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知識分子應與屈原有個了斷 |左春和
送交者: 賈舟子 2018年06月20日07:48:2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本短文應律媒法治論壇而作)

 

       史上的屈原已經死了,但致死他的文化還活着。只要這種文化活着,在每個時代又會複製出一批新的屈原。屈原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還是傳統文人的悲劇,也是文化的悲劇。問題已經不是悲劇的發生,而是這種悲劇一直在持續,年復一年在悲劇的紀念中,又興高采烈地走向這種悲劇。

 

       我從不願將屈原與知識分子聯繫在一起,雖然他是他那個時代的知識精英。但與那個軸心時代的知識分子相比,他只是一個文人,並以文人的方式開創了一種傳統。這種傳統深刻地影響了後世的文人,文人化的思維方式又深刻地阻礙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1,屈原的“愛國”密碼。將屈原打造成愛國主義詩人並不是事實陳述,而是缺少必要的歷史誠實,只是不同現實的形勢需要。在屈原的時代尚沒有真正的國家概念,屈原所忠誠的楚國也不是當時的國家,只是他所依賴和引以為榮的家族。如果按照屈原的愛國邏輯,每一個為家族利益而死的人都轉換成愛國者,那麼,千百年來為保衛家族利益而死的各色人等又該如何評價?

 

       2,屈原的道德標舉。傳統文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從不肯在詩文中承認自己的認知局限和人格缺陷,反而通過華麗的修辭標舉自身的道德風範。他們或許念天地之悠悠,但把所有情緒發泄都要貼上道德高地的標籤。後世不但信以為真,還把這種道德粉飾的完美無缺,成為品德無瑕的君子。學生們以為詩文中描寫了純潔,作者自己就是純潔。讚美了崇高,作者自己就是崇高。或者歌頌了銀杏,作者自己就是銀杏的化身。讚美的海燕,作者自己就得到了海燕的靈魂。

 

       3,屈原的諫政情結。屈原的諫政有一種典型的文人自負,尤其是浪漫型文人,容易把自己的想象強加於複雜的現實,以為一夜之間的藍圖就可以重構一個美麗新世界。且不論當權者有基於更現實和自身利益的考量,單就文人式的奏摺來講就是一個惡劣的開端。真正的知識分子會與權力保持距離,而奏摺是努力把自己納入權力的運行體系,從而喪失知識分子的價值。這種文人式的諫議,根本看不到社會合理秩序的構建是一種公共智慧博弈的結果,不承認它的構建規律和漸進方式,只是妄想用自己的設計和想象讓帝王替自己去落實。

 

        4,屈原的文學影響。屈原的詩歌有波瀾的想象、誇張的姿態、華麗的修辭和濫用的感嘆,這種文風帶給了後世一個惡劣的影響。今天的不少文人還在極盡模仿和繼承。這種浮華的抒情方式用密集的意象堵塞了對事物本身的思考和發現,雖然有一些天問,但終不能超出自身困境的局限,最後用一連串的感嘆把真正的問題淹沒。這種文學傳統的特點,是用氣勢和捶胸頓足的吶喊來宣示自己的高尚和純潔,並以此強調真理在手,先聲奪人。

 

        5,屈原的精神衣缽。屈原造成了後世文人對其方式的吹捧和複製。一是為官不得便以詩文明志,以此泄胸中之塊壘,證明自身的價值存在。二是這種文人式的抒情成為政治正確,他的所有悲傷、憤怒,或者心理畸變都是為了一個更高的目標,排除了自私與性格缺陷,哪怕是顧城的殺妻也被詩人們解讀為詩之所需。三是後世文人們從屈原身上繼承了一種文人式的自負,失去了理性和邏輯訓練的能力,以抒情和嘆息作為改善人生際遇的手段。

 

       6,屈原的投江而死。屈原之死的意義一直在被各種目的所遮蔽,它需要有一個正本清源的解讀。文人之死並不罕見,不同的文人之死都有其複雜的個人原因,往往被生者和後世因着自己的利益消費或改寫。屈原之死與其說是為理想而死,不如說是對現實絕望而死。人在生死關頭能夠放得下世界,實際是對世界的否定,他之所以選擇死亡,實際上又是在維護造成他死亡的文化心理秩序。由於現實秩序未能滿足他的願望,所以就選擇與世界斷交,以毀滅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正確和世界的荒謬。文化的影響使其產生了激烈的自決生命的行為,但他的死又不是在撕毀這種文化,反而是為了讓這種文化來發揮作用。

 

       7,屈原的人格真相。歷史上真實的屈原高尚與否,或者是否道德高潔已經無從考證,但從歷史記載和他的詩文中可以看出他的人格困境。從普遍的人性來看,古代的聖人並不能排除自身的自私和人性弱點,聖人只不過是後人的文化塑造,與真正的模特本身已經相去甚遠。確切的證據顯示,屈原是被權力中心冷落和拋棄的,這是造成他人格撕裂的關鍵所在,也從另一面說明他不具有知識分子的獨立立場。失落感進一步膨脹自身的道德幻覺,又不斷放大他人及其整個世界的黑暗,以此走入無法解脫的二元對立。經驗使我們知道,許多情況下,詩文並不如作者其人,從任何詩文中推導出作者的真實人格都是靠不住的。僅從屈原的行為模式來看,他的自戀人格中有無法超出常人的應急狀態中的分裂。中國文化善於把人塑成聖人,以此進入完美無瑕的神壇,從而培育自己的文化奴性。

 

       8,屈原留給知識分子的遺產。當代知識分子不是繼續繼承他的精神衣缽和文化壓迫,而是要與他有個切割。諫議和抒情是文人的長項,但又是文人參政的智力缺陷和短板。在不斷變遷的社會現實中,抒情式的文人應該退位,知識分子應該走上舞台。知識分子擁有理性、邏輯和現代法治精神,在公共關懷中警惕知識分子的越位和背叛,避免文人人格的現實悲劇。由於知識和信息的分散,任何知識分子都無法成為全知全能的聖人,他的表達帶有他自己的私人信息,因此,任何公共主張也僅是一種主張。這就需要知識分子首先克服一種知識的自負,只把自己對公共空間的主張當作自己的一個角度。其次是個人對世界經驗的描述必須經受公共經驗的質疑和批評,任何人都無法壟斷真理,況且,真理本身是危險的。三是承認社會秩序的無限可能性,歷史的發展不會遵從任何人的意願,往往在超乎想象中滾滾向前。歷史存在皺褶,但歷史不會終結。開放思維和永遠懷疑的立場是知識分子的本色。相比屈原來講,衡量行為的結果遠比標舉自己的道德人格更重要。畢竟新時代已經來臨,它不喜歡舊式文人的壞腔調。

來源  鐵匠砍柴
作者: 左春和 讀史明智5 2018.06.19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宇文玥的歷史原型是誰?
2017: 豬頭三放棄統一,俞正聲以舌舔股
2016: 江青秘書談:文革期間江青的三次流淚
2016: 大清國被顛覆的惡果就是兩岸分離,或將
2015: 馬英九徹底明白了:台灣未來只能靠北京
2014: 刻骨泯心:1966年紅衛兵蕩平曲阜孔子故
2014: 美國大兵都嚇呆了,怎麼中國兵不要命?
2013: 黎陽: 借“鄭州李爺”文章的氣勢對胡德
2013: 毛時代老百姓的真實住房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