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四鎮是明末清初南明政權的淮安、揚州、廬州、泗州等四個重要軍區。其主要領導為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以及劉澤清。
四鎮的成立是史可法的策略,張岱說:“以史閣部之設四鎮,不設於山東、河南,乃設於南畿數百里之內,此則閣部之第一失著。”黃得功得以進封為靖南侯、高傑為興平伯、劉澤清東平伯、劉良佐廣昌伯。四鎮中以高傑、黃得功兵力較強。又以高傑最受史可法器重,史可法認為高傑的部隊雖然紀律渙散,卻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劉澤清則擾民有餘,成事不足。
由於南明政權由軍人所擁立,故軍人跋扈自雄。史可法與朝廷皆無力管束。史可法在寫信給高弘圖表示,“盛言‘鎮鋒惡,盍謹避之!’”黃宗羲稱:“馬士英既借四鎮以迎立,四鎮遂為士英所結。史可法亦恐四鎮之不悅己也,急封爵以慰之。君子知其無能為矣。
黃得功駐真州(儀徵)、劉良佐駐壽州(今壽縣)、劉澤清駐淮安,高傑原受命安頓家口於揚州城外然後統兵北征。可是,高傑貪圖揚州富庶,要求將家口安置於城內。揚州的百姓見高傑部下士卒在附近村莊到處搶掠焚殺,“煙火蔽日”、“殭屍遍野”,紛紛罷市登陴,不讓高軍入城。高傑惱羞成怒,於六月初七日下令攻城。揚州進士鄭元勛從中調停,同高傑面議只讓官兵家眷安置城內,不在城內駐軍。不料揚州百姓群情激憤,當場擊殺鄭元勛。督師大學士史可法親自來到揚州城外的高傑軍營里,婉轉勸說,一味姑息牽就。“閣部之行也,以川兵三百自隨,傑疑之,可法即分與二百人,然傑疑如故。……傑防可法甚嚴,一切出入文移必呈傑始達可法。……可法留傑營月余,不得要領”。經過反覆磋商,最後決定把揚州附近的瓜州作為高軍安頓之地。
江北四鎮是這樣跋扈自雄,世鎮武昌的寧南侯左良玉在崇禎年間就已尾大不掉,自行其是。弘光監國和即位的詔書頒到武昌,他一度拒絕開讀,在湖廣巡撫何騰蛟、部下監紀副總兵盧鼎等人的勸說下,才勉強開讀成禮。南明其他將領如鄭芝龍、方國安等人見大將如此,也各自盤算自身利益,不以國事為念。
https://youtu.be/_rRI5w4Cu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