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匈奴西遷的路線(ZT)
送交者: 落英繽紛 2007年06月01日11:45:1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匈奴西遷路線問題,史學界存在不少分歧和疑問。

齊思和先生認為,北匈奴從公元91年離開漠北單于庭,到四世紀七十年代出現於東歐,其間經過了二百八十多年的漫長時間,共經歷悅般、康居、粟特、阿蘭四個時期,通過一萬二千里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歐洲境內。公元374年攻打黑海北岸的東哥特王國,將東哥特人趕到德聶斯特河濱,又占領西哥特人故地,接着征服了北邊的日耳曼部落,奪取了匈牙利平原。

肖之興對齊思和的匈奴遷“悅般時期”提出否定,認為悅般是匈奴後裔在南北朝時期建立的政權,烏孫和悅般先後在同一地區,漢代匈奴西遷首先經過並留下“羸弱”之人的地方當時屬於烏孫;而粟特地區在澤拉夫善河,粟特等於阿蘭。所以齊思和的四階段論應修正為烏孫——康居 ——阿蘭三個階段。

郭平梁對肖之興提出的不存在悅般時期的觀點,又提出新的看法,認為悅般在東漢時期就已存在,匈奴西遷路線是經鹹海、裏海之南,到達波斯北境,由此向西北到達亞美尼亞,而不是經鹹海、裏海之北到達歐洲。著名的匈奴史研究專家林干先生認為,匈奴西遷第一站即遷往烏孫的游牧地區,第二站為康居,第三站為阿蘭。

何光岳認為林說基本上符合北匈奴一部分西遷的路線。他進一步指出:東漢時,西域已被東漢政府牢固控制,北匈奴故地為鮮卑人占據,丁令也向南向西南威逼北匈奴,北匈奴走投無路,惟一的出路只有西遷。加之漠北、北疆及錫爾河以北草原發生輪替式大旱災和蝗災,使得北匈奴西遷者只得向中亞北部草原轉移。當中亞北部又遭大旱,他們再向裏海北部、黑海以北遷徙。西遷中,部分人帶着老弱者留居烏孫,建立悅般國;部分精壯者則西征奪取康居,後又占領阿蘭、東哥特和西哥特的草原地區。北匈奴逐漸西遷的長條地帶,都在北緯43°~50°之間的亞洲北部廣闊的大草原地帶,正是二至四世紀古氣候輪替由東向西分段大乾旱的大自然規律造成的。這是很有價值的論證,揭示了匈奴西遷路線,又破解了西征的真實原因。

《北狄源流史》,何光岳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另一種眼光看蔣介石(ZT)
2006: 中國的國粹“三寸金蓮”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