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長矛兵 |
送交者: ZTer 2007年12月09日14:57:10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
瑞士長矛兵的演化 1339年在支援伯爾尼的戰爭當中瑞士人又和奧地利軍交戰了。這次戰爭中瑞士人首次穿着了統一的印有瑞士十字的服裝並應用了職業化武器--長矛。在勞庇(Laupen)戰役中6000名瑞士兵利用山地掩護對圍攻勞庇城的12000名奧地利兵發起進攻,迅速的擊潰了敵人步兵,爾後豎起長矛抵擋三面而來的奧地利騎兵。重騎兵在長矛面前毫無辦法,很快就被從勞庇城中殺出的部隊擊敗。勞庇戰役是瑞士長矛兵的第一次亮相,也是瑞士山民第一次在平地上戰勝騎兵。作為主要武器的長矛,果敢的進攻精神和高度的紀律性成為了瑞士長矛兵的基本特點。 之後的100多年裡瑞士聯邦逐漸擴大,在同意大利人,德意志人,法蘭西人和勃艮第人的戰鬥中瑞士人各有勝負。瑞士的政治制度,作戰的地形環境使其形成了一套在當時歐洲獨一無二的軍事體制。瑞士的政治制度有點類似希臘的城邦制。瑞士各邦擁有獨立的政府和外交機構,遇到重大問題時舉行聯邦大會討論。在聯邦的早期每個公民男性都有作戰的義務,而到了15世紀中期在民兵的基礎上開始出現比較專職軍人(仍然是民兵性質,只是比較富裕故有更多時間習武)。每年各邦會組織其成員利用農閒時集體訓練,各人的武器都是自備的(通常是祖傳的),補給品通常也是自帶。戰爭中一個邦的部隊就是一個軍團。各邦的軍團人數依人口不同而變化,最多的蘇黎世軍團通常有8000多人,一般小邦只有1000餘人。 蘇黎世1443年武器數量統計,在之後瑞士軍團中各兵器比例基本不變了 按照不同的武器,軍團分成前衛,中央和後衛三個部分。數量最多的是前衛和後衛。這兩部分其實是一個個由弩手,火槍手和一些戟兵組成的鬆散單元按散兵陣排開。每個單元的人數非常靈活,視地形和敵人數量而定,一般是半數近身兵半數遠程兵。前衛和後衛分別是用來牽制對方遠程兵器掩護中央和保衛輜重與攻城器的。很顯然這些部隊在敵人騎兵或是訓練有數的弩弓手面前都是很脆弱的,因此他們在戰鬥中起到的只是輔助作用。軍團的核心是長矛兵。使用長矛的士兵都是擁有高度專業技巧的瑞士公民,從兒童時代就開始練習。長矛兵的標準裝備是一根12到15英尺的長矛。鐵質的矛頭很長,大約1英尺,後面還有1英尺左右的護鐵。長矛兵也裝備短劍用以近戰。只有比較富裕的士兵才裝備盔甲,而他們都被布置在最前列。長矛兵總是排成方陣作戰。方針的正面是4到5排使用長矛的士兵,以間隔1米的距離橫向排開,隊列寬度視地形而定。在長矛兵背後的是戟兵,在行軍中戟兵與長矛兵保持一致而戰鬥中則通過長矛兵之間的空隙向前,參與近戰。方陣的兩側和背後都有3到4排長矛兵,以確保方陣可以向各個方向前進或防禦。瑞士人總喜歡把長矛兵編成好幾個獨立的方陣(至少三個)這樣一方面是為了適應複雜地形另一方面使得戰鬥中各個方陣的側翼都得到保護。戰場上單個的長矛兵是完全無助的,結成方陣又成為了遠程兵器的好靶子,而且到了複雜地形上長矛兵就顯得十分笨拙,這些都說明長矛兵方陣本身不是完美的,瑞士人在14,15世紀的軍事勝利主要應歸於瑞士一套有效的作戰方式。 長矛方陣是一個非常嚴密的整體,每個人都禁止擅自行動。方陣中統一行動是通過指揮官的口令和軍樂手打出的節拍來實現的,單個士兵按照口令合着節拍做動作。後人通過古籍把長矛兵操練手冊編撰了出來: 這裡介紹的只是長矛兵的一些基本動作要領,這本1456年的操練手冊中還有許多關於行軍,休息,列陣,交替掩護等動作規範。步兵部隊擁有這種高度職業化和紀律性的作戰方式在歐洲中世紀還是第一次。 對於15世紀瑞士長矛兵方陣的戰術我們可以通過瑞士擴張戰爭中的諸多戰役得以了解。 同奧地利的進行的戰爭多半是發生在南德意志諸多山地中的小塊平地上。在這樣的地形中有優良紀律性的瑞士長矛兵遠比同樣使用長矛的德意志佃農步兵靈活。作為瑞士軍團前衛的戟兵和弓箭手首先襲擊敵軍並尋找薄弱環節,長矛兵則利用地形分散隱蔽,所以我們發現幾乎每次戰鬥都是奧地利軍被奇襲或是錯誤估計對方兵力。當長矛兵開入戰場時,戰役通常已經進入了關鍵時刻。長矛兵的指揮官是有最有聲望和最富有的人,兵力集結前諸如方陣個數,寬度和指揮官人選都需由最高統帥安排好。方陣的集結都是在戰場上完成的,由於訓練有素,集結所需時間非常之短,有時在敵人發現之前就已完成了。 長矛兵都是幾個方陣互相掩護前進,由於戰場往往很狹窄不用擔心被後被人迂迴。個各方陣間通過不同旗幟和軍樂來交換信息,走在方陣最前面的旗手和樂手就是方陣的領袖,他們一方面要把當自己當面的信息傳達到友鄰部隊,另一方面要通過自己的判斷獨立行事。旗手或樂手一旦倒下會有事先安排好的第一排的士兵補上。在進攻中方陣的各個成員的行動都要保持高度一致,不論是搶劫財物,抓俘虜還是救助傷員都是不允許的,這就使得方陣很少會有破綻。在遇到敵騎兵攻擊時被攻擊的方陣立刻轉入防守,其他方陣趕來支援。由於騎兵攻擊往往缺乏彈性,遇到密不透風的方陣就會撞得頭破血流。 方陣兵有一個教條就是:絕不允許追擊敗退的敵軍,這種任務要由擔任前衛的散兵來完成。這一教條是瑞士人在作戰中用血的教訓換來的。在米蘭的作戰中,瑞士人遇到的困難要大得多。瑞士軍團為了攻克意大利人的城堡需要僱傭當地的炮兵。在面對訓練有數的弩弓兵時長矛方陣損失慘重,都是依靠忘我的進攻精神才得以取勝。這都顯示出單一划兵種的致命缺陷,只是這在火器時代之前還不明顯。 瑞士人軍團的最大優點就是他的凝聚力。由於各個軍團都是來自同一邦,其成員在語言,意識形態上都比較接近。個人在戰鬥中都不願在同鄉面前丟臉,因此都奮勇作戰。這一時期的瑞士軍團中很少有戰場上哄搶戰利品,臨陣逃脫的現象,這與中世紀其他步兵是完全不同的。擁有以上特點的瑞士軍團在戰場上表現出了步兵從未有過的機動性和進攻性。 勃艮地戰爭 1776年2月底大膽查理依靠許多重炮迅速攻克了格拉松(Grandson)的堡壘。格拉松是扼守阿爾薩斯與珀爾尼的要道,得到這一消息後前線的瑞士軍立刻回救。這時,攻克了堡壘的大膽查理把他的部隊布置在森林中的一個斜坡上,以便發揮遠程兵器威力。他對他的炮兵很有自信,因為在之前石制堡壘格拉松只一天就被炮火摧毀了,守軍投降後全部被殺。3月1日瑞士軍到達戰場,3月2日開始進攻。瑞士軍有2萬多人,比勃艮地略多一點,但是由於大膽查理的偵查兵都是混飯的僱傭兵,他從頭到尾都沒搞清敵人兵力。最初,瑞士人的小部隊與查理遭遇,查理以為這就是敵人全軍,命令步兵出擊。弩弓手和長槍兵包圍了這小隊瑞士人後驚恐的發現大隊瑞士人從樹林中出現,他們迅速作鳥獸散。查理不顧收容潰兵,命令炮兵開火。查理的火炮有多少,我們不知道,但在是較靈活的炮架發明前,火炮打擊有生力量的命中率是極低的。勃艮地的炮彈都落到了瑞士人的身前身後,瑞士長矛兵排成三個方陣小跑前進。情急之下查理命令重騎兵攻擊敵人側翼,但是瑞士軍掩護中央的兩個方陣迅速轉入防禦,由於戰場狹窄騎兵全部撞在長矛之上。這時中央的方針衝到了勃艮地陣中,勃艮地的步兵在氣勢如虹的長矛兵面前一觸即潰,大膽查理無力阻止,被潰兵卷着敗逃。由於瑞士沒有騎兵,未對敵人追擊,雙方士兵損失都很小,勃艮地陣亡300餘人,大炮全部丟失。瑞士陣亡200人,其中長矛兵10人,但是長矛兵被弩弓射傷的人數還是可觀的。格拉松之戰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瑞士人開始擁有火炮了。 穆爾滕會戰 為了對付瑞士軍,大膽查理在城外設下了一道堅固的戰線。大膽查理沒有聽從部下的勸告把部隊在東面的平地上展開,而是從近鄰穆爾滕湖的北面那片森林開始挖設壕溝,延伸到東北的小山再灌木林轉向南方到達東南方的小山。查理把意大利弩弓手部署在東北面的小山上,自己則和野戰炮與長弓手都坐鎮東南方的小山,以圖最大限度發揮遠程兵器的威力。查理把部隊成犄角部署本沒有錯,但是在面對數量上優勢的敵軍時分散兵力就變得十分危險。瑞士軍在6月19日接近的敵軍但是他們沒有出擊而是在兩英里外紮營。瑞士人認為這將是一個全殲勃艮地軍的機會,他們在等待最有利的時間。 6月21日天降大雨,查理部署在外圍的小部隊都回去躲雨了,而火炮和複合弓在這種天氣都無法使用。瑞士軍在這天夜裡開始行動了。伯爾尼軍團和施維茨軍團5000人攻打東北方的小山,牽制敵人弩弓;盧塞恩,巴塞爾等4個軍團7000人攻擊東面的灌木林;主力蘇黎世等軍團12000人並洛林公爵的1800名騎兵迂迴到東南方向的小山之下,攻擊敵人主力切斷敵人回逃的路線。6月22日晨當防守灌木叢的勃艮地士兵回到陣地時驚恐的發現前方的平地上全是瑞士兵。幸運的是,這一刻大雨停止了,這樣勃艮的的火炮和弩弓得以發射。瑞士軍在敵人遠程火力面前損失慘重,光是3000人的伯爾尼軍團就在第一時間內傷亡500人。但是瑞士人士氣不減,繼續前進。當太陽從雲端露出時,防守東北方小山的勃艮地軍正好面對太陽,被刺的看不清前方。施維茨軍團中的長矛方陣乘機發起衝鋒。在耀眼陽光的背景下,一排排高聳的長矛被放平,黑壓壓的方陣以驚人的速度衝過來。防守小山的勃艮地軍和他們的意大利盟友心驚膽寒,作鳥獸散。這時大膽查理坐鎮的南面的小山依然平安無事,見北面動搖,查理坐不住了,他命令騎兵趕去支援。到了中午查理的背後突然喊殺聲震天,原來瑞士軍主力已經殺到。瑞士軍步騎近13000多人穿越密林迂迴了整個戰場盡然未被發現其紀律嚴明可見一斑,大膽查理的漫不經心也功不可沒。瑞士人不經散兵開路,直接發起了長矛兵衝鋒。和Grandson戰役一樣,勃艮地的步兵在森林一樣的長矛面前一觸即潰,而除了200多名護衛外,大膽查理沒有任何機動部隊了,勃艮地的右翼全線崩潰。瑞士軍順着小山一路衝到湖岸邊,城中部隊也從南門殺出,截斷了敵人逃亡的去路。最後大軍轉向北面,打在敵人左翼的背後,在日落前全殲了敵軍。此一戰勃艮地被殺12000人,無一被俘,這是瑞士人不留活口的作風。穆爾滕之戰使瑞士又得到了20門火炮。這場戰役可以說是瑞士聯邦軍事上的頂峰,因為這是最後一場在統一瑞士邦聯旗幟下進行的戰役。 在穆爾滕會戰之後,勃艮地元氣大傷。儘管大膽查理帶領了一部分人馬逃出了包圍圈,他的大軍中的精華已經覆沒,個人威信已經掃地。從1467年7月開始勃艮地境內叛亂不斷,大膽查理忙於鎮壓。1467年10月重鎮南錫被洛林攻克,查理帥12000人來反攻。快到達戰場時查理才發現敵人數量是他的兩倍。於是查理把他的部隊布置在南錫南面的一個山谷中,炮兵弓箭手居中,騎士下馬後分居兩翼,希圖在敵人從狹窄正面進攻時被密集殺傷。對查理來說不幸的是敵軍中有兩個瑞士軍團,瑞士人提議從敵人側翼的山谷中迂迴攻擊被洛林公爵採納。1477年1月5日8000名瑞士兵和6000名洛林兵穿過了積雪覆蓋的森林,到達了勃艮地軍左翼的峽谷上方。大膽查理的遠程兵器的射程被峽谷的斜坡抵消了,聯軍局高臨下發起攻擊。儘管洛林部隊被擋住了,瑞士人依然銳不可當。查理的部隊來不及調動就被一個接一個的擊潰。三天后人們在山谷中找到了大膽查理的屍體,勃艮地帝國很快就隨着他的主人一起覆沒了。瑞士從此再也沒有遭到過外敵入侵 勃艮地戰爭是瑞士人戰爭技巧在歐洲的大展示。瑞士軍團的戰鬥力給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長矛兵完全是銳不可當。勃艮地戰爭的經驗證明了重騎兵是難以戰勝紀律嚴明的步兵的,同時火炮火槍的改進也顯示了新時代的到來,儘管由於他們的拙劣表現而被時人大大低估。勃艮地戰爭同樣是瑞士長矛兵歷史的轉折點,從此以後瑞士人走出山地,開始在歐洲作戰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