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為什麼與三位領導都“搞不好”
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上,強加在粟裕頭上種種莫須有的罪名,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有兩條:一說粟裕是“野心家”、“向黨要權”、“向國防部要權”、“爭奪軍隊領導權”。說粟裕是“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原因是“與陳毅、聶榮臻和彭德懷三位領導都搞不好”。
會議組織者稱粟裕是饒漱石的幫凶,1943年在淮南黃花塘批鬥陳毅,趕走陳毅。事實上,當時粟裕根本就不在黃花塘,由於蘇南地區在“反清鄉”鬥爭中吃了虧,日偽便能集中全力撲向粟裕所領導的蘇中地區。因此鬥爭形勢十分嚴峻,在1942年到1943年間,蘇中軍民與日偽打仗有一千餘次,平均一天要打三仗。粟裕是在取得“反清鄉”鬥爭勝利之後,去看望生病住院的劉炎同志時,才知道黃花塘曾發生一場“整陳毅”事件。但是,擴大會議的組織者仍不放過粟裕,認為粟在前方,屢打勝仗,給饒漱石提供了一個“安全穩定”的“批鬥陳毅的環境”,“間接地支持”了饒漱石。
粟裕與聶榮臻共事時間甚短,惟一出現的一次誤會,是發生在聶任代總長期間。當時聶榮臻擔心毛澤東事情太多、太忙,認為不必事無巨細都直接報主席那裡去,因此要求軍隊方面的報告,都要經他批閱後,再根據情況看是否有必要上報。過去一向按毛澤東提出的要求每半個月報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必須照聶代總長的意見辦理。
沒想到毛澤東對軍隊系統的報告減少格外關注,在1952年夏提出了批評。為此聶榮臻不得不寫報告向毛澤東作了檢討。粟裕認為自己也有責任,因此也向毛澤東作了書面檢討。沒想到毛澤東不僅在他的檢討上作了批示,表示“檢討很好”,而且把粟裕和聶榮臻的工作做了對比,肯定了粟裕半年來的工作,同時對聶榮臻又作了批評。他還特地把這個批示交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聶榮臻等傳閱,這就引起了聶榮臻的很大誤會。
彭德懷從朝鮮戰場下來以後,周恩來即提名彭接替他主持軍委工作,1952年7月得到政治局會議的批准。彭德懷很快走馬上任,並立即提名調自己的老部下黃克誠擔任副總參謀長。於是,黃克誠成了彭德懷抓軍事和總參工作的主要日常助手。雖然粟裕於1954年10月任總參謀長,但黃克誠同時被任命為軍委秘書長,實際上全面主持軍委和總參的日常工作。
彭任國防部長後,為了體現國防部的領導,許多原來由中央軍委和總部頒發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國防部署名。而哪些要以國防部的名義發布,哪些不用,又沒有明確的規定。於是,總參為中央軍委起草的和總參本身下發的命令、文電,就常因署名問題而受到指責。鑑於這種情況,粟裕要求明確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職責,以便今後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軍委接受了粟裕的意見,責成總參起草國防部與總參職責條例。但總參一連五易其稿,均未能獲得通過。而且,彭德懷每審一次稿子,都要把粟裕痛罵一頓,使得粟裕不知所措。
即便平時,粟裕在上報文件寫上了“彭副主席並轉呈中央、主席”,彭就說:“我不是你的通訊員!”如果不寫而直接上報,彭又說:“怎麼,又想越級告狀?!”
粟裕的第二大罪狀就是1957年11月,粟裕作為彭德懷率領的中國軍事代表團的成員,根據原定的日程對口拜會了蘇軍總參謀長。粟裕從借鑑蘇軍經驗的角度,向蘇軍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提出,請對方提供一份蘇軍“關於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工作職責的書面材料”,以便參考。這件極其正常的事,卻被軍委擴大會組織者認為粟裕是“告洋狀”。後上升為“裡通外國”。
粟裕面對種種不實之詞,也想解釋幾句。然而,越解釋會場的火藥味越濃,一位軍委領導甚至說:“作為總參謀長來講,有了嚴重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就不是做小偷,而是要做大盜,大盜盜國!”
這時,毛澤東也在關注着粟裕。在粟裕被迫作第二次大會檢討之前,毛澤東說了話:“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到北京以後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請大家來判斷。”陳毅很快就領會了毛澤東的意圖。7月14日,粟裕作了第二次大會檢討,陳毅主動走上前,握着粟裕的手說:“講得很好。”並帶頭鼓掌表示通過。
軍委擴大會於7月22日結束。粟裕近二個月的日批夜斗也就告一段落了。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解除粟裕總參謀長職務”的決定,並決定將他的“錯誤”口頭傳達到軍隊團一級、地方地委一級。隨即,有領導找粟裕談話,調他去軍事科學院任職,可以搞點科研,但不要接觸部隊。從此,粟裕開始了既不能接觸部隊,又必須搞好軍事科研的歲月。
知情人披露粟裕秘聞
2005年6月9日,我請教了一位對粟裕有較多了解的人士,下面是他的談話記錄。
一、粟裕有個四中隊,負責情報工作。在朝鮮戰爭之前,1950年春節後,粟裕致電毛澤東,朝鮮可能發生戰爭。
二、毛澤東讓陳毅向粟裕傳達:擔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我聽後很奇怪,問道:是不是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
他說:是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後來,華東軍區總醫院報陳毅:粟裕胃出血。對此,中蘇醫務人員意見分歧,中方主張手術,蘇方主張喝酸奶,不必手術。
陳毅致電毛澤東:粟裕病重。
粟裕致電毛澤東:我沒病,只有小毛病。
毛澤東見二人電報不一,就讓羅瑞卿探望粟裕,羅瑞卿回來報告說:我跟粟裕談了一刻鐘,粟裕臉色發白,臨走送我時,扶着門,看來病情很重。
如想知道詳情,可以查閱軍事博物館、軍科院戰史部檔案,但須有大軍區黨委批示。
三、鄧小平是軍銜小組組長。毛澤東曾說,元帥應授給南昌起義團以上幹部。有三個人不符合條件:羅榮桓、林彪、粟裕。
評定軍銜時,最初的元帥名單裡,林彪排名第五位,粟裕排名第七位,名單裡沒有羅榮桓,也沒有聶榮臻。
我問:這樣的話,元帥名單還是十人嗎?
他說:是十人。如想知道詳情,可以向毛毛請教。需要注意的是,上級曾跟毛毛提過,發言要注意一下。
四、評陳毅:總的來說,陳老總光明磊落,但在井岡山時期,他跟毛澤東有過節,總怕毛主席舊事重提,因此,他在為人處世上,看毛眼色行事。
陳老總有三件事值得商榷:
第一件事是對待何以祥。山東野戰軍時期,許世友、宋時輪等人不服陳毅,尤其宋時輪,跟陳毅公開抗衡,說你的部署不對。陳毅讓宋時輪負責戰役指揮,宋時輪說我沒辦法指揮。
何以祥是當時山東各軍區領導中唯一服從陳毅指揮的,當時有人貶低何以祥,說他是“陳毅袖子裡的小貓”,意思是他象貓一樣聽話。後人為尊者諱,給改成了“陳軍長袖子裡的小老虎”。
山東野戰軍仗打得不好,五敗一平。1955年評軍銜,許世友等人壓何以祥,結果何以祥只當了少將,何以祥向陳毅哭訴,陳毅說我不管軍隊的事。
第二件事是對待潘漢年。潘漢年當年見過汪精衛,事後曾告訴了二個人:陳毅、饒漱石。但並沒有寫書面報告,毛澤東對此是不滿的。
高饒事件發生後,饒漱石倒台,此時,陳毅是潘漢年當年事件的唯一可以依賴的見證人。潘漢年將自己當年見過汪精衛的材料交給陳毅,請陳毅轉交毛澤東。陳毅發覺毛澤東決心整潘漢年,就說當年潘漢年的事我已經記不清了。
第三件事是對待粟裕。
山東野戰軍時期,毛澤東曾有一個設想:將華東分成三塊,徐向前一塊,陳毅一塊,粟裕一塊。粟裕致電中央:合成一塊。陳毅很高興。
合併為華東野戰軍後,陳毅為司令員,粟裕負責戰役指揮。
1958年批判粟裕時,很多人認為粟裕是毛澤東的愛將,不敢批,只是提了一些意見。黃克誠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說溫度不夠。陳毅聽後,180度大轉彎,開始批粟。
後來,毛澤東又說:粟裕同志戰爭年代打仗打得好,是為公的。到北京以後是為公還是為私?不能說都是為私吧!
陳毅聽後,再次轉彎,說粟裕的檢討很好。
四、1958年批粟時,哪些人說了公道話?
他說:當時有二個人說了公道話。
我說:是陶勇幾個吧。
他說:還輪不上陶勇,是林彪和肖勁光。
林彪參加了一次小組會,說:我一直生病,不明白這次會議,打勝仗的是罪犯,打敗仗的當英雄,這個會議我不參加了吧。
肖勁光找毛澤東說:粟裕對您老人家沒有二心。需要注意的是,肖勁光的原話里,是有“對您老人家”幾個字的。
五、宋時輪、王建安都服粟裕。許世友是個例外,他既不服陳毅,也不服粟裕,他服的是毛澤東和徐向前。濟南戰役,他想指揮華野全軍。
我聽了後,十分驚訝,說:以許世友的地位,不大可能指揮華野全軍吧?這樣一來,粟裕不就沒處放了嗎?
他說:許世友這人就是這樣,他吃准了毛澤東信任他。一不高興,就稱病,讓王建安去。淮海戰役他就稱病不去。
徐向前救過許世友的命,當年如果不是徐向前,許世友就被張國燾幹掉了。毛澤東也救過許世友的命。許世友服他們。
我問:解放後呢?粟裕和許世友的關係好些了吧?
他說:不好,也不壞。粟裕作出指示,往往還得單獨跟許世友交談。
六、一讓司令,粟裕完全是出于謙虛,出於對張鼎丞的尊重。江西時期,張鼎丞是蘇維埃副主席,粟裕只是支隊黨代表,是團級幹部;新四軍時期,張鼎丞是二支隊司令,非常關照粟裕,待粟裕很好。
至於二讓司令,粟裕有多方面的考慮,不完全是出于謙虛。
以前,粟裕給華東野戰軍下命令時,如果部下有異議,粟裕可以再往陳毅身上推,陳毅可以說:老子代表軍委,我執行軍紀。如果陳毅的話也不聽,那就沒有退路了。粟裕覺得這個模式很好。另外,粟裕認為,這次調陳毅到中原,是管後勤,這不是陳毅的特長。
我問:讓司令,是不是因為粟裕指揮不動?
他說:不是,粟裕的性格是,吃准了,天王老子也不讓步,對內則注重讓步。
在“二讓司令”這件事上,粟裕對毛主席的想法沒有吃透.