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烈
唐代的興慶宮占地面積134.4公頃,是現在的北京故宮面積的1.5倍。宮廷建築與園林風光結合在一起,唐代許多興衰的故事都發生在這裡。興慶宮,原來是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當皇子的住宅,他幾個兄弟的住所寧王宅、薛王宅、歧王宅、申王宅也都在這裡。李隆基當皇帝以後,擴建了有名的花萼相輝樓。眾所周知的沉香亭是李隆基與楊貴妃賞花遊樂的地方,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此作《清平調》著名詩篇。盛唐時,唐玄宗為了“勤於政事,勵精圖治”建造了勤政務本樓,後來為了顯示國威,又把興慶宮擴建廣場,這一廣場就在今日的西安交大的部分校園;它比西安市新城廣場大1倍多,是北京天安門廣場的3/4。在此廣場的西邊,還有繁華的中外貿易的商業大街。所以說今天的交大的校園也是唐代興慶宮遺址的一部分。
交大由上海西遷到西安,是1955年中央政府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上海市、陝西省、西安市當地政府十分重視,他們幫助支持交大領導選擇了古都唐長安的興慶宮遺址的南面建設新的交大。與此同時,西安市政府決定在唐興慶宮的遺址上,建設西安市最大的公園——興慶宮公園。交大自選址以後,1956年破土動工,以極高的速度建設開來,1956年、1957年交大的教職工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辭別上海舒適的舊居,攜老帶幼的來到西安新居。年輕的學子們也隨即遷校來西安求學。
1958年春天,西安市開始動工建設占地 48.6公頃興慶公園。開渠引水,挖湖疊山,植樹種花,根據歷史遺蹟,興建亭台樓閣,如沉香亭,香薰閣,花萼相輝樓等等。全市各界人士男女老少,踴躍參加興慶公園義務勞動累計達17萬人次。交大師生與西安市各界人民一起,多次參加義務勞動,在公園裡抬着一筐筐黃土,載下一株株樹苗,至今仍歷歷在目。整個工程共計挖湖堆山搬運土方 39.5萬立方米,修築沿湖兩條環形路長達8公里,植樹栽花8萬餘株。除了部分機械化設備施工以外,都是人工勞動。但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就初步建成了興慶宮公園,受到國家建設部的高度讚揚。
建立之後,我們交大師生自然是十分高興的,並受到特別的優待,免票或半票。興慶宮公園的建成,不僅是休息的好地方,一年四季中,春天桃紅柳綠,夏天牡丹雍容,秋天菊花傲霜,寒冬臘梅飄香,令人陶醉。更重要的是這裡有豐富的歷史遺蹟,蘊藏着光輝燦爛的盛唐的長安文化。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以及後來到興慶宮訪古尋舊的名人都留下許多詩篇。像我這樣一批隋交大西遷而來的上海人,經常到興慶宮公園遊覽、晨練,也引發我們的懷古之情。幼年時背誦唐詩名篇,當時一知半解,後來重讀李白、白居易的名篇,知道它的背景材料與歷史故事就發生在興慶宮及其周圍,才真正有了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