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毛主席萬歲: 紀念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40周年
送交者: Panzerfaust 2007年04月11日06:44:3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毛主席萬歲: 紀念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40周年


40年前,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獲得完全的成功。40多年過去了,試驗全過程中
的困難、艱辛、風險與酸楚,時時猶在眼前。中國從一個任人宰割,奴役的
國家, 成長為屹立東方的世界強國, 其中先輩們的努力, 奉獻和犧牲,
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

  自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成功地爆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後,科學技
術人員激發出向研製氫彈奮鬥的極大熱情,但當時也只知道氫彈的一般原
理,即用原子彈當扳機,先將原子彈起爆,爆炸產生的百萬度以上的高溫,
將使氫彈的熱核材料產生劇烈聚變,釋放出更大的原子能,使溫度和壓力
極度升高,因而產生更大當量的爆炸。但更深層次的原理和方案當時還不
知道。怎麼辦?

  科學家們在討論中認為,美國人自1952年10月31日爆炸了第一顆濕
式氫彈裝置;前蘇聯人自1953年8月21日爆炸了第一顆乾式氫彈裝置;
英國人自1957年5月15日爆炸了第一顆實驗氫彈原型。距當時已有10
年左右,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學術技術報道中,總會出現某些討論
和炫耀的文章。哪怕是從側面的點點滴滴的報道,對我們都會有所啟發。
於是科技人員對國際上有關的論文、雜誌、學術報道等刊物進行全面搜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線索終於在一篇有關氫彈的科學技術報道中出現
了隻言片語。字是不多,但啟發價值很大。專家們在此啟發下,進行大量
的理論研究和無數的計算,終於將氫彈原理方案的奧秘揭示出來。當然,
隻言片語的啟迪,不能作為成功的主要方面。最主要的是,當時我們的研
究隊伍稱得上是人才濟濟,大家為此付出的艱辛是後人難以想像的。

  前些時候,有部電影,描寫核武器研究設計的科技人員,為了計算某
個數據,每人一把算盤,幾十把算盤打得噼里啪啦響。那只是電影的表
現手段,實際上算盤是無法計算這麼複雜而煩瑣的算式的。當時核武器
研究設計院從前蘇聯買回一部小容量的計算機,但大部分計算工作還
要依靠當時我國唯一一台最大容量的上海 J50計算機。國家明文規
定,此台計算機首先保證核武器研究計算,其他研究項目都要讓位。有
關研究人員,編完計算程序就往上海跑,計算完了回北京,再編下一個
計算程序,來來往往,直到把氫彈的計算數據準確地算出為止。此台計
算機在我國研製核武器方面立下了不小功勞。

  大膽採用轟炸機空投氫彈的方式

  我國科學家一開始就提出要用空投方式將氫彈投擲到新疆的羅布泊
上空。這就是說,我國要實現的第一顆氫彈,是真正的氫彈,而不是一
個裝置。因為裝置不是武器,只是為了做實驗而用的。

  美國人於1954年2月8日,在比基尼島試驗場爆炸了地面上的實驗
性氫彈裝置,直到1956年5月20日,才首次由B-52型轟炸機運載,在
比基尼島上空空投下一顆氫彈。我國科學家提出一次到位試驗氫彈的勇
氣和信心,至今仍是令人難以忘懷的。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還必須解決
實際問題。

  因為當時我國擁有的H-6轟炸機的最大載重量小於10噸,氫彈
設計總重量也必須小於10噸。又例如:原來的飛機沒有會受到放射性
污染的問題,現在執行這個任務,轟炸機就需要改裝,必須防止人員和
飛機在投擲氫彈以後,絕對保證不受到放射性污染。

  想當年,當H6轟炸機投擲完氫彈返回基地後,駕駛員、領航員、機務人
員列隊向聶榮臻報告:“任務已完成!”聶榮臻問他們:“你們是否按照
規定的程序操作投下這顆氫彈?”飛行人員回答說:“是!”他們回答時
是那麼嚴肅卻又興奮,自信而又靦腆。在場的人,看到他們所表現出的
無私無畏的精神,不禁從內心中產生一種敬佩和喜悅的心情。我當時是
中央專委辦公室的一名普通的工程師參謀,目睹這一大場面,興奮和激
動得久久不能平靜。但當我面對平靜而勇敢的飛行人員,我冷靜下來,
問清了飛行員的名字,準確地記錄下來,帶回北京,在一次上報中央的
簡報上,我把他們的名字全部上報了中央。他們應該載入史冊。

模擬氫彈投擲時,主降落傘撕破

  在正式投彈前,必須要進行模擬氫彈的投擲,所謂模擬氫彈,就彈體
的外形、重量都和真的氫彈一樣,而內部是配重——“死膛”的。

  但是,不幸的事發生了。1967年年初,投擲模擬氫彈時,懸掛模擬彈
的主降落傘在空中撕破,而且破得很嚴重。

  我心急如焚地趕到當時負責生產氫彈降落傘的南京降落傘工廠,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當時工廠的頭等大事是“文化大革命”,工廠
已完全停產,若大的生產廠房,空無一人。新降落傘的生產十萬火急,
而廠里卻是如此狀況。唯一的辦法就是壯着膽,硬着頭皮,找掌權的幾
個年輕人談此事的重要性、急迫性,對國家、對世界革命的影響,請他
們立即恢復生產。奇蹟發生了,他們居然同意了。生產出合格的新降落
傘後,用專機緊急送到了新疆基地,與真正的氫彈進行了裝接。

  裝接前有一道最重要的工序,那就是摺疊降落傘。把降落傘打開,
鋪在地上,有中型會議室那麼大。我們選派了幾名優秀的工人。疊傘的
過程中,他們拿掉身上和口袋裡的所有東西,包括身上的像章,並且不
斷地檢查自己衣服的扣子有沒有脫落。如果有任何一件硬東西掉在傘
里,後果不堪設想。

  1967年6月17日早晨,試驗場上空,天氣晴朗。所有人員,各就各
位。一架銀白色的噴氣式轟炸機,在蔚藍的天空,拉着白煙,飛了過來
,繞過靶心上空飛過一圈,指揮所的喇叭里傳出口令:注意了!第二圈
將要投彈。但看着飛機飛過第二圈,毫無動靜,怎麼回事?難道是……?

  指揮所從喇叭里發出口令:我們的責任是對人民負責同意再飛一圈,
我們的責任是對人民負責……當時,指揮所重複發出這樣的口令,無疑是
要穩定飛行員的情緒,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但是當時就我們而言,心
已提到了嗓子眼,人們的心理承受力,恐怕已到了極限。飛機飛到第三圈
,突然天空出現了極強的閃光,緊接着轟鳴之聲響徹雲霄,巨大的蘑菇雲
升上藍天,巨大的轟鳴聲與人們的歡呼聲在這個大沙漠的天上和地下響
成一片。我們成功了!

  後來了解到,飛機多飛了一圈,主要是飛行員太緊張了。執行這項任務
的一位飛行人員和我有一面之交。當年我們在一次談話中,我問他投擲
氫彈的前一天夜裡睡着了沒有?他說:說老實話,一分鐘也沒睡着。我
說:那為什麼首長在投彈前問你們昨天都睡好了沒有,你們異口同聲地
回答“睡着了,睡好了!”他微微一笑,向我敬了一個禮,沒有回答,就
走開了。

  氫彈的研製基地在青海,最後組裝和爆炸試驗在新疆,研製好的各種
元件、器件、部件、彈體等,要從青海運到新疆。這些材料的特殊安全性,
不能用飛機運輸,也不能用汽車運輸,只有用火車運輸。而這種火車是一
種特殊的專列,從外面看上去,是一列普通旅客列車,但它比一般旅客列
車每節車廂多了四個輪子,這是為了增加列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這和
國家領導人的專列車廂是同等水平。這一特殊專列從青海出發後,鐵路
沿線就加強了警戒,沿線的鐵路部門都被命令以高級領導人的標準對待
此列車,卻不知道上面載的這位高級“乘客”就是這顆氫彈。

  有一次核武器研究設計院的試驗室有基建施工項目,從外面請了幾
位建築工人。為了保密,派了幾個解放軍戰士站在他們旁邊看着。施工
的師傅特別不滿意:你們這個單位太少見多怪了,北京許多大幹部的房
子我們都修過,都沒有像你們這樣保密,這叫什麼事兒呀!

  60年代初,從包頭運來一小部分試驗性核材料。這些材料由我和保
衛處的一位領導去西直門火車站接站。當時西直門火車站安全警衛之多
和緊張狀態絕不亞於某個國家的領導人來訪。我們帶了幾名武裝警衛,
一到火車站,將車站內的所有人員撤離。不久,一節貨車緩緩進站,貨車
上插着一個三角形內一個9字——這是最高級別的爆炸劇毒品的符號。
從貨車上抬下的是一個小型木包裝箱,警衛持槍緊隨其後,寸步不離,
直到將此木箱裝上汽車後,警衛又把汽車包圍住。這種場面,今天只有
運鈔車可以看到類似場面。

  趙爾陸上將是一位老上將。當時的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是核工業
部、航空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兵器工業部、造船工業部、導彈工業部的
主管部門,所以趙爾陸就是這六個軍事工業部的主管領導,他的責任和
擔子有多麼重大,就可想而知了。

  1964年上半年,當得知青海核研製基地正在緊張研製、組裝第一顆
原子彈,趙爾陸決定出差前往西北,親自了解情況。當時我是中央專委辦
公室主管核試驗的參謀,組織上決定讓我跟隨前去。最後一站,我們到了
青海,那裏海拔高度近3000米,當時,他因患有肺氣腫和哮喘病,明顯
感覺呼吸困難,出不來氣,即使在此情況下,他仍堅持工作、察看現場、
聽取匯報、了解情況,忙碌到晚上,他終於支持不住了,一連吸了幾次氧
,也緩解不了,一夜只能躺下一個多小時,過一會兒,就得坐起來喘會兒
氣。跟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甚為欽佩和不安。

  1967年初的天氣特別寒冷,辦公室的暖氣到夜裡就沒有了。這樣一
位身經百戰的老人,為氫彈的各項工作焦慮,心情壓抑,而他又身患多
種疾病,在寒冷的辦公室里,連呼吸都困難的,身邊卻沒有醫護人員和
親友。在無人幫助、無人救治、無醫無藥的情況下,於1967年2月2日凌
晨,只有62歲的老將軍在辦公室里哮喘病突發,過早地離開了人間。

  李覺副部長被迫當了“八級瓦工”

  李覺原是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50年代末期調到核武器研究
設計院擔任第一任院長,後來又調到核工業部擔任常務副部長。他既
不是核物理方面的專業人員,也不是其他專業的技術幹部,那他是怎麼
領導的這些專家?他的領導藝術又是什麼?

  一是他非常關注各項科研項目的進展和問題,但從不指手畫腳,放
手讓科研人員和各級主管科研的領導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二是他總是在關鍵時刻說上幾句恰到好處的話,穩住陣腳。例如:
有時試驗不成功,大家的情緒受到影響。他就在分析會上說:“試驗,試
驗嘛,就是這個道理。”大家明白了,應該鍥而不捨地試驗下去。

  三是身先士卒。青海核武器研製基地的爆炸物理試驗場,人們經常
看到在組裝炸藥和插雷管時,李覺拿着一個小凳子,在邊上一坐,既不
說話,也不動手,微笑沉穩觀之。工作人員看到他在最危險的現場陪同
大家,心裡就塌實多了。

  四是實實在在關心人。在國家困難時期,科研人員每餐一碗清水
菜湯,一個饅頭,時間長了,誰也受不了,渾身浮腫沒力氣。李覺組織
人員在青海湖捕鰉魚,在山上打黃羊,在草原種土豆,然後用火車運
往北京,改善大家生活。用他的話說叫做“前方援後方”。

  五是啟發大家謙虛謹慎。在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最大的美中不
足是容易產生驕傲情緒。他就說:“我們大家都不要當演員上鏡頭啊!
”意思是不要表現自己,要謙虛。

在離氫彈爆炸試驗的靶心十多公里的位置,有一排半人高的觀察戰
壕。在戰壕里有一部專線電話,此電話專線直通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周恩
來的辦公室。在試驗前,不准任何人使用。

  1967年6月17日早晨7時左右,聶榮臻等各部門領導人在核試驗基
地司令員的陪同下,提前來到了核試驗場戰壕。我當時很榮幸地站在聶
榮臻身邊。

  7時多,核試驗基地的第一把手張司令員報告,載着氫彈的飛機已由
基地機場起飛,正向試驗場上空飛來。不久,指揮部的喇叭里廣播,飛
機已快接近試驗場。接着,一架銀白色的轟炸機拉着白煙飛到試驗場上
空,載着氫彈在我們頭頂上盤旋,進入第一圈飛行,進入第二圈飛行,
進入第三圈飛行。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了,氫彈爆炸,那巨大的蘑菇
雲不停地在空中翻滾,越滾越大,越壯麗。

  就在這壯麗場面映照大地的同時,聶榮臻拿起戰壕里的專線電話,
向周恩來報告:試驗成功了!周恩來第一句話就是高呼:毛主席萬歲!
聶榮臻也跟着高呼:毛主席萬歲!

1967年, 距離日本發動的7.7事變還不到30年. 一個飽受苦難的
偉大民族, 終於要復興了. 毛主席萬歲, 中國人民萬歲.

----
*** 米國是萬惡之源, 買辦是亡國之禍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勇悍與愚昧——說說僧格林沁 (ZT)
2006: ZT有關朝鮮問題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