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我在北京遠郊插隊的經歷(1975-1976)
送交者: 北京混混 2007年02月19日19:33:4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1975年四月一日, 在家人和老師同學們的歡送下, 坐上大轎車,離開北京城去了當時還算遠郊的通縣永樂店公社插隊. 現在那裡都快成城區了.

插隊在那時已不是什麼可怕的事了. 72年初中畢業生創造了15個月回城的記錄. 插隊可以說是分配工作的前奏.

記得1972年初中畢業時, 15-20%上高中, 10%去中專技校. 剩下的大部分人去了農村插隊. 等我們高中畢業時, 人家已經都回城了.

高中畢業時, 最好的是當兵. 當時100多人的畢業生, 走了10多個去當兵, 有去空軍的和去首都機場海關的. 有些人當兵當到現在. 這次回來還在首都機場碰到我們高中的一位同學. 只不過還沒有聽說那位同學混到將官了呢. 也有成績很好的同學,因為當兵,失去了後來上大學的機會. 世事難料.

另外那時的政策已經鬆動, 家裡老二可以留下, 如果老大已經在當兵或者插隊. 還有病留也比較寬鬆了. 記得因家庭困難留在城裡的同學,分的工作都還可以, 有大學實驗室的,一般都是大工廠. 至少是全民所有制的企業. 因病留下的也分的不錯. 總之留下的同學分的比去插隊的好很多.都是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 現在有個留城的同學混到了某部的司長,還有一個當了某區法院的副院長.記得當時108個高中畢業生,也就是30-40個去了農村插隊. 突然想起水滸, 天罡星都去插隊了,地煞星都留城了.

北京在1970年以後還是不錯的. 1970, 71 兩屆畢業生基本留城. 71年恢復高中,本來據說是可以直接上大學的. 沒想到半路殺出了個張鐵生.

北京自70年以後的畢業生,除了留城的以外, 插隊都是遠郊. 近郊區的收入比當時城裡的工人都好, 當然不可能接受那些應該受再教育的知青. 但是就是遠郊插隊這一條, 比起其他大城市來說,還是好多了. 據說上海插隊分郊區, 鄰省, 邊遠地區. 這點吳德還是比張春橋,馬天水們好多了.

北京市辦的另一件好事是在1978年建立了好多大學分校. 一下子把錄取分從360降到300. 這該是全國大規模擴招的開始. 那時市長是林乎加-此人好像是唯一擔任過京津滬三市主要領導人的中共幹部,不知後來為什麼沒有上去, 據說是被老鄧當了西單牆的替罪羊. 此是後話. 順便在此提一下.

要說抵制插隊,各村都有很多高招.

記得當時有很多有路子的人把孩子送去當小兵. 14-5歲的孩子到部隊當兵. 我們班上有個念書不錯的北空家屬在初一時就去當兵了. 高中畢業時,我們那倆班的北空子弟都當兵去了. 記憶中沒人去插隊.

另外北京市的三建公司去湖北建2汽, 有些家屬就跟着或者從別的插隊的地方去了那裡. 更有甚者, 當時三建的頭張百發利用職權把好多老幹部的子女用吃空額的方式留了下來.就是把那些人招在三建名下, 不去湖北, 干拿工資, 三建從湖北回來後立即把這些人再放走到他們想去的單位.老張由此在文革後提升很快.

沒有路子的平民百姓也以泡病號之類的辦法抵制下鄉. 這裡要提一下的是我已去世的岳母.

他們家4個適齡青年, 67高中, 68, 69, 72 初中. 愣是一個都沒有去插隊. 老人是個沒有什麼文化,從來沒有工作過的家庭婦女. 可是頂住了各種壓力, 不讓子女下鄉. 最後都分了還算不錯的工作. 多年以後和我LP說起此事,還覺得她老媽在這點上挺偉大的.
總而言之, 縱觀我黨的各種表現, 不緊跟黨的步伐, 是不會吃虧的. 1956年前後的知青支邊,1957年的反右, 特別要說的是1962年的下放運動-據說2000萬職工下放, 誰響應黨的號召,誰就上當了.

不管怎麼說,插隊在當時是一種無奈但還是可以接受的選擇. 我可從來沒有奢望能夠被推薦上大學. 只要平平安安回城就好了.

我去的那個地方已經有了一兩年接受,管理知青的經驗. 在村邊給知青蓋了40間平房, 外加伙房,辦公室. 知青基本自成一個小天地. 知青按照各生產隊分成幾個排. 每個排派一個管理人員,稱為指導員. 另外大隊還有一個副書記,一個婦女主任專管知青. 如果那個指導員是個農民還好說話,要是個復原兵就對知青比較刻薄. 復原兵比較願意對着知青訓話.剛去的前幾個月,天天挨訓. 就是那麼幾句話:知青是來接受再教育的,分配大權在他們手裡. 總之覺得特受壓抑.

當時我們那撥知青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比例大約是1:4. 高中的還是少數. 當時時興挖溝治鹽鹼. 知青的男生被大隊組織起來成了一個專業挖溝隊. 除了農忙的時候去干其他農活. 記得那時每人每天的任務是挖8米長的溝.那個溝是2米深, 上寬1.8米, 下面寬0.6米. 也就是每人每天要挖近20方土. 1-2周干下來倒也還可以. 一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就是三夏農忙時白天割麥子,晚上還要去場上. 一天要干近20個小時. 好在就是那麼2-3周的事. 憑着當時年輕,還能挺過來.

後來出過幾天河工,就是去挖河, 一共才兩三天,屬於支援的性質. 泥巴粘在鐵鍬上, 揮了半天鍬那泥也甩不掉.那可能是最累的幾天了. 難怪把挖河列為農村四大累之首. 據說有些人願意去出河工,原因是吃的好.

知青有自己的食堂, 伙食一般就是饅頭,窩頭,貼餅子. 菜一般是大白菜. 每一個月可能有一次紅燒肉吃. 平時菜里也很少有肉. 當時開玩笑說真成了孔夫子-三月不知肉味了. 人家那是聽音樂聽得,我們那是真沒肉吃. 記得一次去公社去看病,聽說那裡有肉餅, 可能是時候不對,沒有買到, 買了好多大肥肉吃的不亦樂乎. 我可是去那裡查肝炎的. 查出來轉胺酶360. 可見當時多麼缺肉吃了.

比較好過得是冬天,從家裡帶些掛麵, 炸醬,大油. 在火上烤饅頭片,再摸上豬油, 估計現在沒有幾位吃的下了. 那時可真算美食了. 冬天出工時間短,還可以下下棋,打打牌. 也算悠然.

我下鄉幾個月之後, 突然覺得嘴裡發苦, 就去公社衛生院體檢. 查出急性肝炎. 本來我還算幹活出力的, 人緣還算可以.評工分評了當時知青的最高分. 這下就找到泡的理由了. 回家一連休息了5-6個月,直到1976年初才回去幹活. 這中間收到一次刺激-一個很近的親戚被推薦去天津上大學, 就是怕以後會分到外地,愣是沒去. 我當時看着挺眼讒的.可是也知道這種事情是不會輪到我的.

插隊期間好像是老一輩革命家辭世的高峰季節. 75年4月初董必武和老蔣相繼辭世. 接着就是就是周恩來, 朱德,毛澤東. 加上4.5天安門事件, 唐山地震, 也算亂糟糟的.抓四人幫的消息還是聽美國之音或者台灣廣播知道的. 那時對偷聽敵台,管制的不是很嚴.
說起父母單位和插隊的關係,在北京一般都是隨學校去插隊, 很少聽說單位組織去插隊的.可能是北京太大了. 記得我們那裡有兩個高中生, 一個是同屆的, 一個是小一屆的. 通過關繫到了那裡. 最後同屆的因為哥哥是那裡的幹部, 分配占了一些便宜.

病休返回村里之後,受照顧和一個知青,另外兩個老農管理知青的菜地. 倒也不算很累. 這時和老農有了更多聊天的機會,也學了一些種菜的知識. 後來在美國在後院種菜多少有點幫助.

地震之後,白天幹活,晚上看更-有地震就敲鑼. 順便和辦公室主任們聊聊天. 辦公室主任是我們給當時在辦公室給書記當秘書的女知青起的外號. 其中一個主任後來上了某大的新聞系.

那裡對知青的男女關係管理的特嚴. 記得我同高中的兩位同學是男女朋友, 稍微有點來往, 被整的挺慘的. 幾年下來, 好像只有一位有點缺心眼的女生被當地的農民搞大了肚子. 別人都能全身而退.

另外雖然說要紮根農村, 大家知道幾乎沒人真的要紮下去. 有個比我們高一屆的學生, 喊了紮根, 在那裡入了黨, 當了副書記. 實際上就是被人利用當個典型. 最後隨着插隊接近尾聲,他也考大學走了.

到了96年底,插隊結束, 就到了回城分配工作的時刻了. 這也是本人唯一一次被人分配工作.也可以說是對插隊成果的檢驗.

結局是比較慘的. 我們四個高中男生. 一個去了熱電廠-當時算最好的工作. 一個去了織帶廠-還算馬馬虎虎. 我和另外一個同學去了飲食,還是集體所有制編制的. 當時比較好的工作還有某東郊大廠,和我分到一起的那個同學的父親還在那廠里擔任着非常重要的職位.可惜也愛莫能助. 只有那個有哥哥在公社的人去了那個東郊大廠. 多年後,我那一起在飲食的同學的弟弟成了那廠的廠長.

聽到這些消息, 幾個分在一起的人灌了兩瓶二鍋頭,醉的不省人事. 第二天就回城了.回到城裡, 又是一個勁的接受招工單位的訓話. 當時心想,一個TMD破單位老子還要聽你訓話. 又是一堆紮根飲食行業的教育.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當我們被分到下屬單位時, 來接人的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

30年河東,30年河西,我們四個當時的鐵哥們都上了大學. 現在號稱百萬產業工人的東郊各大廠幾乎蕩然無存. 我那些在飲食行業的同事們還真沒有什麼下崗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