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國賊,兩黨黨父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3年06月23日22:20:2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一國國賊,兩黨黨父 馮勝平
前言 孫中山是一個處於歷史盲點的人物。他是國民黨的國父,又是共產黨推崇的先行者。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們看到無論是海峽兩岸的國共,還是海外僑界和民運團體,都在紀念這位據說是推翻了帝制的偉人。 其實,這是對歷史的誤讀。結束滿清帝制的真正功臣,不是孫中山,而是手握重兵、控制北洋六鎮的袁世凱。沒有袁世凱的逼宮和清室優待條例,清室不可能和平退位。辛亥革命之成功,不在於推翻滿清,而在於和平結束帝制。1911年清廷退位,是當時中國政治家——袁世凱、孫中山、立憲派和滿清貴族——合作促成的一個經典傑作,堪稱中國版的光榮革命。借用一句毛澤東的話,“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在中國,一個王朝生的偉大不難,死的光榮幾乎絕無僅有。滿清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光榮退休的王朝。 遺憾的是,失去總統權位的孫中山,心理嚴重失衡,逐漸退出了這一合作。作為一個職業革命家,孫中山勤於破壞,拙於建設。二次革命以來,中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其根源無不與孫中山的革命實踐有關。 一、革命、女人、讀書 孫中山曾對他的日本友人犬養毅說,生平第一興趣是革命,第二是女人,第三是讀書。我們不妨按照這個順序來看看孫中山的人生軌跡。 1)革命:從一個立志改造中國的熱血青年,到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冷血職業革命家,孫中山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百年動亂的先河,是中國現代極權制度的始作俑者。革命是孫中山的最愛,也是近代中國一系列悲劇的根源。權力使人腐化,革命使人墮落。如果權力腐化當權者,革命則通常使那些追求權力者墮落。這一規律完全適用於孫中山和他的革命拜物教的追隨者。為奪取最高權力,孫中山不惜出賣國家權益,換取日本、德國、蘇聯的金錢,把中國一次次推入內戰的血海。辛亥之前,他接受日本政府津貼,遊走於英、法、美政府之間,以東北、新疆、西藏、外蒙領土為條件,試圖換取列強支持,不果。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他主動與日本政府簽訂十一條(原件在日本檔案館發現),是為二十一條之源本。為此,孫得到日本軍部140萬日元資助。1917年,孫通過留英學生曹亞伯從德國政府拿到200萬鷹洋,在廣州建立政府,向支持英法的段祺瑞政府宣戰,又不果。 1923年,孫與蘇聯大使越飛簽訂“孫文越飛宣言”,放棄中國對外蒙和中東路的權益,換取蘇俄三千萬盧布,遂有以後的黃埔建軍和北伐。正如梁啓超所說:“孫文晚年已整個做了蘇俄傀儡,沒有絲毫自由”。(梁啓超家書5/5/27) 值得注意的是,蘇俄花費巨款,支持孫文革命,並非希望中國進步,而是“立足於日美中三國利益發生衝突,要採取一切手段來加劇這種衝突”。(維辛斯基) 同樣,不少支持孫中山的“日本友人”也並非真正把他當作朋友:“彼等(指孫黃等人)雖是一批廢物,但現在願以重金購置之”。(犬養毅) 讀史人知道,百年前中國國脈如絲,列強環伺,瓜分迫在眉睫,亡國危在旦夕。正是在這種情形下,孫中山與境外反華勢力勾結,發起一次又一次旨在推翻本國政府的革命,鍥而不舍,努力賣國,集數十年之努力,終於成功。 2)女人:孫中山的確愛女人,而且是博愛。孫一生愛過的女人已不可考,但有名的至少7位,他們是盧慕貞,陳粹芳,宋慶齡,宋藹齡,梅子,淺田春和大月熏。英雄愛美女,這本無可非議。路德名言:一個人如果不愛詩詞、美酒和女人,他就終生是個大傻瓜。美女愛英雄,亦是人之常情,尤其對那些有國母情節的女人更是如此。問題是,國父也好,國母也罷,都應遵守人類基本倫常。人家已有妻室,就不該取而代之;朋友女兒尚未成年,自己又居人家中,受其恩惠,就不該強求新歡;更不該對其博愛的後果不負責任。 3)讀書:沒有證據表明孫中山是一個好學生。他的三民主義是對林肯的拙劣抄襲,《倫敦蒙難記》更是毫無文采,純屬政治煽情之作。孫真正的一篇好文章是《上李鴻章書》(1894),那時的孫還在夢想走體制內的仕途。可惜李中堂老眼昏花,不識英雄,遂使大清少了一個忠臣,中國多了一次劫難。孫一生以博士自居,其實並無博士學位。國民黨正史聲稱孫天資聰明,成績優異,考試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確是事實。但同樣的事實是,孫就讀的香港西醫書院是一所沒有註冊、不受港英政府承認的野雞大學,班上一共只有兩名學生——孫中山和江英華。 二、孫中山的政治遺產 孫中山對中國的最大傷害,不是他的賣國,不是他的假博士,也不是他對女人的博愛,而是他與四個朋友的決裂。這四個朋友分別是:章太炎,宋教仁,黃興和陳炯明。 1909年,章太炎因反對孫中山專制獨裁退出同盟會,重建光復會。孫罵章太炎為滿清暗探,並指使蔣介石於辛亥革命後暗殺章太炎的好友、光復會二號人物陶成章。 1912年,孫與熱衷議會政治、組建國民黨與梁啓超的進步黨進行議會鬥爭的宋教仁分道揚鑣。據當時報刊記載,為爭奪領導權,孫宋關係惡劣,形同水火。鑒於孫宋的歷史恩怨和宋教仁在國民黨內的實際領袖地位,有理由相信宋案的主謀不是趙秉鈞而是孫中山。1913年宋教仁被刺,黃興力主法律解決宋案,孫則一意孤行,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又指責黃興無能,強行組建中華革命黨,要求入黨者按指模向他個人宣誓效忠,終於迫使黃興遠走美國。 1922年,孫與主張“聯省自治”的廣東實力派軍人、黃花崗起義敢死隊隊長陳炯明決裂,兵戎相見。分歧的焦點是:孫主張統一中國,不惜以外蒙、中東鐵路等國家權益交換盧布;陳炯明效仿吳佩孚,主張建設地方,反對蘇聯兼併外蒙,拒絕做其在中國的傀儡。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孫中山和他四位朋友的決裂,分別堵死了四條可能使中國走向光明的道路。無論是章太炎的自由主義,還是宋教仁的議會道路,或是黃興的法制道路,抑或陳炯明的聯邦制,都可能把中國帶出黑暗,但它們都敗於孫中山的革命。歷史證明,孫中山的革命道路,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孫中山的勝利,是中國的失敗。 不是沒有好人,也不是沒有好路。但好人總是失敗,好路總是走不通。 三、革命是中國的劫數,中國在劫難逃。 “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黨國體制,是孫中山的政治遺產。蔣介石繼承了這個遺產,毛澤東也繼承了這個遺產。不同的只是中華民國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國民黨變成了中國共產黨,三民主義變成了共產主義。為爭奪這一遺產,國共兩黨進行了22年的殊死搏鬥。鑒於孫中山的賣國紀錄和國共兩黨對其的尊崇,“一國國賊,兩黨黨父”應是他當之無愧的稱號。 (2011年10月8日於普林斯頓)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2: | 七絕 題照(1536)百姓芸芸皆巨嬰 | |
2021: | 《中國近代史綱要---晚清時期》之五十 | |
2021: | 走上不同道路的兩位朝鮮革命者--李范奭 | |
2020: | 革命造反:“倒像運動”白宮建黑宮 | |
2020: | 水滸英雄傳:第47位 地正星 首席吏員 | |
2019: | 小金 | |
2019: | 《人間頂極,最最最“愚蠢、荒唐、可笑 | |
2018: | 索爾仁尼琴--反抗極權的鬥士 | |
2018: | 左翼文化人中排名第三的茅盾,為何能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