身(九二式步兵炮)分解裝馱,於16:00從東河南鎮脫離本道經山路迂迴向長城線
前進,經一整天艱辛跋涉,才於25日午後18時與大隊主力會合。

    可見本道上的行軍,一直受到來自路旁高地的襲擊,騷擾,24日之後終於被切斷。
加上24日夜大雨引起的山洪,更阻止了小部分落伍的零星炮隊,大行李隊的前進。

    25日(“大捷”當日)雨停後第一批試圖通過本道的部隊,是由於車輛損壞落伍的,
第11聯隊第一大隊的炮隊第二分隊,約十人(炮一門,古本伍長指揮),前夜在東河南鎮
(小寨村東約10公里處)露營待機,於凌晨6時進入本道。不久遂遭到襲擊,在損失馬一
匹,輜重車一輛,彈藥車一輛(無人員傷亡)後,放棄本道進入迂迴路,於26日午後17時
才到達團城口內鷂子澗村。八路軍115師的凌晨7時開戰的記錄,很可能就是指對這隻有
十餘人的炮兵分隊的襲擊。

    以上可以看出,封鎖喬溝道路絕不是八路軍的獨創,也不是25日一天內的戰事,從
9月22日至28日一直有部隊在此處伏擊,騷擾日軍前進。而25日八路軍115師的行動,則
是其中一次大規模的,成功的,進攻性截擊。在此必須明白一個事實,即一次性的伏擊
並不能達到封鎖日軍補給線的軍事目的。第五師團的《機密作戰日誌》中這樣記載︰“
在內長城線平型關口東方小寨村附近,我後方聯絡線被敵軍切斷,使敵得到相當成功之
件實屬遺憾之事”。此處的“遺憾之事”指的並不是八路軍25日這一天伏擊帶來的損失
,而是26-28日,在八路軍撤出後,與日軍的援軍主力2500餘人正面作戰兩天,繼續封
鎖着這條道路,致使日軍的補給線被切斷三天的戰鬥(日軍打開封鎖的時間是28日上午
10時)。這場使前線三浦部隊走到彈盡糧絕困境的後續戰鬥(日軍檔案稱“小寨村附近的
戰鬥”)的主角到底是誰?

    5.日軍自動車部隊概況
    如果要準確掌握小寨村伏擊戰(平型關大捷)中的日軍損失狀況,必須首先了解進入
八路軍伏擊圈的兩支部隊,一、新莊自動車隊,二、第21聯隊下屬行李隊的構成,編制
和戰鬥過程。此節先以新莊自動車部隊為中心進行考證。

    新莊自動車部隊的正式名稱為“北支方面軍第六兵站自動車隊”、由本部和七個下
屬中隊組成。盧溝橋事變之後在日本國內動員、編成。其本部和一部分中隊來自於駐屯
栃木縣宇都宮市的步兵第14師團輜重聯隊。8月16日從宇都宮出發,路經朝鮮半島到達
華北,實際上在華北地區開始執行運輸任務的記錄於8月下旬。其本部配置於“方面軍
管區兵站(後勤)部”之下,編制上有20個中隊的建制、可實際上截止於1937年9月20日
,只有七個中隊服役,其餘還未動員完結。北支方面軍全體至9月20日為止、只有北京
方面第一兵站自動車本部的七個中隊、天津方面第四兵站自動車本部的六個中隊(兵站
監直轄)和張家口方面第六兵站自動車本部的七個中隊,這僅僅20個自動車中隊、此時
是支撐整個方面軍八個師團近30萬人馬的貴重的機械化運輸手段。

   6.自動車中隊的編成和戰鬥力
    自動車中隊的編制如何?有多少車輛,人員?在此以兵站自動車第81中隊1937年11月
的戰鬥詳報為例,了解一下其編制,裝備的具體情況。中隊由本部和下屬的三個小隊、
修理班構成、定員為183名。中隊長軍銜為中尉或大尉、車輛有9輛乘用車、1輛跨箱式
三輪摩托,65輛自動貨車(卡車),總數75台。主力車輛為日本軍1937年通過“臨時制式
”所決定的“九四式六輪自動貨車”。在此還必須了解的是,日軍的自動車部隊的車輛
數是按噸位計算的。車輛由豐田,日產,鈴木,和國外民間廠商提供,形式,載重量並
不一致。“九四式六輪自動貨車”只不過是一種優先採用的生產推薦。65輛是1頓型貨
車的數量,1.5噸的“九四式六輪自動貨車”最多只有42輛,而在小寨村被襲擊燒毀的2
噸型車,應該在40輛以下。

    武器裝備有步槍114條、軽機槍2挺。可以看出,自動車中隊雖是運輸補給的組織,
同時又是擁有步槍,機槍等火力的百數十人的戰鬥團體。実際上小寨村伏擊戰中,在新
莊本部長和中西中隊長、矢島中隊長的指揮下、這兩個中隊300餘人與115師686團(李天
佑團長)的2000人的部隊對戰了約4個多小時、最後才撤出戰鬥。而在老爺廟與八路軍激
戰的日軍部隊也不是什麼精銳主力,據戰鬥詳報記載,是4、50名“半數未受過戰鬥訓
練”的矢島車隊的修理班和行李隊後勤人員。

    另外兵站自動車本部是部隊全體的指揮機關,平時並不與中隊同行。新莊本部長是
為了視察前線,臨時於9月24晚,隨同矢島中隊從蔚県來到平型關口前線的。可沒料竟
一去不歸。

    7.自動車隊並沒有被包圍、殲滅
    《宇都宮輜重史》中引用了一個9月25日小寨村附近自動車中隊的戰鬥詳報,是一
個了解小寨村伏擊的重要記錄,提供了很多重要數據。通過其內容可整理出如下要點:

    (1)自動車隊出動的目的、是駛向蔚県接應第42聯隊主力來關口救援。車隊9︰00由
關口附近出發,由西向東9︰30在關溝村以東溝底道路中進入戰鬥狀態,10︰30得到步
兵一小隊增援,12︰40因死傷嚴重撤出戰鬥,15︰00殘部在關溝村集結整頓完畢。

    (2)參加戰鬥的人數共198名。內包括矢島中隊全員176名與輸卒(輜重特務兵)15名
、新莊自動車本部7名。另外還有從關溝村來援的一小隊歩兵。若加上中西中隊,估計
人數最大能達到350名,應該具有較強的戰鬥力。

    (3)參戰部隊並沒有被“殲滅”,而是最終放棄了車輛、大半撤回了後方基地關溝
村。在整個戰鬥中、中西中隊和矢島中隊、本部之間保持着通信聯繫,哪一部也沒有被
完全包圍。後方(西)形成喇叭口狀況,從附屬的作戰地圖中也可確認。

    (4)車隊在前進方向(東方)受阻、道路被截斷。先頭部隊損害最大。說明115師將峽
谷內的兩股日軍分割開來,中間至少相隔一公里以上。新莊自動車隊在此並不可能得知
不久在峽谷東端發生的行李隊的悲劇。

    (5)在國內膾炙人口的所謂“老爺廟激戰”,指的是矢島隊長“派兵一部攀登占領
了左方斷崖以警戒背後之敵”,之後接到“敵軍主力從背後接近的報告後,遂派預備隊
(修理班和行李班)增援左側台地這段。“左側台地”即指溝西老爺廟所在高地,矢島中
隊的一部分首先占領了此地為的是警戒後方安全,後被115師686團主力奪取,被迫退回
溝底。從矢島中隊的戰鬥狀況來看,其能投入到老爺廟的兵力不會超過50人。

    (6)由於中西中隊沒有進入伏擊圈,所以能像作戰地圖標識(12:20頃)的那樣一面
確保後方安全,一方能展開協助戰鬥。也能和旅團本部保持通信聯繫。可在受到歩兵小
隊増援後戰局也沒有能挽回,反而115師逐漸緊縮了對前方矢島中隊的三面包圍,新莊
隊長也不久死亡、結果矢島中隊長不得不做出撤離戰場的決定。新莊淳中佐堅持抵抗了
三個小時不肯撤退的理由,並不是無路可退,考慮是為了挽回戰局保護已不能自行的貴
重的車輛資源。

    從以上可得知,在此伏擊戰中,雖然最高指揮官新莊淳本部長戰死、第二矢島中隊
遭重創,但自動車部隊沒有被“殲滅”。中西中隊也沒有遭到嚴重打擊,而損失嚴重的
矢島中隊亦能將半數人員撤回。並且從別檔資料看,兩位中隊長矢島俊彥和中西學也平
安無事。這兩個中隊,在平型關戰役之後的10月、為了整頓補充、脫離了第六兵站自動
車本部管轄,一時調往天津,配置為北支方面軍直轄兵站監部直屬部隊、1938年以後再
次出現於第一線的戰場。中西(學)大尉在此後也繼續擔任自動車第87中隊的指揮官,直
到1938年7月、晉升為輜重兵少佐調到第二野戰輸送司令部為止。

    還有一條重要史料也能證明以上事實。為當時被信件檢查當局扣留的矢島中隊士兵
士森山伊之助的家信(抄本)。信檢當局的說明是「天津站監部矢島部隊所屬森山伊之助
寄出品川區大井鈴ヶ森2-221森山伊助收信件」,郵件情報為「10月4日由靈丘県発信」
。內容簡錄如下:

    前日在赴前線途中,於9月25日午前9時15分在某地與數千敵軍遭遇。我自動車部隊
一個中隊約百五十名,雖英勇奮戰,但無奈敵手具有先進無比的重火器(重機槍數門及
迫擊炮)且仗勢眾多漸漸逼近。我部堅守了約四小時,終於中隊瀕臨潰滅邊緣,不得不
撤退。戰死者共五十名,自動車也全部報廢。此後我們退入山里,無糧秣亦無弾薬,只
能在樹叢中度日,直至30日才被友軍營救下山。現在來到一曰靈丘的城鎮,方能得以喘
息…今後,我中隊為了整編將撤回後方,很可能退回天津。

    此信件在戰鬥後十天以內做成,其記錄的時間、數字、地點等,無疑有很高的信賴
性。

   8.小寨村救援與關溝村危機
    在國內從4000人,3000人幾經輾轉已形成定論的“殲敵1000”的數據,基於兩個自
動車隊和一個輜重行李隊全員被包圍,殲滅的認識基礎上。可是現存日軍的多種檔案記
錄都可證實,自動車隊並沒有被殲滅,即八路軍確實布下了“口袋陣”,卻沒有收住袋
口,使車隊大半逃脫。還有一個證據也可證明此事,即前線21連隊第三大隊第12中隊的
一小隊,曾經於10:30趕到現場救援,並同車隊一起撤回。

    至今幾乎沒有國內的研究觸及到以上事實,都認為三浦部隊的増援隊在關溝村受阻
,而自動車兩個中隊被“全殲”。可是、前述戰鬥詳報明確地記載着步兵增援小隊的到
達時間,軍醫豐田志郎的陣中日記中也有25日“接到自動車隊遭到襲擊的報告,三浦部
隊長派出增援部隊(12中隊)的記載。

    其實各種誤解,都出於《濱田聯隊史》的敘述中。此說的要點是:

    (1)為救援自動車隊,平岩大隊幾乎全部出動,回援小寨村附近汽車隊。

    (2)救援隊未能達到小寨村現場,反而被圍困在後勤所在的關溝村。

    此說曾被國內不少論文引用,至今仍為“全殲”日軍車隊的主要論據。關於《濱田
聯隊史》,由於此書首先借用了生還者大賀春一的證言,生動地描繪了曾不為人所知的
行李隊受難的場面(後述),所以被視為重寶,但在引用時幾乎沒有人對此書的敘述方法
和資料來源進行過質疑,批判。其實此書的敘述部分很多都在誇張,提示的傷亡數字和
記錄史料格格不入。必須牢記,在存在相關記錄時,首先採用第一級記錄史料(個人日
記,戰鬥詳報,電報等)才是學問研究方法的鐵則。聯隊史類的第二手資料僅有參考價
值,而小說,報告文學(如兒島襄《平型關》,越智春海《平荊關》)等,雖比回顧談要
強一點,但即使接近於事實,也沒有什麼學術上的引用價值,怎能作為歷史根據?。

    若仔細讀,可以判明《濱田聯隊史》有關此段的記載源,大部分來自於第九中隊森
山正曹長(當時職位),和第三機關槍中隊指揮班長松丘德雄等人的“體驗記”一文,不
是當時的記錄,當然不一定正確。且細看森山回顧的內容,可發現其並不是在敘述救援
汽車隊,而講的是“掩護師團衛生隊”。

    筆者認為該書最大錯誤在於把午前的小寨村汽車隊救援,和午後的後方基地關溝村
危機兩碼事混同到了一起。對照下豐田軍醫的日記,我們可知,在接到車隊被伏擊的報
告後,三浦旅團長受先派出第12中隊(中的一部分)去救援,時間應該是在10﹕00前後。
此被派往救援的部隊,即是前述戰鬥詳報記載的到達現場的一步兵小隊。

    而關溝村衛生隊的危機發生的時間應該在下午15﹕00之後,即自動車部隊的狼狽撤
退引來了乘勝追擊的大股八路軍,才發生了關溝村危機。八路軍115師戰果報告中稱“
於十二時許已占領關溝、辛莊、東跑池一帶敵陣地,繳獲汽車五十輛,滿載軍用品,俘
虜二百餘人,敵傷亡甚重。但戰鬥尚未解決,仍向東跑池、團城口以東地區激戰中”,
指的就應是這一段。

    此時在關口南三角山頂高地苦戰的平岩大隊,不可能有很多能力救援,派出的只不
過是在關口設營的大隊本部附近活動的各隊散兵。從記錄史料上可確認的救援部隊僅僅
是幾輛卡車和大隊本部(26日夜返回),與第十中隊的一部分。另外從豐田日記中“敵徹
夜吹號打鼓攻擊”,彈藥補充“在午夜三點到達”等記錄上看,戰鬥主要在傍晚至夜間
進行,所以關溝村危機發生在小寨村救援之後的看法,應該是正確的解釋。

9.自動車隊的損失記錄
    關於新莊部隊的兵員損失、戰鬥詳報的記載為91(死41,傷、失蹤50)名相當於矢島
中隊參戰人員的約一半。這如果只是矢島中隊的戰鬥詳報,全體傷亡數還有増加的可能
。因為此記錄不會計算中西中隊和增員的步兵小隊的傷亡。

    自動車的毀壞數究竟是多少?戰鬥詳報沒有觸及。按可信度順序排列,後出第六兵
站自動車本部報告為“一中隊的大部分”;方面軍參謀長岡部直三郎少將在9月26日日記
中記載為“燒毀自動車40輛”。國軍方面的戰鬥詳報也記錄的是「獲敵汽車50輛」。兒
島襄《平型關》稱“第六兵站自動車隊的損害為卡車75輛”,而《濱田聯隊史》描寫為
“100餘台的自動車慘遭燒毀,殘骸以20米的間隔散亂於路中”。

    從自動車中隊編制看,一個中隊的卡車數量,一頓載重車輛在編制上只有65台。何
況第二中隊使用的是兩頓型,即使無損壞,無故障全部出動,若有幾台“脫出”的話,
其被害的正確數也應在50台以下。所以筆者認為,損4-50輛前後應該是比較合理的說法。

    關於自動車部隊全體損失的情況,從以下幾個資料中也可看到一斑。

    (1)是昭和12(1937)年10月5日《兵站自動車隊人員補充之件》中的汽車司機補充申
請。補充申請的理由為“填補在東河南鎮損耗”。其要求補充的數額為100名。對此,
留守第一師團最終提出了100名預備役、後備役“自動車特業”兵士(司機)的名單。

    (2)是《昭和十三年三月五日陸軍自動車學校研究部關於支那事変研究資料》中第
六兵站自動車本部的報告書。報告稱“當隊內有一中隊、使用此型《日產》車(被調查
對象),但到達戰場僅一個月,由於受到敵軍攻擊,其大部分不得已被燒毀。所以未能
積累相應評價數據”。

    赴戰場到不到一個月、一個汽車中隊的“大部”受到敵軍攻擊而被焼毀的記錄,不
言而喻指的是小寨村伏擊戰。在此我們又取得了一個新線索,即損失的汽車種類,為日
產制《九四式前置型六輪自動貨車》。損失為一個中隊的“大部”,也就是意味着約4-
50台前後。此種車輌來自於美國培記(Graham-Paige)公司的技術進口,機動能力和載重
力(2噸)比其他1.5噸種類來說有一定優越性,但原本設計不是為了在戰場上使用,屬於
一般民用商業車輛,所以來到中國農村的戰場上,不是發生彈簧板折損,就是在泥濘道
中陷輪,給自動車部隊帶來相當多的麻煩。

    做個概括,新莊自動車隊全體的(兩個中隊)參戰人數為300-350名,作戰時間從11
:00-15:00約四小時,結果本部長新莊中佐死亡,第二中隊遭到重創後,部隊敗退回
後方基地關溝村。部隊損害為︰燒毀各種車輛4-50台前後、死傷者91名以上(此是可以
考證出的準確數字,此外還有一定上升浮動空間)。

    “平型關大捷”的另一部分作戰內容,是指在喬溝東部戰場殲滅了日軍的一個行李
隊。以下對此戰鬥進行考察。

   10.行李隊並沒有戰鬥力
    在日軍歩兵一聯隊(乙種師團)約2500至(甲種師團)約3700名的編制定員中,普通有
400名以上被稱為“非戰鬥員”的兵士、其大多數是行李部隊要員、又名“輜重輸卒、
特務兵”或“馭兵”。從調教馬匹到搬運物資,多從事単純勞動。每人發給一口槍用刺
刀護身、不裝備步槍。有時數人分用一支輕便式馬槍。一般並不參加戰鬥,更談不上是
什麼“精銳部隊”。此點,從下述死裡逃生的步兵第21聯隊第一大隊大行李隊的生存者
大賀春一的證言即可得知。

    在此先簡單介紹下“特務兵”和“輸卒”的地位。在日軍中,由於“輜重輸卒”屬
於單純勞動的非戰鬥員,所以倍受其他兵種輕視。甚至有俗謠唱道“輜重輸卒如果謂兵
,蝴蝶,蜻蜓就能稱鳥”。為了糾正這種軽視輜重輸卒的不良風氣,1931年軍部通過勅
令第271號規定,將“輜重輸卒”的稱呼改為“輜重特務兵”,用法規確定了其為“兵
士”的地位。但實際不存在二等兵(最低等級)以上等級、所以不能晉升(除非因死亡追
認為一等兵),視為“萬年二等兵”也就是軍隊中最下等級的兵員。月薪6-9元,是聯隊
長收入的約50分之一。在小寨村伏擊戰中、四處逃竄九死一生的五名倖存者、大半都是
這種“特務二等兵”。

    關於行李隊(輜重隊)編制,必須了解的是日軍作戰単位經常根據戰鬥時需要,因時
因地改編,移動的基本單位是擁有戰鬥員1000人左右的大隊。所謂“支隊”,“部隊”
的戰鬥力,也用大隊為單位計算。所以行李隊都和各大隊共同行動,編制在也大隊本部
下,並不存在什麼聯隊所屬的行李隊。所以“第21聯隊的大行李”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說
法。

    作為參考在附表中出示的是同時期的歩兵第六聯隊第二大隊本部的編成表、可了解
大隊本部的編制特徵,它的中心主要由行李隊構成。人數合計為80名前後。此外“大行
李”指的是、糧秣、衣服、日用品、戰死者的遺物、遺骨等非戰鬥用物資,“小行李”
則是指作戰用弾薬、武器等。一般來說,特別是小行李有和戰鬥部隊共同行動的必要、
在平型關口的戰鬥中,三浦部隊各大隊的小行李、除馬匹外應該是與運輸用卡車同行先
至戰場,而大行李則在此後徒步行進去追趕前方部隊。

    再看一個歩兵第10連隊第二大隊本部的能反映行李隊行進隊列和裝備情況的資料。
大隊本部(134名)編制中有93名為は大小行李隊成員、大行李隊有人員50名、小行李隊
有人員43名。行軍序列為︰

    大行李隊人員50名、馬匹43、輜重車38輛。其中、有伍長或軍曹1人領隊、持手槍
,軍刀、乘馬。下有班長2人、乘馬、有馭兵(特務兵)38名、牽引馬匹,車輛38台。有
預備兵2名牽引預備馬2匹。另有補助兵7名、持步槍構成自衛隊。

    小行李隊有人員43名,馬40匹、駄鞍35。領隊為伍長或軍曹一人(持手槍、軍刀)、
班長4名乘馬、馭兵36名牽引馱馬35匹、補助兵3人持步槍。

    可以看出,大小行李隊並不像前述自動車中隊,本身沒有戰鬥力。大行李多用馬車
(輜重車),而小行李多馬馱。另外也可知道,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的報告,回想,回顧
中經常出現的所謂“騎兵部隊”,實際就是行李隊中幾位乘馬的伍長、班長。

    在小寨村受到伏擊的行李隊運送的物資、主要為糧秣(乾麵包)、防寒服裝的事實可
在國內各種回顧資料中得到證實,但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小行李,此可以在21聯隊戰鬥詳
報的附表中確認。最引人注目的武器是在第21聯隊的損失記錄中,或在八路軍的戰利品
目錄中可以同時確認的九二式歩兵炮一門。這種炮、作為步兵用“大隊炮”、每一大隊
裝備兩門。是一種重量約為200公斤的軽便炮,解體後可駄在馬鞍上。此外從損失表中
還可以看到平時戰鬥中輕易不見的武器損失。包括軽重機槍,步槍100餘條。

   11.行李隊的馬匹、車輌、兵員數考
    下面分析下行李隊的構成和規模。由於至今沒發現有關此行李隊的記錄史料,所以
其規模多是按《濱田聯隊史》的記述為準。而《濱田聯隊史》採用的依據則是生還者大
賀春一等的回顧談。《濱田聯隊史》的敘述部分並不嚴謹,可關於行李隊構成的記錄由
於採用的是生還者証言,所以在人馬數字上還是有價值參考的。其證言為:

    9月25日,輜重車輌約70輛滿載著粟飯原部隊的大行李與山口、中島両大隊的大行
李、小行李加上部隊將校行李、兵士的冬裝、食糧、弾薬等從靈丘出發、由輜重兵15名
、特務兵70名編成…、護衛由神代中隊的高橋小隊與病後歸隊的士兵四、五名擔當。

    若參考後出的檔案記錄資料等,可以判斷,70輛車實際是70匹馬的誤記。輜重兵15
名應該是高橋步兵小隊15名的誤記。另外,生還者大賀春一自身的敘述是“約100人”
。這個數字基本是正確的。我們可以在第21聯隊作成的《自昭和12年8月1日至昭和12年
9月30日戦闘別戦死、戦傷(馬匹)人員表)》(『濱田聯隊秘史』85頁)中得到確認。其中
“小寨村附近戰鬥”欄中記錄的戰死數為80,無疑問是9月25日小寨村伏擊戰的死亡數。

    回顧中指出其行李所屬於聯隊本部(粟飯原部)與第一(山口)、第二(中島)大隊的大
、小行李,關於人馬數記載也和戰鬥詳報並無大差。可是還是有別的漏洞。“輜重兵”
15名到底是指誰?意思並不明確。本論引用的櫻井武大佐當時的記錄,內容來源也是大
賀等倖存者的證言(事件後最初的證言),其中提到有高橋小隊,但沒有觸及到15名輜重
兵。

    此外被捲入戰鬥的還有過路中巧遇的師團參謀橋本順正中佐一行七人。據第五師團
參謀長桜田武記錄,“橋本參謀為參加三浦部隊的戰鬥指揮並與同隊取得聯絡,受命與
佐野憲兵曹長、日高翻譯及士兵四名於二十五日午前五時乘自動車由靈丘作戰司令所出
発”。

    關於馬匹,車輛之數《濱田聯隊史》中沒有記述,而兒島襄在《平型關》的文章中
寫道“満載衣服、食糧、弾薬的輜重車約七十輛由五十頭馬牽引…”。這不對稱的描述
(馬少於車)受到中國人記者薩蘇的嘲笑,稱之為“皇軍拉車”。但薩蘇做出的“四人一
馬”(輜重車每輛)、“二鬼子”拉車的想象更沒有任何史料根拠,可謂更荒唐無稽。

    最可信的是前述21聯隊戰鬥詳報附表記載的損害數字。即三九式輜重車42台、非戰
斗馬(輓馬、駄馬)70匹、軍馬13匹的記錄。這個統計雖範圍包括21聯隊第一、第二大隊
9日間(9.22-9.30)戰鬥損失的合計,但平時作戰罕見的,非戰鬥馬匹和輜重車輛的大量
損失無疑是出於小寨村伏擊現場。馬數比輜重車要多的理由,考慮是有部分小行李,或
因山地行軍而多用駄馬的緣故。

    綜合以上所述,9月25日午前10時、在小寨村附近遭到伏擊的行李部隊為第21聯隊
第一、第二大隊及聯隊本部的一部分大,小混裝行李隊,由“輜重特務兵”70名和高橋
護衛小隊的15名步兵組成。此外還有5名病傷後歸隊的士兵、和師團參謀橋本順正中佐
一行7名,合計為97名。裝備有三九式輜重車42輛,駄馬、輓馬合計70匹、外有下士官
、班長騎乘、傳令用的軍馬數匹。

    橋本一行7人乘車於清晨5時由靈丘縣出発、在小寨村西的凹地道路中偶然與從東河
南鎮向平型關口行進的行李隊走到一起。悲劇從此揭幕。

    12.行李隊被殲経過
    先看桜田武(第五師團參謀長)的記錄:

    朝5時出発的橋本順正參謀一行7人在“午前十時通過靈丘西方五里(20公里)余的小
寨村”。行至小寨村西細長的凹道內時、由於前日降雨,自動車陷入道路泥濘中,不能
自行前進。橋本見狀、將汽車囑託給其他五人,攜兵士一名獨自徒步先行。

    前進約千米,於午前11時遭到來自兩側高地的敵彈射擊。在觀察敵情之際,歩兵第
21聯隊的大行李隊在同聯隊第12中隊一小隊(小隊長高橋少尉)掩護下也來到此地。參謀
立即指揮高橋小隊對敵反擊,將小隊主力布陣於道路北側高地,又使其一部攀登其南側
高地展開攻擊。然而占有絕對優勢的敵軍不僅在前方,而且相繼出現於小隊左右両面及
後方,在密集火力的掩護下逐漸逼近我方陣地。參謀毫無懼色沉着應戰幾度企圖突破敵
軍弱部但未能遂願。敵軍漸漸增加兵力鎖緊包圍,在參謀智用寡兵奮勇抵抗時,一弾飛
來擊中參謀足部。參謀毫不介意,倍勇奮戰中又一彈貫穿其胸部。身邊警衛見狀一邊護
理創傷一邊欲將參謀拖向凹道進行急救,但參謀不肯退陣,不得不強迫其從高地轉移於
凹道內進行看護。然而進犯之敵又逼近襲擊參謀掩蔽之處。見此參謀不顧重傷拔出手槍
應戰,交火中一弾飛來貫穿其頭部,參謀終於壯烈戰死。時為午後3時30分。

    戰鬥開始時間為11時,橋本中佐戰死時刻為15:30。若此記錄正確,戰鬥開始應比
在凹道前方(西方)遭到伏擊的自動車隊要晚一小時左右。此記錄中出現的防衛部隊僅為
高橋小隊,並沒觸及到什麼15名“輜重兵”。若用輜重兵這一表現,70名非戰鬥員的特
務兵,都可稱輜重兵。所以其應是高橋護衛小隊的誤稱。

    還有一個記錄是與橋本參謀同行的憲兵曹長佐野龜一的死亡報告書(澤田報告,10
月10日作成)。佐野是第五師団司令部的附屬憲兵,原屬東京憲兵隊,在7.7事變後被派
到“支那駐屯軍”司令部,8月16日轉到第五師團司令部。9月25日、作為「保密要員」
和橋本同行,死亡於小寨村附近戰場。死亡報告是其部下澤田松香伍長作成的。日軍將
兵在死亡後,一般都要有死亡報告,以應付家屬,或作為除籍,領恤的證明。但部下澤
田並不是戰鬥參加者,所以內容應是參考前述櫻田武調查報告作成的。此報告書出現的
不同內容如下:

    (一行七人在小寨村西因道路泥濘,下車步行進入伏擊圈前)已聽到前方傳來的激烈
槍聲,且有彈丸劃空而過。(橋本)考慮三浦部隊已控制前方村落(關溝村)覺得沒有太大
危險,所以帶隊繼續前進至千米後不料突然遭到來自頭頂的手榴彈襲擊。橋本中佐見勢
不妙,帶領佐野曹長及三名衛兵登到高處觀察敵情,發現前右方高地有敵兵約千名、左
方高地有敵兵約八百名,已擺開夾擊陣勢,且後方也出現了相當優勢的敵軍大部隊,此
時三浦部隊的大行李隊和約一小隊的護兵趕到現場,橋本遂指揮小隊展開攻撃……”。

    在作戰不利感到危機後,橋本參謀將重要文件委託給佐野曹長,命令其掩護文件突
圍,佐野是帶領幾名士兵向北方突圍時被擊斃的。當然這些機密文件都落到了八路軍手
中。

    從以上記錄可以推斷,橋本於10:30在小寨村西聽到的密集槍聲,是前方自動車部
隊和115師作戰時的動靜,橋本由於過度輕敵,又繼續前進了一公里,自投羅網地進入
了伏擊圈。戰鬥開始時間為11時、橋本中佐戰死時刻為15:30。按此記錄,戰鬥開始應
比在凹道前方(西方)遭到伏擊的自動車隊要晚一個半小時。此兩個記錄中出現的掩護部
隊僅為高橋小隊的15名,歸隊兵5名、橋本一行7名合計約27名。比起新莊自動車隊戰鬥
力要低得多,亦能抵抗115師攻擊達4小時之久。

    此外還有在國內廣泛流傳的《濱田聯隊史》的記錄,因為取材來源於下述大賀春一
證言,描述時又作手腳加工,漏洞百出,所以在此不予採錄。

    以上是兩個比較準確的記錄,描繪了經過四小時戰鬥行李隊被全殲的過程。可若真
是行李隊被“全殲”的話,也不會留有以上記錄。實際上,此戰鬥中至少有六人逃難生
存。為第21聯隊第一大隊的大賀春一(特務輔助兵)、永井忠士、奧村芳正,大野鹿夫、
藤井昌秋(以上為輜重特務二等兵)及歸隊兵中尾貞義。

    以上採錄的《桜田武記錄》、《澤田報告》,即根據以上生存者的報告內容複製而
成。而戰後的《廣島師団史》、《濱田聯隊史》、兒島襄《平型關》的描寫多以1962年
、生存者大賀春一的証言為藍本。比較起來,其中《桜田武記錄》、《澤田報告》都是
事件後不久作成的,應該算價值最高,但由於此資料至今沒有被發現,所以戰後的描述
,多以來自大賀春一的以下25年後的証言為依據。長文在此不便引用,僅介紹幾個要點
。首先應該知道,大賀本人是連特務兵資格都沒有的、特務輔助兵(=軍屬`苦力)。

    “戰友從約百人一挙只剩下了五人”。

    “約50匹馬滿載着乾麵包等師團的糧食開始向太原行軍”。

    “輜重兵沒有像樣的武器、作戰幾乎都是拜託給歩兵”。

    “馬槍約兩人一條”我在戰場撿到的馬槍只有兩發子彈。

    毫無抵抗奪路逃生的特務兵的描寫。手提軍刀兇狠地阻擋其逃路的松浦上等兵。“
往哪逃!再逃老子用這軍刀先劈了你”松浦在怒號。

    午後2時、援護小隊占領了左方崖頭,直射向溝底的彈雨終於停止了。

    為了激勵護衛隊小隊的戰鬥,大賀向崖上不斷投擲乾麵包。

    午後3時頃、大賀見勢不妙悄悄爬上右方崖頭,找到個地縫把身體埋了起來。在隱
藏了三天后,於9月28日夜、大賀和4名倖存的戰友被師團的輜重部隊救出。

    大賀的回顧文中有很多臨場的戰鬥景象描寫,頗為貴重,但終究是對25年前往事的
回顧,除記憶混亂之外,敵(八路)軍飛機的襲擊、出発地、目的地等的錯誤、不都是可
信的內容。但100人的部隊和50輛馬車的損失等,雖不精確亦可成為以上各記錄資料的
一個佐證。

   13.是誰在繼續截擊日軍的增援部隊?
    據桜田武記錄,在靈丘的前線司令部接到急報的時刻為當日12時30分。隨後先派出
第一批救援部隊――擔任靈丘野戰倉庫守備任務的一個中隊――乘車前往現場。即使是
乘車,若考慮到出発準備和30公里的難路及隨時可能出現的阻擊騷擾,趕到伏擊地點的
時間應該在下午三點以後,即伏擊戰結束後。此中隊沒有留下到小寨村戰場後如何進行
了戰鬥的記錄。

    第二批、是從蔚県乘卡車趕到靈丘的42聯隊第一(志鶴)大隊,於翌日(9.26)午前8
時30分來到小寨村現場、立即投入了戰鬥。戰鬥詳報記載“首先攻擊了小寨村東方高地
之敵、隨之轉向關溝村北方高地,於9月27日払暁占領至今”。

    第三批也是從師團本部蔚県趕來的42聯隊第三(大町)大隊、於26午前10時出発,27
日午前7時40分到達小寨村西側高地,隨即進入戰鬥。協同已在此地展開的第一大隊,
向小寨東南高地之敵展開進攻(同前)。

    步兵第42聯隊主力的二個大隊、經過兩整天以上的激烈戰鬥、終於在9月28日午前
11時打破了敵軍包圍,使三浦部隊的補給線得到回覆。

    以上即戰史檔案記錄中出現的《小寨村附近的戰鬥》。時為八路軍撤出戰場後的9
月26日至28日。此股“敵軍”與兩千餘人的日軍主力部隊正面作戰,又堅持了二天半以
上。正是因為此頑強的封鎖戰、才使三浦部隊接近彈盡糧絕的危境。但此敵手到底是誰
,日軍的戰鬥詳報沒有記載。但從兵力上(至少應有上萬兵力),時間上都可以肯定並不
是按毛澤東在對日作戰中只能“充任戰略的游擊支隊”,“堅持依傍山地不打硬仗的原
則”的八路軍。對這樣一個重要的封鎖戰,在中國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的記錄中並沒
有被觸及過,而現有的國軍的作戰記錄中現在也不能確定其存在。

    增援部隊到達前(9月28日晨),前線三浦部隊已幾乎接近彈盡糧絕的危機。“山炮
與歩兵炮已沒有一發彈藥。傍晚之前若大場部隊援兵不到三浦旅團會全軍覆滅”。“此
五、六日以來曾幾次下過死的決心、看來此日終將來到了”。以上是軍醫豐田志郎的陣
中記錄,其中隱露着將迎接最終時刻的絕望感。第五師團的《機密作戰日誌》中也這樣
記載︰“在內長城線平型關口東方小寨村附近,我後方聯絡線被敵軍切斷,使敵得到相
當成功之件實屬遺憾”。

    14.行李隊的損失狀況

    據《步兵第二十一聯隊死傷表》及前述考察綜合,八路軍的伏擊戰幾乎將混成行李
隊全殲。其中21聯隊死亡80(包括非戰鬥員67名),加上師團橋本參謀一行7人,歸隊兵4
人共死亡91名、馬匹損失は70匹以上。

    另據同《步兵第二十一聯隊兵器損耗表》記錄、日軍損失步槍94、手槍13、三八式
騎槍6、十一年式軽機關槍5九二式重機關槍1八九式重擲弾筒8九二式歩兵炮1、此外有
三十年式軍刀12三十年式刺刀145。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彈藥。“器具類”的損害記錄中
有乘馬具8、駄馬具8、輓馬具8、三九式輜重車42輛。

    最後再介紹一個數據。即21聯隊第三大隊第12中隊(後備隊,神代竹則中尉)在9月
25日這天的死傷數字。行李隊的「高橋護衛小隊」就是12中隊の第三小隊,而25日午前
被平岩大隊長派出的救援的小隊,也是12中隊所屬。據衛生兵報告,其中隊全體在9月
25日一天,死者達25名、負傷3名。死者遠多於傷者,說明其包括被“殲滅”的高橋小
隊15人,另外新莊自動車隊救援戰鬥中的小隊死傷者數,也應包括在其中。

    結尾——平型關大捷的真相

    以下在簡單地整理一下本論的要點和結論

    一.八路軍115師的小寨村伏擊戰即“平型關大捷”的時間,發生在1937年9月25日
的一天之內。而國民黨第六集團軍主導的“平型關戰役”從9月22日至30日持續了一周
之久。前者屬於後者部署下的一次協同作戰,而給與日軍方面的打擊程度也遠遠小於後
者,所以應該說小寨村伏擊戰是平型關戰役的一個插曲。而國軍應是“平型關戰役”的
主角。

    二.日軍的作戰部隊(主力)在伏擊戰開始之前9月24日,已全部通過了小寨村伏擊地
點集結於平型關口前線,所以115師的伏擊網投了一空,並沒有達到截擊日軍主力部隊
目的。或者可以說其作戰目的根本就不在截擊日軍主力。

    三,另外在此險要地截擊,也不是林彪單獨的智謀。國軍組織的小規模伏擊,騷擾
開始於日軍進軍的22日,至24日,國軍部隊已經基本截斷了運輸線,使日軍小部隊難以
通過。25日八路軍撤離後又是國軍主力?在此與前來解圍的日軍正規部隊(42聯隊)正面
激戰,一直堅持到28日,致使前線三浦部隊彈盡糧絕。

    四.9月25日的戰場分為東西兩段。西段戰場在關溝村東約兩公里前後的喬溝西側地
段,日軍兵力為兩個自動車中隊的約350餘名司機,助手。從關溝村出發駛向靈丘(從前
線向後方),目的是運輸援軍。戰鬥開始於9︰30結束於15︰00。曾得到前線回援的一步
兵小隊的援助。由於老爺廟高地的失守和新莊淳(中佐)隊長的死亡,自動車隊於12﹕40
放棄部分車輛開始撤退,於15﹕00將殘部集結於關溝村。戰鬥中死亡41,負傷50名。在
此地段,115師並沒有收住“口袋”口,達到全殲敵軍的目的。後乘勝尾追殘敵前進至
辛莊,關溝村,東泡池一帶,與日軍對峙至深夜。

    五,戰鬥的東段戰場在小寨村西一公里處,與西段戰場相隔約一公里,截住的是一
個從靈丘向平行關口方向行進的小型混合行李隊和過路中相遇的橋本參謀一行7人。此
次戰鬥形成了“口袋陣”將此部隊97人幾乎全殲。而死亡的橋本順正中佐(陸大36期)是
整個平型關戰役中第五師團喪失的最重要的最高軍階指揮官。

    小寨村伏擊(“平型關大捷”)的總戰果為:日軍死亡131名以上(含兩名中佐,67名
非戰鬥員)、負傷,失蹤等50名(此是可以考證出的準確數字,另外還會有1-2成的上升
浮動空間),馬匹死亡75匹,損失機動車輛約50台,輜重車42輛。輕便炮一門,各種槍
支150以上,還有乾麵包、冬裝等。

    八路軍的副總司令官、第115師師長林彪的上司彭德懷將軍在1942年12月18日《關
於華北根據地工作的報告》中言及過“平型關大捷”,道︰平型關是一次完全的伏擊戰
,是敵人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但是結果我們沒有能俘獲一個活日本兵,只繳到不上一
百條的完整步槍。

    這位性情耿直從不說謊的將軍之言、可以說和本論的實證結果最為接近。

    小寨村伏擊戰,確實是一個共產黨八路軍的全面勝利。形如毛澤東說過的一樣,在
抗日戰爭初期,宣傳此種勝利對鼓舞人民全體的抗日士氣有很大必要。但抗戰結束已近
70年,從歷史研究的角度,筆者認為更應該有排除宣傳、政治面的影響、用史料還原歷
史真相的必要。到底誰是平型關戰役的主角,日軍損失的正確數據到底是多少,在八路
軍的“大捷”後,又在同地域進行了二天以上正面抵抗,幾乎給三浦部隊帶來滅頂之災
的抗戰部隊到底是哪一軍所屬?我們應該打破既往的成見,對此進行進一步的學術研究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民主只是比較不壞的東西
2014: 民主對中產階級和富人是致命的,自由比
2013: 賀衛方教授在西北政法的演講(屢次被刪
2013: 馬黑:涼山彝族末代女土司楊代蒂
2012: 錦瑟無端五十弦 - 李商隱與亡妻的真情
2012: 坦克進京的年代,學生被捕後
2011: 追憶國醫吳階平 - 給領導人看病時用密
2011: (圖)目瞪口呆 占領華爾街讓全體美分
2010: 疲倦的民主黨與憤怒的共和黨:2010年美
2010: 神秘北緯30度,四川黑竹溝人畜離奇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