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墨西哥《改革報:中國仁義不能換來韓國友善理由
送交者: tangtang 2006年12月31日09:48:3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墨西哥《改革報:中國仁義不能換來韓國友善理由

http://www.wforum.com/newspool/articles/headline/92742.html

2006-12-31 05:37:55 點擊:
中國仁義不能換來韓國友善理由

來源: 墨西哥《改革報》  2006-12-30


據媒體報道,韓國國內正掀起一股“正名”的文化潮流。漢城(現應為首爾)市政府已將建都600年的“漢城”更改為接近韓語發音SEOUL的新漢字名稱“首爾”,部分學者主張也應一併將流經漢城(首爾)的漢江易名為“韓江”。目前韓國已將“漢醫”這一行業,更名為民族本位的“韓醫”。聯繫到韓國史學界正在為把中國古代邊疆地區的“高句麗”古國歷史作為朝鮮歷史的一部分而與中國史學家大打筆墨官司的事件,可以得出結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向在對華關係方面謹慎從事的韓國做出這種令人不勝其煩卻又無傷大雅的舉動,這表明中國或多或少地成為了韓國民族自豪感與自尊心尋求平衡與補償的對象。

與朝鮮的特殊意識形態高壓相適應,作為僵硬嚴厲的特殊國家主義體制組成部分的民族主義相比,韓國的民族主義主要表現為在有一定自由限度的普通國家體制下作為公共政治的民族主義運動與民間自發的民族主義情感。政府的主導作用比較隱蔽,其作風穩健,手法多樣,但是其持續也特別持久。韓國民族主義尤其是那種民間自發的民族主義情感的矛頭指向何處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是指望以某種方式統一朝鮮半島?還是打算驅逐美國占領軍恢復獨立?是指望向日本討還當年的血債?還是針對中國發泄在不管是在歷史事實還是在歷史想象中受到的侮辱?

與前三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相比,向中國這個溫和的巨人進行精神上的挑釁似乎是韓國人最安全、最合理和最經濟有效的選擇了。事實上,早在中韓建交的初期,因為中國廉價商品大舉進入韓國市場,擠占了韓國商品的市場份額,威脅到了一部分韓國人的生計,韓國媒體就大大地鼓吹了一番“中國威脅論”,連大街上的小販在叫賣商品時都吆喝——絕對不賣中國貨。

朝鮮民族在歷史上一貫以極為強硬的手段保持着事實上的獨立地位,同時對大國(主要指中國)也保持着極為恭敬的態度以獲得和平的國際環境,這種民族精神上的二元分裂已經成為朝鮮民族的一個特徵。二十世紀初,朝鮮被日本強行合併。二戰後日本帝國戰敗,朝鮮光復後又發生了內戰。朝鮮半島南北分治後,韓國處在美軍的占領管制之下。因此反美、反日與爭取民主運動成為二十世紀下半葉韓國國民運動的三大主題。但是,日本的經濟奇蹟是韓國的榜樣,韓國人在經濟和技術方面模仿和學習最多的就是日本人,而韓國之所以能實現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與美國善意成全是分不開的。“親不間疏,先不僭後”,與美日韓三國同盟這個客觀的利害關係相比,中國與韓國的親密關係就顯得不那麼親密了。

“積疏生憎,積憎生非,積非生惡,情苟惡之,則不自覺心之外之,口之毀之也。”雖然古代中國曾經給予了朝鮮最大的恩惠,但是兩個國家間利害關係的變化將直接導致兩國國民間思想感情的變化。對於韓國人來說,時過境遷,記憶依舊,往日恭順的紀錄是今日屈辱的源泉,因此任何一點有着臣服意味的蛛絲馬跡都必須徹底清除。中國人與韓國人同本着禮尚往來和文過飾非的作風,都擁有那種死要面子的“知恥型文化”的人格。於是乎,那些雞毛蒜皮的歷史恩怨便成為了國家之間人情債的道具,剪不斷,理還亂,愛恨交加,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中國人看來,儘管中國對周邊國家仁至義盡,但很多時候,受恩者的表現不那麼配合,使施恩者力圖永久握有的道德優勢大打折扣。這並不奇怪,忘恩負義是一切國家的權利,不依不饒則是小國的特權。中國人一貫同情弱者,一向有着施恩天下和教化眾生的良好意願。但是在近現代世界歷史上,中國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弱者。作為弱者,中國人是很有必要如韓國人一樣斤斤計較和不依不饒的。也許中國本身的地大物博、悠久的歷史與輝煌的古代文明能夠支撐某種大國心態,但是韓國人明白他們沒有這樣的優勢,因此他們內部才顯得那麼團結一心、一致對外。而這種境界,又是中國人夢寐以求而未能企及的。


源自互聯網
編輯:龍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