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學習共產黨教父毛澤東,開始緊緊抓住搶杆子與筆桿子,俗稱毛二杆子。
看來現在中國,從2016年開始,又要進入毛二世時代。
中國人要學習與二杆子並存於世,有人稱要與虎謀皮,也有人準備要躲着點、躲遠點,最好移民。
2016習核心,中國進入新時代,看來世界風起雲湧,很熱鬧。
習到底是不世明君?還是昏君?甚至阿斗?
很快就可以水落石出,人還沒死,就可能先蓋棺論定,不致翻案。中國及世界都在看中國,到底搞出啥明堂。
是龍是虎,都在這一鋪。集權了,也沒藉口好推拖了。
以下轉貼網絡林非雲文章:”傳媒「姓黨」,習近平開啟全方位控制時代”
2月19日,習近平視察人民日報社、中央人民電視台、新華社,在黨的新聞輿論座談會上全面闡述了他的新聞政策,可由以下 48個字概括:「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
他還強調,「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
2016,全方位控制新聞
可以看到,此次講話前四條都在突出「黨是核心」的地位,意味突出:「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的團結」,「都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以來地方領導人屢屢提及「看齊意識」,強調維護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這次也被運用到了新聞宣傳中,黨中央的權威再次得到加強。
與此相應,黨的輿論導向應用的範圍也被定義為「全方位」:各個方面、環節都堅持輿論導向,從黨報黨刊延伸到新媒體,從時政新聞至尺度較大、敏感度較低的娛樂新聞,從國內新聞到覆蓋全球的國際新聞。
細細看來,此番講話是習近平3年前819講話的內容,和一系列輿論控制的延續和總結。2014年,《人民日報》旗下的「學習小組」公號,就重新總結了習近平對於新聞的幾點看法。其中提及習近平於89年在福建寧德任職時寫的《把握好新聞工作的基點》,正是此次講話中「引導世界客觀認識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源頭。本次提出重視互聯網媒體影響力的說法,也於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被提及。
和819講話相似,本次同樣強調了黨性、正面宣傳、全黨動員以及外宣工作的重要性,但對傳統文化、國外精髓的吸納的說法卻消失了,對於領導幹部的「加強學習」和「加強實踐」的要求轉變為更為確切的「善於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像「正能量」、「亮劍」、「輿論鬥爭」這幾個常見的「習式提法」,並沒有出現在此次講話中。而等同於「輿論鬥爭」的「意識形態鬥爭」,卻出現在21日《人民日報》題為《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指責和使命》的評論。該文認為「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鬥爭最前沿」,和去年年底習近平視察解放軍報社時提出,讓《解放軍報》「當好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生力軍」的言論不無呼應。
22日,《人民日報》的最新評論《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將新聞輿論的職責定為「傳播正能量」,並且重申「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不能變」、「必須得到全面貫徹」,還把新聞輿論的重要性提高至「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政治安全」的層面,以其定義的「國家安全」定奪新聞輿論正確與否的態度呼之欲出。
對比兩位前任總書記的新聞政策,習近平將控制的範圍和強度,推向了新的高度。如果把江和胡的新聞政策,分別總結為「控制」與「精細化控制」,習就是「全方位控制」。
江澤民到胡錦濤:從剛性嚴控到柔性引導
江澤民的新聞政策是「輿論導向」即傳媒管制原則。他在1994年1月24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以及在1996年9月26日視察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講話明確提出:新聞媒體需要堅持黨性原則、政治家辦報、弘揚主旋律,同最好的東西去「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
在剛性宣傳的另一面,他又以「輿論監督」和「新聞改革」作出平衡,指出新聞媒體對消極腐敗現象也要進行批評和揭露,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在2000年,他在接受美國著名記者麥克·華萊士專訪時也重申,「反腐敗必須用法治的辦法,用輿論監督的辦法、教育的辦法逐步地把它解決。」
胡錦濤在任內並沒有對新聞政策做過全面表述,而是在江澤民方針的基礎上作部分調整。他在首個任期對宣傳工作提出「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要求,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在第二任期,胡政府特別吸取汶川地震的經驗,提出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完善新聞發布制度,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重視互聯網建設;這在他2008年視察《人民日報》時的講話中有明確體現。此外,他重申新聞宣傳需要堅持「三貼近」。帶有提倡新聞監督和表達自由色彩的「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被寫入了十七大報告,同時重提被江澤民否定、由趙紫陽提出的新聞改革口號「透明度」。
胡的輿論策略是表面公開透明、實則強勢引導的結合體,意在搶先發布官方解釋,以最小的影響封殺當局不希望傳播的信息、處罰「不聽話」的傳媒。(錢鋼 2009)新聞管控由被動圍堵變為主動出擊,由「喉舌論」、「導向論」變為「能力論」。
習近平的獨創表述
現如今,黨性宣傳在習近平的表述上不僅得到了繼承,而且更為強硬和決斷。「必須姓黨」、「愛黨」、「護黨」、「為黨」的獨創表述可見一斑。
習的講話提出「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去除了江「新聞改革」、「傳媒市場化」的說法,把新聞的發展限於技術手段和理念革新的方式層面上。實際上,其通過擴張央視、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社等黨媒旗下版圖,成立以澎湃為代表的媒體集團搶占市場,已經實現黨控市場的布局。
習的「講好中國故事」與胡在十七大報告中寫入的「軟實力」交相呼應。在13年至15年間,習近平在講話中多次提及「軟實力」,被視為「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手段,而此次則更換成更具主動權意味的「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着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
習近平的新聞政策也體現了對江、胡二人的理論融合。96年江澤民視察人民日報社提出「福禍論」,即「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12年後,胡提出「利誤論」,即「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兩次提及「能力論」,即「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江、胡的講話分別對應89年春夏之交、08年「3·14」拉薩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和「5·12」汶川大地震之後的中國新聞生態。
習近平會提什麼?21日開始發出的《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給出了答案:重提「福禍論」。習所提的「陣地意識」、「引領意識」和「創新意識」,又和胡錦濤視察時的發言中的「守土有責」、「輿論引導」、「改革創新」相呼應。這說明習將兩者的管控理念和手段合二為一,重新打造自己的版本。
毫無疑問,習強調領導幹部注意「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是延續了胡的「輿論引導」。對於江、胡通常分別敘述的「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習卻認為兩者是統一的,批評性報道需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但這讓人不禁生疑:「事實準確」和「分析客觀」的標準是什麼?是否以「正面宣傳」和「黨性原則」是瞻?是否會成為打壓媒體的另一藉口?
由此,江、胡、習的新聞宣傳一步步從「輿論導向」、「輿論引導」,上升到了加強版的「輿論導向」。即使他提及希望新聞媒體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也更像是標榜宣傳正義性的好看外衣,為「黨報姓黨」和輿論嚴控保駕護航。
註:陣地意識是自毛澤東以來,中共領導人對於意識形態領域控制的慣用提法。陣地意識的內涵指:其一,它要求新聞工作者恪守無產階級黨性原則,自覺維護黨的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來教育幹部和群眾,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來激勵士氣,凝聚人心。其二,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新聞領域的主導地位,反對指導思想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