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對秦暉論大國崛起演講的點評
送交者: soa 2007年04月22日11:52:4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對秦暉論大國崛起演講的點評
  
  莊禮偉
  
  (一)介紹主講人:
  
  各位朋友:上午好!
  今天的講座主題大家來之前都看到了,相信對這個問題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等一下主講人也會展開他的論述。所以我就偷點懶,對今天的講座主題不做介紹了,重點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講人秦暉老師。
  秦暉老師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著名學者。他的學術研究是從研究中國的土地和農民起步,進而擴展到許多學術領域,長期執着求索於問題與主義之間。
  秦老師也是中國公共知識分子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積極地履行了作為一個公民、一個學者的社會責任,他跨入了一個又一個關於主義的爭議,也跨入了一個又一個關於問題的探究,全憑着求知的興趣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我想秦暉老師可能不是一位旅行家,但他的內心好像有一匹馬,能夠在人類智慧的寬廣世界裡自由奔跑。
  當然,秦暉老師也是生活在當今中國的普通中國人之一,我之所以說他也就是個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是因為學校不讓他上課,他就無法上課,學校不讓他帶博士生,他就無法帶博士生。不過,至少秦暉老師到“嶺南大講堂”這個公共平台上來講課,是沒有問題的。這說明時代還是在逐漸進步,底線還是在逐漸鬆動——我們都在親歷變動中的中國歷史。
  當然,中國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我們也期待着秦暉老師和我們分享他對什麼是大國的看法。現在,我們掌聲歡迎秦暉老師!
  
  (二)點評:
  
  謝謝秦暉老師的演講。秦暉老師今天的演講,舉了中外歷史上的許多例子,來說明那些只知搞領土擴張、野蠻征服的帝國,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波爾塔瓦戰役之前的瑞典、中國的秦王朝、成吉思汗帝國等等,這些所謂的大國,和一個真正偉大的國家之間的距離。
  同時秦暉老師也批評了那種國崛起、民跪下,通過“弱民之術”來強國的冷酷的崛起思路。國家的崛起,首先必須是人民能夠自由地站起來,這樣的崛起,才是符合人心世道的崛起;這樣崛起的國家,才是一個真正偉大的國家。
  秦暉老師今天講的,也是他對電視片《大國崛起》編劇思路的一個回應。隨便說一下,很久沒有看過國產電視政論片了。
  接下來我也簡單談談我對什麼是崛起、怎樣才算是大國的一些理解。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崛起”。
  “崛起”是現實主義政治學中的詞彙,也是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學派的研究主題之一,它主要指在國內的權力格局中,或國際關係的權力格局中,某個行為體的權力的增長,這個增長大到了一個程度,以至於權力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動,這就是崛起。
  在歷史上“崛起”這個詞常常與權力有關。譬如說,17世紀上半葉,滿族在關外崛起並且打敗了明朝。1933年,希特勒和納粹黨在德國政壇崛起,奪取了政權。1965年蘇哈托通過鎮壓“九三○”運動,在印尼政壇崛起。對於這種“崛起”,人們常常只有畏懼,沒有崇敬。
  在歷史上“崛起”這個詞還往往帶着殘酷的底蘊。保羅·肯尼迪寫了一本書叫《大國的興衰》,“興”在中國歷史上就是指朝代、政權的崛起。但秦暉老師剛才也提到這麼一句話:興,百姓苦;忘,百姓苦。為什麼?因為興、衰都指的是某家某姓的權力更替、某家某姓的崛起,老百姓在其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是社會代價的最大承受者。清朝崛起前,老百姓跪在朱皇帝面前,清朝崛起後,接着跪在滿族皇帝面前——連下跪的方向都沒有變,因為皇帝都是坐北朝南。這就是老百姓與王朝崛起之間的關係。
  在歷史上“崛起”這個概念還意味着領土的擴張。秦暉老師提到瑞典曾經一度在歐洲建立的霸業,把波羅地海變成了“瑞典湖”。但這樣權力和領地的擴展能算什麼呢?成吉思汗也曾崛起於亞歐大陸,占領了歐洲許多地方,但他的輝煌戰績之下,其實沒有留下多少屬於他的痕跡,因為他不“三個代表”:他既沒有把先進的生產力帶到歐洲,也沒有把先進的文化帶到歐洲,他的燒殺搶掠政策也不能代表當地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帝國崛起的盛況,也就是血腥的過眼煙雲。
  所以,我多多少少對“崛起”這個概念有點反感。從歷史上看,“崛起”這個詞,常常是和血雨腥風、戰爭、大震動、大動亂聯繫在一起。所以我們政府提出要“和平地崛起”,後來怕別人不放心,或者覺得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提法,於是“崛起”也不提了,提“和平發展”。所以我們要響應政府的號召,少用、慎用“崛起”。
  不提“崛起”,那提什麼呢?我曾在《南方都市報》寫了一篇文章,說提“文明進化”這4個字就很好。我說還應當提倡“文明崛起”。“和平崛起”是對外的承諾,而“文明崛起”是對國內老百姓的承諾。
  也就是說,在國家崛起的過程中,政府必須向老百姓保證會守規矩,講禮貌,不亂來,嚴守權力界限——文明地崛起。可是,我們看到國內許多地方,在拆掉老百姓的房子、趕走街頭小販而“崛起”一座座“現代化大都市”的過程中,有多少不文明的、野蠻的行為?我們有一些現代化新城區,可以說是野蠻崛起的。
  因此,我們與其關注“國家如何崛起”,不如關注“國家如何文明進化”。這是一個更具普遍意義的國家發展目標。小國家雖然無法在世界國力榜上登頂,但它們是否就喪失了人生目標,人生再無追求了呢?其實,它們也可以做出令人尊敬的偉大成就,那就是使自己成為非常文明、非常先進的國家。剛才秦暉老師講的荷蘭、瑞典,就是這樣的例子。
  國家的文明進化,對外來說,就是要對世界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力,乃至有種種原創性的貢獻;世界級的大國,還應當是國際進步潮流的倡立者和積極實踐者。當年英國之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海軍力量強大,更因為它也是國際進步潮流(實行憲政、權力制衡、市場經濟、保護私產等等)的倡立者和積極實踐者。
  國家的文明進化,對內來說,就是要在自身的制度質量、國民生活質量、國民素質、社會和諧程度、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有良好的、持久的提升。現在國際社會有很多指標體系來評價一個國家在其“自身品質”方面是提升了還是原地踏步,或是沉淪,例如有清廉指數、新聞監督權指數、人權指數、人類發展指數、民生痛苦指數,還有一個“個體戶生存指數”,在中國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怎樣才算是大國?
  大致上有3個指標,一個是國家實力,一個是國際威望(即別人的認同),還有一個是國人的切身感受和普遍而持久的認同。
  大國觀念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政治宣傳話語,我們老百姓屢屢被暗示,我們已經走在成為大國的道路上,甚至我們已經是大國了,因為CCTV的新聞聯播就常常給人這種印象。在中國,與大國概念有關的形象或符號,首推奧運會金牌榜,以及2008北京奧運會;其次是神五、神六上天;其次還有鳥籠、巨蛋、水立方等等,顯示的都是實力,是可以通過舉國體製做出來的,顯示的是權力、實力思維導向下的大國觀念。
  但這些鳥籠、巨蛋、水立方,都是擺着看的,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無關。人民心中持久而普遍的自豪感,應當是來自自己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制度之下,各方面的生活質量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要優越,並且充分享受着包括自由在內的各種基本人權。秦暉老師剛才提到了荷蘭,在近代領土征伐史上荷蘭不能算是一個大國,但它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偉大國家,它向世界貢獻了聯省共和制度和股份公司制度,它還向日本輸出了“蘭學”,推動了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秦暉老師還提到領土縮小後的瑞典在世界文明史中,也是一個大國。
  所以關於什麼才是大國最關鍵的要素和特徵,秦暉老師已經給出了他的看法,也提出了他的理想——擁有偉大的制度、自由的人民。
  以上是我的點評,謝謝大家。
  (2007年4月1日,廣州“嶺南大講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論諸葛亮北伐
2006: 清季名臣左宗棠晚年的“罵人事業”(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