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功過
第二次技術革命和工業化
麥金萊上台後立即組建了一個權勢極大的內閣,國務卿是謝爾曼;內政部長布里斯是紐約銀行家,公平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陸軍部長盧瑟爾.阿爾戈是密歇根州的木材業巨頭,後來又由摩根的法律顧問艾利胡.盧特擔任;還有許多大企業家被任命為駐英,法,德,日等國使節。他按照各財團的實力來分配權力,比舊時的黨魁制更符合壟斷資本的要求,因此麥金萊的政府也被稱為百萬富翁俱樂部。
在百萬富翁領導下的國家,各種政策措施都朝着有利於資本集團的方向發展,加上1893年危機之後的反彈,麥金萊時期的美國經濟取得了快速增長。
經濟騰飛的首要標誌是動力革命,1860年美國的畜力占全國人力動力之外的2/3,19世紀末的時候蒸汽動力則占比2/3。1900年,兩個新動力,即電力和內燃機的出現,構成了20世紀的工業基礎。到了20世紀初,電力工業已成為美國現代化工業體系中的重要部門之一。
石油工業是技術革命的另外一顆新星,到1900年,美國已經有了每年6362萬桶的石油產量。石油煉製技術持續改進,特別是高溫高壓下的石油裂解新技術和製造合成汽油的技術都有了突破性進展,於此相關的化學工業也成為獨立的工業部門。
在鋼鐵工業,1860年美國生產的鋼鐵還不到100萬噸,性能要求比較高的鋼材比如鐵路用鋼軌還需要大量進口。而到了1899年,美國的鋼產量超過1000萬噸,占全世界產量的43%。
在鋼鐵,石油,電器基礎上的汽車工業是最具代表性的新產業,亨利.福特於1903年在底特律創建福特公司並運用部件標準化原理,大批量生產價格低廉的產品,使美國汽車工業迅速擴展。同時他基於零部件標準化和互換性設計的流水線作業,也是一種生產組織和管理的一場革命。這種方法迅速的被應用於各個行業,極大的提高了產量,降低了產品成本,成為了今天的工業的標準化流程。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家,1902年一個英國代表團訪問美國,企圖尋找美國生產迅速發展的秘密,最後他們發現謎底就是:在美國工廠中廣泛的使用了機器。一位成員在報告中寫道:“他們並不是比英國的工人幹的更努力,而是幾乎在每件事情上都用上了節約勞動的機器,實在令人震驚。”
到了20世紀初,美國已經建立起了獨立和完整的工業體系,他能夠不依賴別國而獨立運轉,具有獨立的能源供應和機械製造能力。工業門類齊全,部門完整,能夠生產本國所需要的一切工業品,這使他們具備了與別國競爭,接受挑戰的能力。
工業革命和工業化使美國很快成為世界工廠,奠定了其工業強國的地位。在國內,1900年工業品產值超過農產品價值2倍多,農業社會讓位於工業社會。在國際上,美國的工業品快速打進世界市場,1897年實現貿易順差5億美元。在出口產品中,原材料出口比重逐步下降,製成品和半製成品,包括鋼鐵,精煉油,銅製品,汽車,農業機械等比重上升。
金本位的確立
經濟形式的好轉使公眾對自由鑄銀的熱情消退,而克朗代克淘金熱和澳大利亞淘金熱又貨幣供應量在沒有充足銀幣(白銀)的情況下大幅提升。終於在1900年,大選即將展開之際,國會通過了金本位法案(Gold Standard Act)。法案規定黃金作為美元的唯一價值標準,金幣為標準貨幣。面值1美元的金幣重量為25.8格令,含純金23.22格令,即23.22格令純金=1美元,或者去盎司純金=20.6718美元,美國發行的一切貨幣都必須使用這一標準。
金本位的確立,標誌着美國內部持續多年的幣制爭端正式結束。而世界範圍的強國統一了幣制,為後來世界貿易的擴大提供了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