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綱要---晚清時期》之四十六 |
送交者: 文光 2021年06月12日08:14:1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接上篇)
1. 1909年9月4日,中日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又稱《間島協約》),日本承認中韓兩國以圖們江為邊界,日本政府承認延邊地區為中國領土,以此來換取日本在東三省修築鐵路,開採礦山的權利。這標誌着日本在東三省的勢力將急劇擴大,清政府又一次面臨外交危機。 2. 10月13日,江蘇諮議局議長張謇會同江蘇巡撫瑞澂以及其他立憲派人士雷奮,孟昭常等商量,建議由瑞澂出面聯合其他各省督撫一起要求清廷儘快組織責任內閣,由張謇聯合各省諮議局一起向清廷要求儘快召開國會。而後,張謇又去往杭州會晤浙江巡撫增韞以及湯壽潛等立憲黨人,目的是聯合上書,要求清政府修改九年規劃,提前召開國會。 3. 在張謇等人的聯絡下,各省諮議局紛紛響應。至12月18日,16省代表55人齊聚上海召開請願國會座談會,會上決定成立國會請願代表團,公推直隸諮議局議員孫洪伊為領銜代表,各省諮議局代表共33人,赴京請願。 1910年1月16日,請願代表團向都察院呈遞由福建代表林長民主撰的請願書,要求清廷修改九年規劃,在一年內召開國會,成立責任內閣。 儘管請願活動得到了奕劻和戴鴻慈兩位軍機大臣的理解和支持,但攝政王載灃還是在1月30日的諭旨中以國民教育水平低下,各項籌備事宜還不充分為由婉言拒絕了代表們的要求,但載灃高度肯定了他們的誠意,並且表態國會一定會按照九年計劃定時召開。這就是第一次國會請願運動。 4. 第一次國會請願活動失敗後,請願代表們並未氣餒,反而於北京成立國會請願同志會,作為全國請願代表聯合機構,籌集資金,徵集簽名,擴大宣傳。於1910年6月16日再次上書都察院,要求速開國會。這一次還是被攝政王載灃拒絕了,當然載灃還是高度讚揚了請願代表們的愛國熱情,並派人向代表們反覆解釋九年規劃的必要性,而且作為正式國會過渡形式的資政院即將召開,預備立憲正在一步步地推進中。 為了善意回應請願代表的要求,8月17日,清政府改組軍機處,免除思想保守的禮親王世續軍機大臣職務,同時提升開明的皇族毓朗和東三省總督徐世昌為軍機大臣。 5. 7月4日,日俄兩國簽訂新的《日俄協定》,協議中日俄兩國相互承認各自在中國東三省的權利,變相地侵犯了中國在東三省的主權。 8月12日,20省諮議局代表在北京開會,宣布成立各省諮議局聯合會,湖北諮議局議長湯化龍,四川諮議局議長蒲殿俊當選為正副主席。 8月22日,日本逼迫朝鮮簽訂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消息傳來,舉國譁然。 10月7日,請願代表們分三路分別向資政院,會議政務處和攝政王上書,請求速開國會。 除此以外,由於充分發揮了報紙的輿論宣傳作用,第三次請願運動獲得了廣泛的聲勢,各民間團體如教育會,商會,乃至海外華僑聯合會也紛紛派代表來北京上書請願。 10月22日,資政院通過速開國會的議案。 6. 10月25日,東三省總督錫良,湖廣總督瑞澂,兩廣總督袁樹勛,雲貴總督李經羲,伊利將軍廣福,江蘇巡撫程德全,安徽巡撫朱家寶,山東巡撫孫寶琦,山西巡撫丁寶銓,河南巡撫寶棻,新疆巡撫聯魁,江西巡撫馮汝騤,湖南巡撫楊文鼎,廣西巡撫張鳴岐,貴州巡撫龐鴻書等14位督撫將軍聯名致電清政府,要求於明年召開國會,組織內閣。 同一天,直隸總督陳夔龍也單獨上奏清廷要求組織內閣,以挽救時局。 同日,攝政王載灃會見請願代表時表示他個人尊重資政院作出的決定。 7. 1910年11月4日,經清廷會議政務處王大臣會議討論,攝政王監國載灃宣布,將原來的九年預備立憲改為五年預備立憲,即提前四年於1913年(宣統五年)正式召開國會。並在最後的兩年抓緊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厘定官制,預行組織內閣,和編定憲法。 11月12日至12月6日,清政府下令民政部,度支部,法部,學部等主管部門儘快將憲法範圍內要求的事項,均於召集議員前一律完備,又令各省督撫切實準備開設議院前應該辦理事宜,同時憲政編查館將預備立憲逐年應辦之事縮短年限,抓緊辦理。 8. 經過各省代表三次請願活動,加上各地方督撫的真切響應,雖然沒有取得各方完全滿意的結果,但預備立憲的年限縮短了四年,得到張謇,湯壽潛等立憲派領袖的肯定。清政府隨後的一系列布置也說明攝政王載灃能夠順應潮流,關切民意,他和清廷中樞對預備立憲的態度是真誠和堅定的。 9. 1911年5月8日,清廷正式公布《內閣官制》和《內閣辦事暫行章程》。 新的內閣官制規定內閣由國務大臣組成,國務大臣組成人員為總理大臣,協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其職責是輔助皇帝,承擔責任。總理大臣為內閣首腦,決定內閣一切政治方針和行政命令。 同時宣布裁撤舊內閣,軍機處和會議政務處,設立弼德院,以大學士陸潤癢,榮慶為正副院長,改軍咨處為軍咨府,以皇族人員載濤,毓朗為軍咨大臣。 同日,清廷宣布第一屆內閣人員名單如下: 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皇族) 協理大臣:那桐(滿族),徐世昌(漢族) 外務大臣:梁敦彥 (漢族) (由鄒嘉來署理)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載澤(皇族) 學務大臣:唐景崇(漢族) 陸軍大臣:蔭昌(滿族) 海軍大臣:載洵(皇族) 司法大臣:紹昌(皇族) 理藩大臣:壽耆(皇族) 農工商大臣:溥倫(皇族) 郵傳大臣:盛宣懷(漢族)
新內閣裁撤了原來的吏部和禮部,增設海軍部。總數由原來的十一個減為十個,體現了機構設置精簡高效的原則。但由於第一屆內閣的13位國務大臣中,出生皇族的人員占7人,再加2名滿族大臣,漢族大臣只有4人。這一名單一經公布,即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紛紛指責這一內閣為皇族內閣,是清政府政治改革的倒退。革命黨人藉機攻擊清廷的所謂新政都是騙局,其根本目的是不想放棄獨裁專制和政治權力。立憲派人士也對清廷政治改革的誠意開始持懷疑態度,從而加速了立憲派人士同清廷的分道揚飈。
(未完待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0: | 蘇聯前領導人的反思zt | |
2020: | 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也有人說明朝亡於 | |
2019: | 一國兩制是英國找來的麻煩 | |
2019: | 多麗 訪查爾斯頓感懷 | |
2018: | 明朝到底亡於何人之手?非李自成、清軍 | |
2018: |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東吳諸將名氣相對不高 | |
2017: | 大爆炸宇宙學 | |
2017: | 關於“六四”的故事 -- 魏京生 | |
2016: | 戚本禹回憶錄13章:江青追問老舍是怎麼 | |
2016: | 真實的汪精衛(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