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到底誰是中流砥柱——為毛帥被冤斬而辯 |
送交者: 小談 2007年02月25日11:58:3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2007-02-16 中華網論壇 作者: 雲天0460 早在廣寧失陷以前的1621年,正在練兵的游擊毛文龍就受王化貞、熊廷弼派遣深入敵後,聯絡遼民,以牽制和分散後金的兵力,當時他僅率家丁、軍士二百餘人,按照許多網友的說法真比李雲龍還不如,可後來毛文龍就是用這個班底在敵後策動了聲勢浩大、風起雲湧的反抗運動,被後金視作心腹大患,他所創建的東江鎮巍然屹立於敵後,成了牽制後金遠途作戰的一顆釘子,長期制約着後金南侵的步伐。 毛帥也是“棄儒從戎”,可袁大人若將跟他的作為相比,那差異可就是相當的大了…… 天啟元年(1621年)毛文龍於當月二十日深夜親率領三千人馬攻入鎮江,生擒佟養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鎮江大捷以後,全遼震動,寬甸、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明史紀事本末補遺》卷4,毛帥東江),“歸順之民,繩繩而來” (《東江疏揭塘報節抄》卷5),毛文龍因此功授參將,不久又晉升為平遼總兵。 天啟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龍部駐旅順的張盤率兵北上奇襲後金軍,“建州兵奔竄,永寧等堡俱下”。不久,後金反攻大舉南下,張盤因孤軍深入而不敵率兵回旅順。次年春,“建州又率萬騎來攻旅順堡”,並遣使對張盤招降,張盤斬來使。後金軍圍城,張盤率部在旅順南北兩山夾擊後金軍,“建州兵大敗而去”。 天啟四年(1624年)四月派出一支特潛部隊,沿鴨綠江秘密北上,進入長白山區,在後金的大後方開始襲擾,毫無思想準備的後金軍在高嶺、沙松牌大戰中大敗,僅軍官就有16人被俘。為了配合這支部隊作戰,減輕其壓力,毛文龍又於天啟四年(1624年)七月親自組織和指揮了把骨寨、骨皮宏、分水嶺三場大戰,三戰三勝。後來,後金調集重兵前來增援,毛文龍又退守到朝鮮。 天啟六年(1626年)四月,寧遠之戰後努爾哈赤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毛文龍隨即進攻鞍山,後方吃緊使努爾哈赤被迫回師瀋陽。 天啟七年(1627年)正月阿敏以八萬之眾侵略朝鮮,史稱“丁卯之役”。阿敏兵分兩路,一路由濟爾哈朗率軍五萬攻鐵山,自帶三萬餘騎兵攻義州,兩地被同時攻克,東江鎮當時在鐵山僅有屯田軍一萬,多是老弱和家屬,後金重兵圍攻之下很快失陷,東江鎮屯田軍傷亡慘重,毛文龍家屬三百七十餘口被屠殺。此時毛文龍的主力尚在皮島,雖然鐵山失陷但損失不大,毛文龍不顧後金的重兵壓境、精銳盡出,軍力明顯超過自己許多而毅然反攻,先集中兵力在各地搜殺後金軍,又出擊遼東半島取得了瓶山大捷,一度收復鐵山、昌城,後又在鴨綠江實施水陸並進截殺返回瀋陽的阿敏主力取得一些勝利。《明史紀事本末遺補》卷4“毛帥東江”里有記載,曰:“五戰而五勝,……皆令人舌咋心驚,色飛神動”。 毛文龍長期在後金後方給予襲擾和打擊,讓後金時常坐臥不安,就在努爾哈赤去世前三個月,毛文龍還曾派兵襲擊距瀋陽僅一百八九十里的鞍山驛(鞍山西南舊堡),這使努爾哈赤十分慌張,連夜趕回瀋陽,諸王忙率兵向鞍山進發。數日後,毛文龍又派兵襲擊薩爾滸城,此地距瀋陽也只有百餘里。後金的都城瀋陽周圍都遭受毛文龍的威脅,連努爾哈赤都要連夜躲避,這是什麼樣一種威懾?若後金大舉出征,那後方還不被毛文龍翻了天了?有這種敵手“懾於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有心思遠征嗎? 毛文龍對後金的牽製作用和對其腹地的威脅都極大,以致於熊廷弼、孫承宗都曾給予東江鎮和毛帥高度的評價: ——督理遼東軍務大學士 孫承宗 毛帥和袁大人在“寧錦大戰”、“丁卯之役”中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丁卯之役”中毛帥奮力反擊阿敏,並在鐵山、瓶山、昌城、鴨綠江等地取得“五戰而五勝”,而袁大人卻在寧、錦“觀望養敵”、“消極策應”、“敷衍了事”,導致盟友朝鮮向後金妥協而驅逐毛帥。在兩個多月以後的“寧錦大戰”中毛帥不顧東江鎮已經十分艱危,毅然出擊策應袁大人,連自己都掛彩了。“寧錦大捷”中袁大人自己提出的“三城已完,戰守又在關門四百里外,金湯益固矣”化為了泡影但卻“勝”了,而毛帥“丁卯之役”中的“五戰而五勝”卻在以後被袁大人加上了:“鐵山之敗,喪軍無算,掩敗為功,十一當斬;” 、“開鎮八年,不能復寸土,觀望養敵,十二當斬!”等罪名……這也真可謂一奇觀了。袁大人的兩次所謂“大捷”都是毛帥襲擊後金後方取得的,且袁大人“寧遠之戰”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他得對覺華島所有罹難軍民負責,而“寧錦之戰”袁大人顯然“掩敗為功”。 值得一提的是,毛文龍從天啟元年(1621年)到敵後開創東江鎮就沒有一點軍餉糧餉,在天啟五年(1625年)前總共才領了內帑銀子5萬兩作軍餉,而袁大人一出關就有480萬遼餉、米180萬,另發內帑120萬、鎧甲40萬具,紅夷大炮10門,其他弓箭軍械無數……這能比嗎?崇禎元年1628年袁大人出鎮山海關,直至次年六月不封鎖後金,而用軍糧接濟已經薊門外投靠了後金的蒙古部落束不的部,為後金南侵準備軍糧,同時不准登、萊片凡下海,封鎖東江鎮的給養來源,把東江鎮餓得“人皆菜色”,以這種方式“配合”後金蠶食東江鎮在遼南的堡壘,最終以“開鎮八年,不能復寸土,觀望養敵,十二當斬”殺了毛帥。皇太極在毛率被殺的七天以後立刻宣布“整旅西征”,並從袁大人接濟的薊門外的蒙古部落地盤入塞。 袁大人斬毛帥斬得荒唐離譜,袁大人花了巨資先後兩次修築錦州,把錦州修成一條“鄭國渠”似的巨坑,並抽調薊門的兵力去寧錦削弱薊鎮,又不按照崇禎的旨意撲殺那些薊門外可能給皇太極帶路的蒙古部落,還拿糧食給投靠後金的蒙古部落開馬市,為後金南侵略準備好糧草,關鍵是擅殺毛帥而毀東江,直接導致了後金沒有東江鎮這個牽制,可以遠距離作戰,如此一來整個“關、寧、錦”變成了一條“馬其諾防線”,分別於但是在1629年、1634、1636、1638、1642年先後五次被後金繞道蒙古大規模入塞,掠地千里,橫掃京畿……後來,害得洪承疇把明朝最後的精銳八總兵十三萬人都填進了錦州這個“易攻難守”的巨坑裡……讓明朝的軍力和國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還是後話了,而有些人所謂努爾哈赤父子兩代人都沒有能突破“寧錦防線”完全是荒謬的謊言,一條馬其諾防線需要人家去突破嗎? 袁大人於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在雙島殺了毛帥,並用自己的親信接管東江鎮,還將東江分為幾個協,使之不能形成統一的指揮。袁大人殺毛帥的時候羅列了所謂的“十二條罪狀”,前面陸續提到一些,基本都是袁大人胡謅的,剩下的放在袁大人身上才正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 (朝廷先後數次查核毛文龍的兵馬,就在崇禎元年才核查過一次,而且天啟帝和崇禎都有過旨意,對毛文龍糧餉從寬,因為東江鎮有屯田軍,是收留遼東流民的,所以東江鎮不比一般軍鎮;而袁大人出關督師的時候還請崇禎撤了巡撫,毛文龍官拜左都督,東江鎮還涉及朝鮮領土,且是毛文龍帶兩百個家丁開創出來的,沒有文官又有何妨?另外,袁大人也有臉皮談“祖制”?按照明朝的制度即便誰有尚方寶劍但要殺三品以上大員也必須上報朝廷,毛文龍官拜左都督、總兵、賜尚方寶劍,不僅在三品以上,且同樣是有尚方寶劍的節將,別說是殺,要節制都需要中央協調,而節將殺節將更是明朝幾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徐達、常遇春都沒有過這樣的作為~!崇禎讓袁崇煥出關時分別收回了王之臣和滿桂的尚方寶劍,但卻沒有收回毛文龍的,這擺明了就是不讓袁崇煥干預東江鎮的事情,袁大人第一條還有臉皮說“祖制”,他殺毛文龍才是嚴重違制,而且離譜。) ...爾奏報盡欺罔,殺降人難民冒功,二當斬; ...爾奏有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語,大逆不道,三當斬; 每歲餉銀數十萬,不以給兵,月止散米三斗又半,侵盜軍糧,四當斬; 擅開馬市於皮島,私通外番,五當斬; 部將數千人悉冒己姓,副將以下濫給札付千...,六當斬; 剽掠商船,自為盜賊,七當斬; 強取民間子女...八當斬; 驅難民遠竊人參,不從則餓死...九當斬; ...拜魏忠賢為父,塑冕旒像於島中,十當斬; 鐵山之敗,喪軍無算,掩敗為功,十一當斬; 開鎮八年,不能復寸土,觀望養敵,十二當斬!” 從1622年熊廷弼堅壁清野開始,明朝的遼東防禦經歷了王在晉、孫承宗、高第、王之臣、閻鳴泰等經略或督師,最後到袁大人放後金入薊門足足有7年時間,在從1622年到1629年這麼長一段時間就只有袁大人出了大問題。 而袁大人督師出鎮督師山海關並總領薊、遼兩鎮的時間從1628年八月才開始的到次年的十月,僅一年多一點皇太極就薊門入塞了,前面那麼多年都沒有的事情,怎麼袁大人一掌握遼東鎮、薊鎮、東江鎮的極權就發生了?值得一提的是,袁大人權力最大他連巡撫都請撤了,他銀子費得也最多,受皇帝的支持和信任也最多,大話更是多——“五年平遼”、“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必不令敵越薊西”(全部落空),可結果卻異常的糟糕,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對比了袁大人和毛帥的作為,大家自然清楚了,毛帥才是遼東的中流砥柱,沒有了毛帥,遼東戰局就急轉直下到了最後不可收拾的地步,這一切都要拜袁大人擅自“斬帥”所賜!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