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雄州網 i簡陽
雄州網消息(文:李金蓮 圖:鐵驢)8月21日下午,我們雄州網網友專程前往簡陽市禾豐鎮,看望抗戰老戰士黃建文。沿着斑駁小路,再經過青石台階,我們看見了抗戰老兵黃建文老人的家。屋外樓梯過道的一個簡陋柴火小灶,便是老人的整個廚房,冒着青煙的小灶,此刻正記錄着老人的孤獨,同時,也反映着他對現有生活的滿足。
現年93歲高齡的黃建文老人,滿臉已布滿皺紋,那裡似乎藏滿了一個歷經滄桑的人所留下的故事,他右眼失明(在抗戰中被炮彈炸傷),這並不影響他的正常生活起居,也不影響他作為一個當年的文化人讀書看報,他現在也常常通過電視關注着國家的重大事件。因為,作為一個軍人,他情系祖國,心懷軍事,這與他曾經那長達8年的抗戰經歷息息相關。
1939年,抗日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年僅16歲的黃建文不顧一切阻擋,經過重重考驗進入部隊生活,穿上軍裝後他異常興奮,把戰場想成揮灑男兒汗血,體現男兒本色的根據地。可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我們從歷史書上才看見過的故事,今天從黃建文老人的嘴裡聽到了:不管是涉河流,還是穿叢林,抑或是挨餓,每一樣都親身經歷,讓我覺得身臨其境。
他的講述把我們的記憶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炮聲、槍聲以及被掩蓋的疼痛呻吟聲混成一片,作為新兵蛋子,經驗不足,常常心裡發慌,聽到槍聲滿身冒汗,不敢前進,可衝鋒號就是鐵的命令。便自己給自己打氣:“當官的都不怕,我怕什麼,我有家人惦念,別人也一樣”,於是不管是生是死,不管前面那個未知的世界會發生什麼,就都不怕了。記得當時為防敵空軍襲擊,只能白天休息,晚上行軍,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他們只能走路,草鞋一周才發一雙,腳板磨出血那是家常便飯,腳指甲也常常跌來翻起。他們常常在水中地里行走,紮營都會選擇在樹林裡,一走可能就是幾天,風濕病也就是在那是時候開始的,而這也成為了他後來參加抗美援朝的障礙。
我怎麼也忘不了他講的一個細節,通往陣地道路被敵人封鎖了,炊事班班長犧牲在送食的路上,別的戰友也沒法通過敵人的封鎖線把食物送到戰場,挨餓了幾日的戰友們就像靈魂快要離開身體,帶着恍恍惚惚的絕望和對未知的恐懼。”如果再撐半個小時,我就會死掉”,老人淡淡地說,仿佛回到了那個時候。”如果被渴暈、餓暈倒下,我們就會像螞蟻一樣被行軍的人踩死,班長不停地喊着我們堅持住”,老人一邊說着一邊摸着勳章,或許他是在感嘆在經歷過如此種種後活下來是件不容易的事,又或許在慶幸着自己是其中的一員。“當時我們吃的是洋麵粉,無法蒸成饅頭,炊事班只能做成麵疙瘩湯送來上來,隱藏在陣地的戰士們帶着悲壯和豪邁一窩蜂沖向鍋邊,當麵疙瘩湯端在手上,當他們正要狠狠喝上一口,當在生與死的邊緣朝向生的一邊傾斜時,他們卻倒下了。是的,目標被暴露了,敵人的機槍掃射過來了。”說到這裡,老人的聲音哽咽了,他起身轉過頭手抹着眼淚。男兒有淚不輕彈,此刻,老人想到了生死兄弟,想到一同跟敵人拼過刺刀的戰友,他流下了辛酸的眼淚。”有時子彈從我們耳旁經過,我們甚至能感覺到那陣風”,老人在平復情緒之後說道”我們真的不知道下一顆子彈會在什麼時候出現,也不知道它會從哪個方向穿出”。
一種緊張和激動的氣氛彌散開來籠罩在整個小屋,老人全景式地展現着那些他記憶猶新的經歷,清晰的或者模糊的,他恨不得把它寫成一部書。再對比老人現在的生活,雖然孤獨且清貧,可自由而閒適。
離別時,老人不顧我們的再三婉拒送了好長一段路,他一直說着"辛苦你們了!"其實比起當年他們的辛苦,我們又算得了什麼呢?老人也一直說"要保重身體,有了身體才有一切",我想說:"感謝所有抗戰將士,感謝你們在抗戰的年代不怕流血和犧牲,不然怎會有今日我們的安康"。珍愛和平!珍惜現有!珍重生命!
Pageview 15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