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亞歷山大
送交者: ZTer 2006年03月28日08:53:5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亞歷山大幼時在其父指導下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酷愛兵法,使他具有軍事知識和強健的體質。11歲時,腓力二世即讓他拜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土多德為師,學習三年,從亞里士多德那裡學到了多方面的知識。公元前340年,16歲的亞歷山大即隨父征戰。在克羅尼亞之戰中,他的組織能力和統帥才幹初露鋒芒。他指揮腓力二世軍隊左翼騎兵英勇作戰,配合腓力二世指揮的右翼騎兵,擊潰了雅典等國聯軍,決定了交戰的結局,為馬其頓在希臘諸城邦中取得霸主地位奠定基礎。

公元前336年夏,其父遇刺身亡後,20歲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此時局勢卻非常嚴重,王室和宮廷中有人謀廢新主,希臘各城邦國紛紛宣布獨立。亞歷山大依靠腓力二世的親信老將,首先剪除王室和宮廷中的異己,平定宮廷內亂。隨後,迅速鎮壓北方部族暴動。繼而揮師南下,血洗底比斯,迫使希臘諸城邦再次確認馬其頓的霸主地位,並推舉他為希臘聯軍最高統帥,並準備進兵東方。

亞歷山大的遠征是希馬(其頓)聯盟對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侵略戰爭的基本內容。進行這些遠征是為了迎合希臘和馬其頓奴隸主的意圖:把勁敵從地中海和小亞細亞地區排擠出去並通過征服新的殖民地來緩和希臘各城邦國家之間的矛盾。波斯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疆域遼闊(西起地中海東岸,東達中亞阿姆河、錫爾河流域),但到公元前四世紀中葉,阿契美尼德王朝正經受社會政治危機,瀕臨崩潰邊緣。最發達的西部行省(如小亞細亞、腓尼基、埃及)苦于波斯的統治,準備歸順希臘。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人數雖多,但大部分是各省的戰鬥力很差的騎兵和步兵民兵,只有少數(約1萬人)訓練有素但與波斯利益格格不入的希臘僱傭軍(首領是梅姆農)。波斯步兵打仗如烏合之眾,一觸即潰。而強大的波斯海軍(多達400艘戰船)則稱霸於愛琴海和地中海。公元前四世紀中葉,希臘各國聯合以後(伯羅奔尼撒戰爭),馬其頓在其傑出的統帥亞歷山大領導下,成了巴爾幹半島上強大的奴隸制國家。臨戰前的馬其頓軍隊,在組織上、技術上和戰鬥力上,都堪稱為古代世界的一支優秀軍隊。這是一支常備軍,其步兵來自自由農民,騎兵來自占有土地的貴族。步兵和騎兵都分為重、中、輕三種,都有精良的武器裝備、成熟的戰術和高超的戰鬥素養。馬其頓軍隊戰鬥隊形的基礎是重步兵方陣。重步兵方陣的翼側由騎兵掩護,正面則由輕步兵掩護。以方陣的強力猛攻完成騎兵、輕步兵和中步兵的衝擊。當時的軍隊是由經驗豐富的統帥安蒂帕特、帕曼尼昂、托勒玫·拉哥等人指揮的。弱小的希臘海軍(近160艘戰船)以愛琴海各港口為基地。

在對波斯戰爭的準備過程中,亞歷山大鎮壓了馬其頓世襲貴族中的反對派,消除了國家北部邊界遭受相鄰部落進攻的危險,平息了伯羅奔尼撒各城鎮的騷亂,加強了希馬(其頓)聯盟,使各國公認他為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亞歷山大給徵集來參加戰爭的軍隊提供了足夠的糧食、攻城器械和強渡江河的器材(攻城塔、平底船等)。一部分軍隊(約1.4萬人)由安蒂帕特領導,留在馬其頓守衛邊疆和維持治安。亞歷山大制訂的作戰計劃可歸納為:採取穩紮穩打的戰術,馬其頓軍隊的主力通過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小亞細亞,首先征服波斯西部地區,切斷波斯陸軍同海軍的聯繫,消滅其陸軍,在地中海沿岸鞏固下來,使其有了進一步遠征的後方基地,又可使波斯艦隊因失去基地而瓦解。然後繼續向波斯縱深進軍,推翻阿契美尼德王朝。而波斯的計劃是:加強地中海沿岸的防禦,登陸隊在希臘登陸,以便在那裡掀起反馬其頓的起義,迫使亞歷山大放棄對波斯的遠征。公元前334年春,亞歷山大藉口波斯人曾蹂躪過希臘聖地和參預謀殺腓力二世,率馬其頓軍隊(3萬名步兵,5000名騎兵、160艘戰船)利用赫勒斯滂海峽南岸的登陸場,順利地橫渡過該海峽並侵入小亞細亞。發動對波斯帝國的侵略性遠征,開始了歷時10年的東征之戰。

5月,雙方軍隊在小亞細亞西部的格拉尼庫斯河相遇,開始了第一次交戰。亞歷山大將軍隊分成左右兩翼,大部兵力安置在右翼由自己親自指揮。他首先驅動右翼中部的輕騎兵和一部分步兵方陣向右斜攻波斯陣線的左翼。使對方造成錯覺。以為希臘軍隊將包抄自己的左翼,當波斯軍隊主力急速調在左翼時,亞歷山大親自率領近衛重騎兵(戰線極右翼)加步兵方陣(戰線中部)直搗敵方戰線中央。波斯軍隊出乎意料,在亞歷山大軍隊的猛攻下中軍潰散。希臘人乘勢全線出擊,波斯軍大敗,近4萬人被消滅,十幾名高級將領喪生(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亞歷山大乘勝前進,占領了沿岸各城市以及弗里吉亞和呂底亞的港口,使波斯的艦隊再也不能在臨近希臘的地方停泊。小亞細亞的大多數城市不戰而降。,起來抵抗的米萊圖斯和哈利卡爾納蘇斯,經強攻後亦被占領。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占領了40多座濱海城市,迫使波斯艦隊停泊點南移。此後,亞歷山大的軍隊回師小亞細亞腹地,占領弗里吉亞和奇里乞亞。在後方和交通線得到保障以後,亞歷山大繼續征服濱海地區。

公元前333年11月,亞歷山大經過伊蘇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侖北)南下腓尼基。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見國土不斷喪失,便集合數十萬軍隊(古希臘史學家阿利安在《亞歷山大遠征記》中講有60萬),迂迴到希臘軍隊後方,在希臘軍隊離開伊蘇斯的當天下午進入該城,試圖出其不意地與亞歷山大決戰。企圖切斷馬其頓軍隊的交通線(伊蘇斯戰役)。

此舉出乎亞歷山大意料,但他沒有驚慌,在探明消息後立即命令部隊後轉,在急速轉移中展開戰鬥隊形,準備迎戰,並爭取在戰術上出敵不意。此時,大流土三世已在皮拉魯斯河擺好陣勢。他自恃軍力龐大,準備在對方排好陣勢後,集中優勢騎兵於右翼,從海岸邊的平坦地帶衝擊、包圍希臘軍隊。波斯左翼由雜牌步兵組成,步兵前面又排列了數排弓箭手,顯然大流土想以左翼的守勢掩護右翼的進攻。亞歷山大見狀,立即在行進中改變兵力配置,將騎兵都集中到自己的右翼,並且不等部隊站穩,就率領全部輕重騎兵向對方左翼發起衝鋒。波斯左翼的弓箭手剛放完第一箭,希臘騎兵已衝到面前,他們來不及換上箭,慌忙後撤,沖亂了身後的步兵陣勢,希臘騎兵乘勢衝殺,波斯左翼頃刻瓦解。大流士三世見左翼瓦解,不立即調整部署,利用優勢兵力重組陣線,而是首先駕車逃跑。這樣,波斯軍隊雖然仍在兵力上占優勢,但主帥臨陣脫逃,全軍迅速崩潰。波斯軍隊的大批武器裝備和金銀財寶,大流士三世的母親、皇后和兩個公主都落入了亞歷山大手中。

雖然伊蘇斯之戰的勝利為馬其頓軍隊打開了通向中亞細亞的道路,但亞歷山大卻決定征服其餘尚由波斯人控制的腓尼基、埃及和利比亞等濱海地區,消滅波斯艦隊。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繼續南下。許多腓尼基城市不戰而降。只有提爾城(今黎巴嫩蘇爾)進行了長達7個月的頑強抵抗,亞歷山大使用了撞槌、攻城塔、穿城螺旋錐等當時所有的攻城武器,才攻克波斯艦隊的最後據點。城破之後,亞歷山大將提爾三萬居民都出賣為奴隸。在此前後,大流士三世曾提出割地媾和,表示願意割讓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全部領土,賠款一萬塔蘭特,並將女兒嫁給亞歷山大,但亞歷山大要的是全亞洲,而不是幼發拉底河以西,所以斷然拒絕。年底,亞歷山大經過兩個月的圍困攻占加沙,接着進入埃及,他便毫不費力地征服了腓尼基的其它城市,征服了埃及和利比亞。為了籠絡埃及祭司,他不僅慷慨解囊,而且極其隆重地去西瓦綠洲拜謁了阿蒙神廟。埃及祭司在感激之餘宣布他為太陽神阿蒙之子、埃及法老的合法繼承人。為建立東征的後方基地,他還在尼羅河口附近建立了第一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亞歷山大城和港口。至此,波斯帝國西部和地中海的制海權都在亞歷山大控制之中了。

亞歷山大待最初幾次進軍的勝利成果稍微鞏固之後,便開始入侵中亞細亞。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4萬步兵、7000騎兵由埃及向美索不達米亞進軍。10月,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發生了希臘與波斯間的戰略決戰。關于波斯參戰軍隊的數量,古代作家們有不同的記載(阿利安講為騎兵4萬,步兵100萬,戰車200萬)。但無論如何,都遠遠多於亞歷山大的軍隊。大流士三世依仗數量優勢,首先讓左翼向左前方出回,以攻擊並包抄亞歷山大的右翼。接着,又揮動右翼猛攻亞歷山大的左翼。亞歷山大的軍隊雖然英勇奮戰,但戰線還是被突破。可是大流士在突破戰線後,立即分出相當兵力馳往戰場後方7-8里處的亞歷山大營地,解救自己的母親、皇后和公主,劫掠財物糧秣。亞歷山大抓住戰機,一面穩住左右戰線,一面親自率領近衛重騎兵插入敵方左翼的缺口,從側面直搗大流士所在的中軍。此舉完全出乎大流士意料,頓時驚慌失措,調頭後逃。亞歷山大放走大流士,率軍向左右攻擊波斯軍。波斯軍再次大敗潰散(高加米拉戰役)。高加米拉一戰,波斯軍隊精銳盡失,亞歷山大乘勝東進,占領巴比倫、蘇薩、波斯波利斯、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滅亡古波斯帝國。奪得無數金銀財寶僅金銀一項即達15萬塔蘭特之多(1塔蘭特約30kg)。大流士三世逃到本國北方各省,被他的一名總督殺死。

公元前330年夏,亞歷山大動用數支騎兵縱隊和乘馬的輕步兵縱隊沿裏海南岸繼續出征波斯北方和東方各省,征服了米太、希爾加尼亞、帕提亞(安息),侵入了大夏(巴克特里亞),並宣布自己為馬其頓和波斯的“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合法”繼承者。為了鞏固新王朝的軍事政治基礎,亞歷山大在軍隊和行政部門起用波斯貴族,募集東方人參加軍隊,在軍隊和宮廷中推行繁文縟節。允許信教自由,實行東方禮儀,並與巴克特里亞王公之女羅克珊娜結婚。這些做法引起了亞歷山大左右的希臘—馬其頓人的不滿,使得他和將領之間發生了衝突。公元前329年,馬其頓軍隊入侵中亞細亞,一直打到奧克蘇斯河(阿姆河)和亞克薩爾特河(錫爾河)的上游。在大夏和粟特(蘇聯塔吉克全境及烏茲別克的一部分)地區,遇到了以粟特人斯皮泰門為首的土著各族人民的強大抵抗,經過2年多的努力,作出了很大犧牲之後才將其鎮壓下去。為了鎮壓起義和保衛已占領的地方,亞歷山大修建了許多駐紮着強大警衛部隊的設防城市(亞歷山大城)。這樣的城市總共約70座。

公元前327年春,亞歷山大率軍(13.5萬人)離開中亞,南下出征印度。在印度西部旁遮普的吉達斯普河(印度河支流)一帶,馬其頓軍隊費了很大氣力才粉碎了印度皇帝波羅斯的軍隊的抵抗(吉達斯普河戰役)。亞歷山大本想繼續向印度腹地進攻,但士兵多年出征作戰,征途勞累,都拒絕繼續前進,要求返回家園,加之氣候不適,疾病侵襲,遠征已成強弩之末。亞歷山大隻好於公元前326年留下守軍後,下令回師。他決定派一部分軍隊走海路,以便為了探查橫跨印度洋和波斯灣的航路,為此,公元前325年年初在希達斯派斯河上建立起一支擁有800艘戰船和運輸船的艦隊,一部分軍隊乘船駛往印度河口,其餘部隊由陸路撤退。陸軍第一縱隊由亞歷山大率領,經格德羅西亞班師,陸軍第二縱隊由克拉蒂爾指揮,經阿拉霍西亞班師。艦隊由奈阿爾赫指揮。這次陸軍行軍和海軍航渡十分困難,直到公元前324年春才返回兩河流域的巴比倫。由於飢餓、酷暑和疾病,軍隊減員四分之三。亞歷山大把巴比倫定為版圖包括馬其頓、小亞細亞和中亞細亞的這一古代世界新生的大國的首都,還準備進行新的遠征。

然而公元前323年6月初,亞歷山大突然患上惡性瘧疾,13日病逝,終年僅33歲。

亞力山大東征歷十載,行程萬里,在西起巴爾幹半島,東達印度河,建立了地域遼闊的馬其頓帝國,其軍事才能和帝國面積只有後世的成吉思汗和其創建的蒙古帝國可與其相比。亞力山大採用東方的君主制,令臣民將他當作神崇拜,對反對者則無情鎮壓。亞歷山大生前雖然,採取了一些加強統一的措施,但其帝國畢竟是在短期的武力征服中迅速建立起來的,並沒有牢固的經濟基礎。他死後,帝國很快就崩潰了。他的部將們經過長期混戰,陸續在帝國範圍內建立了許多個具有希臘文明特色的獨立國家。

點評:亞歷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軍事家之一,一生中從未打過一次敗仗,其軍事學術吸取了古希臘和世界各國軍事學術的成果,並充分地體現在他的多次遠征中。他的10年遠征堪稱古希臘軍事學術發展的最高階段。亞歷山大是一位軍事學術的革新家:他在腓力二世的基礎上,他發展了古希臘的軍事體制和方陣戰術,增加軍隊側翼的密度,從而提高其攻擊能力。創立了既善於在乘馬隊形中,又善於在徒步隊形中進行戰鬥的新型騎兵——“龍騎兵”使騎兵成為軍隊的決定性突擊力量和機動力量。戰術上制定了戰鬥隊形各組成部分的機動和相互協同動作的原則,發揮騎兵的突擊作用。亞歷山大善於根據情況,或集中使用兵力,或把軍隊分成若干獨立的縱隊。他在交戰中取得勝利,常常是由於在一翼(通常是右翼)由重騎兵和中步兵組成突擊集團。戰鬥由輕騎兵和步兵發起,重騎兵突擊敵人戰鬥隊形的翼側和後方,重步兵的方陣則從正面實施攻擊,以完成騎兵的突擊。輕騎兵還負責追擊被擊潰了的敵人。亞歷山大制定了騎兵戰術原則。他進一步發展了埃帕米農達提出的沿正面不均勻分配兵力的原則。亞歷山大的戰略特點是:周密地準備戰爭,深入地研究敵人及其國家,按預定計划進行戰爭,堅決徹底地實現既定計劃,在野戰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保障陸海軍的交通線和供應基地,鞏固勝利。指揮特點是:出敵不意、大膽穿插、迂迴包圍、以少勝多,速戰速決。亞歷山大的軍事藝術給後來的西方軍事思想以巨大影響,漢尼拔、愷撒、拿破崙這些偉大的軍事家都曾效仿過他。亞歷山大的東征的10年是希臘社會的“外部極盛時代”,在此前後,不僅希臘文明吸收了東方營養,而且高度發達的古希臘文明以空前規模傳向東方,對古代東方文明特別是中亞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