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大話晉國 - 三家分晉 (上)
送交者: ZTer 2006年06月17日12:56:0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一

  晉國的趙簡子先生(趙鞅),是晉國六卿裡邊最得意的一個。

  他的爺爺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趙武,他是名門之後。

  趙簡子為了復興趙氏,出人頭地,就弄出了生鐵480斤,把從前范宣子制定的刑書,鑄刻在大鐵鼎上,頒布了晉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替代了過去的“習慣法”。這一壯舉,使他知名於天下(當然更多是招致守舊派比如孔子的咒罵),但是博得了晉國絕大多數新興勢力的支持,因為國君再也不能口含天憲了,憲法成了“緊箍咒”套在國君腦袋上了,大臣們一念,國君的腦袋就疼。國內各界的喝彩使得趙簡子有了登上政治舞台的資本。果然,他在公元前497年,升任晉國正卿,執掌國政。

  沒執上半年,高興還沒高興完,就捲入了滔滔沒頂的六卿內訌之中,一訌就是八年之久,訌完了以後歲數也差不多了,離死也不遠了。

  這場內訌,在山西侯馬出土的竹簡裡邊,有詳實的記錄。最一開始,是在老趙家的內部訌。趙簡子的同族親戚趙午,把持着邯鄲城。邯鄲誰都知道,在河北南部,與河南相臨,就是“邯鄲學步”的那個地方,本來屬於衛國的地盤。但是衛國人遭到狄人的毒手,丟了都城,在齊桓公的接納下實行東遷,原有地盤遂被西來的拾荒動物——晉國人得去不少——晉國人滅掉了周邊的赤狄各部落,也就繼承了狄人的占領區。

  不知道是經過什麼手續,老趙家最終接管了衛國的邯鄲城,由趙午把着,但是城裡還有500家衛國老百姓,卻是屬於趙簡子名下的。

  趙簡子正向山西中部發展,從那裡的狄人手中,搶到了晉陽,並修築晉陽城(在太原市西南,是軍事界的千年名城)。城修好了,但是還沒有人住進去,因為晉國人的活動範圍,都是在山西南部地區(晉南),越向北越開化的晚,越是狄人縱馬的所在。所以,山西中部的這個晉陽(太原),是晉國人眼裡的西伯利亞,沒不愛去。

  於是趙簡子打算把寄放在河北南部邯鄲的500戶屬於自己的衛國人,遷到晉陽來借種。邯鄲的主人趙午當即應諾,但是他的兄長們覺得折了面子,還怕惹了衛國人,就想扣住這500家不發。

  趙簡子一看,自己在邯鄲的存款被凍結住了,大怒,以族長身份召來趙午。趙午向西北登上太行山(南北走向),走了400里地,下到太原盆地,來到晉陽,一進門,就被解除了佩劍,家臣保膘全部擋在外邊,然後被趙簡子抓住,沒過兩天,就給勒死了,罪名是“抗命”。

  邯鄲立刻宣布緊急戒嚴,把全城的冷兵器對準400里外的趙簡子,“范氏”和“中行氏”是邯鄲一派的趙氏的姻親,在候馬城裡磨戈,暗自準備幫忙。

  形勢對趙簡子明顯不利,董安於(此人是從前的大名人董狐的後代)是個聰明人,提醒趙簡子先發制人,攻打“范氏”和“中行氏”,因為這兩家就在身邊,隨時會對我們下手。

  趙簡子說:“我們國君要求過,‘始禍者死’,挑頭鬧事的死路一條,咱得聽國君的話,不能先動手。”

  剛說完,范氏、中行氏舉起大戟夷矛,猛攻趙簡子。趙簡子被打得措手不及,倉皇北逃,退守晉陽。

  趙稷(邯鄲派趙午的兒子)、中行寅、范吉射,窮追趙簡子不舍,揮師直趨晉陽城下,困城猛攻,必欲置簡子於死地,以滅後患。晉陽城剛剛建成就遭遇戰火。
  按照晉國當時的成法:首先發動禍亂的人處死。就在簡子困守晉陽的危急關頭,晉國其他三卿,即知、韓、魏三氏,請命於晉侯,率兵擊敗首先叛亂的中行寅和范吉射,解晉陽之危,救趙簡子於倒懸。

  晉陽城西依懸瓮山,東臨汾水(南北流向),左山右水,而且偏處山西中部,遠離晉南地區其它五卿的勢力範圍,地利安全,是一所不沉的航空母艦,趙氏戰略依託的重要據點。並且,董安於在修建晉陽城時,採用板夾夯土技術,加鹽加雞蛋,異常堅固,城內柱子都是青銅的,柱間牆骨都是丈余高的荻蒿類堅韌植物主竿做成,這一切,都隱藏着深遠的戰略意義,在此後半個世紀裡,晉陽城兩次使趙氏避免滅頂之災,反敗為勝,最終憑藉晉陽開創了戰國七雄的趙國基業。

  晉陽被圍期間,晉國的六卿也抓緊忙活。“范氏”和“中行氏”是六卿之二,在圍攻趙氏。但其它三卿“魏氏”、“韓氏”,各自對“范氏”、“中行氏”有過節,而“智氏”則想驅逐中行氏,以自己的人取代中行氏的卿位。

  但是這三家不肯齊心協力,雖說聯合征討“范氏”、“中行氏”,並且打着國君旗號,卻勞而無功。“范氏”、“中行氏”樂了,利令智昏,反而起兵攻打晉定公。激起國人反對。范氏和中行氏被迫逃亡去了衛國。趙簡子這才得以從晉陽放了出來,回到晉都侯馬。

  然而,事情沒有結束,智氏因為忌憚“董安於”的高智商,就要挾趙簡子說:“咱國君說了,挑起內亂的人死路一條。這次內亂是由於董安於想對范氏、中行氏下手,才鬧起來的。現在,范氏中行氏已經逃亡,算是得了報應,但董安於不能逍遙法外。”

  趙簡子十分為難。董安於坦然說道:“如果我的死能夠換來晉國的安寧和趙氏的安定,那我何必吝惜。”於是,自縊身亡。晉陽城的始建者最終暴屍於晉陽的街市上。

  趙簡子非常內疚,把董安於陪祀在趙氏家族的宗廟裡,昭彰後世。

  這次危難,使趙簡子明白了兩個道理,第一,國君還是要尊重的,因為可以拿他來說話;第二,要善於團結多數力量,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才能勝利。

  於是他多次搞盟誓,拉來智、韓、魏三家參加,進一步孤立和打擊范氏、中行氏(這些盟誓的講話稿,都在1965年的侯馬出土了)

  范氏、中行氏不是外人。范氏的祖先的重耳時代的“士會”,兒子封在范地而得姓,名人如範文子、范宣子(范匄、范小宣)。中行氏,先祖是重‘耳時代的荀林父,荀林父的兒子做“中行將”(步兵將),以官職為姓,改姓“中行”,名人有中行偃,是范宣子的好朋友。

  范氏、中行氏人緣不錯,但是腦子傻,不應該進攻國君。倆家跑在國外流亡了兩年,由於人緣好,得到了國際各界的聲援,齊國、衛國、魯國、宋國、鄭國運兵,準備武裝干涉,謀救范氏、中行氏。代國的鮮虞人,雖然語言服裝迥異,也跑來給范氏、中行氏打氣,襲擊晉國國都。

  趙簡子急眼了,統兵去斷范氏、中行氏的糧道,在河南濮陽和人數眾多的鄭國送糧軍隊展開激戰。戰前,趙簡子做了件創舉的事情,宣布:戰功卓著者,上大夫,可以授予縣長官職,下大夫授予郡守官職,士人賞田十萬畝。在軍中當奴隸搬道具的,也殺敵立功的話,免去奴隸身份,不再當替身演員,轉正。這些incentive,充分激勵了那些不要命的軍士的鬥志。

  趙簡子還以身作則,說:假如我帶頭後退,情願領死,自縊以後再戮掉腦袋,以薄棺材素馬車等等沒面子的方式下葬,還不許葬在祖宗公墓。大家一聽,主子這麼發狠,咱也別客氣了,於是揮傢伙猛殺,大敗敵方聯軍,重創其銳。趙簡子在戰鬥中被鄭人擊中肩膀,倒在車上直吐血,但是依舊擊鼓不斷。

  次年,趙簡子又出奇兵,把范氏、中行氏趕出朝歌,又擊破邯鄲,連克邢臺、趙縣(河北省)、保定、靈石(山西)、陽曲(山西)、隆光(河北)。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挫敗范氏、中行氏,結束了晉國六卿角逐的局面,與韓氏、魏氏、智氏三卿瓜分范氏、中行氏之田,重新劃分勢力範圍,趙簡子占領了邯鄲,據有了跳赴中原的重要落腳點。

  范氏完蛋以後,好東西都沒了,別人鑽到他的廢家裡偷盜,只剩一口鐘了,因為扛不動,還丟在那裡。這人想,把鍾鑿碎了,一樣能賣錢啊。可是又怕人聽見。於是,他就捂住了自己那兩個聰明的耳朵,掄起傢伙鑿鍾——這就是掩耳盜鈴的故事,呵呵。

  註:趙簡子先生二三事:

  趙簡子性格咄咄逼人,但是也有溫良的一面,比如說他收買民心。在他的封地裡面,每畝的面積比國家規格大1.4倍,這意味着別人可以多打糧食少交稅,吸引移民,鼓勵墾殖。他每畝地收的租子也適中(2/10左右),甚至對新開墾的土地免稅。特別對邊區晉陽的人民,格外減稅。他的畝制標準,最終被商鞅效法,乃至最終推廣到了全國。這也算是一個歷史功績吧。總體來講,趙、魏、韓三家的畝制都大,租稅輕,開明節儉,因而人心歸附,大家都喜歡去他們那裡種地。畝制最小的范氏、中行氏先亡,也不奇怪。

  趙簡子還求賢若渴。要知道,在當時,官位都是被世族豪門壟斷着,布衣是沒機會當官的。但趙簡子對於凡有一技之長者,不論出身,均設法網羅其門下。這種用人之道,被出身低微的曹操所景仰和效法,曹操發出的《求賢令》裡邊,專門稱讚趙簡子為才是舉的原則。趙簡子用人不拘一格,不論品行,甚至立排眾議,收服了魯國來的“恐怖份子”陽虎,用之不疑,使陽虎深為感動,在滅范氏、中行氏的鬥爭中積極謀劃出力,被記錄在《左傳》中。甚至那些在敵營里服役過的人,比如范氏、中行氏屬下的人才,他也並不做戰犯處理,而是明令吸納己有。

  甚至遠在東方的人,也有不少慕名來到趙簡子門下。以至於孔子的心都動了,也想跑他那兒去找找機會吶,帶着周遊列國的徒弟們往晉國來。但是趙簡子突然殺了晉大夫“竇鳴犢”,這位竇鳴犢先生跟孔子一樣,是個保皇派,反對新貴族趙簡子一類人的土地和用人政策。孔子一看這陣勢,兔死狐悲,也就不敢來晉國求職了,而是對着黃河水浩嘆了一下:“渙渙乎,美哉!但是我不能去了!”半途折回。

  趙簡子用人有獎有罰。他寵愛兩匹白色騾子(少見),當他得知手下愛將需要吃騾肝治病,當即召來廚子殺了白騾取肝。後來這位將官在攻翟戰鬥中,帶領手下一千四百名勇士,首先衝上城去。趙簡子身邊有個服務生,因為一貫向他進貢聲色犬馬,而沒有推薦人材,最後趙簡子處死,沉入河中以示警戒。

  趙簡子也比較聽人勸。有一次,他指揮軍隊攻打衛國,出於安全考慮,他躲在箭矢不及之處,用盾牌罩着自己,發號施令。下邊人罵他,他立刻撤掉盾牌,走在敵人射程之內,指揮戰鬥。

  還有一次,趙簡子上山,屬下臣僚都脫光膀子,下去推車,惟獨“虎會”擔戟行歌,不推車。趙簡子說:“大膽,犯上,你是侮辱我!”虎會說:“我錯了,對不起!但你侮辱大臣你知道嗎?讓我們推車伺候你,你這麼侮辱我們,誰還為你設謀賣勇?” 趙簡子趕緊下車道歉,山也不上了,給大夥置酒群飲,待虎會為上賓。

  還有一個人(叫周舍),主動跑來求職,在門口立了三日三夜,沒能如願。趙簡子問他能幹些啥。他說:“我什麼都不會,我只會拿着墨筆和牘版,跟在你後邊,把你做得這些可恥的錯事,全都給你記下來。”趙簡子趕緊施禮道歉。但是這個可憐的應聘者走上工作崗位幾天就死了,趙簡子當眾哭道:“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眾人唯唯諾諾,不如周舍之諤諤。”埋怨大家不敢逆着龍鱗,批評進諫。

  趙簡子胸有大志,他主動北上,去邊遠地區拓展,在山西中部建立軍事據點,奠定了未來趙國的堅厚基礎。他還做了重要的體制改革。在他的手下,因為立了戰功,或者是由於有才幹,而被封官之後,都拿工資(食祿)。“祿”以糧食的形式支付,而不是從前的授與封地,世代傳承。這就率先以“屬官制”代替了“分封制”,以官僚體系代替世襲體系,不再有幹部終身制了,管理權與產權分開。官僚們只是來打工,不能擁有封地,也不能世襲官爵。這顯然是一種進步,打破了高官子弟類似賈寶玉之流的鐵飯碗。吳起、商鞅的變法包括獎勵軍功,都是步趙簡子的後塵。)

  趙簡子還喜歡體育運動,在統兵出征的時候,他還帶着跟班,在河北省石家莊一帶打獵(及“中山國”——白狄的鮮虞族建立的國度)。突然,躥出來一隻中山狼,這是一種有名的優質狼,因為它會說人話,但儘管它會說人話,還是被趙簡子一箭射中。

  狼先生負傷逃跑,終於被老好人“東郭先生”救起,裝在袋子裡,瞞過了尾隨而來的趙家軍。哈哈,這個寓言小故事不用多說了。東郭先生隨後差點被忘恩負義的狼咬死,多虧趙簡子再次趕到,說狼是撒謊,因為這個袋子根本裝不下一頭狼。狼急了,立刻躥進袋子裡給大家看——等這個魔鬼再次鑽進瓶子,立刻被趙簡子亂棒打死。趙簡子是個剛強而有智的人啊。

  幾年前,太原市一個熱電廠在擴建施工時候,發現了一片春秋時期的墓葬。在當時一位省領導的支持下,施工者決定毫不留情地要把墓區推平。聞訊而至的考古學家急了,手拉着手,用身軀擋在轟鳴而來的推土機。這座倖存下來的古墓,僅青銅器就出土達兩千多件,而古墓的主人,就是我們了不起的趙簡子先生。大約這些可愛的考古學家,是東郭先生一樣的柔弱而好心的人吧。趙簡子救了東郭先生,2500年後,算是善有善報了吧。


--------------------------------------------------------------------------------


  二

  滅掉范氏、中行氏以後,趙簡子隨後出席了吳王夫差與晉定公的“黃池之會”,跟吳國人爭老大,爭到不耐煩的時候,趙簡子叫囂:“天都黑了,怎麼還爭不出個結果!乾脆建鼓整列,以死絕戰,誰劣害誰就是老大!”

  按史書說,吳王恐懼,讓給晉國人先歃血(當然,有的史書說吳王先歃血)。七年後,到了公元前475年,趙簡子按照自然規律死掉了,其子趙無恤嗣立,被稱為“趙襄子”。 趙無恤嗣立的這一年,被司馬遷定為戰國的起點,也是本書的起點,時光正是公元前五世紀的上葉。

  公元前五世紀上葉的陽光,目睹了吳王夫差在 BC473年的敗亡,夫差眼看着不行了的時候,趙無恤(趙襄子)繼承了老爹的遺訓,想去慰問吳王:“當年黃池之會,我爹和吳國人血誓,‘好惡同之’,現在吳王不好了,我得去看看。”

  於是,趙無恤的使者鑽入被層層圍困的姑蘇城,和神態淒涼的吳王夫差拉了一通家常,算是仁義盡至,然後離開。

  趙無恤比他爸爸來得柔和卑遜,至少外表是。這是因為趙無恤的出身低賤,是姨娘生的,而且還是來自狄國的姨娘,因為母親卑賤,導致了自己的卑賤。甚至母親是俘虜來的,趙簡子一時情慾發作,跟她製造了趙無恤,所以只把這娘倆當下人對待,平常都上不了飯桌。趙簡子也幾乎沒時間理他。

  有一天,一個鄭國著名大相師來到趙簡子家看相。趙簡子趕緊把兒子們都召來,請先生看骨相。鄭先生捏了半天,說:“一個能當卿的都沒有。?”

  “嗎呀,那我們趙家豈不要滅種?”

  “我進門兒的路上,看見一個收拾柴禾的小伙子,是您兒子嗎?他倒挺有上卿的骨相的!”

  趙簡子摸了半天腦袋:“對對,是有這麼一個傻小子,趕緊喊進來。”

  趙無恤進來,抱着個罐子,問:“誰要添開水?”

  趙簡子說:“不是要你倒水,站好了,先生給你看相。”

  鄭先生連連驚嘆:“此真將軍也!”

  趙簡子瞪着眼珠子,看着這個中原與狄人的雜種,眉目似乎風致英朗,與眾不同,但未來能做將軍,鬼知道。

  於是他把自己的一篇心得,人生的訓戒之辭,刻在竹板上,用紅筆塗色,分給孩子們拿回去研讀,領悟其要旨。三年後要考。

  三年後,他的一幫有頭有臉的孩子,包括太子伯魯,都背出來,甚至連竹板放哪都想不起來了。只有趙無恤倒背如流,侃侃而談,把老爹的人生箴言發揮得淋漓盡致。
  趙簡子一聲長嘆,想不到我們趙家,卻是這個雜種來繼承,不過呢,我爺爺的爺爺——趙盾,母親也是狄人,那就沒什麼丟臉的啦。

  於是他招呼兒子們說:“我啊,把一個寶符藏於常山之上,你們去找找看吧,先找到的有賞。”

  於是,一幫孩子們就駕着車,前往常山尋寶。常山就是我們的五嶽之一——北嶽恆山,在山西北部,遠離富庶的晉南地區,是狄人的活動區。赤狄各部落和白狄一部落,在長達百年的與晉人消耗戰中,被攻滅殆盡,殘部被壓縮在恆山東北地區,進入河北省中西部,在河北蔚縣一帶,建立代國。

  趙家的孩子們,在恆山一帶徘徊,看見這裡山勢陡峻,谷大溝深,道路崎嶇,關隘險要(後代著名的寧武關、雁門關、平型關、飛狐關、倒馬關都在這裡,連環相望,易守難攻,自古號稱“天下之脊”。當然,懸空寺也在這裡,離五台山也不遠。)

  大家鬼混了半天,寶符的影子也沒找到,只好空手而歸。只有趙無恤匯報說:“我找到了。”

  “你找到什麼了?”

  “我找到了寶符。常山地勢險要,居高望去,代國盡收眼底,憑常山之險攻代,代國即是我們囊中寶物。”

  趙簡子從此曉得,惟獨這個兒子胸有大志,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於是終於經過長期考察,廢掉太子,改立無恤為接班人。

  等趙簡子一“溘然長逝”,趙無恤立刻繼承老爸遺志,來不及脫下喪服,就遠行北上,駐車恆山,觀察代國的風土人情。代國,即現在的河北蔚縣,屬“燕雲十六州”之一,在北京正西300里,山西河北交境,歷來是兵家虎踞,異族盤桓之地,是後代王朝抗擊鮮卑、契丹、突厥的第一道北向的門戶。現在是狄人的一塊樂土。

  狄人的生活特點有兩個,一個是貪玩兒,唱歌跳舞是他們的拿手戲,另外一個就是愛美之心,我指得是愛美女之心。

  於是趙無恤使用美人計,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了代王去。代王歡喜過望,給趙無恤送來代國駿馬(優質馬種還都是狄人培育的,華夏內地的馬則矮小得象驢。吃苦耐勞的騾子也是狄人培育的)。

  趙無恤於是在兩國邊境,宴請姐夫(代王),代王毫無防範地前來赴會,樂呵呵地坐在酒席宴上欣賞舞蹈。趙無恤派出的舞蹈演員,都是特種部隊的,在羽毛道具中,夾藏了青銅兵器,瞄着代王的腦袋比劃。

  代王頻頻點頭,有追求,有個性,有藝術!他旁邊的一個趙姓廚官,舉起一個大銅勺子,說:“您別光顧了看,忘了喝酒哇,我給您斟酒。”

  代王尖着嘴兒去嘬酒,廚官舉起一尺多長的大銅勺子,照着代王腦袋,啪地一下子就
  掄上去了。旁邊跳舞的,揮着羽毛和兵器,撲上來也猛打,盡殺代王左右保鏢。
  代王臨死還尋死呢,咦,這酒怪了,勁兒這麼大,剛喝一口腦袋就暈得生疼。咚得一聲,倒地死掉。

  趙無恤輕易地奪得了北方重地——代地。

  趙無恤的姐姐,聽說老公(代王)被弟弟殺害了,痛哭不已,最後拔下簪子,磨光了,刺喉自盡,非常剛烈。代人哀之,把她自殺的地方稱為“磨笄山”,至今在河北淶源縣東還有,名字沒改。

  燕趙古來多慷慨激烈之士,趙無恤的姐姐算是第一人。這也是受游牧胡人的剛烈強悍的文化所浸染。

  占據北方山西、河北交界處的代地,戰略意義非常重大。第一,它解除了山西中部太原盆地的“晉陽”城,北部身後的異族威脅;第二,代地,右臨河北燕國,左臨樓煩、林胡異族,藉助代地,趙人可以從側翼攻擊這兩地,和南部的趙家地盤,形成呼應和對敵國的夾擊;第三;代地南臨中山國(河北石家莊、唐河一帶),代地和趙氏南部大本營配合,可以夾擊中山國。後來,趙武靈王攻滅中山國、樓煩、林胡,都是以代地作為屯兵基地、給養基地和出發地。

  而且,代地的駿馬,很好地武裝了趙家的主力車騎,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趙無恤以庶子的身份,做出這樣轟轟烈烈事情,被後人與其父趙簡子並稱,贊為“簡襄之烈”——趙襄子是他的諡號——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勇於革新,敢想敢幹,被後來的趙武靈王所想慕。

  但是趙無恤取代嫡長子嗣位,跟宗法傳統的繼承制度相悖,不僅遭到別人批駁,而且連他自己也時感不安。攻滅代國以後,他把原太子伯魯的兒子封在代地。特別是33年之後,趙無恤死時,他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讓伯魯的兒子繼位,是為趙獻候。在這一點上,趙無恤可謂高尚無私,維護了趙氏家族的團結。死後他被諡為“趙襄子”。“襄”是仁義的意思——和宋襄公看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他的敬重。


--------------------------------------------------------------------------------


  三

  有一次,趙家軍奪了狄人兩個城池。趙無恤聞訊,滿臉憂慮:“我們一個上午拿下兩個城池,這不符合客觀規律啊。暴風驟雨不可能持續一個早上,中午的太陽也不過只是一會兒。目前我們趙氏的德行積累太少,進速太猛,反倒滅亡。”接着,他又以夫差的例子警惕自己,夫差的敗王就是由於“率戰率勝”,攤子鋪得太大,經營能力跟不上業務增長速度。(這個故事是據那個“御風而行”的道家神仙“列禦寇”轉述的)。

  可以看得出來,趙無恤的戰術是道家的陰柔,上次滅代國也是裝做卑恭,以柔克剛。但趙無恤的這種窩窩囊囊的“守雌”哲學,被一個非常牛氣的人狠狠地看不起,這人就是我們偉大的“智氏”掌門人——智伯。

  智氏在晉國六卿裡邊,綜合排名第一(其次是范氏和中行氏,最後才輪到趙、魏、韓)。智氏的第一個先人“荀瑩”是個有骨氣的小伙子,他是荀林父的侄子,在荀林父指揮的“邲戰”里被害得很苦,成了楚莊王的俘虜,一蹲就是9年。最後他爹用戰俘把他交換回來。臨走,他向楚共王告辭:“我感謝你們嗎?我不感謝你們,將來戰場上相遇,咱還得往死里打。”

  荀瑩回國後,成長為晉悼公時代的晉國執政官,指揮“三駕之戰”勝楚,功成而死。因為他爹的封地在“智”(山西蒲州),他改名為“智瑩”,從此“智氏”成為晉六卿的“常任家族”,期間再次有人一度擔任晉國執政官。不管當不當執政官,智氏手裡一直握着不小分額的國家軍隊,以及私人武裝,勢焰甚熾,四傳而到智伯。

  趙簡子死後,按照一種有意無意的輪換制,“智伯”成為晉國執政官。

  智伯本名“智瑤”,人長得也漂亮,儀表堂堂(有一副美麗的豐髯)、精於騎射、六藝畢全、能言善辯、堅毅果敢,但他卻有一項致命缺點,就是不仁,有點恃才傲物,喜歡虐待別人,象桃花島上的黃老邪,霸王脾氣,剛愎(這是智家世代遺傳的秉性,倔強)。

  智伯執政第三年,BC472年,他率師伐齊,表現出了果敢的軍事才能。智伯帶着一小股偵察兵,驅車觀察敵營。突然馬受驚了,尥着蹶子亂跑,駕駛員手忙腳亂:“報告!總司令,咱往哪跑?”

  “給我往敵營里跑!不許回頭!”

  戰車風馳電掣,直衝齊人的壁壘,衝到根兒下才算摟住。然後,智伯帶着部隊,在齊人警惕緊張的注視下,輕鬆寫意地返回。

  事後,智伯回答記者問:“我當時如果往斜刺里跑,或者掉頭跑,都會被齊人看見,認出我的旗號,以為是我畏懼,勢必出壘來攻我。所以我偏往前衝,震懾住他們。”這大約就是軍事偽裝中的辯證法,“己弱,而示之強;己強,而示之弱。”。

  接下來,按老規矩,做戰前的占卜,以及禱告。但是智伯不許。智伯對記者們說:“齊人搶了我們的英丘,我是奉國君之命,吊辭伐罪。我們占了理,當然我們必勝,何必占卜。”

  於是雙方會戰,齊師敗績(就是“超級失敗”,“失敗的二次方”)。智伯還親自操矛,捉了一名齊將,為自己樹立了勇武善戰的形象。

  智伯最看不起的就是孬種,典型人物就是“守雌”學派的趙無恤。

  智伯執政第11年,智伯跟趙無恤一同出兵,進攻鄭國。鄭國人在巴爾幹垓心被人打了200多年,已經被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們善於揣摩進攻者意圖,而表現出相應的投降、適度抵抗後再投降、強烈抵抗後再投降等多種組合方案(雖然總歸都是投降,但過程很微妙的,就象陪領導下棋)。

  鑑於智伯勇猛,好勝心強,鄭國人遂採取30%的抵抗度數後再投降的方略。他們跑出城外,弄了些“碉堡”,藏在後面嚴陣以待。等晉軍打過來了,鄭國人堅持了一頓飯功夫,覺得度數夠了,就棄了碉堡,拎着大戟往回跑,自動往城門敗撤。
  智伯滿意了,高興了,揮軍猛上!

  攻倒城門口,鄭國人不敢出來,也不敢從城頭往下砸東西,城門口一點動靜都沒有——30%度定得太低了。

  由於抵抗度數太低,過於微弱,智伯反倒猶豫了,擔心鄭國人有詐。城門裡面藏着什麼秘密武器也未可知。

  於是他對旁邊趕到的“趙無恤”說:“趙司令,你帶着你的部隊,先給我上!”

  趙司令才不傻呢,他也看出鄭人的抵抗度數太低了,自己冒然進去,敵人突然把度數調高了,怎麼辦?於是他說:“智總,您是總指揮,您是主將,您先請。我不能搶在您前面進城,那不禮貌。”

  智伯一聽對方不肯當炮灰,大怒:“好你個懦夫,好你個守雌主義者,一點兒勇也沒有,一點兒用也沒有!你爹怎麼挑你這麼個沒用的繼承人。”智伯口齒伶俐,罵人是一絕。

  趙無恤反唇相譏:“我是膽怯懦弱,我是徒能忍恥,但這樣才真能保全趙氏。”

  “懦夫,雜種!你照照鏡子,你真醜,你又丑又土。你是豬,你是狄人的騾子,驢子和騾子的雜種!”

  就這樣,進攻的兩伙人在城底下互相指着鼻子罵起來了,把城上的鄭國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這次戰役,智伯搶到了鄭國9座城邑。慶功會上,智伯帶着幾分醉意向趙無恤挑釁,使勁灌酒勸肉,就象往垃圾筒里倒垃圾。趙無恤被塞得滿嘴都是,直往外噴,拒絕再張嘴。智伯乾脆把酒杯扔到了趙無恤的臉上。趙的部下想動武,旁人趕緊把智伯攔住護住,鬧劇才算結束。

  趙無恤擦擦鼻子上的酒水,示意左右坐好,說:“我爹之所以讓我做繼承人,很重要一點就是看中我忍辱負重。”

  一般來講,燕趙之人受北方游牧族影響,多脾氣火暴,一言不合,拔劍相向,稍受羞辱,就刎頸自殺。象趙無恤這樣,就算是相當“忍者”的了。但是在他的心底,依舊恨死了智伯,發誓要把智伯的腦袋揪下來,當球踢,當酒罐子,或者乾脆當尿壺。

  智伯執政第18年,智伯突然想起范氏、中行氏來了。這倆氏自從被趙簡子聯合眾卿打敗,出逃齊國,已經28年了,估計是客死異地了,他們留在晉國的財產當然早被掠光,但城邑土地還是原封未動。於是智伯帶頭,叫上趙、魏、韓三個哥們,把范氏、中行氏的田產,全部瓜分了。

  這個“私分國有財產”的罪行觸怒了國君晉出公,不自量力的晉出公暗中聯絡齊魯兩國,想調兵來滅自己的智、趙、魏、韓四卿。這個揮刀自攻或者引狼入室的蹩腳主意沒等實施,就被警覺的四卿聯手粉碎。四卿抄起武器,把自己的國君打跑了。(只有在犯上的時候,四人才是異常齊心協力啊)。

  可憐的晉出公死在出奔的道路上。智伯又立了一個晉哀公(唉,這個可憐的名字啊,湊活着對付幾年吧)。

  由於是他帶頭分了范、中行的地,國君又是他一手扶立的,智伯感覺到了自己偉大得一塌糊塗,而趙、魏、韓三個膽小鬼,純粹是寄活在自己卵翼下,跟着自己沾光。所以,智伯就非常想給這三個吃白飯的傢伙以臉色看。

  次年,智伯跟魏桓子(跟隨重耳長征過的九袋長老魏仇的六世孫)、韓康子(司馬韓厥的三世孫)一起在藍台喝酒。席間,智瑤不僅戲弄了韓康子,還污辱了韓的家臣“段規”(具體細節不詳,不排除人身污辱——比如喝尿的可能)。

  智伯的家臣比較謹慎,出主意說:“主公應該防備他們報復!”

  智伯哈哈大笑,豪邁地說:“我不報復他就是好事了,這兩個吃白飯的傢伙。”
  家臣說:“從前,隙氏、趙氏、欒氏、范氏、中行氏被人滅掉,都是因為他們招惹了別人的怨恨,藉機挑撥陷害,導致家族敗亡(家族大了,就招風,成為怨府)。馬蜂、蚊子雖小,也會咬人啊。”

  智伯巴不得跟三家干一場呢,見個高低,遂不以為然。

  三年後,智伯開始找茬,他派人對三家說:“咱們的國君太可憐了,你們都看見了。(是啊,要不怎麼叫晉哀公呢)。咱們身為上卿,都應該忠君愛國。沒有大家哪有小家,大河不滿小河怎麼滿。所以,每人都拿出些地方來,贊助給國君。”

  韓康子最窩囊,排在六卿之末,趕緊跟家臣商量,不拿出來吧,怕智伯找着了藉口,正好來打。拿出來吧,白吃虧。家臣說:“吃虧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虧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等他智伯吃慣了便宜,嘗甜頭上癮,就還會跟別人也伸手要。別人不買他的帳,到時候打起來,咱就有戲瞧了。”耶,這主意不錯,就當花錢買張戲票吧。
於是韓康子拿出文書,劃出一個封邑(萬戶人口),蓋上銅璽的章,送給智伯。

  智伯接了,算你小子還不傻,然後把黑手又往魏桓子面前一伸:“快,該你了。”魏桓子很想拒絕,家臣害怕了,勸說道:“人家韓家給了,咱要是不給,情等着智氏來打,被韓家看戲。咱也給吧。《周書》說‘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嘛。”

  於是,因此,魏桓子也蓋了個戳,交出一萬家戶口。

  智伯看了看清單,基本滿意了,但就差趙無恤了。不知道這小子是不是個硬骨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