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原子彈是"上"還是"下"的爭論 (ZT) |
送交者: 楚天行 2006年10月13日09:21:1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但是,原子彈研製最需要加大投入的關口,也正是國家處境最艱難的時候。在國際上,同美國對抗,與蘇聯交惡,還和印度發生了邊境戰爭;在國內,大躍進等極左思潮泛濫,社會生產力遭受嚴重破壞,各種困難堆積如山。此時,國防尖端技術是上,是緩,還是下?在國防科技系統,甚至在最高決策層也引起了各種議論。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開的國防工業委員會工作會議上,這兩種意見尖銳對立,爭論的溫度不斷升高。反對搞尖端技術的意見,主要是出於對國民經濟建設的憂慮,他們認為研製原子彈困難太大,蘇聯的援助沒有了,技術上有很多困難,國家經濟困難,當前的整個經濟形勢不好,我們的工業基礎薄弱,原材料無法保證,品種規格不全,新材料研究困難重重,搞兩彈花錢太多,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影響了常規武器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應該暫時下馬,等國家經濟好轉後再上。不能為了一頭牛,而餓死一群羊。等等。這樣的意見,因為分析得合情合理,也的確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所以得到了多數人的贊同。 7月下旬,主抓兩彈的聶榮臻元帥也來到北戴河。當他了解到這樣的情況,看出來一種對兩彈研製懷疑猶豫的趨勢正在擴大,深感不安。范濟生當時任聶榮臻辦公室主任,對那段時期聶榮臻的焦慮有所了解。范濟生說,爭論的背景就是,當時國家經濟困難,中央各部定出一些條條來,有些需要調整,在這個情況下國防工業在北戴河召開會,會上會外有些同志覺得兩彈困難太多,集體主張下馬。聶老總是7月中旬我和他一起去的,首先聽劉西堯匯報,以後又找了一些其他同志匯報。老總越聽越覺得這個問題嚴重,就又找一些人座談,一個是了解情況,一個是做做思想工作。聶總在會上做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發言,基本內容大體是這樣的,第一個是自力更生,兩彈為主,導彈第一,這是中央確定的方針,不能動搖。爭取三五年內突破尖端,這是歷史的任務,困難是有的,但我們有能力克服。第二個就是兩彈為主,並沒有排除常規武器的發展,我們應該繼續兩條腿走路,既搞常規,又搞兩彈。老總還提出一些措施,一個是縮短戰線,他主要提的是科研戰線,這樣可以少花錢多辦事。大家一同來攻關,我相信社會主義優越性就在這裡。再一個就是我們困難多,應該理一理,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我相信我們的困難是能夠克服的。林彪講軍隊戰時打仗,平時就是要搞裝備,搞的話必須形成拳頭,兩彈為主,導彈第一是林彪提出來的。聶總還說:就是尖端武器不搞,在新型原材料、精密儀器儀表和技術力量分散的情況下,常規武器也上不去。那就只能搞步槍、輕機槍等等,如果這個也搞不出來,那只有靠梭鏢了。 毛澤東的直接指示 毛澤東對這個會議很關心,也注意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意見。在這次會議之前,聶榮臻將一份日本軍事工業發展情況的資料報送毛澤東。毛澤東當時正在杭州,10天后,毛澤東讓秘書從杭州打電話轉告聶榮臻:中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比日本差得很遠,我們應取什麼方針,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並說八月毛澤東要找賀龍、聶榮臻等談一談。聶榮臻事後說:毛澤東同志的這一指示,成為解決這一爭論的契機。 劉傑說,1961年春夏的日子多難熬啊!毛主席、周總理的餐桌上幾個月不見油水,連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都吃不好飯了,這困難就太大了。在一些領導人的心中,疑問、憂慮隨歲月的艱難而增長。不能說這些考慮以及下馬的主張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在兩種意見相持不下的時候,少奇同志發言了,他說:原子能工業的現狀究竟如何,是上好還是不上好,是否把情況摸清楚以後再定。按說當初搞原子彈是毛主席親自拍板的,是毛主席的決策,但這個時候很特殊,很困難,他也要慎重,所以毛主席表示,同意少奇同志的意見,等調查清楚後再定。 李旭閣說,不要認為主張下馬的人就沒有道理,那是不對的。當時我們國家老百姓餓死了多少人!飯都沒的吃,搞經濟的領導人主張等經濟稍微恢復以後再上,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聶榮臻當時身處矛盾中心,十分擔心導彈原子彈計劃受到衝擊。他當即召集出席會議的有關人員開會座談,分析研究尖端技術的基本情況,認為近程地地導彈已仿製成功,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正在進行研製,原子彈也在探索性研究試驗工作的基礎上,開始了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的攻關。因此,只要齊心協力,加上政策、措施得當,經過艱苦的努力,爭取三年或再長一些時間,突破兩彈技術是完全可能的。8月20日,他向中央呈送了《導彈、原子彈應堅持攻關的報告》。 報告雖說送上去了,但聶榮臻心裡還是不踏實。因為報告裡有原子能工廠可爭取於1962年至1964年先後投入生產,隨後即可製造一般的原子彈這樣一段對中央帶有保證性的話,非同兒戲。究竟能不能落實?所以,這年10月,中央軍委便指派張愛萍、劉西堯,和劉傑一起到二機部的廠、礦、院、所等建設與科研生產第一線進行實地調查。 聶榮臻的秘書周均倫說,1961年7月20日前後,聶帥去了北戴河。8月23日,毛主席的秘書徐業夫從杭州打電話,說聶帥有關日本方面軍事動向的報告,毛主席已經看了,對日本國內有關企圖製造原子武器的爭論比較重視,批示要幾位老帥考慮,以後再議一下。這個報告是甘子玉起草的,甘子玉原先是中山大學的,1949年時就已經在廣州參加革命了,但由於長江有戰事,過來不安全,就轉道香港,再經台灣回到大陸。後來有人就這一點質疑甘子玉能不能做聶榮臻的秘書,聶帥說,主要看本人的表現。所以,這個報告送上去,毛主席批示過之後,聶帥看了,又分頭讓幾位老帥看了。但是,雖然毛主席支持繼續把原子彈搞下去,聶帥不是還有些不放心嘛,就派張愛萍他們下去調查,一個點一個點摸清情況。 張愛萍說,中央政治局開會,政治局有些人提出了上馬,也有人提出下馬。有一部分人說,蘇聯專家撤退以後,我們科學技術不行,因為建國開始,我們的工業也不行,這個沒有蘇聯的援助幹不成,所以先下馬,等我們國家初步建設起來以後再搞。一部分人就主張上馬,主要是幾個元帥,陳、聶、葉、賀幾個元帥。陳老總在政治局的會議上說:哪怕把我們中國人的褲子當了,都要搞原子彈。劉少奇同志就提出來,現在不要爭是上馬還是下馬,先要把情況摸一下,派人去調查一下,然後再來決定。大家同意。在軍委會議上傳達了這個情況,陳毅和賀老總就叫我去調查。這個時候我就提出,我從來就只知道山藥蛋,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子彈。陳老總就沖我了,因為我們很熟悉,他說你不知道就學嘛,就訓我了。我想了一下,我一個初中學生,我懂得什麼東西?但中央決定、軍委決定沒有辦法,我想總要有個人比我知識高的。正好,國家科委有個副主任叫劉西堯 ,他是大學畢業,所以我說是不是請劉西堯同志跟我們一起去調查,最後軍委同意了。我們到研究所調查的時候,沒讓他們講別的。他們開始是匯報,我說我們來是向你們學習的。我問他們幾個問題,我說第一個問題你們直接講,你們研究之後,還需要給你們什麼條件,給你們什麼東西,你這個研究就成功?我說在什麼情況之下你能把這個東西研究成,你需要國家幫助你什麼?然後這樣子你就很快拿出來,把這個東西研究成功。每一個地方一開始都是匯報,我們就告訴他們這句話:你們需要國家給你們什麼條件,你最早的時候拿出這個東西,在哪一年,什麼時候?然後他們根據這個就提出來,你拿什麼東西給我,我們什麼時候就能完成。到每一處調查,沒有了解他們你研究什麼樣、我研究什麼,沒管那個東西,就是問他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你就能夠最早什麼時候拿出這個東西。轉了幾個月之後,回來就寫了個調查報告。這個報告經軍委轉給中央,就到了小平同志手裡。小平同志把這個報告批給毛主席,還有周、朱、彭真同志。就講,這個報告很好,如果你們沒有時間看,你們只看第一頁和第二頁半就行了。 爭論:原子彈能否暫時擱置 當時曾有一種意見,就是原子彈暫時可以擱置起來,等到國家經濟狀況稍好一些之後再說,可以推到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進行。如果真是這樣,那三五計劃恰好到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了,毫無疑問,歷史的面目將會是另外一副樣子。 劉傑說,這次調查我記得一共進行了差不多兩個月。我陪同張愛萍同志、劉西堯同志首先在北京了解情況,同時再一個廠一個廠走,到西北,一直到礦山,到湖南選礦場,做了一番了解。那個時候整個工程的進展,當然差得還比較多,但是總的來看,在蘇聯專家撤離以後,經過幾年苦幹,各個方面都有很多的進展。張愛萍實際上不直接管這些經濟問題,他這一次去,一面看情況,一面給大家鼓氣,鼓勁,他到各地方都是很慷慨激昂的。1962年夏天,中央在北戴河召集工作會議,毛主席曾經講過一段話,話裡邊就是說,當今的形勢啊,雖然不是一片光明,但也不是一片黑暗。大家要有充足的信心,來更好地完成我們這個任務。這個時候特別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要處理好自力更生和依靠外援的矛盾。聽了毛主席這個話,我就考慮,我們是不是應該有個目標。這個目標以前也提了很多次。1959年6月20號,蘇聯提出來拒絕提供原子彈的模型。在廬山會議上總理提出來,我們自己搞原子彈要8年。部裡邊黨組研究,我們爭取5年實現原子彈的爆炸。8年呢,進行儲備。那個時候說5年,恰好就是1964年。第二次呢,就是1960年8月蘇聯專家撤走了之後,那時候也曾經討論過,也曾經有預測,說我們爭取看1964年是不是有可能。第三次呢,就是張愛萍同志、劉西堯同志,他們來檢查了之後,這是在1961年了,也提出來1964年。這就已經三次了。所以,我們那個時候就考慮,是不是可以定出一個目標。假如沒有一個目標的話,很可能就是慢慢來了。散步的時候,遇見陳老總,陳老總一見面就問,劉傑,你什麼時候交貨啊,我現在等得頭髮就要白了。他說我這個外交部長啊,沒有原子彈,這個腰杆子就不硬啊!要爭取時間吶!陳老總說,你好好想想。後來陳毅又說,世界各國看中國兩件事,一是糧食,一是原子彈。搞不出原子彈這個東西,別的都是空的。我一聽這話,就感覺到很有分量。再聯想到過去總理在開會的時候,就多次談到了這個問題。那個時候美國不斷地來推斷中國什麼時候核爆炸,總理也不止一次在開會的時候,笑着說,劉傑啊,什麼時候能核實驗啊,第一顆核實驗什麼時候能進行啊?我和張愛萍從下面調查回來之後,去向林彪匯報,林彪態度非常堅決,說,原子彈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響,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它燒響了。所以,這就讓我們認真考慮,現在應該提出一個比較肯定的目標,而不是過去預測性的目標。我就給毛主席黨中央寫了一封信,在報告裡講,原子彈是世界上已經有了的,只是我們沒搞過,沒有經驗而已。中國人有了四大發明,人家已經有了的東西,這規律難道我們不能掌握嗎。後邊又闡述了一下我們這兩年來核工業和核武器進展的一些情況。我們只要能夠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的話,爭取1964年或1965年進行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還是有可能的。報告送上去以後,薄一波同志後來見到我說,毛主席看了這個報告,說很好嘛! 作為二機部部長的秘書,劉正威跟隨劉傑,陪同張愛萍一起到底下去做調查。劉正威說,出去的時間是10月9日。那天一到飛機場,我估計是軍委派的專機了,我看張愛萍同志穿着一身灰色的衣服,非常瀟灑,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然後就陪他們出去了。出去以後先是從東到西,先從包頭起,然後是登高原跨戈壁。大概用了20多天,二機部主要的廠礦都看過,越走興致越高。回來以後稍事休息,11月2日,就到聶總那作了一個匯報,這次匯報我沒參加,是劉傑、劉西堯、張愛萍他們去匯報的。匯報以後,我那時正在辦公室坐着,劉傑同志說你代張愛萍、劉西堯他們起草一個這一次行動的調查報告吧。我說那好吧。那時候劉傑倒沒作更多的指示,因為沿途劉傑、劉西堯和愛萍總長他們的講話精神基本上我都了解了,對部里各個單位的情況比較熟悉,他們出去的思路我也比較清楚,所以我就給他們起草了一個報告。起草完把它謄清了,給劉傑過目後送給張總長。當時文件比較機密,我就坐上車送到張愛萍同志的家裡。 這之後,劉少奇主持會議,由羅瑞卿向中央政治局常委匯報原子彈研製的情況。劉傑也參加了匯報。劉少奇說,1964年能爆炸很好,如努力了還不行,1965年也是好的。但不努力就不對了。當匯報到原子彈技術的複雜性和高度綜合性,靠一個部門很難完成任務,需要全國各方面的配合,中央應有專門機構抓時,劉少奇提出:各方面的配合很重要,中央要搞個委員會,以加強這方面的領導,現在就搞,否則就耽誤了。你們提出個方案和名單,報中央批准。劉少奇知道這是一項十分艱難的尖端工作,所以說話留有餘地。 會議結束後,羅瑞卿向毛澤東和中央寫了報告,其中沒有提1965年這個後限,而突出說力爭在1964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並且,為了保證實現這一目標,報告還提出了由周恩來總理任主任的15人中央專門委員會名單。毛澤東看了這份報告後,在第一頁的空白邊沿處批了15個字: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 實際上,二機部的一切工作都是按1964年爆炸這個目標做的。劉正威說,羅瑞卿向中央的報告上,把最遲1965年爆炸這一句留有餘地的話刪掉了,只說定在1964年炸,這也是聶榮臻的意見。那麼毛主席就批示了,很好,照辦,這就成為一種決策了。劉傑回來傳達時就老講,鑼鼓點越敲越緊了。設立中央專委會,歷史證明它的作用的確太大了,周總理親自掛帥,那可不一般啊。 中央專委除主任由總理周恩來擔任外,還有7位副總理和7位部長級領導,即副總理賀龍、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陸定一、聶榮臻、羅瑞卿以及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趙爾陸、張愛萍、王鶴壽、劉傑、孫志遠、段君毅、高揚等。 本文節自《原子彈調查》,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1月版。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