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中國有哪些逆天的文物(上)(zt)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02月07日18:22:0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中國有哪些逆天的文物()(zt)

 

1、洛陽博物館 戰國銅齒輪

1976年東周王城糧倉遺址出土。準確的來說,這種齒輪應該叫棘輪,目的就是單向移動防反滑的,考慮到出土地為糧倉,因此這個裝置很有可能是鎖:正向滑動來鎖死門,不能通過外力簡單的推開,在通過上面搭扣上的小環(或許是線)利用牽引的方式來鬆開搭扣,非常的科學。

 

1.jpg

2、戰國晚期銀鞋底

甘肅張家川馬家塬墓地M16出土,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碾壓AJ的小銀鞋有沒有!

2.jpg

 

3、國家博物館 戰國(秦)銅手鉗

1979年陝西鳳翔出土,和現在的鉗子真的一毛一樣。

 

3.jpg

4、揚州博物館 東漢銅陽燧燧

古人的取火工具,陽燧即利用太陽能取火的工具,夢溪筆談有載:「陽燧面窪,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離鏡一二寸,光聚為一點,大如麻菽,著物則火發...... 」,描寫了陽燧這種中國古時的取火工具的使用方法。

 

4.jpg

5、河北省博物院 銅祖

「且」實際上是男性生殖器之象形,後用於祭祀,加上示旁,即供奉祭祀之意,即成為「祖」。於是,考古中發現的男性生殖器形的物品,便也被稱之為「祖」,銅製的便叫銅祖。西漢中山靖王劉勝設計的銅製陰莖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性工具。

突然想到給我家大兒子(貓)起的名字是「祖祖」,現在有點不忍直視。。。

河北省博物院中山國展廳里這個銅祖,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很多去過河北省博的朋友都說沒有看到,的確放的地方不是很明顯,而且可能因為實在有點難以啟齒,所以博物館自己都沒有給這件文物放介紹牌,沒有任何文字注釋,只能老司機們自己去發現了。

 

5a.jpg

 

5b.jpg

6、河南安陽殷墟 殉人

這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打生樁」。今年萬聖節在殷墟過的,真的是「墳頭蹦迪」了。據說商周時期殷人殉人的傳統里,造一個重要的建築時,會用真人打生樁,並且這個被殉的人,身份越尊貴,地位越崇高越好,被選中的是一種榮耀。希望如果有天穿越回那時,讓我做個普普通通的小屁民就好。。。

6.jpg

不過這個是個復製品,原件博物館收走了,弄一個復製品在這裡是為了更形象地告訴你,這裡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殉人。有知友問為什麼要放復製品,不放原件。光天化日,玻璃密封,對遺骨、銅器的傷害都會很大,不可能會這樣去處理,所以我能肯定這個殉人是復製品來着。

 

補充:評論里很多人問「銅祖」到底是祭祀用的還是實用的。我上文中說的那段:

「且」實際上是男性生殖器之象形,後用於祭祀,加上示旁,即供奉祭祀之意,即成為「祖」

是在解釋「祖」字的來源,確實是一種古老的生殖崇拜。

但是河北博物院的這件「銅祖」是漢墓陪葬品,在滿城漢墓第二展廳里,評論里告知是竇菀的陪葬,可想而知確實是以人為本的實用器具。而且根據「雙龍」造型,及綜合評論里一些專業知友的分享,基本可以判定這個是古代女同自用的「性器具」啦。

為了模擬的逼真,第二張圖里可以看到,古人還做出了兩顆蛋蛋裝飾,真的用心了。。。


7、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的一個距今5000年前的頭骨。

這個頭骨的歷史並不悠久,並沒有展示出人類起源的秘密。然而,在這具頭骨上,留下了新石器時代神經外科手術的印記。

 

7a.jpg

 

7b.jpg

2001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韓康信在整理鑑定廣饒縣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人骨標本時,發現在編號為M392墓的墓主顱骨右側頂骨的靠後部有一直徑為31毫米×25毫米的近圓形顱骨缺損,推測墓主生前曾施行過開顱手術。

該顱骨的手術部位在右頂骨,有一邊緣光滑的骨缺損。自該缺損處向外延續三條骨折線,其邊緣光滑,有癒合跡象。左顳頂部存在骨折線,左頂前一骨缺損,邊緣不規則、欠光滑,此處顱骨向顱腔內移變形。

左頂前的骨缺損,符合影像學改變符合顱骨良性腫瘤(如膽脂瘤)侵蝕破壞顱骨的改變。專家研究推測,墓主人生前頭部遭遇外傷,原始社會的醫務人員為他實施了開顱去骨瓣減壓術。證據除了右頂骨這一缺損的影像學特點,還有從該缺損處向外延伸的三處骨折線。我們知道,去骨瓣減壓術的手術位置通常根據腦挫傷位置決定,在去骨瓣的同時還要清理血腫。

顱骨缺損的生骨修復是沿缺損邊緣骨膜化骨,爬行替代顱骨外板、內板,環繞板障生骨修復,可稱為“舌樣銜接癒合”。根據大體觀察和影像學證據,經研究,這例原始社會開顱手術病人的骨缺損修復大致與現代社會的開顱手術病人相同。墓主術後生存期大於五個月,具體生存期不詳。因為開顱病人術後五個月之後的骨修復就停止了,術後五個月的骨修復影像學表現跟術後五年的表現一致。

以上,山東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專家學者證明了該病人接受的是有醫學價值的開顱手術,而不是出於宗教等因素在腦袋上開洞。這跟一些古代遺址發現的從死人顱骨上鑽洞的習俗更是不一樣。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現代社會的經驗,一位基層診所的全科醫生的服務範圍至少要有一千名以上居民,醫生才有能力掌握各種常見疾病的診治。這個文物的出現,說明我國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發達程度可能遠比今人想像的高。廣域的社會組織讓知識和經驗可以迅速的積累,否則一個小部落的巫醫很難通過部落里的百十口居民掌握開顱手術這樣高難度的技術。社會組織形態的成熟讓這個病人在治療和術後康復期間能得到供養,不然他早就病死、餓死了。考古學證據表明,病人遺骨完整、擺放自然,隨葬品豐富,根據當時的文化背景,病人並非死於非命,並且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墓葬考古證據說明病人術後恢復良好,成功回歸社會。這一文物的出現,證明了原始社會山東較為發達的社會、文化、經濟水平。

這一文物的研究,證明山東先民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掌握了開顱手術,成為了中原地區神經外科的起源地。據《史記》記載,上古時代的濟南籍名醫扁鵲掌握一種名為“搖髓腦”的醫術,這可能是我國古代神經外科發展的又一證據。雖然這個技術被我國歷代老中醫傳承丟了,但是證實了原始社會我國老中醫的水平。

原始社會醫務工作者根據腦挫傷位置決定手術位置的臨床思路,與今天實施相同手術的思路是一致的。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原始社會醫療條件有限,考慮到受術者耐受,應當盡力控制手術時間。這些學者認為,限於時代局限,術者僅在外傷部位的對側實施了單純的去骨瓣減壓術,因為術者沒留下清理血腫的證據。由於原始社會經治醫院的病案室被我國古代社會的藥販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頒布之前就挖出來賣給老中醫了,我們今天對這一手術仍然有許多不解的地方。

考古工作者為了下一步研究,正在探討扶乩請神請經治醫生把病歷補寫一下。學術倫理委員會表示這個研究不利於醫學發展,不然以後都說“寫病歷?鬼寫啊!

 

8、上海博物館的子仲姜盤

盤子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再常見不過,其主要用於盛放食物菜餚。不過,對於兩千多年前的人們來說,盤不僅可以盛放菜餚,還用於洗手。

在上海博物館中,收藏着一件春秋早期的盤子,叫子仲姜盤,距今已經有2600多年。

8a.jpg

 

此盤內共有632字的銘文:

佳六月初吉

辛亥大師作

為子仲姜沫

盤孔碩且好

用祈眉壽

子子孫孫永用為寶。

 

8b.jpg

銘文

大概意思是:在六月初辛亥日,太師(官職)為其夫人仲姜,造了這個盤。這個盤又大又好,可以用來祈福長壽,後代子孫也可以一直作為寶貝使用。

其中,子仲姜的子,是內子、內人、老婆的意思,仲表示其夫人在家排行第二,古人以伯仲叔季派次序;姜表示其夫人姓姜。子仲姜盤意思就是太師為夫人仲姜所造的盤子,不知是生日禮物還是結婚紀念日。

用今天的眼觀來看,送個盤子做禮物,這恐怕是鋼鐵直男吧?實際不然,因為這個盤子可不一般。

子仲姜盤,高18厘米,口徑45厘米,重12.4Kg,比較大,也很沉。從外觀來看,此盤三足兩耳,三足均為大眼闊嘴的萌虎,看起來十分搞笑。

8c.jpg

足部是萌虎

盤上還有對稱的一對龍,卷尾曲耳,扒着盤沿,兩隻龍角猶如辮子一樣。龍的下巴抵在盤口處,眼睛盯着盤內,仿佛盤內有着誘人的食物,它已經迫不及待想進去吃了。這模樣,活脫脫在桌子前等吃的一個饞嘴小姑娘。

8d.jpg

 

正面看

不過,最精妙的部分,還在盤內。

子仲姜盤內鑄有31個水生動物,以中心水鳥為圓心,向外散發五圈,包括20個浮雕動物和11個圓雕動物。

20個是淺浮雕並不稀奇,它們只是刻在盤上。最難得的是另外11個圓雕,它們是立體的,不與盤一起,可以在盤底作360度旋轉,而且不會因為水多而離開原位置。這是為何?

11個圓雕與盤通過支柱連接,這個支柱上端類似蘑菇頭,可以保證圓雕牢牢套嵌在支柱上又不會脫離。這就需要先鑄造盤及支柱,在支柱上塗抹薄薄的泥料後,再鑄上圓雕動物。整個過程不能讓泥料破裂或不勻,還要保證圓雕剛好嵌上,需要相當高的工藝技巧。

 

8e.jpg

要知道,那可是在2600多年前啊,古人的智慧,若非親眼所見,真的很難想象。

其實,任何物件都有其寓意,尤其是禮物。在當時,人們有着最原始的生殖崇拜,魚和蛙都是多子的動物,一般都會作為多子多福的形象,繪製在器物上,而龜則代表着長壽。

所以子仲姜盤的魚、蛙、龜包括水鳥等,或許還有着“多生貴子、長命百歲”的美好願望在裡面。而在古代,由於醫學不發達,生育很危險,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這位太師很寵妻,既希望她多生孩子,也希望她能平安生育。

你可能會問:這個盤裡這麼多小動物,怎麼洗手啊?

其實,嚴格來說,盤並不是洗手用的,而是接洗手水用的。具體來說過程是這樣的:當仲姜要洗手時,會有一奴隸用匜舀水倒下,仲姜就在水下洗手,而另一奴隸就用盤接住流下的水,手位於匜和盤之間,不接觸盤和匜。

 

8f.jpg

可以想象,當水流到盤中時,圓雕的魚兒立馬就可以“游動”,那個場景,任誰看了都會很驚嘆吧。

其實,這件國寶一直流失在國外,我國駐外機構追蹤了9年才發現,先是在澳門,後來由香港葉肇夫收藏。1994年,在國際刑警協助下,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及副館長汪慶正到香港鑑定,確認為內地流失文物。

幾年之後,時值香港回歸,馬館長想借子仲姜盤搞個回歸大展,遂寫信表明意思。但葉肇夫甚為慷慨,直接說,不用借了,我打算捐給上海博物館。後來在1997711日,上博舉行了子仲姜盤捐贈儀式,從此,這件國寶又回歸祖國懷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文革中第一位蒙難的大學校長
2018: 陳楚三說
2017: 中國有那麼多皇帝 孫中山只祭拜其中的
2017: 神畫中的仙女走入凡間
2016: 德國黨衛軍裝甲師
2016: 台灣想回歸滿清,卻不願回歸中共
2015: 1945年7月,國軍反攻以傘兵突擊隊為先
2015: 秋石客:揭開江青被迫害致死內幕
2014: 觀歷史看現實,哪些人反對毛澤東思想?
2014: 習總首次出訪前接受五國媒體聯合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