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達人:口述歷史――梁效往事(摘要) |
送交者: dengfubi 2007年01月18日13:19:5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范達人:口述歷史――梁效往事(摘要) 范達人:口述歷史――梁效往事(摘要) 首發工農之聲網站(http://gnzs.cn) “1973年10月我們的黨總書記徐華民告訴我,說范達人,你明天到北大,清華工字樓去,工字廳去開會,”“在清華大學的工字廳,范達人發現,原來接到同樣通知有12個人,其中還包括周一良,魏建功等等一些著名的學者。而主持這個會議的,是負責清華大學黨委工作的遲群和謝靜宜。”“文革之後,梁效被稱作‘四人幫的寫作班子’,為了弄清楚梁效的來歷,20多年之後,范達人專程找到謝靜宜,詢問批林批孔材料小組的由來。”“她說我們班子是毛主席提議建立起來的,她說原來我們搞材料,清華幾個人在搞材料,她說毛主席看了幾條材料,小紙條,他說不夠,你們的材料不夠,你們清華搞理科的不行,你們要找北大的文科的老師一起搞,然後她就把我們文科找去了,”“在編寫過程中怎麼定題目,怎麼怎麼,採取什麼方式,領導有指示,我們也根據領導的指示,後來我知道,實際上毛主席通過謝靜宜,他一直關心這個事,一直指導這個問題,他看到這些材料多了以後,他說你們兩邊(林彪和孔子)對照起來搞材料,然後對照起來以後,我們分幾個標題寫按語。73年底搞成了。”“根據謝靜宜的回憶,江青得知這個材料小組存在的消息,是在材料編好之後。江青和王洪文提出向全國分發這個材料的建議,得到了毛澤東的同意。1974年1月18日,《林彪與孔孟之道》,作為一號文件下達,“批林批孔”運動在全國開展起來。” “74年1.25開大會,大會就是由遲群、謝靜宜宣講《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這個大會周恩來總理主持,江青、張春橋、姚文元這些人參加的,那麼總理在這個講話裡頭就講到,就說你們這個材料編得很好,受到毛主席的稱讚,我一想好啊,我們這個受到毛主席的稱讚,簡直是太高興了,因為我想,我說過去呀,人家都批判我違背毛主席的路線,走修正主義道路,我現在進入了毛主席路線這個軌道,而且毛主席稱讚我們,這個路線問題解決了。我今後就是一心好好干。”“1.25大會是梁效第一次在社會上的公開亮相。此後,批林批孔小組由編寫材料轉向了寫作大批判文章,並正式改名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北京大學朗潤園後湖旁邊有一座灰樓,原本是北大專為外國專家準備的招待所。自從“批林批孔”運動以後,這座樓就成了常人不敢隨便靠近的一個神秘處所。此時已經名噪全國的北大、清華兩校大批判組把這裡當作了常駐的辦公地點。”“就是我們每個月不是補助12塊錢嘛” “從1974年5月開始,北大清華大批判組開始使用梁效作為筆名。”“那時梁效的具體工作主要由三個組完成。寫作組組長范達人,負責撰寫批判文章,材料組組長湯一介,繼續編寫《林彪與孔孟之道》,供進一步深入批林批孔用。材料組後來分出一個注釋組,專門為毛澤東注釋詩詞。北大和清華有四十幾名教員先後成為梁效的成員。他們當中有魏建功,馮友蘭,周一良這樣的學界名人,也有年紀輕輕資歷尚淺的普通教員。”“范達人所負責的歷史小組後來被稱作梁效的‘尖刀班’。梁效三年間發表了181篇文章,‘尖刀班班長’范達人參與寫作公開發表的就有28篇。後來被認為是擾亂全國的文章,很多也是出自他這個寫作組的筆下。” ““小報抄大報,大報抄梁效”,這句順口溜強調梁效當時在輿論界的地位。在范達人看來,這種地位主要是來自梁效的“御用”身份。”“說得好聽點話呢,我們梁效是毛主席通過謝靜宜、遲群掌握的一個寫作班子,說得不好聽的話呢,你們是一幫御用文人,他這個寫作是貫徹毛主席的意圖,就遵命寫作,有些東西呀,我們知道得很快,” “我們那個支部書記有一天晚上把我叫上去,他說上面,他沒說誰,上面,讓我們寫篇文章,題目,《孔子其人》,他說這個題目口氣很大,有來頭的,說,現在這個文章寫作任務交給你們組,就是交給我這個組,然後我說行,我們試試看吧,他提出幾點要求,他說,首先是通俗易懂來把孔丘這個人勾畫出來,然後要寫他稍一得勢就鎮壓少正卯,少正卯就是革新派。然後又傳達下來什麼,要寫他壓迫婦女的,這個任務交給我了。”“後來傳下來,說江青催了,哦,這是江青的那個布置的任務,她說你們寫不出來,我要找別人寫了,就說就等於將我們一軍,”“人們認為,這篇文章名為批林批孔,實質是將矛頭指向周恩來。其中最主要的依據就是文中,形容孔子71歲,重病在床,討伐革新派的一段話。這段話,范達人承認是自己寫的。”“71歲病重在床,這段話在我寫這個文章之前,我曾經看到,看到上海《學習與批判》雜誌的《孔子傳》,他們有類似的描述,我覺得這段描述孔子的復辟形象很好,我採用它了,我們寫文章是1974年2月份寫的,當時總理呀還不斷出來接見外賓,參加各種活動,還是這樣的情況,總理生病,總理有病住院是6月份的事情。然後再講當時這個梁效大批判組的領導,他們也沒有任何人沒有向我暗示,你們寫這篇文章要影射周恩來,沒有,這個實話實說,沒有還是沒有,我不能栽在人家頭上,為自己開脫。”“范達人承認,當年梁效的文章確實有所影射,比如影射李德生,影射八大軍區調動。但是影射周恩來,梁效的執筆者卻從沒有想過。”“1975年1月,推遲了六年的四屆全國人大召開,梁效有四位成員成為了人大代表。范達人也是其中之一。”“文革當中,梁效是一個神秘而顯赫的寫作團體。他們在北大朗潤園的一座小樓里工作,尋常人不能夠接近。在文革最後的三年的時間裡,梁效陸續發表了181篇文章,這些文章被視為是當時中央高層意圖的反映,一經發表,全國各地大小報刊必定會先後轉載。” “范達人回到北京後才了解遲群急調梁效成員回北京的原委。四屆人大之後,遲群在清華大學提出,黨中央領導人的講話不是都要傳達,我們(遲群和謝靜宜)同意了才能傳達,隨後不久,遲群拒絕傳達鄧小平關於教育方針的講話。這引起了原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冰等人的不滿。劉冰認為,要解決清華大學的問題,惟一可行的是向毛主席、黨中央反映遲群的問題。”“1975年11月下旬,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開了有130多名黨政軍老同志參加的“打招呼”會,這個會議將清華大學出現的問題,定性為一股“右傾翻案風”,並且呢認為“這場鬥爭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和發展”。”““打招呼”會過後不久,梁效就接到了《紅旗》雜誌的約稿,《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這篇文章確實第一次就是很公開地批判這個右傾翻案風,矛頭是針對周榮鑫,當時的教育部長,實際上是指向鄧小平,這篇文章出來影響很大,因為這整個氣氛都變了。一下子就是另外一場運動開始,就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廣播裡不斷廣播,全國各報刊轉載,開始全國也搞起來了。”“此後,毛澤東批判鄧小平的批示傳達到了梁效。1975年11月,梁效又接到了《紅旗》的約稿,回擊科技界的右傾翻案風,這篇文章由范達人所在的寫作小組執筆。”“那時候給我們提供一些材料,就是胡耀邦和李昌他們一些講話,然後這個當時科學院造反派一個頭頭,給我們提供一些資料,然後我們還到科學院去看一些大字報,根據這些情況,我們給它整理整理,讓我們寫一篇文章,具體矛頭是針對胡耀邦和李昌他們一些言論,實際上也是指向鄧小平,我的那個最後寫了一段,就是對這個右傾翻案風修正主義路線要概括,”“范達人在這篇文章里寫道,“右傾翻案風”這條修正主義路線,以搞復辟倒退 搞反攻倒算為主要內容和主要特徵。理論基礎是階級鬥爭熄滅論和唯生產力論,它的手段是折衷主義。”“這篇文章首次將“右傾翻案風”這一提法公諸於世,並且為這場政治運動做出了明確的定義。這篇文章刊登在1976年第二期的《紅旗》雜誌上,不久,又作為廣播稿件面向全國廣播。”“還有一篇文章就是《鄧小平與孔孟之道》,我們查了半天,這個鄧小平沒有講過什麼孔孟之道,跟孔孟之道沒什麼關係,只說了一句話,名不正,言不順,孔老二的話。然後我們也說,好,實際上他搞復辟也是那什麼,這是牽強附會。我們也可以當時拒絕寫這篇文章,沒有這個尊孔言論,寫不出來,或者寫不了,當時覺得這個上面交下來的任務,《紅旗》要稿,我們應付差事,就這樣,這種心態。”“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當天上午,梁效成員自發地佩戴了黑紗,但不久之後,遲群和謝靜宜向梁效傳達了中央對周恩來喪事從簡,遺體火化的指示。梁效的黑紗只佩帶了一個上午。” “1976年5月,梁效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黨內確有資產階級——天安門廣場反革命事件剖析》一文,文章寫道,天安門事件是“鄧小平一手造成的”。這篇文章,范達人也參與了寫作。”“我後來就產生一個思想就是,(梁效)這個地方啊,卷到這個高層鬥爭裡頭去,很危險,另外呢,我感覺老百姓啊,實際上對我們的文章至少是不理解,甚至於很不滿意,所以這個情況下,我開始想離開梁效。”“1976年5月,范達人向梁效的領導者遲群和謝靜宜提交了調職信,在信中,他強調說自己對毛澤東思想是絕不動搖的,今後無論到何地何處,都要為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而奮鬥不息。他的這封調職信很快得到了批准。” “1976年10月4日的《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就是梁效所撰寫的《永遠按毛主席既定方針辦》一文。這篇文章後來被定性為‘四人幫篡黨奪權的動員令’。根據范達人的回憶,寫這篇文章時,梁效並沒有接到上級部門的任何指示。”“‘按既定方針辦’,最早來自華國鋒1976年8月的這個計劃會議,他在那傳達的,說毛主席有兩條指示最近,一條是國內問題要注意,第二條是按既定方針辦,就是他這個傳達以後,新華社都用作內參了,8月份傳達以後不久,我從《人民日報》一個朋友那裡就告訴我,我說最近有什麼新的精神啊,他說最近華國鋒在計劃會議上傳達了兩條指示,按既定方針辦,國內問題要注意,我那個時候知道了。”“《人民日報》起草一篇社論,就是叫做《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9月16號,有關的起草者,我也跟他們打聽過了,他們當時起草《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這個社論裡頭啊,有人提出來,說最好引用毛主席最新的語錄,他們一看,正好有這條,‘按既定方針辦’,這個很好,意思就是按毛主席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他們就用上了,用上了以後黑體字發表,當然我們就更深信不疑,深信不疑。”“從這時開始,‘按既定方針辦’以毛主席遺囑的面貌廣泛地在全國報刊上出現。9月17日,《光明日報》前來約稿,希望梁效能為他們寫作一篇‘按既定方針辦’,永遠堅持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文章。”“那麼實際上我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是沒有起草第一稿,我當時因為心不在焉,我覺得《光明日報》一篇普通文章什麼了不起,我們有點,當時啊,我們有點瞧不起《光明日報》,《紅旗》,《人民日報》約稿還,《光明日報》覺得還不如他們。後來我們三個人商量說,我有個組員,他說我來起草,他寫,寫了以後我來修改,他那些話是套話,當時一般規律性講話,沒有任何針對性,毛主席講嘛,階級鬥爭天天講,年年講,月月講,修正主義以後也會有,路線鬥爭會不止的,以後還會有修正主義的,這是套話。”“10月4號,《光明日報》啪一下子,把我們那篇文章登出來了,《永遠按毛主席既定方針辦》,而且這個文章裡頭呢,就說誰篡改毛主席指示就沒有好下場,認為修正主義頭子如果膽敢篡改毛主席指示就沒有好下場,這個好像很厲害的樣子,是吧,很厲害的樣子。”“現在的人們普遍認為,華國鋒是在看到這篇文章之後才做出了對四人幫隔離審查的決定。但是,根據原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吳德的回憶,華國鋒確定了要用‘隔離審查’的辦法解決四人幫的問題是在1976年的9月27日。10月2日,華國鋒已經將這個秘密決定通知到了北京市委。事實上,從9月27日到10月6日,粉碎四人幫的準備工作一直在秘密進行。” “10月10號半夜12點,我們都睡覺了,很亮,燈光很亮,嘩,這個吉普車,什麼摩托車,軍隊,包圍,把梁效包圍起來了,包圍起來進來一批人,有北京市委的,還有軍隊的,還有好像北大的一個頭,一個為首的就講,就說,四人幫已經隔離審查了,遲群也隔離審查了,我們要查封梁效,中央下命令要查封梁效,用查封兩個字,查封梁效。他說你們馬上要離開梁效,只能帶洗漱,涮洗用品,不能帶任何資料文件,然後我們灰溜溜地出了梁效,”“從這一天開始,梁效成員被隔離審查。寫材料,交代,接受各種形式的批判和審訊。作為《永遠按毛主席既定方針辦》等重要文章的執筆者,范達人是重點審查的對象。”“1977年12月29日,北京大學召開“全校揭批四人幫及其篡黨奪權急先鋒梁效的罪行大會”,在全場高呼“打倒范達人”的口號聲中,范達人從會場被直接押上了囚車。”“范達人在半步橋監獄度過了一年多的時光。”“1979年1月,范達人終於離開了監獄。但是當時他並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梁效成員當時必須遵守“三不規定”,一不能講課,二不能寫文章,三不能出頭露面。直到1980年,北大黨委為梁效做出了一個初步的結論,”“說這四個同志到梁效是組織上派去的,他們個人是沒有責任的,他們在梁效期間寫過一些錯誤文章,應該以歷史條件加以解釋。希望他們放下包袱,為教育可以做貢獻,這麼幾條指示。” “1989年,范達人成為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後來在美國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和史學研究。范達人向我們介紹說,那些曾經的梁效成員,後來有很多人成為文史專業中的學術精英。他們多以開放而多元的思想而著名,今天的人們,已經漸漸淡忘了他們曾是梁效成員的歷史。”“對梁效到底應該如何認識,怎樣來評價,范達人自己也依然感到困惑。1999年,他寫作了《文革御筆沉浮錄――梁效往事》這本書。在草稿完成的時候,范達人的老師,也曾經加入梁效的周一良已經患上了帕金森症,那時候幾乎偏癱。他用左手給范達人寫了一份簡短的信,就是希望范達人能夠儘早地把這本書出版,留給研究文革歷史的那些人。梁效的是是非非,恐怕要留給後人來評說。”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