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晚清民國香港的護士培訓
送交者: 黃建軍 2019年04月28日19:03:1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護士”在現代醫療過程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除了是醫生的助手外,護士亦是病人在接受治療過程中重要的照料者和關懷者,為病人提供合適的護理,觀察病人的身心變化,讓他們可以安心接受治療。

早年,在中國的醫療體系中,“護士”的職責一般由家中的女眷承擔。與西方醫院體系不同,中國人患病時,多是在家中接受治療和休養,所以護理病人的工作由家中的女性擔當。護士作為一種職業,是隨着西方醫學在中國的發展被引入的。以香港為例,護士專業發展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那時香港已有西醫醫院,但這些醫院缺乏護士,對病人的護理亦較為忽視。從當時醫官的報告來看,1850年(道光三十年)雖然建立了一所公立醫院,但院中照顧病人的工作是由華人工人負責,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護理訓練。

直至1887年(光緒十三年),倫敦傳道會在華人何啟的資助下,開辦了雅麗氏紀念醫院。雅麗氏紀念醫院為香港華人提供免費的西醫治療,推動西醫在香港的發展。華人婦女關太在雅麗氏紀念醫院任護士長,關太即關黎氏——華人牙醫關元昌的妻子,懂得英語。她任護士長期間,培訓了另一名華人黃太擔任其助手。不過,這裡所謂的培訓並不正規,缺乏衛生常識的教授。後來,關太因健康理由離職,倫敦傳道會委派接受專業護理訓練的史蒂芬夫人(H. Stevens)到港,接任雅麗氏紀念醫院的護士長之職。

史蒂芬夫人到任後,在雅麗氏紀念醫院和其“姐妹醫院”那打素醫院開設正式護士訓練課程,對香港護理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讓華人有機會接觸西方的護理專業,為西醫在香港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首位接受訓練的見習護士是華人婦女阿桂,後來她還前往英國接受婦產科的訓練。不過,由於華人對“護士”的認識不多並且受到傳統觀念影響,所以報讀見習護士專業的人數有限,至1897年僅為4人。

除了委派培訓,港英當局還直接從英國聘請護士長到香港,在醫院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至1895年,醫院共聘請了9名英國護士長。她們實行三班制,在正常情況下運作良好,但若其中一人請假或離職,即出現工作量增加、人手不足的問題。這種情況在當時十分常見,因為根據合約規定,護士長在完成為期6年的合約後,將享有半年的有薪假期,所以醫院實際上長期面臨護士長不足的問題。護士長們也常投訴休假的時間太短。她們在休假時通常返回英國,而如果扣除往返的交通時間,她們實質上只能在英國逗留4個月。

於是,港英當局開始訓練18至19歲的本地歐亞混血女孩擔任護士,月薪為5元,以暫時代替休假的護士長,協助其他護士長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減省人力成本,而且歐亞混血女孩一般都懂英語和中文,可以方便與病人溝通。再者,訓練本地的護士,從長遠看有利於香港醫療體制的發展。但部分醫護官員和英國護士長卻反對在港訓練護士,他們認為當地醫院設施不足,未能給予見習護士足夠的訓練。她們的護理資格和水準,都不及英國的護士,所以必須在英國護士長的監督下工作,故此不能減少從英國聘請護士長的數目。而且,從薪金角度看,給私人護士的酬金相對較高,可能導致一些受訓的歐亞混血女孩中途停學,或者畢業了也未必願意留在公立醫院工作。

最終,港英當局在1895年5月批准了訓練本地護士的計劃。首位見習護士是一名歐洲藥商的遺孀,其後共有16名見習護士接受訓練,但只有5人繼續學習。其中,僅3人完成了3年的實習,她們中的1名為華人,後在港當私人護士,另外2名為英國人,分別前往倫敦深造及前往馬尼拉從事護理工作。雖然見習護士流失率高,但港英當局仍然繼續開辦護士訓練課程,以便在將來增加香港護士的數目,並增加這些女孩的就業機會。同時,為了吸引護士留任,當局決定根據年資加薪和升職,同時改革訓練課程,提升護士的專業資格,還提供宿舍,以吸引更多人從事護理行業。

踏入20世紀,本地護士人數漸漸增多,充實了香港的醫療體系。例如,在1911年(宣統三年),雅麗氏紀念醫院與那打素醫院共4名見習護士畢業,其中2人獲港英當局聘用,1人任私人護士,1人在東華醫院當護士(此人是東華醫院首位華人女護士)。隨着護士增多,雅麗氏紀念醫院於1912年興建護士宿舍,以便招收更多的見習護士。而且,醫院訓練將護士課程與助產士課程結合,護士受訓2年後,再前往婦產科醫院接受助產士的訓練。如在1915年,雅麗氏紀念醫院共有16名見習護士受訓,其中8人接受了婦產科訓練。到1931年,醫院有25名見習護士受訓,其中6人是婦產科護士,19人是普通科護士。

當時,也有男士從事護理工作,但人數不多。1922年的何妙齡醫院報告指出,醫院迫切需要男護士——那時香港的護理工作深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難以打破,導致華人婦女不肯照顧陌生的男性病人,而男性病人也不願接受女護士的幫助。然而,懂得英語的華人男性可以在港從商,賺取更多的金錢,很少有人選擇從事護理工作。加上華人醫院同樣急需男性護士,而那些男性護士不需要經過培訓就可以入職,薪金又比何妙齡醫院的高,所以該院要聘用受訓的男護士極為困難。

至1931年,香港通過了《護士登記條例》,成立了護士局負責執行此條例。條例規定,凡在港執業的護士,均須登記,而其資料如實習的醫院、畢業日期等,將會在《香港憲報》刊登。護士局負責審核申請者的資格,及懲罰未經登記就執業的護士,以此提升護士的素質,提高香港的護理水平,使病人的生命更有保障。

從1934年和1937年《香港憲報》刊登的註冊護士的資料,可以發現護士人數從1934年的214名,增加到1937年的254名。從事護士工作的男性人數也有所增加,如1934年只有16名男護士,至1937年增至18名,但總體占比仍很低。大部分註冊的護士都是在港英當局的醫院、雅麗氏聯合醫院、廣華醫院和東華醫院接受訓練,也有一部分在私人醫院接受訓練,如養和醫院和山頂醫院。在註冊的護士中,除了在港受訓的之外,還有在廣州、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地受訓再前往香港執業的護士。


作者簡介:

羅婉嫻,女,1977年生於香港。哲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香港史、新加坡史、東亞醫學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朱學勤| 我時常想起魯迅,胡適與錢穆
2018: 習近平比不上金正恩的一根腳毛!
2017: 《醜陋的中國皇帝》沒有結束語
2017: 【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2016: 這樣作中國人如何光榮?
2016: 原來台灣人把溫家寶雕塑立在了墓園裡
2015: 追蹤“腳板光光” (林彪9·13事件)
2015: 別了之後的司徒雷登 中國最對不起的老
2014: 孫乃修:中國當代第一黑案內幕:關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