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戰略之父漢尼拔的軍事生涯 1
送交者: ZTer 2006年03月03日00:17:4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原序


  本書是歷史上最有名望的十二位戰爭領袖傳記叢書中的一部。與這套傳記的其他各本一樣,本書專注於敘述漢尼拔一生事業的軍事方面,力圖使讀者領悟他為什麼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人之一,而作為一位民族戰爭的統帥,他為什麼尤為傑出。
  與這套傳記所記述的其他任何一位名將相比,漢尼拔傳記的資料來源或許更為有限。關於漢尼拔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來自於他的敵人。即便是可用來描摹其人格的傳聞軼事也幾近於零。除了其驚人的業績所構成的史實本身,我們對他幾乎一無所知。我們必須對這些史實作出我們自己的解釋,並且對漢尼拔為何以及如何能夠影響這些事件的發展進程,同時又如何為他無法控制的力量所影響等問題提出我們自己的假設。
  古羅馬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和利維的著作是漢尼拔史料的兩個主要來源。波利比烏斯本是希臘人,晚年才成為羅馬公民。他可能生於公元前205年當時漢尼拔正在意大利征戰。大約在他三十七歲之時,他作為一名政治犯到了羅馬。他很可能有機會與許多對第二次布匿戰爭依然記憶猶新的人進行交談。在第三次布匿戰爭期間,他隨小西庇阿①赴非洲,因此他無疑有機會親臨舊戰場,對不過半個世紀以前所發生的事件形成準確的印象。

  ①本書將先後寫到好幾位同姓西庇阿的羅馬將領,為避免混淆特作簡介如下:
  小西庇阿(約前185-前129),大西庇阿(前236-前184)長子的養子,公元前146年率羅馬軍攻陷並破壞迦太基城,從而結束了第三次布匿戰爭。大西庇阿是公元前202年在扎馬戰役中打敗漢尼拔的羅馬軍主將。大西庇阿的父親(為區別起見稱為老西庇阿)普布利烏斯·西庇阿與叔父格奈烏斯·西庇阿於公元前212年與迦太基人作戰時雙雙在西班牙陣亡。——譯者

  利維在波利比烏斯之後約一百五十年時最享盛名。他的主要資料來源無疑是波利比烏斯的遺著,但他還有其他來源,因而他的記述對於現存的波利比烏斯的殘篇起着增補與充實的作用。
  近代研究漢尼拔軍事生涯的首屈一指的權威當推西奧多·艾羅爾特·道奇。他於十九世紀末撰寫了不朽巨著《名將傳》,《漢尼拔》是其中的第二卷。當然,道奇也不得不仰賴古人的權威典籍;然而他是一個訓練有索的軍人,尤其是他曾對漢尼拔及其羅馬敵手縱橫馳騁過的許多古戰場普遍進行過遊歷考察,因此他的闡述很有價值。
  近代另一個頗有實用價值的資料來源是倫納德·科特雷爾的《羅馬之敵漢尼拔》。在本書撰寫過程中作者曾參考過的其他著作尚有弗蘭克·E·阿德科克的《共和時期羅馬的戰略戰術》,西奧多·蒙森的《羅馬史》,以及《劍橋古代史》第八卷,特別是B·L·霍爾沃德寫的那些章節。
  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同事格雷斯·P·海斯。他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曾給予我巨大的幫助。

                 引言

  正如序言中所指出的,有關漢尼拔生平與活動的資料主要來源於兩位古代歷史學家:希臘裔羅馬人波利比烏斯以及羅馬人利維。兩者對迦太基人都不懷同情,但是漢尼拔的軍事天才卻還是躍然呈現於他們的著作之中——儘管有時不免令人產生勉強之感。利維對漢尼拔的評價因而值得一引:

    他以最大無畏的氣概進入險境,在危險中舉止自如,完全置生死於度
  外。沒有任何困難能勞其體,傷其志。他耐暑熱,忍冬寒;飲食僅以自然
  需要為度,而不受享樂欲望的支配。其作息時刻並無晝夜之分,他用以休
  息的時間只是公餘之暇而已。即使是所謂休息,也沒有柔軟的床鋪與安靜
  的環境可言。許多人常常看到他蓋着一件野戰短氅與前哨部隊及哨兵們混
  雜着席地而臥。他在服飾上與其軍中將士毫無區別,但他的兵器與坐騎卻
  使人人矚目。不管是論騎術還是論行軍,他都穩當軍中之首。他率先沖人
  敵陣,殿後退出戰鬥。……他曾在哈斯德魯巴爾統帥麾下服役三年,凡是
  想望成為一代名將的人所應知應為的事情,他無不細心觀察研究。

  首先稱漢尼拔為“戰略之父”的也是羅馬人。雖然早在漢尼拔之前一百多年亞歷山大大帝就曾在對於戰略的認識與運用上顯示過至少不亞於漢尼拔的水平,然而羅馬人對他卻所之甚少。他們之懂得重視戰略還是在漢尼拔手下體驗了失敗的痛苦以後才真正學會的。
  有些歷史學家堅持認為漢尼拔的業績足以使他有資格被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領。這個評價也許不太客觀,但是他的那些被客觀地載入史冊的業績——而且偏偏是通過他敵人的眼睛所看到的——確實使我們有理由把漢尼拔歸於最佳名將之列。
  衡量合格軍事領導的基本標準,漢尼拔項項都符合;特別在其中的一項上——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剛毅堅定——他是超絕古今的。
  這個人實際上單槍匹馬地向古代最強盛、其政治、軍事基礎最堅實的社會提出了挑戰,並且幾乎將它摧毀,這似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從根本上看羅馬是一個遠較迦太基強大的國家。漢尼拔的軍隊從未具備過堪與羅馬最精銳的部隊相匹敵的素質。在數量上,他幾乎總處於劣勢。然而,此人卻在整整十六個年頭裡率領着一支由多種族、多民族組成的缺衣少食、裝備不良的部隊縱橫進軍整個意大利而幾乎如入無人之境。最能證明其天才的一點就是,他在上述劣勢條件下能夠始終使其軍隊保持團結。另一個甚至更加有力的明證是,遠較迦太基軍兵多將眾的羅馬軍隊在漢尼拔手下遭到其歷史上最慘重的失敗以後有整整十四年對漢尼拔敬畏復加,唯有退避而已。
  一個軍人對於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強大民族表現出了如此巨大的精神,智力與技術優勢,這在全部人類史上是無與倫比的。這就是為什麼漢尼拔值得我們景仰的緣故。他不愧是全世界最優秀的軍人之一,不愧是一位最富有想象力,最足智多謀的軍事指揮家。

第一章 誓言

  “先父即將遠征伊比利亞(西班牙)之際我恰好九歲。他向神靈供奉祭品時我正站在離祭壇不遠的地方……他把我叫到他身邊慈愛地問我是否願意隨他一起出征。我迫不及待地表示願意,並且充滿男孩子氣地熱切懇求他准我同行。他拉着我的右手把我領到祭壇跟前,吩咐我把手放在剛獻祭的祭品上對天起誓:我決不與羅馬為友。”
  根據古歷史學家波利比烏斯的記載,上面這段話出自漢尼拔之口。我們固然無從得知是否真有其事,然而毫無疑問,漢尼拔確實從小就在他父親大將軍哈米爾卡·巴卡的教育下形成了對羅馬的仇恨。

               第一次布匿戰爭

  漢尼拔生於公元前247年,當時迦太基與羅馬正忙於進行第一次布匿戰爭(因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庫斯”,故名),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爭奪西西里島的控制權。西西里島位於意大利南部與迦太基所在的北非海岸之間。截至公元前三世紀,迦太基已是一座古城。它由腓尼基人所建,到當時已有約五百年的歷史。它有堅固的城防工事。據認為曾有居民七十萬人。迦太基人與他們的腓尼基祖先一樣,以航海與貿易為生。他們的船隻駛遍了全地中海。在遍及西地中海地區的許多地方(包括西西里島沿岸),他們都建立了小塊殖民地。他們曾冒險闖過“赫爾克里斯石柱”(即直布羅陀海峽),沿歐、非兩洲的大西洋海岸進行探險活動。在國內,迦太基人又是出色的農民。因此迦太基巨大財富的基礎是農業與商業。
  由於除了迦太基以外,希臘、西西里以及意大利南部的其他城市也在歐、非兩洲的地中海沿岸建有殖民地與貿易據點,因此這些沿岸地帶經常發生衝突,幾乎常年處於戰亂之中。殖民者們不是在互相攻打就是在同當地土著開戰。到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迦太基已成功地控制了從大西洋到的黎波里沙漠為止的北非地區以及西西里島相當大的一部分土地。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也有迦太基的前哨基地。巨大的財富從西班牙以及北非的銀礦中源源而來。
  於此同時,在意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城市國也一直在實行擴張。到公元前三世紀時,她已將其勢力擴大到全意大利半島,大多數意大利城市國家不是她的盟邦就是在其控制之下。迦太基勢力在西西里島上的存在引起了羅馬方面的恐懼,唯恐強大的迦太基艦隊有朝一日會開進狹窄的墨西拿海峽。這個海峽介乎西西里島與大陸之間,是羅馬及其意大利南部同盟國的補給船用以往返航行的海上通道。羅馬還擔心迦太基對意大利南部懷有野心。看來,這兩個勢力的公開交戰已不可避免,問題只是遲早而已。
  公元前264年,這場衝突終於爆發了。在此之前不久,一隊叫做馬墨爾提尼人的僱傭兵占領了西西里島頂端緊靠意大利的墨西拿城。這些馬墨爾提尼人受到了該島最強大的城市國錫拉庫薩的國王希埃羅二世的威脅。這位國王雄心勃勃想要稱霸全西西里。馬墨爾提尼人同時向迦太基與羅馬求援,兩國都派出了援兵。迦太基軍首先到達城外。但是馬墨爾提尼人卻只放後到的羅馬軍入城,迦太基軍遂與錫拉庫薩軍結盟。羅馬軍向宿營在距城不遠處的迦錫聯軍發起進攻並將其擊敗。這次事件的結果是羅馬與錫拉庫薩先簽訂了一個和約,隨後又互相結為盟國。同時,迦太基與羅馬之間的連綿戰事也由此拉開序幕。
  由於迦太基握有制海權,因此她能輕而易舉地增強她在西西里島上的兵力。羅馬力圖征服迦太基的殖民地,但是卻徒勞無功,進展甚微。這樣僵持了兩年之後,羅馬人決定建立一支足以在海上向迦太基人提出挑戰的強大艦隊。這確實是一個壯舉,因為羅馬人對於海戰毫無經驗。然而,他們建造了大批戰船並訓練專人掌握駕船技術。這些船與當時所有的戰船一樣,都是單層甲板划槳大帆船,由坐在艙內坐板上的奴隸划行,坐板的高低層次略有不同。最常見的划槳戰船中劃手的座位分三個層次,這樣的船叫做三層槳座戰船。划槳戰船上還載有士兵,一旦與敵船相接,他們就與敵兵廝殺。與古代大多數航海民族一樣,迦太基人的戰術通常是努力將敵船撞翻。他們常常首先設法折斷敵船的槳從而更易於對它進行撞擊。
  羅馬人沒有受過這種戰術訓練,在駕船技術上也不如對方,他們因而採用並改進了早先為希臘人所用過的一種器械。那是一塊長約三十六英尺的跳板(或者叫做登船橋),連在船頭一根短而粗的桅杆上。這座登船橋的端頭有一個大鐵釘,橋板可以平轉三百六十度。一旦羅馬船靠近敵艦,這座叫做“科爾烏斯”的登船橋就會被放下並落在敵船甲板上。大鐵釘深深地扎進甲板,把這兩條戰船牢牢地連在一起。羅馬兵接着就一擁而上衝過跳板,到敵船甲板上展開肉搏。
  公元前260年,這支新建的羅馬艦隊與迦太基人在米萊附近的海面上遭遇結果是迦太基人遭到災難性的失敗。四年以後,羅馬人在西西里島南部埃克諾姆斯角附近的海戰中以三百三十艘戰船打敗了擁有三百五十艘戰船的迦太基,贏得了又一次勝利,從而打開了去往非洲的通道。羅馬利用這個機會在北非建立起一個堅固築防的兵營,他們以此為據點煽動迦太基的盟國反叛。羅馬軍隊也依仗着這塊基地屢次擊敗迦太基軍。迦太基人於是主動求和,可是羅馬將軍阿提利烏斯·雷古盧斯提出的條件太苛刻,終於遭到迦太基人的拒絕。次年,一個名叫桑提普斯的斯巴達人接任迦太基軍統帥並大敗雷古盧斯。羅馬慌忙派遣一支艦隊將為數不多的倖存者撤走。
  西西里島上的敵對行動連續不斷,但是卻遲遲決不出孰勝孰負。這場漫長而激烈的鬥爭使兩國的人力財力瀕於枯竭。公元前249年,羅馬人於一次海戰失利後將它在西西里島上的大部分軍隊撤回,迦太基方面也縮減了該島的兵力。在此後的數年中,迦太基人在哈米爾卡·巴卡的統領下向殘餘的羅馬軍及其在西西里島上的同盟軍開展了一場低強度的游擊戰。儘管哈米爾卡善於征戰,戰功赫赫,他的實力卻不足以使他取得任何接近於全面勝利的結果。
  到了公元前241年,羅馬人感到自己的實力已經恢復,又能採取主動行動了。就在那一年,羅馬艦隊在埃古薩附近的海戰中又一次大獲全勝。由於認識到在缺乏海軍保護的情況下迦太基無法保住其西西里島上的據點,哈米爾卡求和了。根據由此產生的和約條件,迦太基向羅馬割讓西西里與利帕里群島,同時在此後十年中交納賠款三千二百塔連特——約合四百萬美元。①因為這次大敗,哈米爾卡情緒很壞。他決心要向羅馬人報仇雪恥。
  因為迦太基是個貿易、航海國,所以她的軍隊來源主要依靠僱傭軍。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後的數年中,迦太基在與這些僱傭軍的關係中遇到了麻煩。他們中的許多人不是得不到充分的報酬,就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心懷不滿。其中騷亂特別嚴重的地區之一是迦太基的一個殖民地,叫做撤丁島,儘管這個島與羅馬近在咫尺,然而和約條款卻未將其包括在內。
  撒丁島上反叛迦太基的僱傭軍兩次要求羅馬在該島建立保護國。公元前238年,羅馬同意此舉並派出軍隊前往接管。為此迦太基擬整裝遠征,奪回該島。然而,正當羅馬人着手裝備其出征艦隊並向迦太基宣戰之時,迦太基人屈服了。他們同意割讓撒丁島與科西嘉島並增納一千二百塔連特賠款。

              迦太基征服伊比利亞

  這些新的敗績使哈米爾卡·巴卡深感羞辱。但是他清楚迦太基的實力不足以與羅馬再打一仗。對於能否取得國內其他方面的支持這一點,他甚至也沒有把握。因此哈米爾卡——以及若干與他持同樣看法的迦太基愛國志士——決定另找新地盤,在那裡他們的國家將可以恢復財富並重建軍事實力,從而最後向羅馬發動進攻。哈米爾卡的新目標正是伊比利亞半島——即今之西班牙與葡萄牙。
  公元前236年,哈米爾卡揮師經陸路沿北非海岸向赫爾克里斯石柱進軍,然後渡海峽到達西班牙。他在加的斯建起一個基地。加的斯本是腓尼基人的一個殖民貿易中心,到那時已處於迦太基控制之下多時。他接着向東推進,遭到當地許多土著部落的頑強抵抗。由於他恩威並用,把軍事壓迫與巧妙外交結合起來,因此成功地征服了西班牙南部的全部民族。有的被徹底打敗,有的被爭取與迦太基結盟。許多先前與其敵對的武士很快被編入他的軍隊。
  哈米爾卡只是剛剛開始其向羅馬進軍的征程。公元前228年,他在塔古斯河與杜利烏斯河之間的地區作戰時陣亡,他的確大大地擴展了迦太基帝國的疆域,然而他的眼睛卻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他的最終目標:為迦太基在羅馬手中遭受的失敗與恥辱報仇雪恨。
  在哈米爾卡逝世之時,他的軍隊已有六萬名步兵,八千名騎兵以及兩百頭戰象。部隊中半數以上是伊比利亞人。哈米爾卡的女婿哈斯德魯巴爾(人稱“美男子”)接任統帥。他繼續實行他岳父的方針與計劃,在西班牙的東南沿海地區建立了新迦太基城(即今之卡塔赫納)。主要因為他有效地運用了說服的方法——同時也因為他打了一些漂亮仗——他把迦太基的影響向北一直擴伸到伊比魯斯河(即今之埃布羅河)。
  羅馬對哈米爾卡與哈斯德魯巴爾的長期目標並無覺察,但是它一直在密切注視着迦太基勢力及其影響在西班牙的擴張。羅馬之所以感到關切是因為這個擴張發生在與它的盟國馬西利亞(即今之馬賽)利害攸關的地區。馬西利亞在西班牙沿岸建有貿易據點。公元前226年,羅馬向哈斯德魯巴爾派去使者,其目的也許是為了保護位於恩波連姆與羅達埃的馬西利亞貿易點。羅馬人得到了一份協議,迦太基人同意不在伊比魯斯河以北的地區採取軍事行動。
  五年以後,即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魯巴爾遇刺身亡。全軍推舉哈米爾卡的兒子漢尼拔當他的繼任人。因為他才二十八歲,故而波利比烏斯說“時間給予漢尼拔充分的機會去表現其父傳的對羅馬之恨。”

  ①如果不指明是那一種塔連特,就很難說出以塔連特為單位的一筆古幣的精確價值。雅典培連特是一種重量單位,約合五十八磅。一個銀塔連特按1967年的比值約合八百三十五美元,而一個金塔連特則合三萬二千五百美元。


第二章 伊比利亞初試鋒芒


              漢尼拔的青年時代

  漢尼拔的童年幾乎不為世人知曉。我們甚至不知道他母親的姓氏。然而據古史記載,他有三位弟兄:哈司德魯巴爾、馬戈和漢諾,他們都被培養成軍人。哈米爾卡很富有,他有能力使他們受到最好的教育。漢尼拔似乎學過當時多方面領域的知識,還學過語言。他可能從九歲開始就一直與他父親一起住在西班牙,直至哈米爾卡逝世前後才返回迦太基繼續求學,四年以後,即公元前224年,哈斯德魯巴爾又把漢尼拔召回西班牙,任命他統領全軍騎兵。他不僅學到了屯兵與實戰的軍事技術與常規,而且還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用兵與領導才幹。哈斯德魯巴爾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有許多機會在行動中表現自已。

               漢尼拔的軍隊

  漢尼拔在公元前221年從哈斯德魯巴爾手中接過來的是一支僱傭軍而不是一支由國民組成的軍隊。迦太基的商人與富有的農民們沒興趣也不願意把歲月付諸戎馬生涯,故而迦太基的士兵絕大部分是從與其通商或被其戰敗的半開化部落中募來的。漢尼拔手下只有兩千五百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是騎兵)為迦太基公民。其餘兵眾來自許多非洲與南歐國家。
  迦太基軍隊由多個分隊組成,沒有共同語言,武器種類繁多,戰法各不相同。利比亞腓尼基人步、馬戰並用,使一根重型長矛。這些非洲人是漢尼拔最信賴的部隊。西班牙步兵與騎兵的主要兵器是一柄巨劍,於近戰時用以砍、刺。高盧人披着常常染成紅色的長髮,通常進行步戰。他們幾乎赤身裸體上陣,近戰時揮舞一把大砍刀。來自巴利阿里群島的士兵是使用投石器的能手,飛石傷人,命中率之高令人膛目。非洲兵體格強壯,吃苦耐勞。他們光頭文身,打仗時用長槍與弓箭,有時也用長劍。
  在重騎兵中,伊比利亞人的戰馬力大體壯,在行軍中通常每匹能載兩人。在作戰時,一人留在馬背上戰鬥,另一人則下馬步戰。高盧騎兵固然不錯,但是最佳的還數來自眾多努米第亞部落的非洲騎兵。他們手持標槍與劍,左臂披一塊豹皮或獅皮作為護衛,幾乎光身於馬鞍之上。他們是無畏、不倦與善戰的鬥士,大概也是全軍最寶貴的成分。
  最後還有戰象。單憑其龐大的身軀和巨大的力量就足以使任何與其對陣的人膽戰心驚。不過,戰象難以駕馭,在戰鬥紛亂中,尤其當其受傷時,有可能轉而沖向其主人。

               鞏固伊比利亞

  漢尼拔執掌兵權後不久就着手完全征服伊比魯斯河以南的西班牙。這是對羅馬採取軍事行動的前奏。他決定首先解決住在西班牙東中部靠近今天稱為拉曼查地區的奧爾卡德斯部落。他在數戰之內克敵制勝。在攻占了他們最大的城市阿爾泰亞以後,整個部落就接着投降了。
  公元前221年與公元前220年之間的那個冬季,漢尼拔是在新迦太基城度過的。他在那裡向將士們發放優厚的軍餉,就未來的巨大賞賜向他們許下諾言,以此加強部隊的忠誠。公元前220年夏,他對杜羅河北岸西班牙西北部(即今之萊昂)的瓦凱伊人發起進攻。
  在一場成功的戰役中,他連克兩城:薩爾曼提卡(即今之薩拉曼卡)及附近的阿布卡拉。
  在漢尼拔由阿布卡拉返回新迦太基城途中,他發現他正受到該地區部落聯合抵抗的威脅。他們集合起一支大軍,據波利比烏斯所述其人數超過十萬。漢尼拔的兵員可能還不及此數的一半。漢尼拔不去冒險進攻嚴陣對待的敵軍,而是撤過塔古斯河,在那裡布隊列陣等候追兵。
  不出漢尼拔所料,敵軍士兵試圖渡河。迦太基軍早已有所準備。許多部落人尚未上岸就被漢尼拔的弓箭手與投石手射殺於河流中。接着努米第亞騎兵沖入河中在即將登岸的土人群里左右砍殺。即使有少數敵兵上岸也很快被戰象踏成肉泥。
  成千上萬的部落人在河對岸親睹了這場大屠殺,許多人為之喪魄,畏縮不前。但是敵軍後陣卻繼續前擁,致使陣腳大亂。就在此刻,漢尼拔向對岸發起經過精心準備的反攻,迅速迫使部落兵鼠竄逃命。這次大捷使西伊比利亞的其他部落聞風喪膽,從此無人再敢攻打漢尼拔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