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飛速發展的因素
內戰結束後的70年代到90年代被稱為經濟發展的黃金年代,其飛速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政策因素
在政策方面,宅地法使美國西部農場主獲得了大量的自由土地,創造了美國資本主義農業的發展模式。宅地法在利用廣大西部土地來收集社會游資,吸引外國資金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西部的規模化農業又為工業提供了原料,為城市化提供了糧食。
國民銀行體系法的實行使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通貨,內戰後聯邦政府繼續整頓金融體制,實行緊縮銀根的硬幣政策和金本位制。這對於美國形成穩定的金融市場,吸引外資和加速美國銀行資本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869年以後,資本積累率以每10年45%至60%的幅度遞增,相當於人口增長率的2至3倍,外資投入從1869年的15億美元上升到34億美元。這部分解決了內戰後經濟發展的資金短缺問題,為工業和交通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持續的高關稅壁壘減少了歐洲工業品的進入和競爭,保證美國工業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對內則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禁止各州間的貿易障礙,鼓勵競爭。1879年以後對外貿易就轉為以順差為主,而且工業品的比重上升,農產品和原料的比重有所下降。這種閉關鎖國的國內市場條件,使美國能夠相當完整的建立自己的體系,擺脫了對歐洲工業品的依賴。
移民法和戰後的環境吸引了大量移民,在戰爭結束後的近30年裡,平均每年輸入人口37萬。移民以16歲到44歲的年齡段為主,為美國的工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許多鐵路公司和大企業直接在歐洲設有辦事處招募工人。移民加上快速的人口增長,增強了國內市場潛在的容量和對外經濟的擴張能力。
戰後的聯邦政府真正實現了漢密爾頓在《製造業報告》中所描繪的藍圖,給工業資本主義在市場,資金,資源,勞動力和技術方面創造了比當時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都要優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