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貼台灣聯合報畢殿龍文章:”大陸廉價的愛國熱情為何一再泛濫?”
南海仲裁案之後,一些地方出現抵制美日韓快餐、商品的詭異現象。甚至發生了有人用蘋果手機、穿耐克鞋的都被暴揍一頓現象。更有過激的言論標語通過許多渠道傳播和張貼。這種打着愛國名義的行為其實跟愛國沒有太大關係。不理智的、盲目的行為不但會被各種背景的人利用,還會貽笑對手。為何如此幼稚的愛國行為屢屢出現?怎麼才能讓愛國熱情化成讓內部凝聚、對手尊重的合力?這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當中國的領土被侵犯時,當中國的尊嚴被踐踏時,當中國的形象被扭曲時等,國人義憤填膺,發表觀點、進行各種法律許可下的抗議,甚至罵幾句粗話、燒燒對手的畫像、旗幟等,都是在情理之中可以理解的範圍。但每當他國對中國有不同動作之後,有人就起鬨,動輒組織各種抗議遊行活動,一些地方出現零星抵制美、日、韓快餐、商品的詭異現象。甚至用蘋果手機、穿耐克鞋的都會被暴揍一頓。更有過激的言論標語在各種場合傳播和張貼。很多擦哪家這些活動的並不年輕的人群,為何一當有事就屢屢採用幼稚的方式表現其愛國熱情?究其原因不外如下:
從參與人群分析:發起和組織相關活動的人的水平有限,其他人則盲目跟風。這部分情況占多數。
從參與該活動目的看:大多數人從自己的認知和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表達了愛國熱情之外。也不外乎,其一,懷有商業目的甚至單純想要網紅的的人。一些商家利用這種機會,有意無意地用抵制外貨,希望能夠更多促銷國貨。其二,懷有各種對社會不滿情緒的人藉此發泄;其三,境外勢力利用民族、民粹情緒攪亂中國內政。
從這些活動的效果看:除了組織和參與活動者自身的情緒宣泄,和可能引發大規模騷動之外,不但不能讓對手感到忌憚,還很可能讓對手感到幼稚可笑。
抵制外貨,殊不知在國際一體化,特別是中國早已假如WTO的情勢下,這種公開發起抵制外貨的行為,不但效果有限,而且會發生對中國不利的連鎖反應。太多過激行為、幼稚動作讓各種對社會不滿情緒搭順風車,真的墮入美日等希望用主權之爭攪亂中國的戰略陷阱。
屢屢出現過激的、幼稚的愛國行為除了上述人群和組織和參與的目的之外,跟中國某些人不敢正視和面對對手,用踏踏實實的提升自己迎戰對手,而是用意淫的方式,投機取巧,以最安全、最便捷地戰勝對手,,炫耀自己浮躁和廉價的愛國熱情。比如現在泛濫成災的抗日劇,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用嘴廉價的方式,向社會大眾做錯誤的引導和示範;一些媒體特別是軍迷圈子裡,長期以標題黨的形式不斷宣示自己超出自己實際裝備和戰爭意志和決心,用言語暴力的方式,營造一個不能客觀分析敵我雙方戰略、戰術形勢的氛圍。更有所謂的鷹派將軍長期用不當的方式,其實是動輒出場費每小時萬元以上地,利用部分民眾的愛國熱情在斂財,只顧着媚俗,越來越偏離客觀局勢的分析和正確的導引。當局除了號召民眾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愛國之外,沒有利用官方和民間對正確的愛國形式給予更多指引和宣泄窗口。更是對對民間甚至官方媒體錯誤的引導缺少有效的監督和疏導。
反對將愛國的表達當做某些人的專利,一些正確的健康的愛國方式表達不但不應該得到打壓,還應該得到提倡和支持。在國際一體化下,個人有抵制對手商品和服務的自由和權利,但沒有智慧的動員適得其反。不主張個人組織各種所謂的愛國抗議活動,應該比照西方用各種協會的名義申請和組織各類有幸和抗議活動。這個過程不但可以防止別有用心和名義大腦的人盲目跟風,也便於組織抗議活動時,自建糾察隊伍,負責聚會秩序。
愛國的熱情不是僅僅希望能夠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被動員的,是需要長期醞釀和培養和正確導引的。愛國不用腦子,一不小心還真能成為“愛國賊”!其判別的標準就是,能否凝聚內部人心、提振士氣,提升對抗和打擊對方的能力、表達主流民意並符合慣例和規則等只有紮實提升自己,適時、對等恰當表現自己的愛國熱情和捍衛領土的決心和意志,才會贏得對手的忌憚和尊敬。
以下轉貼溫浦平(資深傳媒夾心人)文章:”「憤青」可怕麼? “
過去兩星期,南沙主權爭議的主角,原是中、菲,與及參與其中的美國和日本,但當中國政府在軍事衝突可能性上主動降溫,傳媒的鎂光燈,一時間轉移到內地的「憤青」身上。
開戰願望落空後,這類「憤青」拿着美國製造的iphone、開着日本品牌的汽車,到美資的肯德基示威抗議,大罵來光顧的同胞是走狗、漢奸,在世人眼裡,視這類行為愚昧無知,難怪有人把他們跟晚清的義和團相提並論。
平心而論,這類「憤青」在大陸是否占大多數?又是否屬於主流群體? 筆者相當懷疑;在身邊的內地友人當中,各階層都有,但沒有一個是「憤青」,那問題就來了,這類「憤青」在網上、在電視畫面上,都成為了中國的主流民意,就如伊斯蘭世界裡,激進的宗教狂熱就是代表着主流所有回教徒一樣。
異見消音 「憤青」橫行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過去一段長時間裡,中國政府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終日在「亡黨亡國」的恐懼當中,唯有運用一切方法,消滅一切有機會威脅執政的聲音,不要說一般敢言的知識分子,就連利用既有機制來為弱勢社群爭取基本權益的維權律師,亦完全被清洗掉。發展到現在,為自己的信念說話、為良心發聲,都成為高風險行為,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的持分者,幾乎全部噤若寒蟬,就算他們鼓起勇氣發表意見,所有媒體基本上也沒有了空間。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輿論中的正道被消音,訴諸於原始情緒式發泄的行為反而大行其道,並且像病毒般不斷蔓延。
這種現象,尤如上世紀二次大戰前的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橫行的日本,異類聲音被徹底清除後,剩下的就是一批靠人類生理本能盲沖盲撞的群眾,當這類群眾的數量和積存的能量不斷積累後,便會形成一種螺旋效應,反過來逼使政府制定更激進的政策,直接把國家民族推向深淵。
現在愈來愈多人說社會需要和諧,但很多人同時把和諧錯誤解釋為一個動詞,以為把異見聲音和諧掉,就會得到永久的祥和。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要點,和諧其實是一個結果,過程是需要不同意見相互碰撞融合,否則,在沒有另類聲音下的和諧,只會把我們帶進永無止境的紛亂與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