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轉貼:古羅馬軍團建制和戰術分析
送交者: 歪門邪道 2006年10月13日09:21:1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古羅馬軍團建制和戰術分析

前不久看了一套不錯的美國歷史題材電視劇"ROME",其中雖然大軍團作戰的場景幾乎沒有,但是卻非常真實的再現了古羅馬軍團士兵在戰鬥中以小隊為核心相互配合作戰的戰術,使我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有關古羅馬軍團的問題.就其戰術來說,羅馬軍團戰術早就是古代西方戰術的重要內容了,對西方古代冷兵器時期的戰術發展有着很大的影響。它是在古希臘方陣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古羅馬的國家安全主要依靠由公民組成的半民兵化的軍隊構成。實質上,這是人類歷史上較早的職業軍隊。如果有戰事發生,羅馬所有體格健全的17-60歲男性公民,都要被強制服役,只是那些47歲以上的人會被安排到守備部隊,做一些城市的衛戍工作。公元前220年,羅馬軍隊最多時達到75萬人,而其總人口也只有375萬人。作為新生的國家,那時的羅馬經常要處於戰爭之中,因此他的軍隊總是保持有一定數量的、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作為其骨幹。羅馬軍隊的強大和成功主要取決於四個因素:一、軍隊是由自由的、具有強烈責任感的公民組成,具有精神上的優勢,為保護自己的家園而戰;二、發展了一種新型的兵團組織,在野戰中這種組織形式超過以前所有的軍事體制;三、保持着嚴格的、能勝任各種作戰任務的作戰隊形,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長期的作戰經驗,但主要是因為堅持不懈的訓練和嚴格的組織紀律;四、強烈的榮譽感以及有理智的依靠英勇頑強和積極進取精神為核心的軍事理念.這就作為羅馬的傳統,即使在身處於逆境中也是如此。同時羅馬政府在對待意大利同盟國和殖民地等方面的智慧和才能,包括慷慨和寬宏大量地對待戰敗的意大利敵國,也是羅馬逐步變強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對軍團的改革早在塞維·圖里烏時就開始了,圖里阿所進行的傳奇式的改革對羅馬後來的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M.F.卡米盧斯又進行了很多改進,包括對部隊組織編制的改革;對兵員的使用主要是根據年齡和經驗而不是根據其財產和個人所備武器的質量;仍然希望個人自備武器,但這些武器通常是由國家來出錢購買的。薩漠奈戰爭的山地作戰教訓,特別是考地安峽谷之戰的災難極大地影響了羅馬軍團作戰理論。一個羅馬軍團編制的單元數量,已經達到大約300個,我下面將對此進行詳細敘述。這種靈活而又紀律嚴明的軍團體制,在同皮洛士的馬其頓-伊庇魯斯“法蘭克斯”方陣作戰時,充分發揮了它的威力,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公元前第三世紀的下半葉,羅馬軍團的發展可能已達到了頂峰,發揮出了它的最大能力。古羅馬的士兵有四種類型,他們都是自由公民,具有忠誠於國家的強烈意識。第一類是少年兵或稱輕步兵,他們年齡最小,反應最靈活敏捷,但又最缺乏訓練;第二類是青年兵,他們年齡較大,經驗尚多,組成了軍團重步兵的第一戰列;第三類是壯年兵,平均年齡約30歲,他們成熟、頑強,經驗豐富,是整個軍隊的中堅力量,組成了軍團重步兵的第二戰列;第四類是成年兵,他們年齡最大,老成穩健,正好彌補了少年兵魯莽的缺點,組成了重步兵的第三戰列。古羅馬的基本戰術組織是小隊,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連。每小隊由兩個“百人隊”組成,相當於現代的兩個排。“百人隊”原先為100人,後來改為60~80人。每個成年兵小隊只包含一個“百人隊”。鑑於由一名軍官(隊長)來指揮上百人的隊伍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後來減少了人數,但“百人隊”這個名稱仍然保留了下來。大隊相當於現代的營,由450-570人組成,其中有120—160名少年兵,還有相當數量的青年兵和壯年兵,60-80名老年兵,另加30名騎兵。大隊裡的騎兵很少跟大隊一同作戰,而是與其他大隊的騎兵合起來組成較大的騎兵隊伍。古羅馬軍團相當於現代軍隊的一個師,它由10個大隊組成,約4500-5000名士兵,其中包括300名騎兵。每個古羅馬軍團配有一個聯合軍團。兩者的組織體制相同,不過聯合軍團的騎兵通常有600人。有些人士認為,聯合軍團的組織體制跟羅馬軍團不一樣,它只是羅馬採取的一種策略,以大約相等數量的聯合部隊來支援各羅馬軍團。聯合軍團的最大編制是大隊。一個羅馬軍團與聯合軍團合起來相當於現代的一個軍,約9000-10000人,其中約有騎兵900人。兩個羅馬軍團加上兩個聯合軍團組成一個野戰軍,稱為執政官軍,由兩名執政官中的一名指揮。每個執政官軍通常有18000-20000人,其正面戰線的寬度大約為1.6-2.4公里。兩個正規執政官軍經常合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就由兩位執政官輪流指揮軍隊——通常是每24小時一輪換。然而,在戰爭時期或出現重大危機時,羅馬軍隊一般有8個(4個羅馬軍團、4個輔助軍團)、甚至8個以上標準軍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已經任命了獨裁官,那麼他將直接指揮最大的野戰部隊,並按照實際情況,盡其所能對其他部隊實施完全的控制。不管是否任命獨裁官,加強的部隊通常都由攝政官(第一執政官,由元老院任命)指揮,或由選舉產生的主管軍事的執政官指揮。由於執政官是由公民選舉產生的,同時他們也是野戰的指揮官,因此他們集政治權力和軍事權力於一身。指揮官有很大的自主權,一般不受國內的控制。另一方面,這一體制經常會導致最高軍事指揮官的平庸無能。這一體制的另一個缺陷是,執政官每年選舉一次,即使在長期的戰爭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同漢尼拔作戰時,羅馬將軍就不得不將戰爭拖了幾年才結束。在執政官或攝政官的下面是下級參謀官或軍需官,主要代表指揮官進行行政管理和布置任務。軍團的下級軍官是六個保民官,每兩個人負責一個戰列。在一種特殊的安排中,六個保民官輪流指揮部隊。後來,又常常在保民官之上任命一個特使作為軍團的指揮官。在保民官以下是60個“百人隊”隊長,每兩個人負責一個小隊.以小隊作戰的時候,各自負責一側的指揮.

軍團的機動性取決於每個橫隊中各分隊之間的戰術關係,也取決於重步兵的各個作戰橫隊之間的關係。每個小隊就像古希臘的小方陣,它的每個橫列約20人,縱深6個,士兵間隔略大於古希臘方陣的士兵間隔。每個士兵所占位置約0.5平方米,橫隊的各小隊之間有一個相當於小隊下面寬度的間隔,約27米。各小隊交錯排列,第二和第三橫隊中的小隊正好對着前面橫隊的間隔,形成棋盤狀的縱橫交錯隊形。兩個重步兵橫隊之間約有90米的間隔。同時旗手保護着鷹幟,有一群護旗手簇擁着位於隊伍的右側.一旦指揮失靈,鷹幟就成為激勵士兵殊死作戰的唯一手段了.
這種棋盤方格狀的作戰隊型較之古希臘方陣有許多優點。它比較容易在地形崎嶇的地區實施機動,不用擔心部隊前後失去緊密的聯繫,因為隊伍本來就有一定的間隔,因此也不必擔心橫隊中出現前後脫節的現象。必要時,第一橫隊可以穿過第二橫隊進行撤退,第二橫隊也可以越過第一橫隊向前推進。成年兵橫隊實際上是軍團一支有力的後備隊。不管怎樣說,指揮員是有意識地把它當作後備隊使用的。各部隊之間的間隔當然是比較薄弱的環節。較和梭鏢是每一個士兵所配備的兩種標槍,大約有2米長。每個士兵還配有用於刺殺的短劍,大約有1.2米長。標槍通常用於在戰鬥開始階段投射敵人,而短劍(或劍)則用於進行近戰格鬥。使用標槍的戰術思想,相當於現代進攻戰鬥中在實施白刃戰以前的步槍火力射擊。第三戰列的士兵每人攜帶一根約3.7米長的長矛,或者帶一把長劍。投擲兵配備有重標槍或標槍。為了這些技射武器能在投射距離和殺傷效果上獲得更大的效能,羅馬軍隊有時也使用外國僱傭兵,像巴利亞利的技石兵和阿卡亞的標槍手等。羅馬的重標槍或標槍,是一種有獨創性的武器。這種標槍容易投擲,穿透力大,一半是金屬杆,一半是木頭製成,也就是將一根鐵頭插入木杆中。這種標槍能穿透敵人的盾或盔甲。不過,在穿透盾或人體後,槍身會發生彎曲,要拔出則比較困難。羅馬軍隊在戰術上的另一項重大創新,是紮營技術或稱兵營構築技術。至少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凡是羅馬軍隊,無論規模大小,也不管環境條件如何,只要在野外過夜,都要安扎設防的兵營,無論部隊離羅馬多遠都能得到一個安全的營地。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部隊將領都有選擇的餘地。兵營的構築相當迅速,每個士兵都分配有一項專門的工作。每人攜帶的行軍裝備中包括兩根柵柱,用於構築柵欄。圍繞兵營的四周挖有壤溝,挖出的泥土堆放在緊靠柵柱的地方,以增加柵柱的厚度和牢固度。兵營裡面有整齊的道路和營舍,各個分隊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固定不變的。儘管木樁和其他裝備,都像盔甲和武器一樣是必備裝備,行軍時每個人的負重都在34~36公斤之間,但是羅馬軍隊的行軍速度是很快的,軍團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出人意料的是,羅馬軍隊沒有固定的行軍組織,這有時會導致偵察方面的失誤並嚴重影響到行軍安全。好在第二次布匿戰爭,通過吸取漢尼拔的經驗,這一缺陷才有所彌補。這一時期羅馬軍事的一個不足之處是在攻城方面。例如,他們的攻城技術和方法遠遠地落後於馬其頓。在攻城時,往往打成長期的消耗戰。在第二次布醫戰爭中,通過實踐和學習,這方面也有所改進。
總之羅馬的強盛與他軍團強大戰鬥力是密不可分的,古羅馬軍團用他們的紀律和嚴格的訓練戰勝了如此多的強敵,創造了輝煌的歷史,讓我們一起去追憶那光榮的時代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