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閱讀筆記第三部分 (從第三十章到第三十四章) 毛澤東
四十八、關於土洋並舉、大中小並舉547頁說到在基本建設中,反對分散建設資金。如果說大建設單位,同時搞得很多。因而都不能按期竣工,這當然是要反對的.如果因而反對建設中的中小型企業,那就不對。我國新的工業基地主要是在一九五八年大量發展中小型企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根據初步安排,今後八年中鋼鐵工業要完成29個大型、近一百個中型、幾百個小型鋼鐵基地的建設.中小型對鋼鐵工業的發展已經起了很大的作用.拿一九五九年來說。全年生產的生鐵,是二千多萬噸,其中一半是由中小型生產的,今後中小型對鋼鐵工業的發展還是要起很大作用。許多小的會變成中的.許多中的會變成大的,落後的變成先進的.土的變成洋的,這是客觀發展的規律.
我們是要釆用先進的技術,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落後的技術在一定時期的必然不可避免性,從有歷史以來,在革命戰爭中總是拿差武器的人打敗拿好武器的人。內戰的時候,抗日戰爭的時候,解放戰爭的時候。我們沒有全國的政權,沒有近代化的兵工廠,如果一定要有了最新武器才能打仗,那就等於自己解除了武裝。
我們要實現像教科書上所說的全盤機械化(428頁),看來第二個十年還不行,恐怕要在第三個十年中間。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因為機械不夠,半機械化和改良工具,還是我們要提倡的,現在我們還不一般地提倡自動化。機械化要講,但是不要講得過火,機械化、自動化講得過火了,會使人看不起半機械化和土法生產。過去就曾經有過這樣的偏向。大家都片面地追求新技術、新機器,追求大規模、高標準,看不起土的,看不起中小的。提出土洋並舉、大中小並舉以後,這個偏向才克服。
在農業上我們現在不提化學化,一是因為多少年內還不可能生產很多的化肥,已有的一點化肥,但只能集中使用於經濟作物。二是因為提了這個,大家眼睛都看着他,就不注意養豬。無機肥料也要有,但是如果只靠它而不同有機肥料結合起來使用,會使土壤硬化。
教科書中說,在一切部門中釆用最新技術,但這是不容易做到的,總是要有一個逐步發展過程,而且在釆用了某種新機器的同時,總是有許多舊機器。教科書中說到,一方面新建企業。並對現有工廠進行設備更新,同時充分合理地使用現有的機器和機械(427頁)。這樣的說法就對了,將來永遠會是如此。
至於大的洋的方面,我們也一定要自力更生地搞,一九五八年提出破除迷信,自己動手的口號,事實證明自己來搞還是可以做到的。過去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蘇聯也靠釆用先進技術而趕上資本主義國家。我們也一定這樣做,也一定能夠做到。
四十九、首先有拖拉機?還是先有合作化?
563頁上說。“在一九二八年全盤集體化的前夕,春季作物地的翻耕工作,有99%還是使用木犁和馬拉犁。”這個事實推翻了教科書上在很多地方關於“要有拖拉機才能合作化”的觀點。562頁上所說;“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為發展農業生產力開闢了廣闊的場所”則是對的。
先要改變生產關係,然後才有可能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普遍規律。東歐一些國家農業合作化搞得很慢,到現在還沒有完成,主要不是由於他們沒有拖拉機(相對的說來,他們比我們多得多),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土地改革是從上而下的恩賜的,他們沒收土地是有限額的(有的國家100公頃以上的土地才沒收),是用行政命令來進行沒收工作的。土地改革以後又沒有趁熱打鐵,中間整整間歇了五、六年。我們則與他們相反,實行群眾路線,發動貧農、下中農展開階級鬥爭,奪取地主階級的全部土地,分配富農多餘土地,按人口平分土地(這是農村的一個極大革命)。土改以後,緊接着開展廣泛的互助合作運動,由此一步一步的不斷前進地把農民引上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有了強大的黨,強大的軍隊,我軍南下時,各省都配備了從省、地到縣、區整套的地方工作的幹部班子。而且一到目的地。立即深入農村。訪貧問苦。紮根串連.把貧農、下中農的積極分子組織起來。
五十、關於“一大二公”
蘇聯的集體農莊合併過兩次。由25萬多個合併為九萬三千多個,又合併為七萬個左右。將來勢必還要擴大.教科書上說。“要加強和發展各集體農莊的生產關係.組織集體農莊之間的公用生產企業等等”(568頁)事實上有些地方和我們的方法類似。只是不用我們的說法而已。它的將來,即使辦法和我們一樣,看來也不會用公社的名稱,說法和名稱的不同.包括一個實質的問題,就是實行不實行群眾路線的問題。
當然。蘇聯集體農莊擴大規模,按戶數人數來說,可能不會像我們這樣大,因為他們農村人口稀少、土地多。但是能夠因為這樣就說現在集體農莊再不需要擴大了麼?我們的新疆,青海這些地方。雖然人少地多。但仍舊需要擴大公社,我們南方幾省有些縣。如閩北的一些縣也是在人少地多的條件下搞大公社的。
擴大公社是一個重大問題,量變了,一定會引起質變,會促進質變。我們的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首先是大,接着就必然提高公的水平,也就是說必然帶來部分質變。
五十一、特別強調物質利益的原因何在?
在集體農莊制度一章內,反覆講個人物質利益。如565、571、580頁等等。現在特別強調物質利益總有個原因,斯大林時代過分強調集體利益。不注意個人所得,過分強調公的,不注意私的,現在走到了反面,又過分強調個人利益。不大注意集體利益.這樣強調下去。又一定會走到自己的反面。
公是對私說的,私是對公說的,公和私是對立的統一,不能有公無私。也不能有私無公。我們從來講公私兼顧。早就說過沒有什麼大公無私,又說過先公後私,個人是集體的一分子。集體利益增加了。個人利益也隨着改善了。
兩重性。任何事物都有,而且永遠有。當然,總是以不同的具體形式表現出來,因此性質也各有不同。例如遺傳和變異也是對立統一的兩重性.如果只有變異的一面,沒有遺傳的一面,那麼下一代的生物和上一代的生物就完全不同,稻子就不成其為稻子。狗也不成其為狗.人就不成其為人了。保守的一面。可以起好的積極的作用。可以使不斷變革中的生物在一定口時期內採取一定的形態固定起來。或者穩定起來。所以稻子改良了還是稻子。但是如果只有遺傳的一面,有變異的一面,那麼就沒有改進、發展,永遠停頓下來了。
五十二、事在人為
書上說。“集體農莊有形成級差地租的經濟條件和自然條件。(577頁)級差地租不完全由客現條件決定的,其實還是事在人為。例如河北省內京漢沿線的機井很多津浦沿線的機井卻很少。自然條件相似,津浦一樣方便,但是土地的改良卻是各有不同.這裡可能有土地利於不利於改良的原因,也有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歷史原因。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事在人為’。
同是上海郊區,有的養豬養的好,有的卻養的不好,上海崇明縣原來說那裡各種自然條件,例如蘆葦多,不利於養豬,現在打破了畏難情緒。對養豬事業採取了積極態度以後,卻看到自然條件不但不妨礙養豬,反而有利於養豬。實際上,精耕細作,機械化,集體化也都是事在人為。北京昌平縣常鬧水旱災害,修了十三陵水庫。情況改變了。這不是“事在人為”嗎?河南省計劃在一九五九年,一九六○年以後再用三年治黃河。完成幾個大型水渠的建設。也就證明“事在人為”。
五十三、關於運輸和商業
運輸包裝不增加價值,但是增加使用價值,運輸包裝所用的勞動是社會必要勞動的一部分,沒有運輸包裝,生產過程就沒有完成,不能轉到消費過程,使用價值雖然生產出來了。也不能實現。例如煤炭,在礦山開釆出來了,如果還在礦山,不用鐵路,輪船、汽車運輸到用戶手中,煤炭的使用價值是完全不能實現的。
585頁上說,他們的商業系統有兩套,即國營商業和合作社商業,此外還有所謂“無組織的市場”。即集體農莊市場。我們是一套,把合作商業合併於國營商業,現在看來,一套好辦事.並且各方面節省得多。
587頁提到對商業的公共監督。我們對商業的監督,主要依靠黨的領導,政治掛帥,群眾監督這一套。商業工作人員的勞動是社會必要勞動,沒有他們的勞動,生產就不能轉化為消費(包括生產的消費和生活的消費)。
五十四、關於工農業並舉
623頁上說到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規律,未修訂的三版本中在這裡還特別提出“生產資料優先增長意味着工業的發展快於農業”。
工業的發展是快於農業,但是提法要適當,不能把工業強調到不適當的地位,否則一定會發生問題,拿我們的遼寧來說,這個省的工業很多,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過去總是把工業放在第一位,沒有同時注意大力發展農業,結果本省的農業不能給城市保證糧食,肉類、蔬菜的供應,總是要從別省運糧食,運肉類,運蔬菜,主要的問題是農業勞動力緊張。沒有必要的農業機械,使農業的生產受到限制,增長較慢。我們過去沒有了解到,恰恰是東北這樣的地方,特別是遼寧這樣的省,應當好好抓農業,不能只強調抓工業。
我們的提法是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條件下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同時並舉。所謂並舉。並不否認優先增長,不否認工業發展快於農業。同時,並舉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例如今年我們估計可能生產鋼材一四OO萬噸左右,拿出十分之一的鋼材來搞農業技術改造和水利建設,其餘十分之九的鋼材主要還是用於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建設,這在今年的條件下就是工農業並舉了。這樣做當然不會妨礙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快發展工業。
波蘭有三○○○萬人口,只有四十五萬頭豬。現在肉類供應非常緊張,看來波蘭現在還沒有把發展農業放到議事日程上來。
624頁上說。“在個別時期,為了提高落後的農業、輕工業和食品工業部門。消除他們的落後現象和克服因此而造成的局部比例失調現象,加速這些部門的發展在實際上可能是必要的合適當的。”這是好的。但是農業和輕工業的落後,所造成的比例失調。不能說成只是“局部比例失調”,這種比例失調不是局部的問題。
625頁上說。“必須合理的分配投資。使重工業和輕工業不論何時都保持正確的比例關係。”這段只講重工業和輕工業。沒有講工業和農業。
五十五、關於積累水平問題
在波蘭,這個問題現在成為很大的問題。哥穆爾卡起初強調物質刺激,增加工人工資,不注意提高工人的覺悟,結果工人只想多要錢,不好好干。工資的增長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造成了吃老本的情況。現在逼着他們不得不出來反對物質刺激,提倡精神鼓勵,哥穆爾卡也說。“錢買不到人心”。
特別強調物質刺激,看來總是難免走向自己的反面。開了很多支票,高薪階層當然滿意。廣大工人農民要求兌現而不能兌現的時候,就會被迫地走到強調物質刺激的反面。
根據631頁上所說情形,蘇聯積累資金約占國民收入的四分之一。我國積累占國民收入的比重。1957年是27%,58年是36笫,59年是42%,看來今後我國積累比重經常保持在30%以上或者更多是可能的。主要的問題是生產大發展,只要生產增加了。積累比重大一點,還是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的。
厲行節約,積累大量的物力和財力,這是經常的任務,如果以為只是在很困難的情況下。應當這樣做,那是不對的。難道困難少,就不要節約,不要積累了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