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詆毀周恩來:阿爾巴尼亞與中國交惡內幕 |
送交者: 撒優納拉 2007年02月04日22:56:0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惡意詆毀周恩來:阿爾巴尼亞與中國交惡內幕 --------------------------------------------------------------------------------
中國與阿爾巴尼亞1949年11月23日建立了外交關係,在此後的近二十年中,兩國在共同反對蘇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鬥爭中互相支持,中國則給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兩國關係漸入蜜月期。但是隨着國際形勢的發展,兩國關係逐漸走向僵局和冷冬,《中共黨史研究》發表了由原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范承祚的口述文章,記述了中阿關係轉冷的內幕。 然而,阿爾巴尼亞的主要領導人對中阿關係非常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做出強烈反應。第一件事,1969年9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赴越南參加胡志明的葬禮,途經北京時,中國總理周恩來到首都機場與他會晤。阿爾巴尼亞對此表現反感,為此,在應邀出席中共建政二十周年慶典時,他們還特意降低了代表團的規格。1972年,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也引起了阿領導人的強烈不滿,除了給周恩來寫信表示不滿之外,還在其報刊上公開發表了一系列極不友好的文章。 范承祚1975年作為使館參贊到阿爾巴尼亞工作,據他回憶,自1976年11月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召開第七次七大以來,其主要領導人公開攻擊中國內外政策。尤其是那位一號領導人霍查,屢次攻擊中國領導人是馬列主義的叛徒。中國的策略是八個字:罵不還口,置之不理。 霍查還曾把他們的黨內鬥爭與周恩來聯繫在一起,說周恩來給他們的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巴盧庫施加壓力,從而使巴盧庫這個“反黨集團”在周恩來的“修正主義路線”面前屈服了。 關於這次的“施壓”事件,范承祚回憶說,巴盧庫1972年冬率軍事代表團訪華時,周恩來與他談判,范承祚做現場翻譯。巴盧庫向周恩來提出要中國提供五百輛、甚至更多的坦克,部署在亞得里亞海濱,建築一條對付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蘇聯為首的華約的鋼鐵長城。 周恩來當時指出,仗不能這麼打,就算按照要求給阿爾巴尼亞五百輛坦克,阿爾巴尼亞也不一定打得過人家。巴盧庫則指出,最新情報顯示,美國和蘇聯要搶先武裝奪取阿爾巴尼亞,所以阿爾巴尼亞要中國給它如此大的軍援。周恩來指出,阿爾巴尼亞沒有制空權,沒有制海權,萬一要打,也只能打運動戰。周總理還說:“現在還看不出美、蘇都要搶先武裝奪取阿爾巴尼亞。” 周恩來當時只是拒絕了巴盧庫的軍援要求,卻被歪曲成“向巴盧庫施壓”。在巴盧庫被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以“軍事反黨集團”的藉口除掉之時,還公開稱巴盧庫的修正主義路線“通向遙遠的地方”,意指中國。 隨着中美關係的好轉,中阿關係卻不斷的惡化,此時阿爾巴尼亞再提出援助要求時,中國當然不再那麼慷慨了。阿爾巴尼亞也在供貨、派專家等問題上不斷挑剔,責難中國。范承祚說,中國對阿援助太多,這個大包袱越背越重。中國當時有人主張對阿爾巴尼亞減少援助,而不是全撤。幸好沒有這樣做,中國要是真的只是減少援助,阿爾巴尼亞還會拖住中國,還得不斷地罵,使中國陷入被動。 當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態度也很堅決:斷!撤!停!就是對阿斷援助,撤專家,停項目。1978年7月7日,中國政府照會阿爾巴尼亞政府,停止經濟、軍事援助,接回援建工程的技術人員。1978年9月,阿爾巴尼亞宣布廢除中阿輪船股份公司的協定,解散該公司,中斷了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 中國終止援助之後,阿爾巴尼亞雖然不再吭聲了,但是多年來借中國的錢當然也不會還,只能記在賬上了。至此,中阿關係進入了一個漫長的冬天。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