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第一章:虎踞龍盤一旦休——弘光帝(附潞王) 
送交者: ZTer 2006年03月08日17:19:2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其實,開篇人物第一個就從弘光帝——朱由崧寫起,很費了我一番思量,他稱的上是歷代亡國之君的典型,昏庸無能,目光短淺早已成為定評。不要說與擁兵自雄的孫可望,鄭成功等相比,就是同樣的南明君主如隆武,魯監國等,也比他來得英氣勃發得多。諸位看官見作者濃墨重彩首先推出的竟是這樣一個人物,恐怕要一鬨而散。不過再怎麼說,朱由崧畢竟還是南明史上第一位CEO,況且南明之後的許多重大痼疾還都與他本人有關。所以也只好硬着頭皮從他開張了。諸位請多包涵吧。
   朱由崧的身世來歷顯赫,就是萬曆時差一點被立為帝的福王朱常洵之子。1617年,十歲的朱由崧被封為德昌郡王,後來又立為福世子。本以為可以像他的老爸一樣,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終其一生。沒想到天不遂人願。李自成攻破福藩洛陽,革了老福王朱常洵的命。朱由崧和母親鄒氏好不容易逃出一死。儘管後來襲了福王的虛封,可那時天下大亂,朱由崧自然在洛陽站不住腳,只好四處流串,生活無着。破落王孫,在權貴眼裡跟乞丐沒什麼兩樣。真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誰能想到,這個一敗塗地的破落親王,竟然有一天時來運轉,繼承了他那命運多舛的老爸未竟的事業,終於登上了明帝國的寶座
   1644年3月19日,崇禎帝自盡於煤山。這對大江南北的明朝諸臣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事已至此,原來形同陪村的南京留都的政治作用就凸現出來。很顯然,擺在留守諸臣面前的首要任務是擁立新君,組織政權。說到血統親近,福王,桂王,惠王成為不二人選。而由於福王在三藩中年齡最大,又加上沒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流串到南京附近(淮安)。比起其他兩個遠在廣西的藩王來,自然近水樓台先得月。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江南士紳中部分東林黨人從狹隘的一己私利出發,以福王昏庸為名,堅決反對。但內中隱情卻要追溯到天啟朝時,為反對老福王繼統和老福王之母鄭貴妃干政,東林黨人已和福藩結下不解之仇。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後趁機報復。以東林領袖錢謙益為首,以立賢為名,大張旗鼓地推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繼承人——潞王。
   潞王血統偏遠,自然缺乏繼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謂賢名,卻贏得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直至今天許多不明內情的人還以為憾事。其實,拋開潞王是否真賢不說,封建王朝的嫡長子繼承制,自有其現實考量。當時政治以內閣負責,即使皇帝昏庸,負責的臣下仍可以維持政治機構的正常運轉。以局勢而論,留都諸臣需要的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而並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賢君不可。歷史上司馬睿能偏安東晉,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君主而已。關鍵在於臣下齊心協力。方能維持危局。現在以立賢為名拋開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賢名及野心才具的龍子龍孫,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們自然不可能要求進行全國範圍內的普選,卻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上下其手,借擁立爭功。南明的局勢勢必將土崩瓦解,一發不可收拾了。
   南京的擁立大會正開得熱鬧不堪之時,遠在淮安的朱由崧卻慌了神。作為三大熱門侯選人之一,卻沒有人來請他發表競選演說,施政綱領。前來表忠心,搞投機的也寥寥無幾。這一切都使朱由崧感到情況不妙。而實際上,史可法,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開始就是把他們所挑選和準備擁立的皇帝看作土偶木像的。不論是誰為君,重要的是不會妨礙他們掌握手中的權力。從心底深處,曾經天威凜然的皇帝對這些重臣不過是一個象徵,一個擺設。在史可法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中,其一就是“干預有司”。是的,重臣忌諱的正是一個“干預有司”的皇帝。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大家看來腦滿腸肥,糊塗昏庸的朱由崧竟走出一着妙棋,一舉擊潰了南京城內自以為得計的袞袞諸公。據《南渡錄》記載:“時王(朱由崧)聞,懼不得立,書召南竄總兵高傑與黃得功、劉良佐協謀擁戴。劉澤清素狡,先附立潞議,至是以兵不敵,改計從傑等。” 朱由崧竟懂得槍桿子裡出政權的真理,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鎮總兵求助。高傑,黃得功本人本來就是野心勃勃的流串軍閥,見有“定策擁立”的大買賣可做,真是無本而有萬利的好機會。於是一拍即合,甩開他們的頂頭上司——正與史可法密商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勛。消息傳到南京,所有人無不大驚失色。馬士英老於官場,見自己部將窩裡反,想來爭也沒用。連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跡,成為從龍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開始還蒙在鼓裡,指手畫腳的不服,又在寫給馬士英的信中痛罵朱由崧昏聵糊塗。沒想到卻成為落在別人手中的把柄。隨即馬士英便帶領大軍殺氣騰騰的護送朱由崧來到南京浦口。大勢已定,滿心悔恨的史可法和東林黨人也只好接受這個現實了。
  朱由崧求助於三鎮軍閥擁立,對以後的局勢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使他自己得償心願,順利地登上了至尊的寶座。而間接影響,則是江北諸鎮以“天子恩人”,“從龍元勛”自居,南京從皇帝到重臣再沒有人可以控制這支飛揚跋扈的軍隊。從此開了南明軍閥勛鎮勢力尾大不掉的濫觴。其實,高傑與黃得功、劉良佐等都是出自行伍的悍勇匹夫,其部下各懷心事,卻不乏良將猛士。倘若朱由崧稍有他祖上太祖,成祖的權謀閱歷,只要駕馭得當,完全可以在仰仗三鎮擁立之時,施加手段影響,使三鎮為己所用。可惜,朱由崧繼承了乃父的心寬體胖,卻沒有繼承乃祖的雄才武略。求助於三鎮而得帝位,已算得上是他的超常發揮,想做皇帝心切,一開始就高開了價錢,自貶了身價。三鎮也看清了這位“承天啟運”之人乃是阿斗。從此對他的權威再也不屑一顧。
  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由監國登基為帝,一開始,大家見他作風低調,進城時還戴着又髒又舊的角巾,搖着白竹扇,看起來像個和藹可親的鄉下土財主,並非傳說中驕氣逼人的紈絝子弟,還自我安慰了一番。哪裡知道其實是這位皇帝半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一時還講究不起他老爸福王的排場。
  果然,在裝了幾天表面文章之後,朱由崧就放出話來:天下事,有老馬在。然後迫不及待的縱情聲色,享受起來。在這方面,也許是受教於他父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享樂主義哲學。卻完全忘了他父親的悲劇。朱由崧以好色縱酒著名。即位之初,就派太監到處收羅美女以充宮掖,無遠弗屆,一直鬧到蘇杭等地,嚇得有女兒的人家雞飛狗跳,趕緊把女兒一嫁了事。直到滅國前兩個月,他還忙於計較後宮妃嬪的人選。據談遷筆記:“上體魁碩,一日斃童女二人,厚載門月裹骸出。”實在駭人聽聞。除夕之夜,朱皇帝突然悶悶不樂,急着召集群臣入見。大家以君子之心度聖明之腹,還以為是前線屢吃敗仗弄得皇上心情煩悶,紛紛指天誓日的以恢復自任,哪想到這位老兄悶了半響,憋出一句話來:“眾卿家阿,朕還沒時間考慮那個,朕只是看現在梨園唱戲的沒有什麼長得象樣的。想多選一些佳麗來充實後宮,你們一定要早點幫我辦這件事啊!”大家沒想到他操心的竟是這個。面面相覷半晌,只好一鬨而散。
  朱由崧的好酒也是趣聞多多,據說劉宗周曾勸他戒酒,為革命總要保重身體嘛。朱由崧話說得很討人喜歡:“為了先生這樣勸我,以後再不喝了。”想來長期顛沛流離,這點嘴皮子功夫還是有的。可臉上卻晦氣的象有人欠了他十萬兩銀子一般。老劉一看覺得不好意思,又改口說:“要是每次只喝一杯也沒什麼。” 朱由崧馬上借坡下驢,沒口子的答應:“您都這麼說了,以後就只喝一杯罷。”沒想到以後喝酒,太監就給他準備了一隻特大號的金杯。這還不算,喝道一半,他就不喝了,旁邊的人當然知趣,趕緊給滿上,說,沒喝完就不算一杯。上下通同作弊,配合默契,酒卻是喝的比以前還多。
  朱由崧昏聵不理事,當時朝政紊亂,賄賂公行。但這帳卻不能完全算到老朱頭上。他早已把治國大權完全交卸給馬士英等人。其實,南明重臣中只要有一個擁有與當初張居正相仿的權謀心機和治國手段,完全可以在皇帝放心讓權的基礎上振作精神,整頓朝綱。可惜,放眼南明,高居權位的大臣們燕雀處堂,全無半點警醒。馬士英,阮大鋮固然是賣官鬻爵,拼命撈錢。那些自命與馬,阮政見不同的官紳大抵也是荒淫不羈。尋歡作樂。真是應了肉食者鄙的老話。
   朱由崧拼命享樂,日子卻過得並不舒心。江北諸勛鎮擁兵自雄,忙於勾心鬥角,寸土未復,卻成天逼着他要糧要餉。就連史可法為了見好於四鎮,也不惜用威脅的口氣上書稱自己未有寸功,是因為糧餉不足。要求皇帝籌集糧餉,才好上陣殺賊,否則就連長江也守不住。那麼江北四鎮是不是真缺糧餉呢?據載,江北四鎮定額合計每年共二百四十萬,而南京朝廷在當年四個月內就已發了一年半的餉,合計三百六十萬。難怪就連朱由崧也不滿的說:“:東南餉額不滿五百萬,江北已給三百六十萬,豈能以有限之財供無已之求?田仰與劉澤清不得全事呼籲”……
   外方見逼於軍閥,朝堂上下也不寧靜,不滿朱由崧為帝的某些東林—復社人,又接連搞出了“妖僧”大悲、偽太子、“童妃”三大案。熱鬧非凡,藉此來質疑朱由崧繼統的合法性,破壞其名譽和聲望,東林—復社黨人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正直不阿的誠人君子,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政治派別,出於對其天下聞名的影響力的垂涎,許多心術不純,熱衷名利之徒也趁機混入其中,以君子之名,行小人之事。為了爭奪權力,無所不用其極。而他們所耍的這幾手也十分了得,與借緋聞案彈劾總統下台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最後沒有達到他們的直接目的,卻在不明真相的文武官員和百姓中搞得群疑滿胸,烏煙瘴氣,極大地影響了弘光朝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人必自辱,然後人辱之”。在內外傾軋下,隨之而來的是清軍的鐵騎。1645年4月25日,揚州失守,史可法殉難。消息傳到南京,朱由崧方寸大亂,顧不上通知其他人,就與馬士英和少數宦官倉皇出逃,一路輾轉來到蕪湖。蕪湖守將正是擁立有功的江北四鎮之一——黃得功,他尚對京城變故一無所知。當知道自己的“天子門生”是張惶失措,棄都而來時。內心不勝感慨,但仍然決定以死報國,對這位昏君效忠到底。
  五月二十八日,在尾隨而來的滿洲重兵壓迫下,黃得功部將田雄,馬得功策謀降清。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黃得功被暗箭射中,隨即自刎而死。朱由崧則被田雄活捉,獻給清軍邀功。據鄭達《野史無文》記載:當時田雄背着朱由崧,馬得功在後面緊緊抱着朱的雙腳,生怕這個活寶貝飛掉,朱由崧痛哭流涕的哀求兩人,卻毫無效果,於是恨得咬住田雄的脖子,血流滿衣。當時朱由崧的痛悔憤恨之情,可見一斑。但亡國之君,總是難逃一死。次年五月,這位南明天子,就在北京被加以謀為不軌的罪名殺死,年僅三十九歲。
  朱由崧從少年起就到處漂泊,顛沛流離,昔年福王府的榮華富貴一度對他來說,只不過一場春夢罷了。想不到在臨近不惑之年時來運轉,出於偶然的機遇接近了最高權力的殿堂。似乎源自人性本身最深處的欲望和渴求,也許是對在落魄中飽受冷眼與輕視的恐懼,他迫不及待的伸出雙手來迎接它,利用自己僅有的韜晦去爭取它,終於如願以償。而此後他的皇帝生涯,似乎只是他那充滿悲劇色彩的父親一生的翻版。至尊無上的皇權寶座,在他看來只不過是恢復曾經本該為他享有的王府溫柔富貴的工具而已。在醉生夢死之中,他渾然忘卻了自己拼命抓到的權力在風光無限的背後隱藏的重重殺機。享有權力必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在為帝的短短一年之中,他從不曾對自己的國家負責,也不曾對自己的子民負責,更不曾對自己的家族負責,甚至不曾對自己負責。而他身邊的大小臣工,也絕沒有人對他負責。這部帝王將相連台大戲的第一幕,就此在金陵城外的寒風中哄然散場。
  
  附潞王  
   潞王朱常淓,萬曆皇帝之侄,論輩分比崇禎,弘光還高出一輩。本來按血統親疏論,南明的帝位跟他是扯不上關係的。但在錢謙益等人的包裝策劃之下,潞王一躍成為朝野歸心的賢王,弘光繼位後,許多人還對潞王落選耿耿於懷。等到弘光敗亡,這位大家心目中的“傑出青年”自然而然的被推上前台。六月初七,馬士英與群臣奉請鄒太后立逃到杭州的潞王監國,第二天,潞王便正式走馬上任。許多人欣慰不已,認為雖然南都傾覆,但終於能立這位賢王為主,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從此振作朝綱,明王朝中興有望了。那麼,潞王是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賢王呢,未必。曾見過他的奉常張希夏就搖頭說,與福王比起來“中人耳,未見彼善於此。”大家都是一路貨色。又有曾經得見潞王“天顏”,有幸窺見“龍爪”的人說,潞王指甲六七寸長,用竹管護起來,還叫太監下鄉到處給他收羅古玩。活脫脫一個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公子哥兒形象。
   不僅如此,潞王的軟弱無能,膽小怕死也令人吃驚。即位的第二天,朱常淓就急着派人與清軍講和,幻想劃浙江而守,藉以維持自己的小朝廷。清軍剛打了勝仗,不費吹灰之力收取了南直隸十四個府,清軍統帥貝勒博洛見了潞王的求和國書,只當是痴人說夢話,也懶得客套,立刻發兵南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不到幾天,滿洲鐵騎就閃電般的出現在杭州城下,本以為破城可不費吹灰之力,卻不料斜刺里殺出一支兵馬,原來是明總兵方國安率領一萬甲士,輾轉兼程,前來擁立潞王保衛杭州,清軍猝不及防,陣勢一時大亂。沒想到潞王已決意降清,就在明軍奮不顧身與清軍血戰於涌金門下時,他竟從城牆上垂下酒食,送入清軍營中,名曰犒賞。明軍將士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拼死擁護的潞王如此行徑,憤恨不已,當即收兵東渡錢塘,後來投入魯監國旗下。
   六月十四日,杭州城破,潞王出降,隨即被送至北京,清廷下令歲給養贍銀兩。天真的潞王感激不已,上書謝恩,甚至表示要“結草啣環”,“舉家焚頂”來報答清廷的大恩大德。然而,就是如此卑躬屈膝,也保全不了自己的性命。次年五月,就與福王一起,被加以“陰謀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在北京處斬。
   潞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一輩子的最大理想,也許只不過是在藩王府中優遊歲月,安然的度其一生。沒想到天地翻覆,從此流離失所。又被一群醉心於個人私利的官僚政客包裝炒作,成為傀儡粉墨登場,捲入權力鬥爭的不息漩渦。人稱潞王為賢王,也不是全然不合當時的邏輯,他一生膽小怕事,處處委曲退讓,只求息事寧人,說起業餘愛好來,也只不過是醉心於古玩,說來還頗有一點小資情調。比起他賢侄福王的狂嫖濫飲來,卻也差勝一籌。若是在太平盛世有幸作了皇帝,也許終其一生可以得過且過,死後還能得到大臣們奉送的“仁”,“平”一類的諡號。在官修史書上,也會留下“溫仁寬厚”的千古令名。可惜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大的玩笑。最後銜壁出降,甚至就連學做劉禪也不可得,潞王的悲劇,終於以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