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被暗殺後,張學良子繼父業,出任東北保安總司令,從此開啟了東北的張學良時代。張學良自知憑實力難以與北伐軍抗衡,同時也認識到僅憑東北一隅無法抵抗日本人的入侵,只有通過中央政府才能有效地牽制日本,因此很快就接受了改旗易幟,並派代表到北平作進一步接洽。
有人認為,東北易幟乃中央與地方勢力妥協的產物,是一種不成熟的國家統一。北伐軍高層在對此展開討論時,大家的意見也不一致。馮、閻和奉系之間有夙怨,同時又都有分割東北之心,兩人便力主在東北輒失領導中心,士氣渙散的情況下,繼續向關外發動進攻。
與他們相反,新桂系的根據地位於南方,桂軍也主要都是南方人,不耐嚴寒。李宗仁估計即使順利拿下東北,他也沾不得多少光,那裡必然是馮閻的天下,所以主張對東北停止用兵。
蔣介石早就打定主意要實行東北易幟,不過因為要在會上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結果導致東北代表在北平呆了十幾天還沒能得到接見。其間這些代表不但常收到恐嚇信,還被人用言辭進行羞辱,感覺自己好象亡國奴一樣,十分難堪。為了以退為進,他們放出風聲,稱如果再無說法,就將離開北平。
李宗仁聽到後,即告之蔣介石,蔣介石於是順勢派員前去與東北代表晤談。這樣東北易幟的方案終於得以確定下來,以後奉軍也就被改稱為東北軍。
之後,陳銘樞又到北平見白崇禧。白崇禧與李宗仁一個鼻孔出氣,而且其氣焰之盛,甚至讓陳銘樞都不敢當着他的面說出裁兵兩個字。
蔣介石很清楚裁兵之難。早在舉行祭告典禮的那一天,他就在即席講話中強調“今日非裁兵無以救國”,先給眾人打了一劑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