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1947年作文“我的小學校長”補遺
送交者: vivace 2006年08月22日13:27:11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作者:鍾嘉


自從將近一甲子前小學畢業後至今,我沒有回訪過那第一母校,音訊全失,滄海桑田,了無瓜葛。只因日前心血來潮,搜索網上偶有發現,喚起了碎夢角落塵封舊憶,不免追尋一番那依稀蹊蹺往事。

上世紀四十年代,上海英租界白克路大通路口,有座紅磚大洋房,據說是清末豪門盛宣懷部分物業舊址,掛牌“私立建承中小學”。我在那裡完成了全部小學學業。六年間,正巧經歷了從租界、淪陷到光復三大部近代史重頭戲。可是小小蒙童,懵然不知,這裡還曾為下一部改天換地超級重頭戲登場,長年扮演秘密堡壘的非常角色。

谷歌(Google)網顯示,上海市靜安區志等資料記載:當時座落白克路(今鳳陽路598號)的建承中學,是一所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進步學校,創辦人戴介民。

戴介民(1902-1973),浙江黃岩人。民國13年(1924年)就讀上海大學;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28年7月,戴得到上海社聯和上海大學同學會的支持,並典賣妻子首飾,籌款開辦建承中學並擔任校長。

據載:抗戰時期,“建承”是一個抗日據點。內戰時期,“建承”是中共在中學系統的民主堡壘學校之一。建承中學培育了許多革命青年。1940年至1945年,該校有一百餘名師生奔赴皖南、浙東、蘇北等抗日根據地。在“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鬥爭中,建承師生站在前列。各個歷史時期建承中學先後有4位烈士光榮捐軀……

如今回想,當年“建承”師長多外地人,大家講“國語”,政治傾向隱然可辨,種種往事花絮有所浮現。

1945年春,日軍憲兵到校抓走了戴介民校長。小學生雖然少不更事,也覺心驚關切。那獻出首飾的校長夫人項先生(當時老師不分男女,都叫先生)分管小學部工作,但不任課,我們同她不熟悉;這時不約而同,見到先生出現,都會乖乖肅靜,自覺主動向她顯示平時沒有想到過的格外敬重。慶幸的是,戴校長堅強不屈,日方得不到證據,不久交保釋放。

消息傳來,我們紛紛去校長室門口探看英雄受難長者歸來,只見滿面風霜的戴校長一面與同僚們高談闊論,一面不時向大家頷首致意。此情此景宛然在目。

抗戰勝利後,每星期一上午,中小學全體師生在校內大院子裡開周會,讀孫中山先生遺囑,唱三民主義國歌,然後校長或其他師長訓話。戴校長有過一段使我忘不了的精彩演講。他說,“你們知道誰是中國的領袖?是蔣介石嗎?不,還有一位在山裡的領袖,名叫毛澤東!”這是我此生第一次聽說毛澤東的大名。

我五年級時,學校舉辦讀書比賽,比的是一周內閱讀字數總量,要把內容講出來為證。學校推薦選讀的多為進步書籍。平素沉湎“閒書”的我,輕易贏得了冠軍。記得我報告的有一本巴金十多萬字的小說《雪》,講的是礦工的苦難和抗爭。

六年級的歷史老師在課堂上講清朝的“不平等條約”時,曾提醒大家今天又有了新的“不平等條約”,那就是國府和美國剛剛簽訂的“中美商約”。

我從一年級時名列前茅頗受褒獎的好學生,慢慢變得不用功,好打架,常受訓責。記得訓導主任撂下過一句受用不已的評語:“不過,你總是同比你大的同學打架。”也許因為我是全班年齡最小的一員。

吃大菜(訓斥)、挨手心、關夜學,是常事,卻難得一校之長耳提面命的榮幸。我與戴校長僅有一次個人化接觸。大約是光復之年深秋,某個夜晚,在家獨坐窗前,拂面清風徐來,一時靈感如瀉,我在一張大紙上揮灑寫下了幾組類似抒情詩的文字。次晨沾沾自喜、不揣冒昧,送交國文老師雅正。不旋踵奉召去校長室。戴校長與幾位陌生的中學部教師在座。他們首先反覆審問,證實這張紙上的作品不是抄來的;然後給了我許多稱讚鼓勵。戴校長親自加勉期許,並且捧了一疊子參考書相贈。

其後,我再也沒有過這般文曲星福至心靈的美妙時刻。說來慚愧,散漫成性之餘,也沒有認真研習過那幾本想必乏味的參考讀物。

資料見載:1945年11月,中共上海學委決定,於12月14日在建承中學召開全市大中學生代表會議,討論組織全市大中學生“歡迎馬歇爾”,擬通過合法鬥爭形式,要求馬歇爾公正調停中國內戰,促進國內和平。1946年初,物價飛漲,貧困學生面臨失學威脅。中共上海學委決定開展助學運動,成立有大中學校參加的“學生助學聯合會”(簡稱“助學聯”)。政府當局不准成立“助學聯”。戴和學生自治會決定,將“助學聯”機構秘密設在建承中學內,領導全市學生助學運動。同年6月23日,戴和全校師生參加全市“反內戰、反獨裁”遊行……

小學生不在動員之列。那志士們憂國憂民熱切時光,正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們嬉遊起勁的當兒。曾記附近有條寬闊弄堂祥康里,是我們流連忘返的足球場,課後忙着玩夠了回家。只知道亂鬨鬨的,究竟搞什麼,不在意,也無人開導,那是一個人民未經“政治掛帥”洗禮的“舊社會”大都會啊。

此時常有中學老大哥姐們編排生動活潑的說唱、活報劇之類針砭時局,在校內登台、或是街頭巷尾演出。記得一首歌兒叫做《朱大嫂送雞蛋》。今天上網一查,居然“懷舊金曲”榜上有名,原來是一代舞蹈名家戴愛蓮的作品,可以點擊播放,立即重溫“咕嗒咕嗒叫”呢。

1947年夏,我從建承小學畢業後,隨家遷居蘇州,考進省立蘇州中學。入學作文試題為“我的小學校長”。

記不得胡亂寫些什麼了,不得要領是肯定的。那時節連國共內戰、易幟在即,這樣的滔天大事,尚且朦然無知,從何想象可愛的校長先生竟是躋身這場巨變大舞台的傳奇型浪漫人物?

這篇即興記事,權當“時空錯位”舊卷補遺吧。

戴校長和他的“建承”革命同仁,是上世紀中國翻天覆地時代左翼知識分子歷史參與的一個縮影見證,體現了無比虔誠的良知追求,可歌可泣的獻身精神,前仆後繼,義無反顧,以天下為己任;但革命勝利沒有帶來他們期望的新紀元,一切都遠遠滑離他們曾經篤信不疑的理想追求之外。至於當事人自身,不僅迎來了幾代知識分子不堪回首的共同歷史悲劇,恐怕還難免陷入地下革命工作者這一群體幾乎無可逃脫的多災多難獨特宿命吧。

資料顯示:革命勝利後,戴介民調任虹口中學、晏摩氏中學任校長。後調華東師大歷史系任教材教法教研室主任。著有《胡適歷史方法批判 》,1955年出版。

資料顯示:戴先生無可逃脫,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迫害,於1973年去世。1983年6月被平反昭雪。

據載,1953年,“建承”併入光實中學(小學部取消了?)。1958年,改名成都路第二中學。1985年,為繼承革命傳統,恢復“建承”校名。原址90年代建南北高架時被拆除,現址成都北路471號。

校內建成了校史陳列室,幾經擴充,現陳列面積120平方米,有照片600多幅,展品百餘件。1995年,重建的《建承烈士紀念碑》落成,戴先生不當在其列。


2006年8月, 紐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