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孝莊真的嫁給了多爾袞?孝莊下嫁的六個論據
送交者: 兄死嬸妻 2006年11月17日09:03:4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孝莊真的嫁給了多爾袞?孝莊下嫁的六個論據

□ 李國榮

“太后下嫁”是清宮八大疑案之一。電視連續劇《孝莊秘史》的播出,又吸引了人們的議論,特把有關說法略作梳理,看看這些“論據”是否有些道理。

論據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

皇太極死時,莊妃才32歲,年僅6歲的兒子福臨繼位。一個是三十出頭的寡婦,一個是只知玩耍的頑童。在當時,執掌朝中軍政大權的實際是睿親王多爾袞。他手握重兵,成為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物,甚至連皇帝的大印“玉璽”也搬到睿王府內使用,以代統天下,小皇帝隨時有被廢掉的危險。人們認為,孝莊為了保住兒皇帝順治的天子寶座,而委身於小叔子多爾袞。

論據二:弟娶其嫂的滿族舊俗

舊時滿洲有這樣一種風俗:父親死了,兒子娶其庶母;兄長死了,弟弟娶其嫂子。由此,在清朝初期,兄弟之間、叔侄之間的妻妾互娶也就成了見怪不怪的事。站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來思量,盛年寡居的孝莊與壯年英武的小叔子多爾袞的結合,也就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了。

論據三:多爾袞的“皇父”稱謂

持下嫁說的人特別強調,在順治朝多爾袞公開以皇上的父親自居,稱號就叫“皇父攝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親下嫁了,多爾袞才有可能被稱為“皇父”。人們認為,多爾袞稱謂變化的過程,恰恰反映了太后與多爾袞的婚姻由隱秘到公開的過程。

論據四:皇帝諭旨露出破綻

順治十七年(1660)十二月二十四日,因乳母李氏病故,順治降諭禮部,其中有這樣幾句話:“睿王攝政時,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后縈懷彌切。乳母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皇太后眷念慈衷賴以寬慰。”這無意間透露,幼年皇帝順治與母親孝莊分宮而居,而且皇太后不是居於皇宮之中,否則母子之間為何“每經累月方得一見”?“皇太后縈懷彌切”,為何卻不去看望皇上?皇上又為何不去探望生母,以解“皇太后眷念慈衷”?揆之事理,其間必有一個超越兩者之上的力量破壞了母子之情。這個力量,除了多爾袞之外,還能有誰?

論據五:風水牆的訴說

按清朝早期喪葬制度,皇后、嬪妃最終都要與皇帝合葬。可是,孝莊竟葬在了遵化的清東陵風水牆外,而未與清太宗皇太極合葬於瀋陽的昭陵。有人認為,這是孝莊因改嫁而無臉到陰間見皇太極的刻意安排。史料中也確有這樣的記載。太后在遺囑中說,“卑不動尊”,不忍再驚擾皇太極,這實在是託詞。對祖母孝莊的心思,康熙自然心知肚明。但康熙又感到,將祖母單獨安葬實在沒有這樣的先例,是件很棘手的事,於是他把這一難題留給了兒子雍正,將孝莊的棺材在東陵的地面上一直停放了38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1725)才為孝莊建陵安葬。還需說明的是,長眠在清東陵的5個皇帝、14個皇后、136個嬪妃,都葬在了風水牆之內,而只有孝莊葬在風水牆外。這又是為什麼?

論據六:有人見過“太后下嫁詔”

1946年10月,近代學者劉文興撰文《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跋》,其中寫道,宣統元年(1909),他的父親劉啟瑞任內閣侍讀學士,奉命收拾內閣大庫檔案,“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世上若果真有這一詔書,無疑是太后下嫁最具權威的鐵證。

(摘自《光明日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