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印巴戰爭 |
送交者: FUUNNY 2007年06月26日09:06:5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偶然發言既然發言不多,但一語即出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左一句“ 那印度怎麼這麼多年都打不過巴基斯坦?”,右來段“印度真要能打贏巴基斯坦,就不至於今天在那裡叫囂了!”(敢情叫囂的都是以往的失敗者),頗有些讓讀者昏昏然,小巴飄飄然的能力。估計每年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人民經常聯歡,慶祝把孟加拉國人民從東印解放出來的偉大成就,並來點“勝利維護了巴基斯坦三十年和平穩定發展”之宣傳。 不過怎麼記得孟加拉國原來的名字不是東印,而是東巴來着。 Wait a moment, 難道又是一個“一團二營制為和平時期滿員編制”的烏龍不成? 繼續往下讀: The war led to the immediate surrender of Pakistani forces to the allied forces of India and Bangladesh, jointly known as the Mitro Bahini. ... Loss of East Pakistan demoralized the Pakistani military and Yahya Khan resigned, ..The cost of the war for Pakistan in monetary and human resources was high. In the book Can Pakistan Survive? Pakistan based author Tariq Ali writes, "Pakistan lost half its navy, a quarter of its airforce and a third of its army." 這個這個這個,請偶然發言、或者其他英語出眾的網友給翻譯一下,怎麼也看不出來巴基斯坦贏在什麼地方了。若實在沒人代勞,就拿下面一段中文濫竽充數吧。 第三次印巴戰爭zt 1947年10月和1965年8月,印巴圍繞克什米爾邦的歸屬問題發生了兩次克什米爾戰爭。 這些都為兩國爆發更大的戰爭埋下了火種。 在印巴之間存在矛盾的同時,巴基斯坦內部,主要是東巴與西巴之間也存在着不穩 定因素。巴基斯坦獨立後,中央政權以及經濟、軍事大權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資 產階級手中,東巴人幾乎處於無權地位。隨着東巴經濟的發展,東巴資產階級對此種狀 況日益不滿。1966年,東巴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點自治綱領。 及至1971年年初,東巴進一步掀起了大規模“不合作運動”,打出了“孟加拉國”的旗 號。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宣布取締在東巴占領導地位的政黨人民同盟, 逮捕人民同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領導人。為此,東巴發生兵變。巴基斯坦國家 軍隊隨即出動,至5月底基本平息了動亂。 面對巴基斯坦內部動亂的局勢,印度決定出兵支持東巴獨立。1971年3月,印度內 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 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7月,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為了尋求 國際支持,印度還於8月間同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並從蘇手中獲得了坦 克、裝甲輸送車和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 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戰爭備戰,也進行了相應備戰。 到1971年11月為止,雙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畢。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 軍部、7個師,空軍12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 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300架,海軍艦艇20艘,約30萬人。 巴基斯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個步兵師,空軍兩個中隊,作戰飛機17架,約9萬人; 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個師6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0餘 艘,約25萬人。雙方兵力對比,在東巴方向,印軍占有明顯優勢,巴軍處於劣勢;在西 巴方向,兩軍旗鼓相當,印軍略占優勢。 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 海亞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 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 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 在東巴戰場,印陸軍在海、空軍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從東、西、北3個方向, 對東巴實施“多路向心突擊”。在東部方向,印軍以3個師及8個營加強部隊的兵力,分 3路發動攻勢行動,至12月9日攻占了阿舒甘傑、道德坎迪和昌德普爾3個重鎮,打開了 通往達卡的門戶。在西部方向,印軍沿西南和西北兩條軸線展開進攻,一路遇到巴軍頑 強抵抗,但由於印軍占有兵力優勢,至12月14日,西南一路印軍攻陷重鎮法里德普爾, 對達卡構成威脅;西北一路印軍則幾度破壞巴軍防禦陣線,並經反覆爭奪占領了重要城 鎮波格拉,但未能向北發展進攻,因而沒有完全實現作戰企圖。在北部方向,雙方在賈 馬爾普爾、米門辛格與坦蓋爾進行攻防作戰,結果,巴軍未能守住陣地,丟失賈馬爾普 爾,退守坦蓋爾地區,建立新的防禦。 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準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 起總攻。印軍第50傘兵旅首先在距達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鎮坦蓋爾和距達卡30公里的東 北要點納西格迪實施空降作戰,一舉切斷了巴軍退路,向南直逼達卡。12月15日,印軍 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 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繫。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 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在西巴戰場,雙方進行了以空戰為主的交戰。印軍憑藉其空軍力量的優勢,力圖重 創巴空軍於基地,破壞巴交通運輸線,孤立巴軍各戰場的相互聯繫,阻止巴地面部隊機 動和集結,達到削弱與鉗制西巴地面部隊的目的。巴軍則努力加強要地防空,鉗制與削 弱印空軍作戰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軍的空襲行動,保障地面作戰的進行。交戰結果, 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戰果。在空中較量的同時,雙方也進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戰行動。兩 軍各有攻勢行動,其中印軍以多路發動進攻,先後占領了西巴信德省和薩克加爾地區 3600平方公里的領土。此時,印軍已在東巴戰場取得勝利,因此印度於12月17日宣布, 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 動至此結束。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 印巴戰爭是戰後南亞地區發生的一場較大規模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的勝負結局是由 交戰雙方一系列主客觀因素決定的。從總的方面看,印度在軍事力量上占有優勢,在政 治、外文等方面均採取了積極靈活的指導方針和策略,因而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印 度在政治上利用了巴基斯坦的內部矛盾,在外文上積極尋求大國的支持,而在軍事上則 制定了避免兩線作戰,東重西輕,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戰爭爆發後,又採取了比較適 當的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特別是作為進攻一方,能夠做到正面進攻與迂迴、穿插相結 合,地面攻勢與空中、海上行動相配合,充分發揮了進攻作戰的優勢。這些都是印軍取 勝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雖也取得了一些局部勝利,但在許多方面卻不無教訓可言。在 政治、外交方面,巴政府平息內部動亂後,在積極爭取國際力量的理解和支持方面顯得 軟弱無力;在軍事上,拘泥於陣地防禦,未能針對印軍的迂迴迅速機動兵力,組織新的 防禦。西巴軍隊也未能採取更為積極有力的攻勢行動,以鉗制和阻滯印軍對東巴的進攻。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