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墨寫的謊言vs血染的史實: 美國大饑荒與中國大饑荒
送交者: 賈舟子 2019年02月19日17:24:3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最近在《萬維博客》上注意到,某博客兩次繪聲繪色地描述 “美國30年代大饑荒,餓死800多萬人” 的歷史事件。看了很納悶: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當然,我只好怪自己孤陋寡聞。 不甘心,我用英文仔仔細細地Google了一番,茫茫網海,找不到任何關於“美國大饑荒”的線索。

說來也怪,美國人從來不掩飾自己歷史上的醜事,特別是美國的社會主義者,他們能放過這天大的醜聞嗎?

眾所周知, 美國幾百年前發生的歷史事件,通常由後人把口頭傳說整理成文字,流傳下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從19世紀起,就已經有比較完整的數據/文字,記載全世界各大國發生的大饑荒和死亡人數【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famines】。 美國的歷史姑娘,豈容別有用心者任意打扮!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還好,沒等我開跑,一位朋友給我發來了如下帖子,證實了“美國大饑荒”的謠言原來是一位俄國人編的。在闢謠的同時,我們還得以進一步了解發生在俄國和中國的、世上最慘烈的「大饑荒」。


美國大饑荒與中國大饑荒


一、美國大饑荒
 
網絡上曾一度盛傳美國在1930年代早期的經濟危機中發生過大饑荒,餓死800萬人。 後來不少人揭發這是中國原創的假新聞, 經考證,原來是俄國人的傑作: 一位俄國專制制度維護者——蘇聯時代懷舊者的粗淺的數字遊戲。 稍加調查,原來是一位名叫包里撕*包里索誤(Boris Borisov)。他最早把一篇叫《美國大饑荒》的文章塞進維基中,給維基管理人員刪了。不甘心的包里索誤為把自已的觀點推向觀眾,在互聯網上開博,四處傳播。這股污美潮最終傳到中國,被某些別有用心者視為至寶,在中文世界中又掀起了風浪。最近,人民日報的林治波步司馬南後塵,又試圖在中國大饑荒的問題上重修五毛八卦拳,為自己撈取不當政治經濟利益奠基。在此,我對比兩個大饑荒的死亡率統計數據,讓讀者學會如何針對此類問題分析結論。 

蘇聯有過困境,比如1932-1933期間的大饑荒,中國也有過災難,比如1958-1961年的大饑荒,對於司馬南、林治波、包里索誤之流來說,美國當然也得有一個大饑荒才行,又或者徹底否認中國蘇聯的大饑荒餓死了人。
 

包里索誤為編織這個華麗而大膽的謊言,發展了兩個推理,一是他利用美國的人口發展數據,在1930年代以前推演人口發展趨勢,然後用這樣的趨勢,硬套在1930年代,從而推算出到1940年美國應有的人口。因此他獲得了一個超出1940年實際人口數800萬的人口數,這就是美國大饑荒的根據。對於有點常識的人來說,這個推理存在許許多多的替代解釋,但包里索誤選擇了一個最符合他興趣而又距真相甚遠的解釋。俄國也是五毛大國,這一點不言而喻。 

 

我在表一中列舉出美國自1900年到1960年的人口及死亡數據,在圖一中顯示美國死亡率與人口增長率趨勢,一切不言自明。

表一、美國1900-1960年死亡

毛死亡率

美國人口

死亡登記州總人口

死亡登記州人口比

登記死亡數

總死亡數

人口增長率

1900  

17.2‰

76,094,134

19,965,446

26%

343,406

1,308,819


1901

16.4‰

77,585,128

20,237,453

26%

331,894

1,272,396

2.0%

1902

15.5‰

79,160,196

20,532,907

26%

318,260

1,226,983

2.0%

1903

15.6‰

80,632,152

20,943,222

26%

326,714

1,257,862

1.9%

1904

16.4‰

82,164,974

21,332,076

26%

349,846

1,347,506

1.9%

1905

15.9‰

83,819,666

21,767,080

26%

346,097

1,332,733

2.0%

1906

15.7‰

85,436,556

33,782,288

40%

530,382

1,341,354

1.9%

1907

15.9‰

87,000,271

34,552,837

40%

549,390

1,383,304

1.8%

1908

14.7‰

88,708,976

38,634,759

44%

567,931

1,304,022

2.0%

1909

14.2‰

90,491,525

44,223,513

49%

627,974

1,284,980

2.0%

1910

14.7‰

92,406,536

47,470,437

51%

697,815

1,358,376

2.1%

1911

13.0‰

93,867,814

53,929,644

57%

701,085

1,220,282

1.6%

1912

13.6‰

95,331,300

54,847,700

58%

745,929

1,296,506

1.6%

1913

13.8‰

97,226,814

58,156,740

60%

802,563

1,341,730

2.0%

1914

13.3‰

99,117,567

60,963,309

62%

810,812

1,318,264

1.9%

1915

13.2‰

100,549,013

61,894,847

62%

817,012

1,327,247

1.4%

1916

13.8‰

101,965,984

68,971,177

68%

951,802

1,407,131

1.4%

1917

14.0‰

103,265,913

70,234,775

68%

983,287

1,445,723

1.3%

1918

18.1‰

103,202,801

79,008,412

77%

1,430,052

1,867,971

-0.1%

1919

12.9‰

104,512,110

83,157,982

80%

1,072,738

1,348,206

1.3%

1920

13.0‰

106,466,420

86,079,263

81%

1,119,030

1,384,063

1.9%

1921

11.5‰

108,541,489

87,814,447

81%

1,009,866

1,248,227

1.9%

1922

11.7‰

110,054,778

92,702,901

84%

1,084,624

1,287,641

1.4%

1923

12.1‰

111,949,945

96,788,197

86%

1,171,137

1,354,594

1.7%

1924

11.6‰

114,113,463

99,318,098

87%

1,152,090

1,323,716

1.9%

1925

11.7‰

115,831,963

102,031,555

88%

1,193,769

1,355,234

1.5%

1926

12.1‰

117,399,225

103,822,683

88%

1,256,254

1,420,531

1.4%

1927

11.3‰

119,038,062

107,084,532

90%

1,210,055

1,345,130

1.4%

1928

12.0‰

120,501,115

113,636,160

94%

1,363,634

1,446,013

1.2%

1929

11.9‰

121,769,939

115,317,450

95%

1,372,278

1,449,062

1.1%

1930

11.3‰

123,076,741

117,238,278

95%

1,324,793

1,390,767

1.1%

1931

11.1‰

124,039,648

118,148,987

95%

1,311,454

1,376,840

0.8%

1932

10.9‰

124,840,471

118,903,899

95%

1,296,052

1,360,761

0.6%

1933

10.7‰

125,578,763

125,578,763

100%

1,343,693

1,343,693

0.6%

1934

11.1‰

126,373,773

126,373,773

100%

1,402,749

1,402,749

0.6%

1935

10.9‰

127,250,232

127,250,232

100%

1,387,028

1,387,028

0.7%

1936

11.6‰

128,053,180

128,053,180

100%

1,485,417

1,485,417

0.6%

1937

11.3‰

128,824,829

128,824,829

100%

1,455,721

1,455,721

0.6%

1938

10.5‰

129,824,939

129,824,939

100%

1,363,162

1,363,162

0.8%

1939

10.6‰

130,879,718

130,879,718

100%

1,387,325

1,387,325

0.8%

1940

10.8‰

131,669,275

131,669,275

100%

1,422,028

1,422,028

0.6%

1941

10.5‰

133,121,000

133,121,000

100%

1,397,771

1,397,771

1.1%

1942

10.3‰

133,929,000

133,929,000

100%

1,379,469

1,379,469

0.6%

1943

10.9‰

134,245,000

134,245,000

100%

1,463,271

1,463,271

0.2%

1944

10.6‰

132,885,000

132,885,000

100%

1,408,581

1,408,581

-1.0%

1945

10.6‰

132,481,000

132,481,000

100%

1,404,299

1,404,299

-0.3%

1946

10.0‰

140,054,000

140,054,000

100%

1,400,540

1,400,540

5.7%

1947

10.1‰

143,446,000

143,446,000

100%

1,448,805

1,448,805

2.4%

1948

9.9‰

146,093,000

146,093,000

100%

1,446,321

1,446,321

1.8%

1949

9.7‰

148,665,000

148,665,000

100%

1,442,051

1,442,051

1.8%

1950

9.6‰

150,697,351

150,697,351

100%

1,446,695

1,446,695

1.4%

1951

9.7‰

153,310,000

153,310,000

100%

1,487,107

1,487,107

1.7%

1952

9.6‰

155,637,000

155,637,000

100%

1,494,115

1,494,115

1.5%

1953

9.6‰

158,242,000

158,242,000

100%

1,519,123

1,519,123

1.7%

1954

9.2‰

161,164,000

161,164,000

100%

1,482,709

1,482,709

1.8%

1955

9.3‰

164,308,000

164,308,000

100%

1,528,064

1,528,064

2.0%

1956

9.4‰

167,306,000

167,306,000

100%

1,572,676

1,572,676

1.8%

1957

9.6‰

170,371,000

170,371,000

100%

1,635,562

1,635,562

1.8%

1958

9.5‰

173,320,000

173,320,000

100%

1,646,540

1,646,540

1.7%

1959

9.4‰

176,513,000

176,513,000

100%

1,659,222

1,659,222

1.8%

1960

9.5‰

133,121,000

133,121,000

100%

1,397,771

1,397,771

1.1%

來源: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出生死亡報告(1900-1940, 1940-1960) 

 圖一、美國1900-1960年毛死亡率與人口增長 

來源: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出生死亡報告(1900-1940, 1940-1960) 

 

圖一、美國1900-1960年毛死亡率與人口增長 


我們看到美國從1900年開始,人口毛死亡率持續下降,唯一的例外是在1918年,死亡率從1917年的14.0‰跳到18.1‰,有人會聯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則是想當然。美國本土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從未受到攻擊,幾乎沒有平民傷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貢獻了12萬將士,平民死亡只有757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美國貢獻了42萬將士,平民死亡只有1700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美國對人口死亡率的貢獻只有1.3‰,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只有3.2‰,分攤到各年,不足以造成對人口死亡率的整體變化趨勢的影響。美國1918年死亡率劇增,源於當年全世界大流行的流行性感冒,在美國對死亡率貢獻超過5‰。 


從美國死亡率的走勢上看,根本無法得出存在額外死亡的結論,因為逐年發展過程中,稍有反覆,但整個趨勢是向下的。從人口增長上來看,整體趨勢是明顯遞減的,人口增長越來越慢,在1918年人口因為額外死亡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停滯,但隨後恢復,第一次世界大戰儘管美國動員了上千萬戰士,但實際參戰的應該遠沒有那麼高,參戰時間短,所以對生育的影響應該不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動員了1600萬戰士,大部分遠戰他鄉,費時長,而戰士又主要是人口中處於育齡階段的人,國內男人少了,女人是巧婦難生無夫之嬰,當然會導致生育不足,儘管死亡率沒有變化,但人口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戰後戰士返鄉,以前憋得厲害,現在有機會當然常享天倫之樂,生育率大增,算是彌補前幾年失去的光陰,這就是著名的美國戰後嬰兒潮,人口猛增,到1960年代後增長率再持續下降。戰後嬰兒潮超生數實際上超過了1930年代按以前預期出生率計算的未出生嬰兒數。 


即使我們不考慮二戰因素,從圖二上我們觀察到事實上美國的出生率在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持續下降的,也就是說,包里索誤如果把這種趨勢算進去的話,他根本就可能找不着那額外多出來的人口。在各國發展中的普遍趨勢是,隨着經濟文化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撫養孩子的成本增加等各種因素造成生育率的下降,這已經是常識了。控制人口有自然的規律,那是為什麼不少人權鬥士反對粗暴的中國式的計劃生育政策。從社會學角度來說,陳光誠以及他所同情的廣大中國人民的悲慘遭遇,實在是不必要的。


 

 圖二、美國1900-1940年美國毛出生率 


即使不用上述資料與數據,這位俄國專家為美國人尋找了一個持續10年的饑荒,恐怕是空前絕後的了,會有持續長達10年饑荒嗎?包里索誤試圖把這些死亡算在1932-1933年期間的大饑荒上,那麼,有很多承受饑荒的人,就不得不受難於1932年,但拖到1940年才死亡! 

 

二、中國大饑荒 

 

中國1949-1999年的人口相關數據見表二,人口死亡率變化趨勢見圖三。從圖三可以看出,在1958年中國開始出現死亡率異常,對應於中國當年 的饑荒,在此前中國的人口毛死亡率持續下降,沒有一年例外,在此後也穩定下降,足見從1958年開始的死亡率是不正常的,大饑荒造成了額外的人口死亡,要持續到1961年,1961年的新政結束了大饑荒,但大饑荒的後遺效應仍然有所表現,所以額外死亡人數要算四年,從1958年到1961年。

對中國的讀者來說,還更關心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大饑荒,有分析說,中國當年氣候條件並沒有造成糧食的大減產,對全國總產量只有1%的影響,而中國飢死幾千萬人,在極權專制時代,沒有人真正關心與統計有多少受難者,那麼中國大饑荒年代受難人數是否可以推算呢?當然可以。我們可以使用人口增長率與死亡率 來進行間接與直接推算,可以進一步地理解為什麼包里索誤之流純屬欺詐性的忽悠。 

 

表二、中國1949-1999年出生死亡數據

人口(千人)毛死亡率毛出生率自然增長率總孕育率
1949  
541,67020.0‰36.0‰16.0‰6.14
1950551,96018.0‰37.0‰19.0‰5.81
1951563,00017.8‰37.8‰20.0‰5.70
1952574,82017.0‰37.0‰20.0‰6.47
1953587,96014.0‰37.0‰23.0‰6.05
1954602,66013.2‰38.0‰24.8‰6.28
1955614,56012.3‰32.6‰20.3‰6.26
1956628,28011.4‰31.9‰20.5‰5.85
1957645,63010.8‰34.0‰23.2‰6.41
1958659,94012.0‰29.2‰17.2‰5.68
1959672,07014.6‰24.8‰10.2‰4.30
1960662,07025.4‰20.9‰-4.6‰4.02
1961658,59014.2‰18.0‰3.8‰3.29
1962672,95010.0‰37.0‰27.0‰6.02
1963691,72010.0‰43.4‰33.3‰7.50
1964704,99011.5‰39.1‰27.6‰6.18
1965725,3809.5‰37.9‰28.4‰6.08
1966745,4208.8‰35.1‰26.2‰6.26
1967763,6808.4‰34.0‰25.5‰5.31
1968785,3408.2‰35.6‰27.4‰6.45
1969806,7108.0‰34.1‰26.1‰5.72
1970829,9207.6‰33.4‰25.8‰5.81
1971852,2907.3‰30.7‰23.3‰5.44
1972871,7707.6‰29.8‰22.2‰4.98
1973892,1107.0‰27.9‰20.9‰4.54
1974908,5907.3‰24.8‰17.5‰4.17
1975924,2007.3‰23.0‰15.7‰3.57
1976937,1707.3‰19.9‰12.7‰3.24
1977949,7406.9‰18.9‰12.1‰2.84
1978962,5906.3‰18.3‰12.0‰2.72
1979975,4206.2‰17.8‰11.6‰2.75
1980987,0506.3‰18.2‰11.9‰2.24
19811,000,7206.4‰20.9‰14.6‰2.63
19821,016,5406.6‰22.3‰15.7‰2.87
19831,030,0806.9‰20.2‰13.3‰2.42
19841,043,5706.8‰19.9‰13.1‰2.35
19851,058,5106.8‰21.0‰14.3‰2.20
19861,075,0706.9‰22.4‰15.6‰2.42
19871,093,0006.7‰23.3‰16.6‰2.59
19881,110,2606.6‰22.4‰15.7‰2.31
19891,127,0406.5‰21.6‰15.0‰2.25
19901,143,3306.7‰21.1‰14.4‰2.17
19911,158,2306.7‰19.7‰13.0‰2.01
19921,171,7106.6‰18.2‰11.6‰#N/A
19931,185,1706.6‰18.1‰11.5‰#N/A
19941,198,5006.5‰17.7‰11.2‰#N/A
19951,211,2106.6‰17.1‰10.6‰#N/A
19961,223,8906.6‰17.0‰10.4‰#N/A
19971,236,2606.5‰16.6‰10.1‰#N/A
19981,248,1006.5‰16.0‰9.5‰#N/A
19991,259,0906.5‰15.2‰8.8‰#N/A

來源:中國統計局《中國2000年統計年鑑》 

 

  圖三、中國大陸1949-1999年毛死亡率趨勢 


按照曲線的發展趨勢,我們知道這四年間,期望的死亡率在1957年與1962年的死亡率之間,因此我們可以用這兩個年份的死亡率作為基數,推算中國在這四年中額外死亡的人數。表三列出了我的推算數據,以1957年為基數,中國額外死亡人數超過1500萬,以1962年為基數,中國額外死亡人數超過 1700萬,也就是說中國的大饑荒造成了1500-1700萬人的額外死亡。 


表四、中國大陸1958-1961年大饑荒中額外死亡人數



有許多中國人不願意面對這一數字,他們的社會地位與職務往往對其用心進行了完美的詮釋。他們看到我的分析說額外死亡人數只有1500-1700萬,說不定又開始叫囂,指責其他人的數據誇張了——根本不在乎1500萬跟3000萬的巨災的社會意義並無本質不同。他們需要懂得,我不嫌打字麻煩,非得要處處說是額外死亡,就是在強調額外死亡就只是受害者的一部分。 

在1958-1961年期間,我們上述計算中未包括2658-4144萬期望死亡人數。舉個例子,一個病人癌症晚期,只有10個月的期望壽命,如果司馬南*包里索誤卻把他謀殺了,這是一個什麼性質的案件?殺人犯會因為受害人本身要死而免責麼?當然不。我們把他歸於癌症死亡還是被謀殺?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與地區,都會把他歸於謀殺。在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時,許許多多的人死亡流感,就造成一些其它疾病死亡人數比預期要少了。面對幾千萬期望死亡人口,在正常的年代裡他們會死於各種原因,但在普遍飢餓的狀態下,他們絕大多數會死於飢餓,因他們的生命本身就已經處於危險狀態了,飢餓將會加速他們的死亡,構成他們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把那些年代裡期望死亡的一半人歸結於餓死,那麼在期望死亡中有1300-2000萬會在普遍的饑荒中餓死。 

綜合額外死亡人數與期望死亡中因飢餓而死者,我們可以估計在中國的大饑荒中中國有3000-3500萬被餓死,取其低限是比較保守穩妥的估計。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如果用包里索誤的辦法處理,用人口差額來推算,則中國大饑荒造成了四至五千萬人的差額,但不能說有那麼多的人死於饑荒,因為其中許多人本來就沒有生出來。  

 

對顯而易見的事實都要狡辯,這些人,已經不是喪心病狂能形容的了。 


資料來源:廖俊林科學網博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美國軍工缺錢?缺技術?
2017: ZT:他翻譯了整個中國,讓外國人讀懂黛
2017: 誰澆滅了我的愛國熱忱?
2016: 毛澤東嘆息:我死後,你怎麼辦
2016: 卞仲耘生命終結前後幾個小時
2015: 習總日記:華佗開顱屬中華四大玩笑之一
2015: 在這新年之際,你們向慈善的神靈打開所
2014: 中蘇破裂:蘇方揚言讓毛澤東下台
2014: 毛澤東與斯大林兩個高手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