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常(1896—1986)別字純熙,安徽六安人。王逸常早年先後就讀於安徽省立第三甲種農業學校、蕪湖第二甲種農業學校、上海大學社會系。192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據王逸常本人回憶,1924年春季,王逸常還是國共兩黨公辦的上海大學學生。校長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總務主任是經驗豐富的共產黨員鄧中夏。王逸常所在的社會學系主任瞿秋白和教授蔡和森等,都是共產黨員。王逸常接受共產黨的指示,報考黃埔軍校學軍事。在上海初試通過後,於四月赴廣州參加複試。1924年5月4日到黃埔軍校,受新兵訓練。後編在第一隊學習。
畢業後,留在黃埔軍校工作,擔任軍校政治部幹事一職。同年(1924),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建立了第一個黃埔支部。第一個黃埔支部的書記是蔣先雲,王逸常為宣傳幹事,楊其綱擔任組織幹事,候補幹事為許繼慎與陳賡。後歷任中共黃埔支部宣傳委員、中共黃埔軍校第二屆支部候補幹事、軍校政治部少校科員、軍校政治部代理秘書兼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秘書等職。 王逸常在黃埔軍校早期共產黨員中是極其重要的領導成員。1925年4月以後,歷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三營少校黨代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第一補充團中校團黨代表,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政治部中校秘書,第一軍政治部組織科上校科長等職。
在第一次東征期間,王逸常任隨營政治部代理秘書,第三師第九團上校團黨代表。據王逸常本人回憶,黃埔政治部有洪劍雄和王逸常兩人隨同周恩來,主要負責協同教導團各連黨代表,既做部隊的政治工作,也做軍民合作的工作。為東征軍攻占淡水城,取得棉湖戰役等戰事的勝利作出了一定積極的貢獻。這個期間,王逸常是周恩來的左膀右臂。
二次東征,王逸常任第二次東征軍第三師第一補充團黨代表。最終由周恩來領導的東征軍攻下惠州城,取得了第二次東征的勝利。
國共分裂之後,王逸常被中共中央派回安徽老家六安工作。他是鄂豫皖蘇區建立的主要參與者。他所領導的六安縣委是鄂豫皖蘇區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正是這個時候,王逸常選擇脫離了中共黨組織,從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軍事骨幹變成了遠離政治漩渦的脫黨分子。建國後,王逸常作為文史研究員專注於早期黨史回憶研究,1986年去世。那麼王逸常為什麽會脫黨?而他為什麽並沒有因為他脫黨的選擇而受到牽連?鄂豫皖蘇區建立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就是這個專輯講述的內容。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nYOyZVg11yd2qMAsbf357J3bZvmWhV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