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毛主席的評論
〈一〉一縣一社太大了。平均分配會損害富隊富社的積極性,還是要搞"按勞分配"
毛主席談到一縣一社時提出,一縣一社太大了。縣委管不了那麼多具體事,而且全縣各地生產水平很不平衡,平均分配損害富隊富社的積極性。我們現在還是搞社會主義還是按勞分配。凡是有利於發展生產的就干,一切不利於發展生產的就不干。供給制只能搞公共食堂,而且要加強管理,粗細糧搭配,干稀搭配,農忙農閒不同,要學會勤儉過日子,不能放開肚皮大吃大喝,那樣肯定維持不下去。其它只搞些公共福利事業,不要採取"包"的辦法,量力而為。延安時期搞供給制,是屬於戰時共產主義的辦法,是不得已而為之,不能作為分配方式的榜樣,所以全國解放後,就改行工資制了。
〈二〉兩種所有制的接近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千萬不能把兩者混同起來。
談到修武縣的全民所有制,毛主席說,修武不同於鞍鋼,產品不能調撥,只能進行商品交換,不能稱謂全民所有制,只能叫集體所有制。千萬不能把兩者混同一起,修武縣委書記提出的問題,表明他實際上是不贊成搞全民所有制的,縣裡的產品不能全部調給國家,不可能也不必要,他作為一縣之長,不能不慎重考慮,尤其是國家對縣,在平常年景也不能完全保證按照縣裡的需要調撥給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遇到災年更加不能保證,這也是明擺着的。他提出的問題使我們想到:如果生產力沒有高度發展,像北戴河會議關於人民公社決議中指出的,產品極端豐富,工業和農業都高度現代化,那麼,生產關係上從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分配方式從按勞分配過渡到按需分配,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兩種所有制的接近,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
〈三〉把夫妻分開搞集體住宿,不是給國民黨對我們的誣衊幫了忙嗎?
當我們匯報到有些公社搞集體住宿時,毛主席很生氣地說,那種搞法不是給國民黨對我們的誣衊幫了忙嗎?凡是這樣胡搞的地方,我都支持群眾起來造反。這些幹部頭腦發昏了,怎麼共產黨不要家庭了呢?要禁止拆散家庭,還是一家人大、中、小結合的好。(按:所謂搞"集體住宿"即劉少奇鼓吹的"男女換班""老少換班"的做法,把男女老少分別編班集體住宿,"搞軍事化生活","以便男女老少各自能夠擔任自己力能勝任的工作",就是共產主義"家庭革命"的辦法,這就是劉少奇的主意-----筆者注)
〈四〉幾千萬人上山,農業可能豐產不豐收,食堂又放開肚皮吃,怎麼得了?
談到群眾大煉鋼鐵的幹勁很大,地里莊稼沒人收時,毛主席說:1070萬噸鋼的指標,可能鬧得天下大亂。從北戴河會議到年底只有四個月,幾千萬人上山,農業可能豐產不豐收,食堂又放開肚皮吃,怎麼得了?這次鄭州會議要叫大家冷靜下來。(吳冷西:《憶毛主席》95---103頁)
現在我們看劉少奇在江蘇視察,又是怎樣兜售他的"共產主義"的。
1958年9月19日到28日,劉少奇到江蘇視察,又大談"如何建設美好的共產主義生活及培養人民共產主義精神"問題"如何建設美好的共產主義生活呢"?劉少奇指示"應該做好五件事":
第一,要使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
第二,徹底把婦女從繁鎖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
第三,大規模地進行技術改革,改革各種勞動工具,提高勞動效率;
第四,改善社會的勞動組織,例如,規模較小的農業合作社轉變成規模較大的人民公社實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農村勞動組織大進一步的改進,這種改進,大大有利於農村勞動力的調配,大大有利於農村生產的發展。又例如,實行鄭州提出的"男女換班,老少換班",即使女人能做的事不再由男人去做,使老人能做的事不再由青年和壯年去做,以使男女老少能夠各自擔任自己力能勝任的工作。
第五,發展多面手,一人多藝,提高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
做好這五件事,不僅可以解決勞動力緊張的困難,而且將會使整個社會的勞動制度,勞動組織發生根本的變化。
這裡劉少奇講的"建設美好的共產主義生活"的五個條件,實際上就是他在河南視察時"具體闡述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五個條件,不同的是他在講到第四條時,向江蘇推銷他在河南指的"改善勞動組織"的經驗做法,這就是:第一,由農業社轉為人民公社時,要把勞動力編為班、排、連實行"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第二,"男女換班,老少換班"的做法。據劉少奇說:實行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使女人能做的事不再由男人去做,使老人能做的事不再由青年和壯年去做,以使男女老少能夠各自擔任自己力能勝任的工作"。這是劉少奇在河南搞共產主義試點創造發明的,現在他又要在江蘇省推廣了。劉少奇說:共產主義就是要革家庭的命,現在他要搞共產主義,當然要實施這一舉措。這一舉措的做法是:例如一家三代同堂,則將夫妻、父母、兒女分開,各自編在青壯年男子班、青壯年女子班、老年男子班、老年女子班、少年男子班、少年女子班。分別各自到各自的營房住宿 ( 原來社員的房屋,由公社統一調配,分為集體住宿營房和家人團聚營房。每星期准許夫妻、父母、兒女回團聚營房住宿生活一次,第二天即返回各自集體營房過軍事化生活,如此循環往返,群眾對此很反感。毛澤東知道後批評說:這是胡來,哪有共產主義不要家庭的呢?這不是幫國民黨蔣介石誣衊共產黨的忙嗎?哪裡這樣做,我就支持哪裡群眾起來造反。
劉少奇到江蘇視察,還大肆兜售他在徐水、河南實行"供給制"的做法。他在江蘇常熟視察時說:"實行糧食供給制以後,將提高人民共產主義覺悟。"他問和平公社黨委書記:"秋後,即將實行糧食供給制,群眾擁護不擁護?"公社黨委書記說:"大家一聽說吃飯不要錢,都高興得跳了起來,有個老頭說,過去擔心受苦一輩子,怕吃不飽肚子,這下子可好了。"蘇州地委第一書記皓江在匯報中說:"群眾都非常贊成實行糧食供給制,他們說,'一個心思丟下了,一個心思又來了,丟下的是幾千年愁吃愁穿的苦心思,又來的心思是怎樣把生產搞得更好,不然就對不起共產黨。'"劉少奇聽後說:"這兩句話,兩個心思,很值得我們深思。有人擔心,實行糧食供給制,會不會增加懶人?蘇州農民的這兩句話,給我們作了最有力的回答。這說明他們不是變懶了,而是情緒更加高了,生產更加積極了。這就是人民共產主義覺悟提高的表現,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更加提高的標誌。"(《劉少奇同志視察江蘇城鄉》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報》)
劉少奇說:"農民吃飯不要錢,搞供給制,鄉社幹部勢必跟着走,鄉幹部一改,縣幹部、省幹部,直到中央的也都要跟着改。地方上改了,軍隊也得改。"9月27日,他在南京黨員幹部會上說:"我經過河北、河南、江蘇,都決定農民吃飯不要錢,實行糧食供給制。看來大家贊成分配製度:糧食供給制加上工資獎勵。"又說:"如果要說供給制,標兵在那裡?五億多農民就是我們的標兵。各級幹部、軍隊,都要向農民看齊,向他們排隊。"
劉少奇的實行"供給制"和實行全民所有制的主張,不僅在國內大力宣傳實行,而且對國際友人也大講特講。1958年10月3日,他在同一個外國議會代表團談話中也談到吃飯不要錢。他說:"現在公社的性質基本上還是集體所有制,但有一部分全民所有制,這部分還要增加,兩三年後,很多公社就會變為全民所有制"。直到1958年11月21日,毛澤東在武昌會議上批評劉少奇的"吃窮飯"搞"窮過渡"的做法,指出:"現在就是產吃窮飯,什麼公共食堂,現在就是太快,要犯冒進主義錯誤。"劉少奇立即插話說:"農村(人均)達到150元至200元的消費水平就可以轉一批(指集體所有制轉為全民所有制)將來分批轉,這樣有利,否則等到更高了,轉起來困難多,反而不利。"彭真也插話說:"我們搞土改,又搞合作社,又搞公社,只要每人到150元至200元就可以過渡。太多了,如羅馬尼亞那樣,農民比工人收入多時,就不好轉了。把三化(機械化、電氣化、園林化的標準)壓低,早轉比晚轉好,三四年即可過渡。"毛澤東說:"按照劉少奇、彭真的意見,是趁窮之勢來過渡,趁窮過渡可能有利些,不然就難過渡……"(許全興《毛澤東晚年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版187、189頁)
第四節 劉少奇在視察中大肆鼓吹和推行
"浮誇風"、"高指標風"、"瞎指揮風"
劉少奇在視察中是怎樣鼓吹和推行浮誇風、高指標風、瞎指揮風的呢?看以下事例就清楚了。
第一,由相信浮誇風、高指標風到鼓吹浮誇風、高指標風。
1958年7月14日到18日,劉少奇到山東壽張縣視察,報導說:少奇同志在參觀了台前社畝產將達3萬至5萬斤的玉米,3萬至5萬斤的穀子,30萬斤地瓜和宏偉社畝產15000斤籽棉的豐產後,讚揚他們說:"你們壓倒了科學家,他們沒敢想的,你們做到了,這是個革命。"劉少奇的這一講話一傳出,全國各地的實驗田豐產田紛紛把原來畝產千幾斤、幾千斤的牌子換為幾千斤、上萬斤甚至十幾萬斤的牌子。假報導的豐產數也由畝產幾千斤一躍報導畝產數幾萬斤,都跟着大膽的吹起來了。
1958年8月,劉少奇派人到山東壽張縣進一步了解那裡的高額豐產情況,寫回的調查報告說:"今年壽張縣的糧食單位產量,縣委的口號是'確保雙千斤,力爭三千斤',但實際在搞畝產萬斤糧的高額豐產運動,一畝地要產5萬斤、10萬斤,以至幾十萬斤紅薯,一畝地要產一、兩萬斤玉米、穀子,這樣高產的指標,當地幹部和群眾,講起來象很平常,一點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8千斤、7千斤,提5千斤指標的已經很少,至於畝產一、兩千斤的根本沒有人提了。"( 劉西瑞:《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報》 )
1958年9月10日至11日,劉少奇到他的"共產主義試點公社"河北徐水縣視察,當他聽到有人說,給山藥灌狗肉湯,畝產可以收120萬斤時,即說道:"那麼作真有效果嗎?哈哈!你們可以養狗啊!狗很容易繁殖嗎!"( 1958年9月18日《人民日報》)
1958年9月19日到28日,劉少奇到江蘇視察,在常熟縣和平人民公社,他參觀中稻豐產實驗田,他問黨委書記:畝產可以打多少?回答說:可以打1萬斤。少奇同志說:"1萬斤,還能再多嗎?你們這裡條件好,再搞一搞深翻,還能多打些。"(1958年9月30日《人民日報》)
第二章 毛澤東要求人民日報總編輯兼新華社社長吳冷西敢於抵制"五風"
第一節 毛澤東對吳冷西的一系列談話
一 鼓吹浮誇風,鼓吹高指標的一律不登報,一定要卡住,要大家按實際辦事。
據當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兼新華社社長吳冷西的回憶,在大躍進中、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和大煉鋼鐵運動中,毛澤東先後多次找他談話,要求人民日報和新華社要敢於抵制"五風",不登"五風"文章,不發"五風"消息,一定要卡死。吳冷西回憶說:
"1958年3月,在成都會議期間,毛主席找我談話,毛主席說:'河南提出苦戰一年,實現四、五、八水利化,除四害和消滅文盲。遼寧要實現三自給(即糧、菜、肉自給)。我懷疑是錯誤的。河南提出今年辦四件大事,有些可能做到,有些可能做不到。就算都做到,也不要登報。人民日報硬是要卡住。否則這個省登,那個省登,大家搶先,搞得天下大亂。一年完成不登報,兩年完成恐怕也不要登報。各省提口號恐怕時間長一點比較好。我就有點機會主義,要留有餘地。'
毛主席說:'現在報紙報導要調整一下,不要盡唱高調,要壓縮空氣,這不是潑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實際的高指標,要大家按實際條件辦事。提口號,定指標要留有餘地'"(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乾重大歷史事件片段》新華出版社 1995年版63、64頁)
二 報紙宣傳要慎重,不要輕易宣傳實現什麼"化",實現什麼"無",也不能只講多快,不講好省。計劃指標不要講過頭。今年夏天要召開全國報紙的總編輯會議,討論新聞宣傳如何改進。
1958年4月中旬,在武昌會議期間,毛主席專門找我就人民日報的宣傳問題做了五點指示:
1 近來報紙的宣傳反映實際不夠,但也有不實之處。如指標、計劃講得過頭了。現在要調整一下,要壓縮空氣。鼓幹勁的話要講,但不要華而不實。
2 報紙在宣傳的時候要慎重,比如說綠化,不能說種一些樹就是綠化,要成活,成片,成林,象在飛機上看到湘南、粵北那樣鬱鬱蔥蔥才算綠化。又如水利化,有的說一年實現的,有的說三年實現的,其實都不能叫"化",只是改變一些面貌。又如說"四無",應當相信可以實現,但也不是一兩年或三五年可以實現的。一個"化",一個"無"不要隨便宣傳已經實現了。即使訂規劃、提口號,也要留有餘地,在時間和空間上說得活一點。否則,說一年或兩年完成,那不是以後沒事幹了嗎?要留給後代子孫一些事做。現在說苦戰三年基本改變面貌,其實只是初步改變面貌,能否做到還得看一年。
3 報紙的宣傳要搞深入、踏實、細緻。我們講多快好省的方針,報紙上不能只講多快,不講好省。我們是講好大喜功的,大而無功,其實不是好大而是好小,不實就是無功。報紙對一些問題,要由小見大,要把許多雜亂無章的事情加以概括,從理論上把事情說清楚。報紙的評論,應帶理論色彩,這就是深入事情的本質,抓住了規律。這樣把綱提起來,才能使幹部和群眾方向明確。意識形態上和上層建築的重要性就在這裡。
4 現在全國出現高潮,出現許多新鮮事物,但也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記者、編輯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能對眼前彩色繽紛的現象做出政治判斷,有遠見卓識,這不容易,但應努力做到。
5 報紙的問題帶有普遍性,不僅人民日報存在,省報也存在,今年夏天要召開全國報紙的總編輯會議,討論新聞宣傳如何改進。此事要告訴陸定一同志,並報中央書記處。(此事我都照毛主席的意見辦了。後來陸定一同志說,夏天太忙秋後再說)(吳冷西:《憶毛主席》70、72頁)
這裡有幾個問題很值得注意:
第一,早在 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就已專門找人民日報總編輯吳冷西談話,叫他注意在"報紙報導上,不要盡唱高調","不要鼓吹不切實際的高指標",為什麼人民日報鼓吹浮誇風和高指標風越來越厲害?吳冷西個人有這個膽量嗎?如果沒有,他的後台又是誰?
第二,毛澤東於 1958年4月中旬,在武昌會議期間,對報紙的宣傳問題,又專門的作了五點指示,並要求在"今年夏天召開全國報紙總編輯會議,討論新聞宣傳如何改進"問題,吳冷西已將毛主席的指示向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和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小平和彭真作了傳達,而陸定一卻藉口"夏天太忙秋後再說"不貫徹執行,致使"五風"越演越烈。當時陸定一僅是一個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宣部長,他個人肯定不能做出這樣一個重大決定的,他一定有後台,這個後台又是誰呢?是鄧小平和彭真嗎?或者還有更大的後台?
第三,1958年8月下旬,在北戴河會議期間,毛主席又一次找吳冷西和胡喬木談話,指出:人民日報、新華社、廣播電台是輿論機關,"不要講過頭的話",對外宣傳如此,對內宣傳也不例外。然而它們鼓吹浮誇風、高指標風、"共產風"卻有增無減,這是為什麼?
三 大躍進是好事,但浮誇風就不好。新聞工作者一定要實事求是,頭腦冷靜。聽說人民日報有一篇社論,講到人民公社由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時,把時間縮短了,說三、四年,五、六年就行了。不要北戴河會議上那半句話了,那半句話是我加的,你們聽了哪個政治局委員的話,把它刪掉的?
吳冷西回憶說:1958年11月6日,毛澤東特意找我專門指示:"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天天作報導,發表議論,尤其要注意頭腦冷靜,要當促進派"。還說,他對報紙宣傳有一點意見,過幾天空一點了再談。(吳冷西:《憶毛主席》104頁)
1958 年11月22日,毛澤東就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的宣傳報導,找吳冷西長談,吳冷西回憶道,毛主席說:"做新聞宣傳工作的記者和編輯,看問題要全面,要看正面,又要看到側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要看到成績,又要看到缺點。這叫做辯證法,兩點論。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不讓講缺點,不讓講壞話,不讓講怪話。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好的事情不是一切都好,也有壞的一面;反之壞的事情不是一切都壞,也有好的一面,只不過主次不同罷了。聽到人家說好,你就得問一問是否一點壞處也沒有?;聽到人家說壞,你就得問一問是否一點好處也沒有?大躍進是好事,但浮誇風就不好。"
毛主席強調,做新聞工作無論記者或編輯都要頭腦冷靜,要實事求是。下去採訪,不要人家說什麼你就報道什麼。要自己動腦筋想想是否真實,是否有理。
毛主席說到,據一些省委反映,人民日報在大躍進中搞各省進度表(如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進度表),放"衛星"(糧食和鋼鐵的高產"衛星")等報道方法,對各地壓力很大。結果"你追我趕",大搞浮誇,這要引以為戒。
毛主席講了上面這些話後,又歸納為三個意見。他說:
第一,要實事求是,報道時要弄清事實真象,不是新聞必須真實嗎?一定要查清虛與實,是虛誇、作假,還是真實、確實。新聞報道不是做詩寫小說,不能憑想象虛構,不能搞浪漫主義。
第二,現在要下明礬,把混亂的思想加以澄清。聽說人民日報有一篇社論講人民公社從集體所有制過渡到全民所有制時把時間縮短了,說三、四年,四、五年就行了,不要北戴河決議上寫的"或者更長一些時間"那半句話了。那半句話是我加上的。當時的想法是謹慎一點好。現在看來還是太急了。你們刪去那半句話就更急了,不知是聽了那一位政治局委員的意見。(按:毛澤東的指示不但不聽,就連寫上《決議》的話也敢刪掉,可見這位政治局委員非同一般---筆者注)
第三,要考慮國際影響,今年我們宣傳上吹得太厲害,不但在國內搞得大家頭腦發昏,而且國際影響也不利。毛主席說:"我在成都會議上就曾說過,不要務虛名而得實禍,現在就有這個危險。杜勒斯天天罵我們,說明他恐慌,害怕我們很快強大起來。美國人會想到是不是對中國發動預防性戰爭。這對我們不利。何必那樣引人槍打出頭鳥呢?何況我們的成就中還有虛誇成分呢!即使真的有那麼多的成績,也不要大吹大擂,還是謙虛一點好………。"
毛主席說:"新華社和人民日報,記者和編輯頭腦都要清醒,多開動自己的腦筋,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隨聲附和。要調查,追根到底。要比較,同周圍比較,同前後左右比較,同古今中外比較。唐朝有位太守,他審理案件,先不問原告和被告,而要先了解原告和被告周圍的人和環境,調查好了才去審問原告和被告,這叫做勾推法,也就是比較法。記者和編輯要學會這種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其實這也是思想方法,是實事求是的方法。記者,特別是記者頭子---這時毛主席指我說,---像你這樣的人,頭腦要清醒,要實事求是。"(吳冷西:《憶毛主席》 108-1 13 頁)
四 現在宣傳上要轉,非轉不可。毛澤東說:"現在宣傳上要轉,非轉不可。如果不轉,人民日報就有變成中央日報的危險。"劉少奇說:"不能馬上轉,不能全面轉,而是要逐步轉。"
讀了吳冷西的上述回憶,我們清楚的看到,毛澤東從1958年3月起,一直到1958年11月22日,先後找人民日報總編輯兼新華社社長吳冷西,就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在大躍進運動中,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作新聞報道時,如何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堅決抵制"五風"的問題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但是,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並沒有很好的貫徹執行,一味地鼓吹"五風",為"五風"的盛行推波逐浪。到了1959年6月,毛澤東責成主管宣傳口日常工作的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小平和彭真,要他們立即研究宣傳工作如何轉向的問題。
吳冷西回憶說:6月14日,根據毛主席的意見,彭真同志召集書記處會議(鄧小平同志摔傷了腿,住院治療),討論宣傳怎樣轉向問題。經過討論,最後決定由胡喬木、周揚和我準備一個文件,書記處再討論決定。我們起草了一個關於宣傳上如何轉的問題通報(草案),17日彭真同志再召開書記會議,討論這個通報(草案),作了一些修改後,準備以中央名義下發。彭真同志將修改後的通報送給劉少奇同志審批,劉少奇同志認為通報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此事關係重大,需要毛主席召開政治局會議時通過。
6月20日,毛主席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他在批評浮誇風和高指標之後,轉談到宣傳問題時,他嚴肅地指出:"現在宣傳上要轉,非轉不可。","如果不改,人民日報就有變成中央日報的危險,新華社也有變成中央社的危險。"(中央社和中央日報,是國民黨的宣傳機構)毛主席說:"我看人民日報,只看一些新聞和一些學術文章,對其他的東西不大有興趣,它們吸引不了我。不過《參考資料》和《內部參考》我每天必看,這兩種刊物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記者協會辦的《新聞工作動態》也不錯,反映了新聞界的一些思想動向,可以看。但公開的宣傳,不論新華社或人民日報或廣播電台都要來一個轉變,不能像目前這樣王顧左右而言他。"(吳冷西:《憶毛主席》36---141 頁)
顯然,毛澤東的這些話是針對劉少奇而發的,因為劉少奇在會議中講到宣傳問題的時候主張"不能馬上轉,不能全面轉,而是要逐步轉"。會後毛澤東仍然按照1949 年中央政治局在西柏坡"立下的規定",仍由少奇同志和恩來主管宣傳口的把關工作。吳冷西回憶道:毛主席在會後,對我說:以後有事情要請示,你可以找少奇同志也可以找總理,也可以找我。但多找他們兩位,日常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的中央書記處管。(吳冷西:《憶毛主席》142 頁)
第二節 吳冷西道出宣傳口的主要把關人物
從吳冷西的上述回憶我們清楚的知道,當時宣傳口把第一關的人物是: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胡喬木,把第二關的人物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總書記兼書記處書記鄧小平、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彭真,把第三關的人物是: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劉少奇、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第二副主席周恩來。劉少奇把最後一關,如果他認為很重要,自己不能決定,就送給毛澤東審定。如果認為自己能決定,他就自己決定。不再麻煩主席了。這是1949年中央在西柏坡"立下的規矩",到1956年6月毛澤東又重申這一"規矩",一直到1966年"文革"前。
這裡順便說一點,吳冷西在回憶中還談到,原人民日報總編輯是鄧拓,他因為 1957年2 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上的重要講話,即《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他只發簡要新聞,不發社論,不久,毛澤東又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即《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鄧拓連消息也不發,因而被毛澤東批評為"是死人辦報"。到這年6月,被免除人民日報總編輯職務,而由吳冷西正式接替,鄧拓仍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對此,吳冷西在回憶中是這樣寫的:半個月以後(即6月13日以後---筆者注),黨中央才宣布鄧拓同志任人民日報社社長,我任總編輯。鄧小平同志為此專門召集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兩個編委的同志開會,宣布中央的決定,並肯定了鄧拓同志主持人民日報成績是主要的,基本的。他希望大家團結一致努力把人民日報辦得更好。在這以後,鄧拓同志和我分工是,他主管評論、理論和文藝,我主管新聞和版面,直到一年多以後他工作變動為止。(吳冷西:《憶毛主席》158 頁)
第三節 吳冷西說,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鼓吹"五風"的主要責任不是他,
而是宣傳口把關的主要負責人劉少奇和鄧小平
從吳冷西的一系列回憶,我們清楚地看到毛澤東從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起,一直到1959年的6月底,都一直在要求人民日報總編輯兼新華社社長吳冷西,要他敢于堅持真理,敢於抵制"五風"。對"五風"的問題,不要宣傳,不要登報,"要卡住"。在宣傳中"要實事求是"。"要做冷靜的促進派,不要做冒失的促進派"。"下去採訪,不要人家說什麼,你就報道什麼,要自己動腦筋想想是否真實,是否有道理"。"搞浮誇風不好"。"不要華而不實"。"不要鼓吹不切實際的高指標"。"不要務虛名而得實禍"。"你是記者的頭子,像你這樣的人,頭腦要清醒,要實事求是"等等。
吳冷西在回憶中還說:1957年6月13日,在黨中央決定他去人民日報任編輯時,毛澤東告誠過他:"你到人民日報工作,要有充分思想準備,要準備遇到壞情況,要有'五不怕'的精神準備,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職,二不怕開除黨籍,三不怕老婆離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殺頭。有了這'五不怕'的準備,敢於實事求是,敢于堅持真理了。"(吳冷西:《憶毛主席》157---158 頁)
毛澤東這一系列指示,吳冷西聽得進耳了嗎?如果他聽不進耳,為什麼37年以後的今天,他還回憶得清清楚楚,並且在本書的末尾保證道:他所說的"主要意思是絕對不會錯的"。並說:毛澤東對他這一系列的談話都有記錄,現存在中央檔案館裡。看來,毛澤東對吳冷西的這一系列談話,對他提出要抵制"五風"的一系列要求,他是聽進耳的。然而,他確沒有很好的執行,反而和鄧拓一塊利用人民日報這個宣傳陣地,大肆鼓吹"五風"為"五風"的盛行煽風點火,推波逐浪,這太不應該了。
吳冷西在回憶中自我檢討說:在大躍進運動中,開始自己因毛主席的再三叮囑,還是比較慎重,但到了6月份就"隨大流"了。因為當時的形式是:把宣傳口的這批中央領導"思想解放,敢想敢做的呼聲壓倒一切"。而毛澤東的"留有餘地或壓縮空氣"的聲音微弱。在當時中央領導層中,他是少數者,所以我只好"隨大流"跟多數中央領導走,特別是跟把宣傳口的主要領導人劉少奇、鄧小平走。對於1958年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鼓吹"五風"的錯誤,應是把宣傳口的中央領導劉少奇、鄧小平等人負責。當然,雖然不能說人民日報和新華社應對 1958年的"浮誇風"和"共產風"負有主要責任,但我主持這兩個單位的宣傳工作,在這期間造成的惡劣影響,至今仍感內疚。(吳冷西:《憶毛主席》72頁)
吳冷西的這個檢討,道出了問題的所在:以劉少奇、鄧小平為首的把宣傳口的這些中央領導,只片面的注重"敢想敢說敢干"的這一面,而忽略了毛澤東所提出的:既要有敢想敢說敢幹的沖天幹勁,又要有科學分析的態度。劉少奇鄧小平等人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