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羅馬人的故事 - 第二次布匿戰爭初羅馬的慘敗 (一)
送交者: ZTer 2006年07月18日10:24:5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一 運籌帷幄

公元前218年3月,羅馬的全權特使團到達了迦太基。這個特使團由五位有名望的元老組成,從他們那堅毅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們所肩負的使命是多麼重大。去年漢尼拔攻克薩干坦的消息傳來後,羅馬元老院所面臨的選擇就不多了,所幸的是,羅馬已經預料到事態的發展,所以派往伊利里亞的羅馬軍的行動極為迅猛,他們在短短的幾個月裡就擊破了狄密留斯的反叛勢力,狄密留斯本人逃亡馬其頓。當羅馬軍主力完成作戰任務返回羅馬時,薩干坦陷落的消息剛剛傳來。

羅馬特使團在迦太基元老院裡陳述了羅馬對漢尼拔攻陷薩干坦的看法,認為這是嚴重違反第一次布匿戰爭的停戰協定,即不攻擊對方的盟國,而薩干坦正是羅馬的盟友。對此迦太基元老院有責任交還薩干坦,釋放所有被俘的居民,並將戰爭的魁首漢尼拔交給羅馬審判。

迦太基人一聽這種論調,氣就不打一處來,這簡直就是豈有此理嘛。當年簽定停戰條約時,薩干坦根本而就不是羅馬的盟國。當哈密爾卡和哈士杜巴控制了西班牙東岸的許多地方時,薩干坦處在迦太基勢力的包圍之中,無異於迦太基的囊中之物。那時因為他們感到有威脅所以才向羅馬尋求保護,而羅馬人只不過口頭上答應了薩干坦的要求,並沒有付出任何實際行動。不僅如此,公元前226年時哈士杜巴與羅馬簽定了埃布羅河條約,裡面已經明確規定了埃布羅河以南是迦太基的勢力範圍,而且那個條約裡面並沒有提到薩干坦是例外,所以薩干坦當然應該屬於迦太基。更何況迦太基對薩干坦的進攻是因為薩干坦不斷對迦太基的盟友發動進攻在先,迦太基的攻擊不過是自衛反擊罷了。

在眾口一詞的反駁聲中,只有巴卡家族的夙敵大漢諾一人持反對意見。他認為如果迦太基人在薩干坦問題上堅決不讓步的話,無論從法律的角度上誰是誰非,與羅馬的戰爭就難以避免。他希望大家冷靜地考慮一下後果。這種冷靜的意見本來可以得到一定的認可,但是大漢諾在發言中對漢尼拔及其所屬的巴卡家族進行猛烈的人身攻擊,其結果使人不禁想起他們之間的矛盾,認為這與漢諾的一貫作為相同,不過是利用一切機會消弱巴卡家族勢力的企圖而已,加上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漢諾的行為,使他的意見更難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在大家七嘴八舌地辯解時,羅馬特使團的一個元老站了起來,他走到大廳的中間,冷笑着將自己的長袍下擺用手抄起,然後指着這個布兜對迦太基的元老們說:

“我這裡面給諸位帶來了兩樣東西,一個是和平一個是戰爭,你們要哪個?”

談判要是說到這個地步就成為威脅了,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變得態度強硬起來,迦太基元老院也不例外,他們大聲地叫道,

“悉聽尊便!”

“那麼我就給你們戰爭!”羅馬元老大聲喝道。

“奉陪到底!”迦太基元老院裡轟響着。

第二次布匿戰爭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對迦太基人來說,和平固然重要,但如果在薩干坦一事上退讓,就會使自己很快失去對西班牙的影響力,這是迦太基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因為那裡是迦太基的重要經濟命脈,他們不會為了戰爭而犧牲西班牙的利益,但絕對會為了維護自己在西班牙的利益而戰。

從後世的人們的眼裡看來,羅馬在宣戰一事上的理由並不充足,這一點連羅馬人自己也意識到了。羅馬的歷史學家們甚至不惜掩蓋事實的真相,為羅馬發動的這場戰爭提供依據。惡劣的如阿庇安,在他的《羅馬史》中竟然說薩干坦位於埃布羅河北岸,所以漢尼拔是越過了埃布羅河去攻擊薩干坦的,這樣就違反了羅馬與迦太基的埃布羅條約。這當然不置一駁。就連以嚴謹出名的波利比阿斯也聲稱,早在漢尼拔進攻薩干坦一年前,羅馬就口頭警告過哈士杜巴不許攻擊薩干坦,否則就是對羅馬宣戰。這種毫無證據的主張無從考證,很有可能就是後來羅馬元老的偽造,而波利比烏斯則是聽信了他們。更何況這種口頭上的東西從來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從公元前219年11月薩干坦陷落,到公元前218年3月羅馬才派出特使團,中間有四個月的空間,漫長的令人不解,特別是這段期間是冬季,羅馬除了進行每年一度的大選,不可能有什麼重大的事情脫不開身。從後來的事實上看,羅馬在這期間裡對和戰一定進行了激烈的辯論,並從最壞的結果出發,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工作,而那五人特使團也被授命有宣戰權。

的確,公元前218年3月羅馬派出特使團在迦太基向他們宣戰時,羅馬已經完成了作戰部署,那個宣戰是有備而發的。可見一切有效的和平談判都是在作好戰爭準備後才能進行的,否則和談就很容易變成單方面的投降。

這一年羅馬一共徵集了三個執政官軍,共六個聯合軍團,還有龐大的海軍。雖然徵兵人數比往常多了50%,但從這個人數上看,羅馬顯然沒有預料到即將展開的戰爭是怎樣的激烈,所以基本上還是按照第一次布匿戰爭時的規模籌劃的。

羅馬軍分三個方面部署,首先北方的高盧剛剛平定,需要建設殖民城並監視不穩定的地區和部落,這個任務由副執政官盧西阿斯·曼利阿斯執行,他帶領一個執政官軍前往高盧,麾下一萬八千步兵,千六百騎兵;主戰場則定在西班牙,由執政官帕布利阿斯·科尼紐斯·西庇阿指揮,統兩萬兩千輕重步兵和兩千兩百騎兵,外加60艘五列戰船,前線基地定在離西班牙最近的友邦馬塞;第二戰場定在非洲,非洲遠征軍由執政官提比略·塞姆普羅紐斯·隆加斯指揮,旗下有步兵兩萬四千,騎兵兩千四百,並有海軍主力,五列戰船160艘,三列戰船20艘。作戰基地定在西西里,非洲遠征軍即時起程前往西西里,並在那裡準備入侵非洲,直撲迦太基。

對於羅馬人的徵兵活動、羅馬元老院關於和戰的討論情況、以及後來的羅馬軍的數量部署,漢尼拔都瞭如指掌。漢尼拔手下有龐大的情報機關,他的諜報人員甚至滲透到了羅馬城內,並在那裡居住了許多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軍事史上數一數二的名將漢尼拔對此是身體力行的。所以,他不必等待羅馬遲遲派出特使團,也不必等待他們在迦太基元老院裡唇槍舌劍地爭論,漢尼拔就已經知道對羅馬的戰爭是難以避免的了,而漢尼拔自身也沒有要避免戰爭的意思,向羅馬人復仇是他隱秘不宣的目的,由羅馬人向自己宣戰乃是正中漢尼拔的下懷,因為讓漢尼拔以復仇為目的向羅馬宣戰是不可能得到迦太基元老院的批準的。

進攻是最大的防禦,為避免象第一次布匿戰爭那樣在迦太基的領土上作戰,漢尼拔決定將戰火燒向意大利,讓對手飽受戰爭的痛苦。為此漢尼拔必須克服許多困難,首先,沒有制海權的漢尼拔無法通過海上運送軍隊和給養,而從陸地上前往意大利必須跨越阿爾卑斯山脈,優秀的嚮導和沿途的支持是不可少的;到達意大利後,由於後方的遙遠和缺乏制海權,漢尼拔必須在意大利建立根據地,一切需求和補給都要就地解決。

由于波河流域的高盧人與羅馬不和,將根據地首先建立在那裡是最理想的。漢尼拔的密使早就與他們進行了長期的聯絡,得到他們的支持應該不成問題。由於羅馬多次介入東方事務,與伊利里亞進行戰爭,並占領了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這就馬其頓感到了威脅,埋下了雙方衝突的火種。漢尼拔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他開始與馬其頓聯繫,希望他們能夠加入自己的戰線。如果這個聯合戰線成立的話,那麼漢尼拔由西向東,馬其頓由東向西,夾擊羅馬,勝算更大。公元前218年,漢尼拔已經得到了上下高盧的一些部落的答覆,他們表示歡迎漢尼拔,並願意與他合作。

對於來訪的高盧使者,漢尼拔除了熱情款待之外,還詳細地詢問了當地的情況,如地形、氣候、人口、兵力以及合適的進軍路徑。高盧人也很直率地告訴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地方的道路極為險峻。不過,高盧人認為那也並非不可逾越,因為他們的數百年來一直往來大山南北,直到最近上高盧的軍隊還越過阿爾卑斯山與下高盧人會師,並一同攻打過意大利。一些商人更是經常性地往來。

綜合所有的情報後,漢尼拔決定出征。他的兵力部署也分三個方面。

首先組建一支意大利遠征軍,由八萬兩千名步兵,一萬兩千名騎兵,還有37頭戰象組成。這些戰象主要是用來威嚇沿途的土著,因為這點數量不會對羅馬人起任何作用。與迦太基人的一貫做法不同,這支遠征軍完全由漢尼拔親自訓練和挑選的精兵組成,沒有一個傭兵。

再組建一支西班牙守軍,由漢尼拔的弟弟小哈士杜巴指揮,麾下有步兵12600名,騎兵2550名,戰象21頭,戰船57艘。其中37艘戰船是配置了全數的海軍,另外20艘則是後備。其中20艘戰船用來騷擾意大利沿岸,另外派25艘騷擾西西里,如果條件許可,則試圖收複利利俾。

最後調遣一萬四千西班牙兵前往西非鎮守,防止羅馬軍在非洲登陸。這些士兵是一些比較刺兒頭的,漢尼拔在的時候不會有問題,但如果漢尼拔出征意大利,則擔心他們會比較難以統制。將他們調往遠離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西非後,即使有變,也不會立刻對全局產生什麼影響。漢尼拔另調原來鎮守西非的4000名訓練有素的傭兵前往迦太基城協助防衛,這些兵是漢尼拔雇的,他們只會聽命於雇主,所以不會受到迦太基政局的影響,這樣漢尼拔就不用擔心一旦迦太基政局有變,而影響到首都的防衛,從而使自己陷於被動。

最後,漢尼拔將自己的西班牙籍妻子和幼子送往迦太基,以消除自己的後顧之憂,漢尼拔與家屬的再會要等到16年之後了。

就這樣,羅馬和漢尼拔各自在三條戰線--意大利、西班牙、非洲--上部署停當,單等時機一到開始撕殺了。

公元前218年5月30日,一切準備終於就緒,漢尼拔帶領着他親手組建的意大利遠征軍離開了新迦太基城,開始了驚天動地的大遠征。從此人類的軍事史和軍事教材將要翻開新的一頁,地中海將要見證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

這一年,漢尼拔29歲。

二 兵貴神速

一支軍隊的優劣是由許多因素構成的,除了優秀的統帥和訓練良好的士兵外,優秀的後勤和支援部門是不可或缺的。象所有的軍隊一樣,漢尼拔的意大利遠征軍中不僅有戰鬥員和將官,還有許多後勤人員。有負責籌辦和分發糧草的軍糧部門、負責運送給養和裝備的的運輸部門、分配糧餉的會計部門、刺探敵情情報部門、還有人醫獸醫醫療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工兵隊,技藝精湛的測量繪圖工程師等等。名將手下無弱兵,漢尼拔的手下各部門也是極為優秀的,醫療隊中有流傳青史的一代名醫;測量部門可以繪製當時最精確的地圖,令羅馬人的地圖相形見絀;至於漢尼拔的情報系統更是出類拔萃,他們擁有當時地中海地區最大的間諜網。

7月15日,漢尼拔的遠征軍到達了埃布羅河畔,對岸是卡塔羅尼亞區,那裡不再是迦太基的勢力範圍。居住在比利尼斯山區的卡塔羅尼亞居民相當強悍,他們對所有的外來者有着天然的抵抗感,歷史上許多試圖征服這一帶的人都會飽嘗挫折。對於漢尼拔來說,這卻是必須掌握的地區,因為如果沒有比利尼斯山的阻擋,從北方南下的敵軍就會毫不費力地侵入西班牙。為此,漢尼拔將全軍分成三隊,每隊約三萬餘眾,扇形展開,分三處渡河,一舉侵入比利尼斯山區各地。東路軍由漢尼拔指揮,沿地中海海岸北上,一路上攻克沿岸的個大小城鎮。同時,漢尼拔的運輸船也貼着海岸與漢尼拔的軍隊同行,全軍的大部分輜重都隨漢尼拔軍行動。中路軍由上游約40公里處渡河,從那裡侵入卡塔羅尼亞的中心地區;西路軍沿西科里斯河谷攻入。

漢尼拔在這個地區遇到了相當的抵抗,在耗時兩個月,折損兵力達一萬三千後終於征服了這一地區。考慮到要攻克許多城池,控制大片山區,這個速度已經時相當迅速了。9月中旬,三軍在越過比利尼斯山後重新會師,漢尼拔留下步兵一萬騎兵一千,交給自己的弟弟小漢諾指揮,讓他鎮守卡塔羅尼亞地區。

望着漸漸遠去的家鄉,漢尼拔的士兵中有些人開始不安,特別是從來就沒有遠離過家鄉的西班牙籍士兵,他們不知道漢尼拔到底要將自己帶到什麼地方,要多久才能返回家鄉。漢尼拔敏銳地覺察到了士兵的心理,考慮到路途的遙遠和目標的艱巨,少數的動搖者無疑會對全軍產生無法估量的衝擊,另外,在過去的長途征戰中漢尼拔也極為仔細地觀察着自己的士兵,這時漢尼拔決定將不適合遠征的八千餘人遣返西班牙,於是漢尼拔手中的兵力剩下步兵五萬,騎兵九千。兵在精不在多,雖然漢尼拔的兵力大為減少,但是所剩的都是精神狀態極佳、意志極為堅強、並且是久經沙場的精兵,真正優秀的指揮官並不需要人海戰術。

越過比利尼斯山脈的漢尼拔沒有繼續沿着海岸線行進,因為那樣會再早期與羅馬的盟友馬塞和羅馬軍遭遇,使自己在到達意大利前消磨殆盡,所以漢尼拔開始偏向內陸行進。在這一帶漢尼拔沒有遇到抵抗,一路順風地到達了羅訥河邊的羅魁矛勒,時間是九月22日。

此時,羅馬執政官西庇阿帶領着自己的軍隊和艦隊抵達了馬塞,他所得到的消息令他大為吃驚:漢尼拔已經越過了比利尼斯山。按西庇阿的計算,漢尼拔應該還在卡塔羅尼亞一帶與當地人奮戰。他既不知道漢尼拔的準確兵力,也沒有料到漢尼拔會兵分三路迅速制服卡塔羅尼亞人。令他更為不安的是越過比利尼斯山的漢尼拔失蹤了,依羅馬的估計,漢尼拔會沿海岸東進襲擊馬塞,所以西庇阿不曾料到漢尼拔會深入內陸。西庇阿到此時還以為漢尼拔的目標是馬塞,只不過是想從上游秘密渡過羅訥河,從背後突襲馬塞。為了防止漢尼拔得逞,西庇阿立刻派出300名騎兵沿羅訥河北上偵察。

當西庇阿在馬塞忙乎的時候,漢尼拔的大軍在羅訥河右岸緊張地進行着渡河的準備工作。當地的高盧人對漢尼拔軍十分支持,不過對岸的高盧部落則因為不明白漢尼拔的目的,態度極為強硬,他們聯合了許多部落的兵馬陳列左岸,準備阻止漢尼拔渡河。羅訥河河面寬闊,水深流急,在這種條件下強渡,代價非小。在抵達羅訥河後第三天傍晚,漢尼拔派出一隊精銳騎兵悄悄前往上游四十公里處渡河,命他們三天后從後面突襲左岸高盧人。

三天后,漢尼拔命全軍列陣,準備渡河。對岸的高盧人也大舉集中,一起鼓譟起來。就在這時,遠處高盧人的村莊起火,冒起了滾滾濃煙。高盧人一時不知所措,無法理解事態的變化。漢尼拔則早就等待着這個信號,一聲令下全軍將士爭先恐後地跳上船隻,駛向急流。漢尼拔的步兵乘坐小艇,騎兵則分乘幾條大船,他們人不解甲,馬不卸鞍,只見那些船隻還沒靠岸,漢尼拔就縱馬躍入水中,一馬當先地沖向岸邊,他手下的騎兵們緊隨其後向高盧人殺去。與此同時,漢尼拔早先派出的精兵在放火焚燒了高盧人的村莊後,也殺向岸邊的高盧軍。高盧人腹背受敵,登時一片混亂,轉眼間就被漢尼拔軍驅散。到了傍晚十分,漢尼拔的大隊步兵和騎兵都已經平安渡河完畢,幾乎沒有損失。

第二天,漢尼拔得到了西庇阿已經抵達馬塞的情報,一切都在漢尼拔的預料之中。為了吸引西庇阿的注意力,漢尼拔派出500努米底亞騎兵沿羅訥河南下偵察,給他們的命令是只許敗不許勝。同時,命還未渡河的戰象和少數部隊停止渡河,虛插旗幟,並將船隻送回西岸,造成漢尼拔仍未渡河的假象。當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後,9月29日一早,漢尼拔命步兵先行出發,沿羅訥河東岸北上。

漢尼拔派出的500騎兵出發後第二天就與西庇阿的300騎兵遭遇,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戰,羅馬騎兵損失140騎,努米底亞騎兵則死傷被俘200餘人,其餘的一溜煙地向北方逃奔。努米底亞騎兵是號稱地中海世界最優秀的騎兵,羅馬騎兵本是弱項,這次竟然可以將優勢敵兵殺退,頓時就使羅馬騎兵勇氣橫生,雖然自己也損失慘重,但依舊奮勇地追了過去。在漢尼拔的步兵出發後不久,羅馬的騎兵追到了渡河地點。他們望着對岸錦旗招展的營寨,和岸邊大量的船隻,立刻就以為發現了漢尼拔主力和渡河地點。羅馬騎兵隊立刻回頭,飛奔回馬塞向西庇阿報告去了。

羅馬騎兵走後的第二天,也是漢尼拔到達羅訥河的第八天,漢尼拔的戰象部隊花費了一整天的時間,終於將戰象也運送過了羅訥河。第九天,漢尼拔一把火將所有渡河舟船全部放火焚毀,表示自己一往直前的決心,然後帶領戰象和騎兵離開了渡河地點,開始追趕先行一步的步兵去了。

羅馬的騎兵偵察隊在發現漢尼拔的渡河地點後,當天就奔馳回到馬塞,向執政官西庇阿報告了敵情。從馬塞到漢尼拔的渡河地點羅魁矛勒需要大約三天的行軍路程,西庇阿料想漢尼拔的大軍渡河仍需數日的準備時間,決定統帥全軍兩萬餘人和一部分戰船沿羅訥河一同前往。雖然他接到情報後立刻行動,但是全軍還是花費了三天的時間拆營裝船,和布置城防事宜。

三天后,西庇阿的大軍終於浩浩蕩蕩地啟程北上,這時西庇阿還在希望可以在漢尼拔渡河之前趕到羅魁矛勒,以占據有利地形阻止迦太基軍渡河。在這六天的準備和行軍中,西庇阿沒有繼續派遣探馬偵察漢尼拔的動向,等到大軍終於到達羅魁矛勒的時,西庇阿發現漢尼拔已經渡河完畢,全軍不知去向,再次被漢尼拔的神速所震驚。實際上漢尼拔的殿後部隊早在三天前就已經離開了那裡,營寨是人去灶涼,只有那裡虛置的旗幟還在秋風中翻舞,仿佛是在嘲笑西庇阿的動作緩慢一樣。

令西庇阿的吃驚遠遠不單是因為漢尼拔行動的神速,更是因為他一路北上而來並沒有發現漢尼拔軍的蹤跡。如果漢尼拔的軍隊不在羅訥河以東羅魁矛勒以南的話,那麼他的目標就不象是馬塞。西庇阿緊張地思考着,如果漢尼拔繞開馬塞,則他的目標就只可能是意大利了。從這裡前往意大利要麼沿地中海岸東進,要麼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直奔波河流域。在地中海沿岸到處是羅馬的盟友和羅馬的殖民城,繞開馬塞東進的漢尼拔隨時都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西庇阿認為漢尼拔沒有攻打馬塞就說明他不會取道海岸線前往意大利。那麼漢尼拔就一定是準備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波河流域了,翻越阿爾卑斯山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西庇阿知道上高盧人的軍隊就不止一次地翻越群山入侵意大利。加上波河流域的高盧人剛剛被平定,人心未穩,漢尼拔的大軍一到,他們定會積極響應,給羅馬造成相當大的困擾,而漢尼拔也會得到他們的資助。

如何才能最有效地阻止漢尼拔的計劃是西庇阿最大的課題,追擊漢尼拔是不可能了,因為阿爾卑斯山脈地形複雜,沒有嚮導很難找到合適的入山路徑,而西庇阿則毫無這方面的準備。如果他繼續前往西班牙執行原有的任務,在北意大利便只有副執政官曼利阿斯的不到兩萬人馬防守,他們原來的任務是建設殖民城和監視、威嚇不穩的高盧人。一旦漢尼拔出現在北意,將會使曼利阿斯難以應付。如果自己帶領大軍前往波河流域,必將行動遲緩,未必能夠及時阻止漢尼拔進入意大利,而且將會無人執行進攻西班牙的任務。

西庇阿思前想後,最後決定由自己的弟弟帶領自己的軍隊前往西班牙,以圖斷絕漢尼拔的後路。而自己則帶領少數親隨輕裝前往北意,在那裡調動曼利阿斯的軍隊前往堵截漢尼拔,爭取在他翻越阿爾卑斯山後與下高盧人合流之前,給他以最沉重的打擊。他將自己的計劃快馬送往羅馬元老院請求批准,同時要求元老院向北意增兵。在中了漢尼拔的計謀浪費了一個星期之後,西庇阿開始知道速度的重要,他不等元老院的回話,當天處理完所有的事務,就帶領少數親兵登上了返回意大利船隻。

西庇阿的廟算相當有戰略眼光,因為他不僅看到了自己所面對的問題,更加注重全局的事態發展。可惜智者千慮,難免一失,西庇阿沒有料想到北意的事態遠遠比他想象的要糟糕。下高盧人一聽說漢尼拔已經開始遠征意大利,頓時就激動了起來,他們迫不及待地揭竿而起,對曼利阿斯指揮的羅馬住軍發動了突然襲擊。曼利阿斯卒不及防,全軍潰敗。這些都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三 智取督岔山

由於歷史的久遠和原始資料的失散,如今人們已經很難斷定漢尼拔到底是從那一條路徑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的了。當年漢尼拔出征的時候,象亞歷山大遠征時那樣也隨軍帶有記錄人員,他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雖然如今都失散了,但當時的歷史學家波里比阿斯(Polybius)和大約一百年後的李維都是讀到過的。古羅馬歷史家李維的描述常常富有戲劇性,但卻不顧事實,給後人帶來了無窮的困擾和混亂。他是個死肯書本的人,認為既然已經有那麼多的書了,何必再去做什麼實地考察呢?波里比阿斯則是個十分嚴謹的學者,他讀過漢尼拔的戰記,還親自到阿爾卑斯山上走了一圈,所以他的記錄應該是相當可信的了。但他寫的歷史是為了給他的希臘同胞們看的,而希臘人對於西方內陸的地理詳情是毫無概念的,因此波里比阿也就儘量不去羅列那些對自己的同胞們來說十分陌生的地名山名和河流的名稱了,那條大河、一個村莊,這樣的描述是不容易準確地定位的。所以,後人對漢尼拔的進軍路徑的考證和猜測就可以寫出厚厚的專著來,而且還沒有定論。兩千多年前,人們對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的路徑只有有兩種說法,現如今竟然發展成有六種可能。最近自己也到阿爾卑斯山去看了看(2000年11月),着實被那氣勢和突然的風雪所震懾,十分佩服漢尼拔的勇氣,但卻不會有精力去考證兩千年前的路徑問題。這裡我就不去追究那些考證了,選取一個比較說的通的、基本上是建立在波里比阿的基礎上的觀點來講述我們的故事。

漢尼拔離開渡河地點後,全軍沿着羅訥河北上。所過之處,漢尼拔儘量用金錢和好話說服當地的部落,使他們明白漢尼拔的目的不是他們的土地,而是遠方的羅馬人,從而使他們讓自己的大軍平安通過。一旦語言不起作用,漢尼拔便毫不留情地使用武力粉碎任何試圖阻擋他的勢力。

在西庇阿目瞪口呆地趕到羅魁矛勒的第二天,漢尼拔就已經平安渡過了伊塞勒河。在伊塞勒河和羅訥河之間的地帶居住着印蘇拉人,漢尼拔在這裡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企圖,卻發現那裡正在內戰,兄弟兩個為了爭奪王位而自相殘殺。漢尼拔還了解到,兄長布蘭古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喜愛和支持,於是漢尼拔就主動與布蘭古結為盟友,並利用自己的兵力幫助他擊敗了自己的弟弟,順利地登上了王位。布蘭古自然對漢尼拔感激涕泠,不但答應給漢尼拔帶路,讓他在印蘇拉地區通行無阻,還向漢尼拔提供了大量的軍需物資、小麥、衣物和鞋子,特別是那些適合在山區使用的溫暖的衣物和鞋子對漢尼拔來說簡直就是無價之寶。

漢尼拔在印蘇拉地區做好了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的準備後,10月12日,在布蘭古的親自帶領下,從維恩訥向東進發。一路上平安無事,很快就到達了上游羅訥河邊,平原地帶在這裡結束。遠處是蔓延起伏的阿爾卑斯山脈,在群山之前,已經近在咫尺的督岔山象守衛群山的衛士一樣,端重地屹立在不遠的前方。在這裡布蘭古告別了漢尼拔返回自己的王國,而漢尼拔則沿着進山的道路繼續行進。

督岔山隘口夾在兩座山峰之間,通往隘口的道路狹小曲折,右手邊,也就是南面,是聳高如雲的督岔峰峭壁,左側是約30余米高的小石山。沿着督岔山峰峭壁開鑿出來的道路就從兩座山峰之間通往險峻的隘口。居住在督岔山東面的阿羅布羅基族高盧人聽說漢尼拔的大軍要從自己的地盤通過本來就有些緊張,與布蘭古爭奪王位失敗的印蘇拉人逃到這裡後也向他們極力鼓吹漢尼拔的危險。於是他們就決定雙方聯手在督岔山隘口阻擋漢尼拔的軍隊。

當漢尼拔大軍來到隘口下面的時候,發現督岔山隘口已經被高盧人占領,而且那裡地勢險峻,道路狹窄,大軍根本施展不開。漢尼拔正在發愁的時候,有探子來報說,因為督岔山隘口地方狹小,所以到了晚上高盧人並不在那裡過夜,而是退到後山腰比較平緩的地方,等到天亮時再上來。漢尼拔一聽便計上心來,命令全軍安營紮寨,並準備來日攻打隘口的器械。山上的高盧人見迦太基軍在下面忙碌着安營和準備器械,一時半時也完不了,看樣子今天是不會攻打隘口了。於是都放下心來,傍晚十分就都退到山後休息,等候來日的決戰去了。

天剛擦黑,漢尼拔就命令一隊精選的勇士輕裝摸黑爬上了隘口制高點。那時候沒有夜視儀,更不能明火執仗地打着火把走,夜晚行軍偷襲是極為困難的,更不要說攀登險峻的山峰了,所以當年亞歷山大遠征時就從來不敢使用夜襲。漢尼拔的精兵勇士沒有讓漢尼拔失望,他們毫無抵抗地占領了隘口,同時還控制了路北側的30米高的小石山,在那裡布置了最好的弓箭手,確保了通過隘口的道路不會受到威脅。

拂曉時分,當高盧人重返隘口時,驚訝的發現雙方調換了位置,漢尼拔已經占領了隘口和所有有利地形,上面的弓箭手亂箭射下,根本無法接近。

天亮後,漢尼拔的大軍開始源源不斷地越過隘口。高盧人心有不甘,道路的制高點雖然被漢尼拔占據,可是下山的道路依舊夾在兩山之間,於是高盧人就占據了沿途路左側的山坡和一些制高點,準備一路阻擊漢尼拔。

下山更比上山難,通過隘口的漢尼拔髮現,下山的道路是修建在比西坡更為陡峭的山坡上,經過無數之字形的曲折,綿延地向山下延伸。更為糟糕的是,沿途左側的山坡和制高點都被高盧人所占據,他們一起吼叫着,居高臨下投下大量的碎石和標槍。在沒有熱兵器的時代,這樣的地勢是致命的,難以扭轉的。更何況漢尼拔的軍隊在險峻狹小的山路上本來就立足不穩,不要說組織進攻,就連找一塊藏身之地進行自衛都十分困難,特別是走在前面的輜重車隊更是遭到了高盧人的集中進攻。

漢尼拔看到自己的處境不妙,丟失輜重將會對自己未來的艱難旅程造成無以彌補的損失,於是就親自登上隘口左側的小石山,帶領昨夜偷襲隘口的那隊精兵,沿着山脊一路攻打下來。雖然他們是居高臨下地攻打而且各個勇猛異常,但是高盧人依仗着人數的優勢拼死抵抗,雙方在山脊處進行了激烈的爭奪,山脊上畢竟沒有藏身之地,處在低處的高盧人漸漸被漢尼拔的猛烈攻勢所壓制,向下且戰且退,在折損了大量兵力後,被漢尼拔從山脊地帶驅逐。於是漢尼拔的大軍終於可以平安通過督岔山,到達山下的平地。

漢尼拔命全軍在山下休整一天后,前往攻打阿羅布羅基族的首府張伯立城。在山上大敗之後,張伯立城幾乎沒有什麼做抵抗就開了城,漢尼拔在這裡得到了一些軍馬和牲口,還有可供全軍三天的小麥和草料。不僅如此,這個峽谷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也為漢尼拔帶來許多意外之喜。

但是,除了勝利的喜悅之外,漢尼拔的士兵們也第一次看到了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勢。鋸齒般的高峰從北到南綿延不斷地刺向萬里晴天,占據了人們的整個視野。山頂已經冠雪,潔白細膩的冰雪在陽光下反射着寒光,使那些山峰倍顯鋒銳。迦太基士兵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色,不僅如此,想到他們還要翻越這些險峻的山峰,不免頓生猶豫。

漢尼拔在例行的集會上沒有按照以往的嚴格的形式進行,而是與大家一道散漫地站着講話。他用樂觀輕快的口吻讚賞了全軍的過去的勇猛,同時也表示後面的路程會稍微難一點,不過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那些都是高盧人經常翻越的山路,他們都能行走的道路,沒有道理我們的意大利遠征軍會有困難。大家一聽,覺得不錯,於是頓時放下心來。

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漢尼拔的遠征軍開始向東南方向行進,大約4天之後,他們到達了伊塞勒河畔。伊塞勒河畔也是一個十分富饒的河谷,實際上,許多阿爾卑斯山區的河谷地帶都是氣候溫和土地富饒的地方,他們夾在高山之間,不受寒潮的直接衝擊,而且有水量充足的河流,那山上的積雪為這些河流提供了不衰竭的源流。

漢尼拔一進到伊塞勒河谷就見到了許多使者,他們都是來自居在河谷地帶的各個部落。他們拿着桂冠、帶着糧草、有些還主動向漢尼拔獻出人質,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表示不會與漢尼拔為敵,也請求漢尼拔不要傷害他們。他們解釋說,他們耳聞目睹漢尼拔智取督岔山的神勇和打破張伯立城的武功,自認不是漢尼拔的對手,決不敢與他為敵。漢尼拔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象,心中頗有疑慮,不大相信他們的話。不過他認為自己反正不會與他們打什麼交道,轉眼間就會通過他們居住的地區,無論他們心中是否真誠,這層紙還是不必捅破的好,免得無謂地刺激他們。於是他象徵性地留下一些禮物和一些嚮導,好生安撫他們說自己只是路過,不會在這裡停留,讓他們不必多慮。隨後,漢尼拔就帶領着自己的大軍沿着伊塞勒河谷向東方進發。

羅馬。 元老院得知了北意大利的失敗,高盧人的起兵使他們認識到羅馬人不得不兩面同時作戰時,元老院決定增招一個聯合軍團前往北意大利,以應付突然發生的事變。同時他們也討論並同意了西庇阿的提議,允許他指揮北意的戰事,以平定高盧和阻擊漢尼拔的入侵。羅馬的增兵數量並不大,因為元老院認為冬天將要到來,漢尼拔即使到達北意大利也不可能在冬天前有什麼大的軍事行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