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雨斤:中國古代的讖語(四)
送交者: 雨斤 2016年04月15日12:50:1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公孫述之死,還只是這句讖語上演的樂章的前奏。過了100多年,華采部分終於到來了。

東漢末年,自從黃巾起義,繼之董卓弄權,東漢王朝勢成瓦解,群雄並起,“代漢者,當塗高也。”再一次煥發活力。

自認為自己是“當塗高”的有下邳人闕宣,“當塗高者,兩觀闕是也。”,“塗”同“途”,在道路兩邊高大的建築物就是指“闕”。他於初平四年(193年),自稱天子。陶謙共同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後為陶謙殺害,收編其追隨者。

另有董卓的部將李傕,也聽信身邊道人女巫之言,“傕,闕也”,在董卓死後他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短暫的掌握了漢王朝,後來與老二郭汜反目,自相殘殺,勢力大減。後曹操派謁者僕射裴茂率領關中諸將段煨等討伐李傕,將李傕誅殺。

最有名的是那個無才寡德而又自命不凡的袁術。

《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寫道:

卻說袁術在淮南,地廣糧多,又有孫策所質玉璽,遂思僭稱帝號;大會群下議曰:“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歷年四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吾效應天順人,正位九五。爾眾人以為何如?”主簿閻象曰:“不可。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術怒曰:“吾袁姓出於陳。陳乃大舜之後。以土承火,正應其運。又讖云:代漢者,當塗高也。吾字公路,正應其讖。又有傳國玉璽。若不為君,背天道也。吾意已決,多言者斬!”遂建號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龍鳳輦,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後,立子為東宮。

《三國志》的記載差不多:

興平二年冬,天子敗於曹陽。術會群下謂曰:“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觿莫敢對。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后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術嘿然不悅。用河內張裨之符命,遂僭號。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

典略曰: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文云:“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

袁術和袁紹是異母兄弟,他們的高祖袁安,官至司徒;安之子袁敞官至司空;孫袁湯官至太尉;曾孫袁逢、袁隗,都位至三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四世三公”。還有一種說法是“四世五公”,這是按人頭算的,即“四世”一共出了“五位三公”,兩種說法不矛盾),所以袁術、袁紹門第之高,無人能比。而袁紹因為從小被過繼給大伯家(這一家的官沒有本家大),所以,“根紅苗正”的,只有袁術。

這句讖語袁術大概很早就知道了,他是漢朝的將軍,眼見着王朝氣數已盡,總覺得該輪到自己了。後來討伐董卓時,孫堅在長安得到傳國玉璽,孫堅一死,他把孫妻拘留起來,逼她交出玉璽。

玉璽有了,於是,“四世三公”的這位袁大人詮釋這條讖語就是指他袁術:我袁氏,蓋出於舜帝苗裔陳胡公一系,正好是繼承漢朝“火德”的“土德”;我又名術(城內的道路),字公路,正應此讖也。

有了這樣的“理論基礎”,建安二年,他便不顧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在壽春設置公卿百官,郊祭天地,自稱“仲家”,自說自話地作起皇帝來了。

可是這位袁大人,卻是歷史上最窮的一位皇帝,他偏偏又是奢侈慣了的公子哥,登位之後,“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余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閒空盡,人民相食。”

他治下那寥寥幾個郡,哪裡禁得住他如此窮奢極欲的折騰。這樣的“帝國”,也不可能有什麼像樣的軍隊,“前為呂布所破,後為太祖(曹操)所敗”。沒過多久他就過不下去了,跑到部下雷薄、陳蘭那裡打秋風,又被拒之門外。他無法可想,只好帶着玉璽,投奔那個他一向看不上的哥哥袁紹。半路又被曹操派劉備堵截回來,就這麼窩窩囊囊地死掉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出埃及與過紅海
2015: 中國大內總管有4種角色 非常微妙
2014: 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
2014: 視頻:5分鐘見證中國從跪着到站着的歷
2013: “重慶經驗”的魅力何在?
2013: 歷史上真實的年妃賢惠寬和
2012: 胡溫習李是時候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2012: 應留有空間予左右,否則將非常危險,愈加
2011: 我大概能理解胡平為什麼不遺餘力地痛罵
2011: 潘涌:我們大家都是過客《六十一》鹽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