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虛無之夏 (1)
送交者: 一葉扁舟 2006年03月31日09:06:1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虛無之夏一

瀟水

  鯀先生被殺死在羽山,他的兒子大禹被叫來談話。大禹是個大個子年輕人,虎虎有生氣,身高一米八五,虎鼻大口,耳朵上有三個孔(所謂耳有三漏),腳下有三顆痣(己字形),胸上印有玉斗,他一頭跪倒在地,哀哀求命道:“我的父親鯀盡心盡力,治水卻沒有成功,又違抗您的召令,據城造反身死名敗,並不冤枉。可是您知道嗎,父親如果聽取我的建議,不會沒有效果的。”


  “咦?你對治水有什麼建議?”

  大禹發表了治水的高見,舜帝聽取後頗為讚賞,說:“你的父親連自己兒子的意見都不採納,不得善終也不奇怪。按照道理你應該和他一起走,但我破例寬恕你。治水的事,從今以後就由你負責,請你一定記住你父親的教訓,審慎以行,不負眾望!”

  大禹意外免死,喜出望外,趕緊拜謝。舜帝又語重深長地說:“你不要跟丹朱學。丹朱作為堯的兒子,不上進,跟一幫貴族子弟聚在家裡搞貼面舞會,脫了衣服集體淫亂,結果丟掉了繼承權。他帶了個壞頭,我希望你樹個好榜樣,把水治好。”

  於是大禹在惶恐不安中玩命工作,他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釘子鞋,經風沐雨,非常辛苦,黃河、長江地亂跑,四處調研。人們看見這個古怪的大個子,左手捏着準繩,右手拿着規矩(即圓規和三角板——大禹很象數學老師哎),辛辛苦苦在風雨中奔波。大禹不聽音樂,愁然沉思。走在樹梢下,帽子被樹枝刮去了,他也不回頭顧;鞋子跑丟了,也不回去揀(可能跟陳景潤一樣,沉思“歌德巴赫猜想”撞在電線杆上)。其實他不是不知道鞋了丟了,他是不肯花時間去撿。大禹一彎腰撿鞋子的這動作,合計七秒鐘,等於延誤了七秒鐘的時間研究治水方案。方案拖延七秒鐘,等於有3.5個人和1.2座房子被大水吞沒,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折合幾百萬元,這個價值遠遠大於他的帽子和鞋子。所以大禹不撿鞋子。有句鞭策人心的名言是:大禹不喜歡一尺長的玉壁,卻珍惜一寸長的光陰。大禹惜寸陰的說法就是這麼來的,喜歡睡懶覺的人可以把它作為床右銘。

  盛夏,紅日似火,炙烤着大地,茫茫積水經過毒日暴曬,熱氣騰騰,大禹走在水邊像蒸桑拿,氣喘吁吁。很多猛獸跑出來吃人,人又被困在水裡,格外得好吃。大禹看見很多人跑到樹上巢居,本事更高的則去了山腰住石窟。但老鷹從天而降,抓石窟里的小孩和老頭吃。

  大禹考察了一圈,發現黃河從峽谷中流出,進入平坦中原以後就變成一條任性扭動的龍,不斷改道,到處漫遊。從地圖上看,它上翻下卷,游徙不定,由於河道淺,它一邊游隨處放水,像一個隨地撒尿的孩子,留下一灘灘汪洋的積水。如果能給黃河兩岸築堤,夾持着黃河,使他不能亂跑亂撒尿,這是最好的辦法——當初鯀先生就是這個路子。可惜鯀和大禹時代都沒有這個能力(這要到戰國時期才開始實現)。大禹時代都是石器工具,沒有青銅器,怎能實現這樣巨大的工程啊。

  那該怎麼辦呢?我為此特別請教了修廁所的管子工,他和大禹的策略不謀而合:既然無法管束這個野蠻的孩子,笨辦法就是由着他去尿,但要在孩子經常亂撒尿的地方預備好排尿系統,排走孩子的尿,也就是大禹預備出的九條河道。什麼時候孩子跑在A處放一灘水,大禹預備在A處的小河道就把它排乾。一會兒孩子又躥到B處放水,大禹又已在B處預備好一個管子。這就是所謂“播為九河,疏川導滯”,用九條河道把黃河泛溢導致的洪水排走。所謂九條河道其實也是虛數,大禹在祖國各地都因勢利導,開挖這種排尿河。

  據說大禹不愛喝酒但喜歡善言,善言就是好的意見,所以大禹最愛開會。他考察完畢,召集“治水辦”人員開會。名聲顯赫的F4都參加了會議。他們分別是大禹(水利部長)、子契(文教部長)、后稷(農業部長)、伯益(林業部長)。這四個人後來分別成為了夏、商、周、秦四個朝代的祖宗先人,我們把他們合稱為中國古代的F4——forefather 4。他們四人都有偉大的不同凡響的誕生經驗,大禹據說是他媽媽吞了薏仁而懷上了他(當然另一個說法是他爸爸“鯀先生”臨死做剖腹產生下了他)。子契則是他媽媽吃鳥蛋而生下的,所以是鳥蛋之子,東夷人。后稷則是媽媽踩了外星人的巨大腳印而懷孕的,華夏人。伯益的媽媽沒吃什麼東西,不過他奶奶吃過鳥蛋,吃完生下的他爸,也是東夷人。

  夏、商、周、秦的四位先人,坐在“治黃辦公室”里,大禹首先發言:“黃河橫流,泛濫天下,威脅民生,已經九年了。我看見龍蛇跑進了人們的房子,人們則跑進了龍蛇的肚子。運氣好的人爬上樹去躲,身手更敏捷的去了石窟。莊稼徹底泡湯,人民衣食窘迫。但我發現所謂‘浸山滅陵,浩浩滔天’的洪水,其實比我爹那時候已經平和多了,剩下的都是積水了。現在當務之急是接受我爹的教訓,放棄堵塞,改用疏導。怎麼疏導呢?我的四字方針是‘高高下下’,把高的地方加得更高,把低下的地方鑿得更低,從而作成排水溝,遍布各地,使洪水和積水一刻不停地排泄到大海。”

  現任農業部長后稷(大周朝先人)說:“我建議,排乾後的沼澤窪地,上面可以種植莊稼,變水害為水利,組織受災區生產自救。我作為農業部長,可以教他們播植百穀,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同時,還得撥出救濟糧,救濟災民,別讓人老在樹上沒吃的了。有餘糧的地方都要跑到,勒令他們把餘糧調濟到缺糧的地方。”

  “對。我補充強調一下,”大禹說,“現在必須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有餘糧的部族必須配合全面整體治水計劃。任何部門、任何地方、任何個人,倘若各自為政,擾亂治水計劃,一經發現,我必將用強制手段干預。同志們吶,治水必須全面規劃,打破地域局限,以鄰為壑的做法是再也不允許了。必要的話我們要動用軍隊來說服那些不聽指揮的部族。我們應當趁着治水,把軍權、政權充分抓到手裡,調動運用起來。”大禹發現自己說漏了嘴,趕緊打住。

  “伯益,你知道南方有一種稻子嗎,”農業部長后稷接着說,“它就愛在水田裡長,你把他引進到中原,我們排完洪水,就在低洼濕地上種稻子。”

  伯益是秦朝先人,現任林業畜牧部長,對后稷的提議表示贊同,並自告奮勇抓他的老本行:“我另外打算放火燒山,把樹木全部幹掉,野草燒個精光,嚇走猛虎野獸,讓人們去山坡上居住,這樣就避開洪水了。

  “這個主意雖好,但是吃水有問題,人們幾千年來不住山坡,而寧可居住在飽受洪水侵襲的河邊,就是為了生活取水方便啊。”鳥蛋之子“子契”(文教部長,商朝先人)插嘴說。

  “所以我準備大力推廣挖井取水技術,”伯益說,“如果鑿井取水技術推廣的好,就可以遠離江河居住,躲避洪水之苦,根本躲避了洪水的直接危害。”

  大禹對這個主意擊掌稱讚:“那我就宣布計劃,伯益、子契,你們兩個的祖上都吃過鳥蛋,估計腦袋靈光,算術好,你倆跟我勘測地形,分析河道路線,看在哪裡合適挖排水溝,制定疏導方案。后稷是種地英雄,自然去各地徵集糧食,賑濟災民,傳授他們稼穡技術,開挖泥地,積極組織生產自救。南方的稻種也要引進到北方來。伯益同時還要到各地鑿井,希望你能成為鑿井英雄。”

  “那大哥您就是治水英雄了!”眾人眼中燃燒起希望。

  大禹領導F4,開始了中國古史上轟轟烈烈的治水運動。他們戰天鬥地,冒着流星雨,風再大也不怎麼樣,只肯為你而勇敢,讓老百姓都看見幸福的所在。F4跑遍高山河谷,尋找黃河經常漫溢的地點,行山表木(勘測),規劃合理的泄水路線,疏通這一路線上的溝谷河道,把洪水、積水統統排走。以後再鬧厄爾尼諾現象,黃河發瘋所溢出的洪水可以自動通過這套排水體系泄入大海。

  二十歲的大禹在他的治水崗位上一干就是十三年,從華北到江南,無處不留下他施工隊的足跡。他以身作則,親臨一線,衝鋒在前,享受在後,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翻山越嶺,涉沼渡河,手腳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趾甲蓋全部磨掉,因為跋涉泥漿,小腿也被磨得精光,不帶一根寒毛,大腿更枯瘦得沒有一斤肥肉。而且大禹吃的穿的都是民工水平,吃飯的時候經常吃到一半就吐出來跑出去幹活;洗澡剛到一半,又握着濕頭髮衝出去指導調度。魯迅說,中國歷史上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這大約就是大禹。大禹親自拿着挖土的雙齒鏟(耜)和裝土的筐,辛勤勞動,風裡來、雨里去。那時的主要工具都是石器,揮動起來可不容易。

  據說大禹身高一丈,腳長一尺,這兩個度量單位方便了他的治水工作,可以測量土地山川,這也是“丈夫”一詞的來歷。由於忙於丈量山川,用腿太多,還都在泥里,大禹的膝蓋嚴重風濕變形,走路一顛一顛,好像在跳hip hop。後代的道士模仿這個細碎而急促的步子,裝神弄鬼兒,叫做“禹步”。葛洪大仙還設計了禹步的舞譜:“前舉左,右過左,左就右;次舉右,左過右,右就左;次舉右,右過左,左就右”——很像東北大秧歌中的“十字步”。

  大禹的風濕性關節炎長期得不到治療,最終惡化成偏枯,就是偏癱。大禹只能蹭着走路,特點是“步不相過”,意思是邁出的左腳超不過前面的右腳,反之亦然,走路比裹腳老太太還慢騰。此外,他還患有其它職業性疾病,比如顏色黧黑,竅氣不通——患有肺結核,呼吸不暢,臉色非常難看。大禹的一幫跟班,只比大禹更慘。據《呂氏春秋》說,他們走到哪裡就死到哪裡,有的死在山陵上,就葬在山陵,有的死在水邊,就埋在河床。伯益始終追隨大禹左右,是F4中最得力的助手,他的主要事跡是鑿井,發明和推廣了中國最早期的水井。水井多為十幾米深,為了避免井壁泥土坍塌,內壁還用木棍自下而上層層疊起,從井口往下看,木棍交成井字形,這也是“井”字寫法的來歷。井口開有水渠,可以遠遠地流向制陶場與人家。鑿井技術不但使人們脫離了河湖制約去高遠乾燥的地方居住,還解決了城市內部的供水問題,使得大量人口積聚的城市的出現有了可能(一個城市需要幾百口水井。沒有井的話,就沒有城市,沒有城市,也就沒有文明發展的依託地,就沒有國家)。

  由於大禹時代還沒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大禹在祖國各地治水就發現人們的髮型隨心適意,互有不同。往北去流行高髻,往南方則矮髻。有的人甚至挽兩個髮髻,髻一前一後擺置,這是北方人習慣,西北人則額前一左一右擺。

  個別懶蛋也是有的,他像現代女孩那樣,弄出一個馬尾巴來,用玉環把馬尾巴根兒束起來,叫做束髮,非常省事。但馬尾巴根兒不在腦後,而是正頭頂,高挑着,像日本浪人那樣。馬尾巴根上再插一個玉針,針尖朝前,非常性感。有的女孩是編一個粗粗的大辮子,盤於頭頂,像阿Q那樣,男生也有這樣的。而阿Q的故鄉,吳越地區的人,這時候最懶不過,不弄髮髻也不弄馬尾巴。純粹把頭髮斷掉一截,直接披散着,如現代長發之妹妹。

  大禹到了32歲,完成治水,汪洋澤國變成了山清水綠,人們安居樂業,引吭高歌。舜帝頗為滿意,賜給大禹一個黑色的玉圭(上尖下方的一個黑石頭片),表彰他的曠世之勛,並號召全民全社會向治水英雄大禹學習,學習他含莘茹苦,勞身焦思,專心致志的敬業精神。大禹刻苦卓絕,雄名千秋萬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